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25年2月20日,陪同北京来的朋友再登涠洲岛。天公作美,运气不错,两天的行程愉快且顺利。北游12号运行平稳,游船正点,景区美好,颇有感受。有生以来第一次住民宿,感觉还不错;事隔多年,景区有了新气象,感叹涠洲岛的发展变化。</h3> <h3>朋友网上联系的民宿“一线海”,就在大海边,出门远望,右侧是游船码头,左侧是中海油码头,海上有渔船穿梭。脚下的沙滩直通到海边,微风吹来,感觉十分惬意和舒畅,带来的那一丝丝凉爽,仿佛吹散了旅途中的疲惫。</h3> <h3>一线海院子还算宽敞,布置的很有生活气息,大约有20多间客房。老板和老板娘热情、纯朴,给人以宾至如归的感觉。</h3> <h3>中午时分,渔船归来。渔民捕捞上来鲜活的墨鱼、螃蟹等海产品,可挑选购买,较市场上还要便宜些。</h3> <h3>老板家后院种有几棵木瓜树和芒果树,都有结果。还有一小块菜地,种植的白菜、萝卜、油菜、包菜、香菜、莴笋、小䓤等,都开了花,犹似小花园一般。</h3> <h3>夜幕降临,油码头璀璨迷人的灯光照影,在海面上映射出斑斓的光影,随着波浪轻轻摇曳,宛如点点繁星落下,既神秘又浪漫。</h3> <h3>~鳄鱼山景区~<br>鳄鱼山景区位于涠洲岛南湾西侧的鳄鱼岭,三面环水,是涠洲岛海拔最高的地方,在这里可以俯瞰海景全貌,为探寻岛屿神秘地质景观的首选。这里不仅有火山口,还有大量的火山礁石,景区内有火山景观、海蚀景观等,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多期火山活动遗迹。沿着木制台阶和木栈道组成的环山步道一路前行,可见通天洞、龙宫探奇、百兽闹海、贼佬洞、海蚀拱桥等一众景点。</h3> <h3>进入景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树上挂的大红灯笼随风飘逸,让人心情愉悦。</h3> <h3>涠洲岛灯塔。涠洲岛灯塔耸立在景区入口处不远的地方,塔高18米,灯高96.8米,射程18海里,并配置雷达应答器。涠洲岛灯塔原为灯桩,1956年由海军部队设立,先为铁架结构,后改建为石塔,1982年移交湛江航标区管理。2002年,原址重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移交给交通运输部南海航海保障中心北海航标处管理。</h3> <h3>汤翁台,为纪念明代著名剧作家、文学家汤显祖而修建。汤显祖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明万历十九年,也就是1591年,因为犯了“抨击朝廷之罪”,被贬到徐闻县衙做典吏,赴任途中,他游览了涠洲岛,在海上观看了日出日落的壮丽景观,参观了岛上的珍珠养殖,看到了传说中的珠池,感触良多,写下了这首《阳江避热入海,至涠洲,夜看珠池作,寄郭廉州》诗中一句“日射涠洲廓,风斜别岛洋”,让涠洲这个小岛被世人所识,涠洲岛的历史也因为留有汤显祖的足迹而引以为豪。</h3> <h3>火山口。火山口是中心式喷发火山的岩浆喷发位置。当岩浆从形成的地幔软流圈(80km以下)形成后,沿着岩浆通道向上运移,地层中的水下渗遇到岩浆后,产生大量的气体,加上岩浆上移减压过程中释放出来的气体CO2、H2O、H2S等,压力突然增大,产生爆炸,把上覆岩层冲破,形成火山口。火山喷发时,首先是气体,然后是深部物质(早期固结的岩块)从火山口喷出,接着是岩浆的流出,其后是部分喷发物在火山口周围堆积下来,形成火山锥,火山口就在火山锥的顶部和侧面。<br>这里看到的火山口形成于7100年前,这次火山喷发强烈,范围包括鳄鱼山至石螺口一带,确切的火山口特征因为海水覆盖看不到,但地质特征显示,火山口就在此处附近。</h3> <h3>通天洞。这里除有一个海水进出的近水平洞口外,还有一个直通高海蚀平台面的竖直洞口,成为通天洞。通天洞发育在高海蚀平台上,为海水沿构造节理冲蚀,形成蜿蜒曲折的海蚀洞,受到岩石层的阻挡,潮汐水流向上冲蚀,久而久之造成顶部垮塌,形成的底部与海水相贯通的竖井和天窗。通天洞的形成条件往往是潮汐和结构的结合。</h3> <h3>龙宫探奇。龙宫探奇发育在高海蚀平台上。是海水面相对稳定时期海浪对沿岸不断冲蚀、磨蚀形成的海蚀洞,受到岩石层阻挡,潮汐水流向上冲蚀,顶部垮塌,形成底部与海水贯通的天窗。同时,在海水的冲蚀作用力下,在内部形成海蚀通道把龙宫探奇与通天洞贯通起来。</h3> <h3>辉瑞貔貅。火山渣是火山喷出的炉渣状、多孔、玻璃质的同质火山砾,粒径一般4-32毫米,呈暗褐色、褐色,气孔常为不规则状、圆形、长圆形,分布于火山口的周围,经海蚀天然雕琢,此处形成了瑞兽“貔貅”的造型,为涠洲岛辟邪开运,招财纳宝。</h3> <h3>猪仔岭。猪仔岭是木栈道对面正前方耸立的海蚀残丘,因海浪冲蚀发展而成,形似小肥猪,故得名猪仔岭。尾部连接至涠洲岛的乱石小路。古时候年轻恋爱男女在谈婚论嫁时,女生会要求男生在退潮时背着女生通过这条小路,若途中女生的脚落地或摔下,则婚事作罢。这是对男生体力和心性的考验之一。</h3> <h3>贼佬洞。贼佬洞是海蚀洞的一种,这是一条小型断裂,由于断裂的破坏,断裂的岩石相对疏松,潮汐过程中的海浪沿着断裂带一直向前侵蚀,形成一条很深的海蚀洞。由于洞口不到2米宽,掩隐在灌木中不易发现。相传在几百年前,活动于涠洲岛海域的一伙强盗,被官兵围剿时藏入此洞,后被官兵用火烟熏出,据说洞中尚遗留有大量财宝,更增添了贼佬洞的神秘。</h3> <h3>百兽闹海。百兽闹海实为海蚀地貌。此处的海蚀平台主要由玄武质沉凝岩和火山角砾岩构成。其上有海蚀坑、海蚀沟、海蚀通道等微地貌发育,加上垮塌的岩石块体,经风化、潮流及海浪的冲蚀,形成众多奇特的动物造型。</h3> <h3>海蚀拱桥。海蚀拱桥是由海蚀洞进一步发展而来的。在海浪的不断冲蚀、掏蚀作用下,由海蚀洞进一步加深,洞顶岩石崩塌后残留形成的一种天然石质古桥,又称天生桥。桥面不平整,高约4m,宽约8m,长约15m,随着海水的涨落,桥孔中有海水进出,人从桥上过,潮汐脚下流,与脚踏波浪又是另一番感觉。海蚀拱桥的形成,与断裂作用有关,桥孔往往就是沿着断裂发育,桥顶往往是断裂面的位置,也是未来某个时刻率先垮塌的地方。</h3> <h3>金蟾赠宝。由火山角砾岩构成的海蚀平台,海蚀坑、海蚀沟、海蚀通道等微地貌发育,加上垮塌的岩石块,经风化、潮流及海浪的冲蚀,形成一只头部朝着涠洲岛,仰卧在大海中的“金蟾”,“金蟾”沐浴着涠洲岛的阳光雨露,不断地为涠洲岛招财纳福,是涠洲岛的吉祥物之一。</h3> <h3>猩猩侧颜。涠洲岛最独特壮观的地貌景观-活海蚀崖。海蚀崖是海岸受海蚀及随之产生的崩塌而成的向海悬崖陡壁,继续受波浪作用,崖陡崖面新鲜无植物的成为活海石崖。这片海蚀崖壁,远看宛若嘟嘟卖萌的黑猩猩。</h3> <h3>月亮湾。月亮湾因瞭望台与海水衔接形成的弧度而得名。月亮湾还是个有传说的地方,据说这里曾是池珠所在地,渔家姑娘珊瑚每年中秋节会为村里绣一副双龙献珠图,用于拜月拜珠神仪式。然而有一年,当双龙献珠图绣好并送到三婆庙开光存放后,发生了意外,图中的一条龙不见了,引发了人们的担忧和猜忌。后来,珊瑚姑娘梦到南海龙宫三太子,得知龙图失踪的真相是三太子对她产生爱慕,用此种方式“绑架”与她相见。珊瑚姑娘拒绝了三太子的表白,请求他将龙图送回刺绣中,并希望他和乡亲们成为好朋友。三太子送给珊瑚姑娘一颗明月定风宝珠,并将其镶嵌在山崖上。每到夜晚,这颗明月宝珠会飞升到南湾的上空,把这一片海湾照亮。乡亲们为纪念珊瑚姑娘和龙宫三太子的仙凡佳话,就把南湾石崖下的这一段海湾名为月亮湾。<br>月亮湾风光优美,是观赏斜阳风光和蔚蓝海水的好地方,是涠洲岛婚纱拍摄的主要地点。</h3> <h3>沿着月亮湾栈道继续前行,抬台阶而上后到达月亮湾上方的月亮亭。到这里可以小坐歇息。起身向远处瞭望,黑色的礁石,蓝色的海水和绿色的山崖交织在一起,一幅多彩的画卷,让人心旷神怡。</h3> <h3>上行的山路较为艰难,我们随着自己的节奏走走停停。途经月亮广场又是一番景象。这里是180度观景平台,景色宜人,站在平台上回头眺望,一望无际的大海映入眼帘,一路疲劳即消失在阵阵的海风中。</h3> <h3>∽五彩滩景区~<br>五彩滩景区曾名“芝麻滩”,取自形似芝麻的黑白相间的沙滩。后因退潮时海蚀平台裸露出来黑的、红的、黄的火山岩层层叠叠,经过时间长河的冲刷,岩石上附着的绿色青苔、海藻,加上湛蓝的海水,在阳光的照射下五彩斑斓,因而得名五彩滩。</h3> <h3>进入景区,可见光滑平整的石墙,这里是涠洲岛的古采石场之一。古时候涠洲岛交通不便,岛民就地取材修建房屋。褐色沉重的火山石砖用来打造地基,轻而白的珊瑚石砖用来砌墙。形成了涠洲岛如今独具特色的珊瑚石屋。</h3> <h3>在这里生长有一种罕见的果实~露兜,又名“假菠萝”,它生有与红树一样的支柱根,叶子呈带状,两边和背面中脉上都生有尖锐的锯齿。露兜树果大,单生,成熟后为黄红色,由50~70或更多的倒圆锥形、稍有棱角、肉质的小核果集合成复果,长达20厘米,形似菠萝,故又称“假菠萝”。露兜树的源头可追溯至冰河时期,是植物的活化石。</h3> <h3>从层理构造上看,火山喷发的角砾、火山灰与陆地风化剝蚀形成的石英碎屑一起沉积下来形成平行呈理的发育,纹层厚1~2mm。表明当时的滨海环境比较稳定,沉积地层形成后,地壳稳定抬升或下降,并没有经历强烈的构造运动。</h3> <h3>五彩滩的海蚀平台上布滿由海水冲蚀形成的海蚀沟槽,沟的宽度和深度可达数10厘米,长度可达10多米。有的海蚀沟槽与海岸平行,有的斜交,还有的垂直分布,大多数受节理或断层控制。</h3> <h3>~圣堂景区~<br>圣堂景区位于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盛塘村,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内的天主教堂是涠洲岛著名的人文地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晚清四大天主教堂之一。这座教堂由法国传教士始建于1853年,历史悠久,颇具建筑特色,属于典型的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歌德式教堂。</h3> <h3>听导游讲,抗日战争时期,涠洲岛被日军占领七年,教堂在此期间被遗弃荒置,大钟被毁。为保护躲进教堂里的民众,两位法国神父被日本人骗到海滩上的马尾松树林枪杀。导游讲述的故事虽然未必完全符合历史真实,但听者无不深信不疑,因为日本人在其侵略中犯下的罪行,就是最好的证明。</h3> <h3>景区内精致浪漫的庭院里,设有教父楼、修道院、育婴堂,还有种植的果树、草坪和水池喷泉。教堂左侧门外的菠萝蜜和木瓜树龄均达134年。</h3> <h3>据说,涠洲岛天主教堂的建筑材料都取自岛上的火山岩石珊瑚粒块和石灰等,历经百年风雨,墙皮脱落后显得古朴斑驳。</h3> <h3>修女院是修女休息睡觉的地方。修女是天主教中离家进入修会的女教徒,主要负责祈祷和协助神父进行传教等工作只有领洗5年以上的教友才能当修女。</h3> <h3>天主教堂建成后,神父为收养无依无靠的弃婴而成立了育婴堂,即孤儿院。因交通不便,1921年育婴堂搬到了北海。下面图片是育婴堂旧址。</h3> <h3>天主教堂不仅是宗教活动的场所,更是历史的见证者。他见证了涠洲岛从封闭到开放的历史变迁,以及岛上居民的辛勤耕耘和繁衍生息的故事。2001年,涠洲岛天主教堂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如今,涠洲岛天主教堂吸引的无数游客前来参观,感受其承载的历史与文化。</h3> <h3>南湾街。南湾街是涠洲岛上最热闹的地方,算是商业片区吧!沿着海边的一条路旁有很多糖水店、餐厅、小市场,这里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渔民们出海捕鱼,然后在海鲜市场进行交易。在这里买些新鲜的海货进行加工品尝,也是不错的选择。</h3> <h3>南湾街的沿海路边非常适合拍照,这里是观赏日出日落的好地方。海湾里停靠着诺多漂浮的渔船,对面是鳄鱼山景区,在南湾村还可以看到完整的鳄鱼造型。</h3> <h3>来到涠洲岛,可以随性地游玩观光。走走停停,看看风景,吃吃海鲜,听听浪声,悠闲自在。小岛虽然不大,但每个角落都有不一样的惊喜。不管是喜欢拍照的、爱吃海鲜的、爱好玩水的、或是单纯想发呆放空的,都能如愿以偿,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快乐。涠洲岛的阳光、海风和浪花中,留下旅行者的足迹。<br>再见涠洲岛!再见一线海!祝愿涠洲岛越来越美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