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一场书香之约 一一 锦山第二小学六年级语文组读书交流活动

孔令飞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有一种精神,来自于阅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在阅读中我们见证每个生命的成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有一种力量,源自于阅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在阅读中我们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有一种智慧,承载于阅读,妙悟方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有一种理想,寄托于阅读,源远流长</span></p> <p class="ql-block"> 一滴清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夺目光辉;一本好书,可以净化一个人的美好心灵。</p><p class="ql-block"> 读书是促进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师的精神成长,需要高品位阅读的滋养。为提升教师素养、人文修养,推动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寒假期间,六年级语文组的老师们利用寒假时光潜心阅读,赴一场书香之约。</p> 读专著明方向 <p class="ql-block">  肖川教授的著作《教育的方向与方法》,这本书共八章。作者从教育的方向、心灵的乐园、生命的课程、有效的教学、课堂的艺术、学习的策略、教师的成长、幸福的人生八个方面阐述了教育的方向与方法。这本书既让我们深入思考我们的教育要为社会培养怎样的人,又启发我们不断探索各种各样的教育方法。</p> <p class="ql-block"> 张秀丽老师分享了自己的读书体会,文题为《一场静待花开的生命对话》,张老师结合教育困境谈了自己的感悟。 </p><p class="ql-block"> 《教育的方向与方法》一书,恰如一股清泉,冲刷着我们对教育的固有认知,让我们得以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书中提出的"生命对话"理念,为教育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教育不是单向的知识灌输,而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平等的对话。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生命个体,他们带着与生俱来的天赋与潜能来到这个世界。教育的使命,不是按照某种既定模式去改造他们,而是通过真诚的对话,唤醒他们内在的生命力量。</p> <p class="ql-block"> 真正的教育恰如农人耕种,需要遵循自然的节奏,需要耐心的等待。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时区,过早的催熟只会适得其反。教育者要学会放下焦虑,给予孩子足够的成长时间。《教育的方向与方法》不仅是一本教育理论著作,更是一面照见教育本质的明镜。它提醒我们,教育不是一场你追我赶的竞赛,而是一场静待花开的生命对话。当我们放下功利的执着,回归教育的本真,或许就能看到每个孩子绽放出独特的光彩。这种光彩,不是标准化考试中的分数,而是生命本来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  孙国芝老师的文题为《为幸福人生奠基 做优秀的“雕课家” 》,她深有感触地说:我深刻地体会到教育方向的重要性。正如书中所言,眼界决定境界,方向决定方法。方向对了,路就在脚下。因此,在今天唤醒和强化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方向意识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人的美好生活。作为教师,我们首先是一个教育者,其次才是一门课程的教师。</p><p class="ql-block"> 至于教育对于个人的价值,这一段话十分精彩:“假使我们过着多彩多姿的生活,那必定是教育使我们意识到生活的意义;假使我们过着合群的生活,那是教育使我们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不断探索,做好生命教育的总设计师,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做一名优秀的“雕课家”。</p> <p class="ql-block">  张齐美老师的文题为《于书页间探寻教育真章,于实践中点亮教学灯塔》,她结合教学谈了自己的体会。</p> <p class="ql-block">  寒假期间,沉浸在肖川教授的《教育的方向与方法》之中,我如在教育的广袤海洋里寻得一座明亮的灯塔。作为一名小学语文青年教师,书中那些深刻的见解、切实的指导,让我在教育教学的认知与实践上收获满满,对未来的教学之路也有了更为清晰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  孔令飞老师谈道:</p><p class="ql-block"> 在当今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能力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塑造。教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教师要担当起为社会培养幸福人生的创造者的重任。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一道成长和发展。所以肖川教授说广大教师,特别是优秀教师,需要做到“六个学会”: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p> <p class="ql-block">  能陪伴学生成长是一种荣幸,能与学生一道成长是一种幸福,让我们与学生一道创造幸福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  杨月花老师对如何做一名温暖的教育者感悟深刻:肖川教授指出,温暖的教育者,是心怀大爱的人。这份爱并非简单的情感表露,而是深沉且理智的,它体现在对学生个体的尊重与接纳上。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有着各自的性格、兴趣与成长节奏。在日常教学里,我们常常会遇到性格迥异的孩子,有的活泼开朗,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有的则内敛羞涩,默默坐在角落。温暖的教育者会敏锐地捕捉到这些差异,不会因学生的内向而忽视他们,而是给予更多鼓励与引导,用耐心与包容为他们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表达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被关注、被珍视。就像书中所讲,这种爱不是无原则的宠溺,而是在尊重基础上的严格要求,引导学生在正确的轨道上成长。 </p> 研课标寻方法 <p class="ql-block">  2022版语文新课标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全新的理念和方法。新课标主要有5个方面的变化:第一,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第二,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第三,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第四,增强了指导性。第五,加强了学段衔接。</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深入理解新课标内涵,将新课标理念贯彻到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  张齐美老师结合六年级教材从四个方面谈了自己的教学策略:</p><p class="ql-block">(一)深入理解新课标,更新教学观念 (二)优化教学设计,落实学习任务群 (三)关注学生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四)加强阅读与写作指导,提升语文能力。</p> <p class="ql-block">  孙国芝老师感悟深刻:</p><p class="ql-block"> 假期,我深入学习了语文新课程标准,通过这次学习,我深感语文教育的核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接着她从四个方面谈了自己的体会。</p><p class="ql-block"> 首先,新课标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p><p class="ql-block">其次,新课标注重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此外,新课标还强调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最后,我认为新课标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p><p class="ql-block"> 最后她说:″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认识到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和意义。我将继续深入学习和实践新课标的要求,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张秀丽老师见解独特:</p><p class="ql-block">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一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p> <p class="ql-block">  孔令飞老师的体会发自肺腑:</p><p class="ql-block"> 学习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工作中给我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作为一名一线的普通教师,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至始至终将课改的精神贯穿于我的教学之中。经过努力,渐渐地从陌生走向了熟悉,从战战兢兢走向了从容应对。对我来说,新课改是一场对话,一座平台,更是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回顾小学语文教学这二十几年走过的路,作为一名教师我庆幸,赶上了新课程改革,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新课程改革给我们的孩子、学校和教师带来的巨大变化。</p> <p class="ql-block">  杨月花老师说道:学习小学语文新课标,让我深刻认识到语文教学的新使命和新方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努力将新课标的理念融入到教学实践中,为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不懈努力。</p> <p class="ql-block">  这个寒假六年级语文组教师收获满满, 读专著明方向,研课标寻方法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承“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的理念,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我们相信,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教育的发展要求,为学生们的成长和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读书,能够增长教育的智慧,能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充盈着创造的活力和快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读书,能够改变人生的厚度,能使自己去不断地思考与提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读书,能够拓展生命的深度,能使自己实现精神的提升和生命的升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做温暖的教育者,是一种教育理想与情怀,让我们一起,以书为友,以阅读为桥,共同书写属于我们的教育篇章。 </span></p> <p class="ql-block">编辑:孔令飞</p><p class="ql-block">一审:张金鑫</p><p class="ql-block">二审:谢志刚</p><p class="ql-block">签发:马金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