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仰张岳崧故居

水木

<p class="ql-block">  2025年2月21日我陪同文昌文化研究会会长欧大雄和原文昌市文联主席黄良丰一行四人到定安县高林村瞻仰海南唯一一位探花张岳崧故居。</p><p class="ql-block"> 海南唯一探花的故里高林村,位于定安县东南部,有48户人家,330多人,其中外出人口140多人,居住面积大约1.5公顷。这里青山环抱,风光秀美,民风淳朴,村里户户出大学生,自古地灵人杰,依风水学理属金龟之宝地。这就是海南唯一一位探花的出生地,一方水土养出三代功名。</p><p class="ql-block"> 张岳崧(1773一1842年),字子骏,又字翰山,号觉庵、指山。其祖先原为福建莆田人,宋朝嘉定年间前来琼山当官,此后在琼定居繁衍,后代再由琼山迁居定安。</p><p class="ql-block"> 张岳崧自小天资颖敏,聪明好学,书中有这样的记述:“七、八岁时,或偕童稚钓游,每挟书与俱”,十岁时他在琼山师从蔡南昭,十二岁应童子试。十五岁的时候,张岳崧到县城应试,受到县令赏识并被召去面试,县令连出几个题目,张岳崧都当场挥笔而就,令人赞叹不已。《定安县志》对此有记载:“幼颖悟,初学为文,辄汪洋恣肆,迥不犹就。年十五应县试,邑令杨公奇其文,面试之,更数题皆援笔就,极为叹赏。”</p><p class="ql-block"> 乾隆五十四年,张岳崧17岁时,母亲患了重病,岳崧辍学在家照顾,尽心尽力照顾母亲,但母亲终因病重辞世。之后,张岳崧因为家境困难,无法继续上学,便在家开设私塾维持生计,同时不忘研修学业。稍有积蓄后,张岳崧远赴广东越秀学院就学,并于32岁时考中举人。嘉庆十年至十三年,张岳崧赴京赶考,因家境困难,在一聂姓人家设馆授徒,除了维持自己生活,还将节省下来的钱寄回定安贴补家用。聂家藏书极多,张岳崧在授课之余便埋头苦读,学问大有长进。功夫不负有心人,多年寒窗终有成。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张岳崧在37岁的时候高中恩科殿试一甲第三名进士,成为海南历史上唯一的探花。海南四大才子之一</p><p class="ql-block">张岳崧恩科一甲第三名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武英殿纂修、教习庶吉士、国史馆协修官、会试同考官、四川乡试正考官、陕甘学政(相当于现在的省教育厅长)、文渊阁校理、翰林院侍讲、江苏常镇通海兵备道、两浙盐运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詹事、湖北布政使、湖北护理巡抚(相当于现在的代省长)等职。深通政治、经济,对水利\医学也颇研究,是一个多面手。</p><p class="ql-block"> 张岳崧工书善画,是清代知名书画家,史称“平生淹绩经史,眼膺程朱。诗书汉魏,书祖欧柳。”与岳浚、海瑞、王佐并称为海南四大才子。他一生著有《钧心堂文集》10卷、《钧心堂诗集》4卷、《运河北行记》1卷、《训士录》1卷、《公牍偶存》1卷等。并主持编纂《琼州府志》44卷,为海南志书中较为完备的一部,是海南重要的历史文献。</p><p class="ql-block"> 张岳崧博学多才,涉猎颇广,文章书画犹为称道。他又是清代知名书画家,尤以工书著称,现代出版的《中国画家大词典》、《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岭南画征略》等书都有专门介绍张岳崧的条文,称他“书法与郭兰石齐名,画宗无人,不多作,零缣残墨,人多宝之。”清代《国朝画征略》将张岳崧列为广东四大书法家之一,《翰山公崇祀乡贤实录》称其“书法得晋唐诸家奥秘,临仿各造精妙,片楮只字,人争宝之。”《中国书画家大辞典》称他“书宗欧(阳询)柳(公权),尤长擘窠大字。”张岳崧的手迹遗物有不少留传后世,定安县博物馆目前还保存着张岳崧手书的条幅、对联、抄本、匾额以及各种印章等。</p> <p class="ql-block">高林村村藐</p> <p class="ql-block">张岳崧故居(后人建)</p> <p class="ql-block">张岳崧考取探花前住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