<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14日,我们一行四人自驾车由海口家中出发,沿着海南旅游公路一路向东,先来到文昌铺前老街。</p><p class="ql-block">文昌市铺前镇胜利街南洋风格的骑楼,是海南第二大骑楼老街,仅次于省城海口骑楼老街。这里有100多年历史的骑楼老街,南洋风情的骑楼建筑令人充满想象和好奇,静静地站在老街看着这一栋栋历经沧桑的骑楼,时光仿佛停留在那久远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夫人和外甥女在铺前老街囗留影。</p> <p class="ql-block">我们俩也凑个数。</p> <p class="ql-block">海南的特色小吃糟粕醋,其起源就在文昌的铺前镇。它采用酿酒过程中的酒糟发酵酸醋作为汤料,搭配蔬菜、海菜、动物内脏、脆骨、蟹籽、蚵类等食材,再辅以辣椒、糖、蒜末等调料,酸辣可口。林花糟粕醋是本地人最爱的选择。</p><p class="ql-block">铺前老街这家糟粕醋最正宗。</p> <p class="ql-block">可能由于今天是阴天小雨,铺前老街、冷冷清清、游客稀少。</p><p class="ql-block">铺前是文昌市最北的镇,历史悠久,自古就是文昌重要的港口古镇,早在明代就是商船云集的繁华商埠,是海南岛货物与人员出洋的主要港口,明朝曾在此设立水军要塞和巡检司。到清代和民国时期,海南人每年从铺前港闯南洋的就高达10万人。大量的人员与货物进出铺前港,也成就了铺前经济的空前繁荣,特别是当年闯南洋的文昌人经过异国艰辛创业成功后纷纷回乡建房立业,而今天保护尚完好的骑楼就是华侨们所建的老宅。</p> <p class="ql-block">铺前镇政府大院。</p> <p class="ql-block">铺前原名溪北,始建于清未1895年,到民国初期已初具规模,铺前老街现有胜利街和渔港南街两条交叉的十字街,胜利街长约400米,呈S型,两旁建筑是清一色的南洋骑楼,充满异国风情,只是不知这骑楼的主人今在何处?骑楼是我国海南,广东,广西,福建等沿海侨乡特有的南洋风情建筑,都是当年华侨从南洋返乡所建,一栋栋饱尝岁月沧桑的骑楼浓缩了那个年代的历史烙印。</p><p class="ql-block">这栋建筑年久失修。</p> <p class="ql-block">这栋楼房顶已经塌陷。</p> <p class="ql-block">夫人背景是海文大桥。</p><p class="ql-block">海文大桥的桥塔采用“文”字形桥塔,以“文”为设计灵感,对传统的倒Y形塔加以优化,造型稳重大气,寓意“文耀海天”,体现了海南省海口、文昌两岸人民的人文思想,及在未来能实现“海澄文”区域内交通一体化、经济发展和江东新区的加快建设的意愿。</p> <p class="ql-block">满载渔网的船停在岸边。</p> <p class="ql-block">当地居民正在哂鱼干,小鱼收拾的干干净净,每斤26元。</p> <p class="ql-block">当地人在路旁边摆摊卖菜。</p> <p class="ql-block">今天第二站我们驱车到达木兰湾。</p><p class="ql-block">木兰湾,一个隐藏在海南文昌的自然宝藏,满足你对大海的所有想象! 这里有着细白的沙滩、碧蓝的海水、纯白的浪花,一切都美得如同一幅画。</p><p class="ql-block">木兰湾是中国沿海最干净的海域之一,浪花的白色纯净无瑕。 在接近木兰湾时,你会看到黄牛和黑牛在田野间悠闲地吃草,这是一幅生动的乡村画卷。</p><p class="ql-block">木兰湾的宁静与美好,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杰作。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悄悄洒落在木兰湾的金色沙滩上,坐在大石头上看日出是非常不错的选择。</p><p class="ql-block">木兰湾的灯塔是中国沿海最高、亚洲第二高的灯塔,白色的风车在远处静静地矗立。 这里的风景如诗如画,让人流连忘返。</p><p class="ql-block">木兰湾的星空露营探险难忘怀,人稀景更美,心觉值得爱。 尽管旅途艰辛,但最终见到海天一色的美景,一切都是值得的。</p><p class="ql-block">木兰湾的浪涌银沙堆雪岸,风舒翠影曳云巅,航灯指引千帆过,落日余晖万点溅。 这里的美景宛如世外仙境,辽阔的海面、翻涌的浪花、银白的沙滩、摇曳的翠影以及引航的灯塔和美丽的落日,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p><p class="ql-block">木兰湾的沙滩上耸立着一排排形状各异的礁石,苍茫的海天一望无际。 宽阔浩荡的海水时而碧绿如翡翠,时而湛蓝清澈,令人心胸豁然开朗。</p><p class="ql-block">木兰湾的灯塔是历史悠久的海上航标,建于19世纪末,为船只安全驶入木兰湾提供了重要的指引。 灯塔高约30米,外观呈圆形,由白色石灰岩建成,具有浓厚的海洋风情。</p><p class="ql-block">木兰湾的风车和灯塔构成了浪漫的风景线。 风车矗立在海边,像卫士一样守护着这片宁静的海域,而灯塔则在暮色中孤独而坚定地为归航的船只指明方向。</p> <p class="ql-block">木兰湾的海滩。</p> <p class="ql-block">木兰湾风车海岸。</p> <p class="ql-block">木兰湾大风车,据说去年九月的超级台风摩羯曾经刮坏过一些大风车。</p> <p class="ql-block">海南环岛旅游公路位于环海南岛沿海,主线规划总里程约1000公里,贯穿海口、文昌、琼海、万宁、陵水、三亚、乐东、东方、昌江、儋州、临高、澄迈等沿海12个市县和一个国家级开发区,有机串联沿途9个旅游小镇、37个产业小镇,50余个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海南环岛旅游公路主线全长约1000公里,设计以旅游功能为主,交通功能为辅,全线约五分之一可以看海。</p><p class="ql-block">海南环岛旅游公路被定位为“国家海岸一号风景道”,是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标志性项目,也是海南全域旅游迈上新台阶的重要一笔。环岛旅游公路主线约1000公里,总投资约175亿元。</p><p class="ql-block">2023年12月18日,海南环岛旅游公路已经全线通车。</p><p class="ql-block">海南旅游公路文昌段,春节过后略显冷清。</p> <p class="ql-block">第三站我们来到文昌佛光寺。</p> <p class="ql-block">文昌佛光寺,位于海南省文昌市龙楼镇铜鼓岭景区旁,是一座面朝大海的佛教寺庙。该寺由海南文昌籍泰国华人陈颖杜先生于1993年出资建造,仿照泰国芭堤雅山顶的释迦牟尼佛像和佛寺风格,因此也被称为“铜鼓佛光”。</p><p class="ql-block">文昌佛光寺的建筑风格独特,结合了传统的佛教寺庙元素和海南地方特色。</p><p class="ql-block">而我们到达佛光寺的时候,只看见佛光寺的山门和山门后台阶上面向大海的佛像。</p> <p class="ql-block">佛光寺前面的海边全是形态各异的大石头。白色的浪花不断拍打着岸边的巨石。</p> <p class="ql-block">佛光寺坐落在铜鼓岭和石头公园中间。</p> <p class="ql-block">今天第四站我们沿着海南东线高速公路到达博鳌禅寺。</p> <p class="ql-block">博鳌东方文化苑简介标牌。</p> <p class="ql-block">博鳌禅寺,位于举世瞩目的“博鳌亚洲论坛”所在地——海南琼海博鳌水城,与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隔水相望。</p><p class="ql-block">博鳌禅寺,总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总投资1.3亿人民币。2000年10月由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晓奥集团总裁、博鳌水城创始人蒋晓松先生个人施资,在万泉河中的莲花墩上竖起一座高9.9米的观世音菩萨塑像。2002年岁末,蒋先生又捐资500万元,正式筹建以博鳌禅寺为主体的“博鳌东方文化苑”。2005年3月总规划的第一期工程博鳌禅寺和东方文化主题公园、莲花馆完成并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夫人在博鳌禅寺中准备敲钟。</p> <p class="ql-block">博鳌万佛塔位于海南琼海博鳌禅寺内,是博鳌地区最高的建筑之一,塔高55米,海拔77米。万佛塔不仅是博鳌禅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认识亚洲湿地和海洋地理的最佳平台。</p> <p class="ql-block">万佛塔介绍。</p> <p class="ql-block">博鳌禅寺内绿树丛中的寺庙倒映在水中。</p> <p class="ql-block">博鳌禅寺后园鳌岭之下,塑立有一尊汉白玉石雕《观音独占鳌头》像,描述的是在海南民间脍炙人口的观音降鳌故事,直观演绎出“博览天下、独占鳌头”的博鳌精神内涵,成为博鳌地区的标志景观。</p> <p class="ql-block">第五站我们到了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心。</p> <p class="ql-block">博鳌亚洲论坛是一个总部设在中国的非官方、非营利性、定期、定址国际组织,由29个成员国共同发起,于2001年2月在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正式宣布成立。博鳌镇为论坛总部的永久所在地,每年定期举行年会。论坛成立的初衷,是促进亚洲经济一体化。论坛当今的使命,是为亚洲和世界发展凝聚正能量。</p><p class="ql-block">博鳌亚洲论坛为政府、企业及专家学者等提供一个共商经济、社会、环境及其他相关问题的高层对话平台。</p><p class="ql-block">博鳌亚洲论坛规模和影响不断扩大,为凝聚各方共识、深化区域合作、促进共同发展、解决亚洲和全球问题发挥了独特作用。成为连接中国和世界的重要桥梁,成为兼具亚洲特色和全球影响的国际交流平台。</p><p class="ql-block">2024年3月26日至29日,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在海南博鳌举行,本届年会以“亚洲与世界:共同的挑战,共同的责任”为主题。</p><p class="ql-block">潘基文宣布,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初步定于2025年3月25日至28日在中国海南博鳌举行。</p> <p class="ql-block">会议大厅门口,与会人员拍摄集体照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2024年会主席台。</p> <p class="ql-block">会议大厅灯火通明。</p> <p class="ql-block">蓝色座椅整整齐齐。</p> <p class="ql-block">夫人做主旨演讲。</p> <p class="ql-block">我们四人举手同意。</p> <p class="ql-block">亚洲论坛永久会址建在博鳌东屿岛上。</p> <p class="ql-block">她们身后就是万泉河入海囗。</p> <p class="ql-block">按下快门、记录此刻。</p> <p class="ql-block">传说中的鳌,龙头龟背。</p> <p class="ql-block">自动售货车。</p> <p class="ql-block">今天下午赶上天公不做美,一直下着小雨。</p> <p class="ql-block">幸亏我们带着雨伞,这时候还真用上了。</p> <p class="ql-block">离开博鳌亚洲论坛会议,天色已晚,我们准备找家酒店入住。</p> <p class="ql-block">在博鳌镇我们找了一家十字路口的酒店住下,酒店对面就是一家湘菜馆,大家点菜吃饭。</p> <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15日早上,我们由博鳌酒店出发,第一站来到留客村蔡家宅参观。</p> <p class="ql-block">蔡家宅,位于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留客村,占地面积约193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670平方米,始建于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p><p class="ql-block">蔡家宅是由留客村寓居印尼的富商蔡家森、蔡家锦、蔡家宏和蔡家炳等四兄弟在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共同回乡建造的一个具有浓郁南洋风格的中西合璧式建筑群落,共包括4座宅院,其中以蔡家森的宅邸规模最大,也保存的最为完整,是海南侨乡民居的突出代表,被称为“海南侨乡第一宅”。</p><p class="ql-block">2004年7月27日,“蔡氏民居群”(蔡家宅)被列入琼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2006年5月25日,蔡家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蔡家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蔡家宅里边有十个打卡点,第一个香兰迎宾。</p> <p class="ql-block">这棵郁郁葱葱的植物就是香兰。</p> <p class="ql-block">又一个打卡点,千年重阳木。</p> <p class="ql-block">千年重阳木树干粗壮,枝繁叶茂。</p> <p class="ql-block">蔡家宅大事记。</p> <p class="ql-block">1939年至1940年蔡家宅曾是琼崖工农红军在此居住,1940年至1945年侵华日军一宪兵大队在此盘据,1946年至1949年也曾经作为国民党某团指挥所在此驻扎,1949年解放以后还先后成为乐会县朝阳人民政府办公室兼朝阳乡粮所、公社公共食堂等。</p> <p class="ql-block">深宅大院。</p> <p class="ql-block">忠孝传家匾额悬挂高堂。</p> <p class="ql-block">蔡家宅是依山傍水而建,院后是小山坡,院前面的万泉河。</p> <p class="ql-block">山坡上有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站在观景台上,留客村外的稻田一览无遗。</p> <p class="ql-block">山坡上散养的鸡正在觅食。</p> <p class="ql-block">宽和处事春常在。</p> <p class="ql-block">忠厚积德福自来。</p> <p class="ql-block">蔡家宅里的古井。</p> <p class="ql-block">侨乡第一宅。</p> <p class="ql-block">参观过留客村蔡家宅,今天第二站我们向神州半岛灯塔景区进发。</p> <p class="ql-block">神州半岛灯塔位于海南岛东南部的万宁市,具体位置在神州半岛东澳镇附近。这座灯塔以其红白相间的外观和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了摄影爱好者和情侣约会的热门地点。灯塔矗立在漫长海堤的尽头,仿佛是碧海蓝天中的一颗明珠,给人一种置身国外的错觉。</p><p class="ql-block">神州半岛灯塔不仅是航海的指引,更是旅人们心中的方向标。它不仅是海港的守望者,还成为了地标性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拍照。</p> <p class="ql-block">请过路的游客为我们俩在神州半岛灯塔前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神州半岛灯塔的主要功能是为航行中的船只提供精准的导航,确保它们在复杂的海域中安全航行。灯塔采用白色圆柱形设计,顶部有红色灯光装置,成为这片海域的标志性符号。此外,灯塔周围是迷人的海岸线和丰富的自然景观,是观赏日出和日落美景的绝佳地点。</p> <p class="ql-block">灯塔下是蔚蓝的大海。</p> <p class="ql-block">海滩上有汽车造型的汽垫游船。</p> <p class="ql-block">汽垫船由这个蓝色的水上摩托艇牵引,拉着游客在海中疾驰。</p> <p class="ql-block">蓝天、沙滩、浪花、波涛。</p> <p class="ql-block">今天出游的最后一站,我们来到山钦湾燕子洞。</p> <p class="ql-block">山钦湾燕子洞位于海南万宁市北部龙滚镇沿岸的山钦湾,是一个独特的自然景观。燕子洞的形成与地壳运动和热液充填密切相关。最初,燕子洞与周边岩石相连,但地壳活动导致其形成断裂破碎带,随后被富含硅质的热液填充。这些高温热液经过长时间烘烤,使岩石发生角岩化,变得致密坚硬,不易被自然侵蚀。</p><p class="ql-block">燕子洞的名字来源于每年深秋时节,北方的大批量燕子南迁至海南岛,选择这里筑巢过冬。随着燕巢的增多,这里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因此得名燕子洞。燕子洞呈半圆弧形,高度约3米,深度约4米,底宽约10米,洞内有2、3米高,约30多平方米。每逢涨潮,海水涌进洞内,浪花飞溅,景象壮观。</p><p class="ql-block">燕子洞不仅是自然奇观,也是游客的热门打卡地。这里的黑色礁石群是山钦湾的独特标志,层理结构明显,岩石表面遗留风吹和波浪侵蚀的痕迹。这些黑色礁石属于典型的浅变质岩,形成于大约4.2亿到4.3亿年前的深海,后期强烈的地壳运动造成海水退却,陆地上升,形成了今日的山钦湾景观。</p> <p class="ql-block">在燕子洞拍照时候要注意潮水,海边潮水涌上来时,赶紧退出洞外,否则穿的鞋就可能被潮水打湿了。</p> <p class="ql-block">其实山钦湾海边还有许多小一点的洞。</p> <p class="ql-block">白色的浪花。</p> <p class="ql-block">海滩松软的沙子上散布着黑色的礁石。</p> <p class="ql-block">万宁山钦湾燕子洞的黑色礁石,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它们静静地伫立于海边,历经千万年的风雨洗礼,见证了无数潮起潮落。这些礁石,宛如一幅幅浓墨重彩的水墨画,镶嵌在蔚蓝的大海与翠绿的岸线之间。它们的颜色深沉而神秘,如同夜空中最浓重的墨色,又似古老森林中深藏不露的幽暗,散发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魅力。礁石的表面布满了岁月的痕迹,沟壑纵横,仿佛每一道裂纹都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让人不禁遐想连篇。</p> <p class="ql-block">看过黑色礁石的燕子洞,我们沿着沙滩原路返回。</p> <p class="ql-block">海南旅游公路最美的一段据说就是这里,公路一边是波涛汹涌大海,另一边是枝繁叶茂的原始森林。</p> <p class="ql-block">夫人站在旅游公路旁边,眺望远方美丽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蓝天白云、绿草如茵,夫人和外甥女在公路旁留影。</p> <p class="ql-block">山钦湾大海中飘浮着几只小船,我们一行四人沿着海南东线两日游快结束了,发动自己的爱车,向海口的家进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