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古埃及文明特展202502

菠萝地海

<p class="ql-block">  相约上海博物馆,走进“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展览汇集492组788件古埃及文明不同时期的珍贵文物,包括图坦卡蒙、阿蒙涅姆赫特三世以及拉美西斯二世等法老雕像,成套木乃伊棺,女王金饰以及萨卡拉地区新发现的彩绘木棺、动物木乃伊和雕像等重磅展品。</p> <p class="ql-block">矗立在人民广场室外迎来送往的“美伦普塔像”;仅头部就高达2.35米的“辛努塞尔特一世雕像头部”</p> <p class="ql-block">古埃及相遇三星堆</p> <p class="ql-block">“辛努塞尔特一世雕像头部(拉美西斯二世挪用)”, 第12王朝 米特拉希纳出土 埃及国家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辛努塞尔特一世是中王国时期第12王朝的第二位法老,也是该王朝最强大的统治者之一。有别于其它雕像中戴假发、头巾的法老形象,在这尊雕像中,国王辛努塞尔特一世头戴着象征上埃及王权的白色王冠,下巴上装饰着假胡子,这类国王雕像的形式被称为奥赛里斯式雕像,在完整的雕像中,国王周身包裹着裹尸布,双臂交叉于胸前,手中握着象征生命的安卡符号。</p> <p class="ql-block">萨卡拉是埃及最古老的都城孟菲斯最重要的墓区。孟菲斯是早王朝和古王国时期古埃及的都城。</p><p class="ql-block">萨卡拉有埃及历史上第一座金字塔﹣ 国王乔赛尔的梯形金字塔,以及3到13王朝的15座金字塔和众多不同时期的贵族墓地、动物木乃伊。萨卡拉成为近年来举世瞩目的考古遗址,并于2020年被列为世界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p> <p class="ql-block">萨卡拉是被古埃及人沿用最久的古老墓地,有3至13王朝的15座金字塔,也是贵族墓葬、动物木乃伊埋葬极其密集之处。2020年萨卡拉的考古新发现,包括修建于公元前600年的猫女神神庙遗址,以及猫神祭司地下合葬墓穴中的完好遗存等,被列为当年世界十大考古发现之一。</p> <p class="ql-block">诸神的传说</p> <p class="ql-block">猫木乃伊</p> <p class="ql-block">方尖塔四面</p> <p class="ql-block">保护神</p> <p class="ql-block">秃鹫雕塑</p> <p class="ql-block">鹰雕塑</p> <p class="ql-block">巴斯泰特立像,青铜,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年~前332年),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阿蒙神头像</p> <p class="ql-block">第二部分 图坦卡蒙的时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22年11月26日深夜,英国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在底比斯的帝王谷发现了国王图坦卡蒙的陵墓,其清理工作花费了十年有余。墓中出土了近五千件珍贵文物,奢华壮观,轰动了整个世界。图坦卡蒙的金面具成为大众最熟悉的埃及面孔,引发了西方世界的"埃及热",以及大众文化对古埃及"了不起的"事物和人物的持续关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百年来,考古学家、语言学家、历史学家们越来越全面地复原了图坦卡蒙所处时代的生活场景。图坦卡蒙所处的18王朝,古埃及正在发生什么样的转型?为何在此时的埃及出现了"一神崇拜"?是什么力量,让一个少年法老完成了对传统的回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坦卡蒙的时代",以埃及国家博物馆的珍贵藏品为基础,从公元前1500年地中海地区进入帝国时代的背景入手,再现阿玛尔纳时期的惊天巨变,讲述埃赫纳吞宗教改革的前因后果,解读图坦卡蒙传奇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发现萨卡拉秘密的英国人</p> <p class="ql-block">年少去世的法老图坦卡蒙,在1922年因其墓葬而轰动世界。“图坦卡蒙的时代”从公元前1500年地中海地区进入帝国时代的背景入手,讲述在那个时代,埃及发生了什么样的转型?是什么力量,让一个少年法老,完成了对传统的回归?</p> <p class="ql-block">通过通道走入“洞穴”,亡灵升天的过程通过视频作了解说。</p> <p class="ql-block">图坦卡蒙金面像</p> <p class="ql-block">甲壳虫!</p> <p class="ql-block">手型响板—乐器</p> <p class="ql-block">圣甲虫</p><p class="ql-block">阿蒙荷太普,底比斯的统治者,赐予他生命活力!</p><p class="ql-block">伟大的王后泰伊,愿她永生!她的父亲名为尤亚,她的母亲名为图雅。她是强大国王的妻子。他的领土南至卡洛伊(第四瀑布附近的努比亚地区),北至米坦尼(美索不达米亚的古国)。</p> <p class="ql-block">泰伊王后站像 第 18 王朝(公元前 1550 年—前 1295 年) 高160.0厘米 宽51.0厘米 长41.0厘米 埃及国家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泰伊头部王冠仅剩一个底座,王后身着贴身长袍,头戴假发,手持蝇拂。这座雕像后来在政治动荡、王朝更迭中被亨努塔维挪用,使其历史意义更加复杂。</p><p class="ql-block">泰伊是第18王朝法老阿蒙荷太普三世的妻子,即埃赫纳吞的母亲、图坦卡蒙的祖母。泰伊出身于上埃及的非王室家庭,并且有着一部分外国血统,这在以母系血缘决定 王位继承(即以迎娶嫡公主为先决条件)的古埃及是非常罕见的。 </p> <p class="ql-block">网上下载</p> <p class="ql-block">古埃及娜芙蒂蒂,被称为埃及武则天!娜芙蒂蒂(Nefertiti)是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第十八王朝的一位重要王后,以其美貌和影响力闻名。她是法老阿肯那顿(Akhenaten)的妻子,两人共同推动了宗教改革,提倡崇拜太阳神阿顿(Aten),并短暂地将埃及宗教从多神信仰转向一神崇拜。</p><p class="ql-block">1. **名字含义**:娜芙蒂蒂的名字意为“美人来了”,反映了她的美貌和地位。</p><p class="ql-block">2. **宗教改革**:她与阿肯那顿共同建立了新首都阿玛尔纳(Amarna),并推广阿顿崇拜,削弱了传统阿蒙神祭司的权力。</p><p class="ql-block">3. **艺术形象**:娜芙蒂蒂的雕像和壁画展现了她的优雅与权力,尤其是著名的半身像,现藏于柏林新博物馆。</p><p class="ql-block">4. **政治角色**:她不仅是王后,还可能在阿肯那顿统治后期参与政治决策,甚至有人认为她在阿肯那顿死后短暂统治过埃及。</p><p class="ql-block">5. **神秘消失**:她的晚年和死亡情况不明,可能因政治或宗教原因被边缘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影响:</p><p class="ql-block">娜芙蒂蒂是古埃及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女性之一,她的形象和故事至今仍吸引着学者和公众的关注。</p> <p class="ql-block">埃赫那吞巨像。在埃赫那吞统治期间,伴随着宗教改革的进行,传统的艺术准则被打破,新的艺术风格诞生,即“阿玛尔纳风”。埃赫那吞及其家人、臣民都被表现为长脸、宽额、厚唇、窄肩、大腹的样子,实现了神与人之间在形象上的彻底分离。</p><p class="ql-block">现场展出的这座埃赫那吞雕像就有典型的这种特征。</p> <p class="ql-block">纳芙蒂蒂头像。</p> <p class="ql-block">拉美西斯二世像 新王国时期(公元前 1550 年—前 1069 年) 高 97.0 厘米 宽 75.0 厘米 马特鲁省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这尊拉美西斯二世的半身像由花岗岩雕刻而成。拉美西斯二世神情庄重,头戴佩有王室蛇标头的王巾,戴假发,赤裸上身,正对前方。雕像的五官刻画清晰,肌肉线条流畅,面部鼻子处略有损坏。左右肩膀处各有一 个王名圈。</p> <p class="ql-block">第三部分 “法老的国度”讲了一部浓缩的古埃及史,看完这部分展览以后,对3000年的古埃及文明历史就会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另外还策划了两个专题展“萨卡拉的秘密”和“图坦卡蒙的时代”。</p><p class="ql-block">“法老的国度”用1500平方米的展厅,讲述了从史前到希腊罗马时期将近3000年的文明史,通过宇宙观念、社会秩序、文字书写、工匠技艺、墓葬习俗等,来揭开古埃及文明的神秘面纱。</p> <p class="ql-block">复活的奥赛里斯像 第26朝(公元前664~前525)</p><p class="ql-block">这尊雕塑相当罕见的表现了冥界之主复活的一幕。奥赛里斯俯卧在制作木乃伊的石床上,手臂僵直地在身体两侧,头部抬起,直视前方,显示了他从死亡中重生的神秘能力。</p> <p class="ql-block">伊西斯哺乳荷鲁斯像 青铜 </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p class="ql-block">女神伊西斯怀抱孩童形态的荷鲁斯神。女神与神子皆正视前方,庄严肃穆,只有身体接触,而无感情互动。</p> <p class="ql-block">奥赛斯里头像</p> <p class="ql-block">奥赛里斯三神像</p><p class="ql-block">石灰岩 古王国时期(公元前2686﹣前2160年) 伊斯梅利亚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鹰头鳄鱼像 石灰岩 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 <p class="ql-block">包金朱鹭像 青铜、金、木</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朱鹭的木乃伊。在下埃及的孟菲斯地区,神庙附近的水域饲养着大批朱鹭,它们活着时是图特在人间的化身,死后则被制成木乃伊放入朱鹭雕像或带盖陶罐。朝圣者会购买与自己信仰的神明相关的神圣动物木乃伊,供奉在神庙的祭坛上,用于探问神谕、祈求保护或虔诚还愿。</p> <p class="ql-block">书吏坐像 第5王朝(公元前2494﹣前2345年)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这座书吏雕像以工作时最常见的姿势盘膝而坐,头上的中分式假发是古王国时期流行的发式。书吏的工作包括撰写法庭文书、整理归档信件、抄写宗教文本、记录国王功绩等,还参与人口普查、土地测量、征缴税务、工程营造、采矿远征、商业贸易、军事活动等重大事务。成为一名书更需要接受长期的文化教育,不仅要学习撰写各类文书,也要学习包括数学、几何学和宗教在内的各种知识。</p> <p class="ql-block">狒狒形图特像 砂岩 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图特是古埃及掌管月亮 医学和智慧的神,拥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动物形象,一为朱鹭,一为狒狒。图特被认为是众神的书吏,负责记录账目和各类文书,还被视作神庙里"生命之屋"的主人,管理重要的藏书和档案。图特还掌握强大的魔法和秘传的知识,在古埃及的神话里常常扮演调解者的角色。</p> <p class="ql-block">长着一张“愁苦脸”的中王国时期法老拉蒙涅姆赫特三世雕像。这是古埃及中王国时期国王雕塑的典型面容,呈现一副忧国忧民的神情,并不是说中王国时期的国王真的长成这样,而是他们有意打造出来的一种国王形象。</p> <p class="ql-block">哈特谢普苏特跪像 第18王朝(公元前 1550 年—前 1295 年) 高77.0厘米 宽28.5厘米 长59.0厘米 戴尔·埃尔 − 巴哈里出土 埃及国家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哈特谢普苏特是新王国第18王朝的传奇女王。哈特谢普苏特在最初的摄政时期以阿蒙神妻的身份活动,雕像也多为典型的古埃及女性形象。在正式加冕之后,她有意识地抹除自己的女性特征,正如这尊跪像所见,女王不仅戴上了王室男性的假胡子,而且褪下女式长裙,赤裸上身露出平坦的胸膛, 穿着属于男性的围腰短裙,她最终变成了“他”。她的侄子和继子图特摩斯三世在女王去世后继承了王位,并在亲政的后半段开始系统性地抹除女王曾经存在的痕迹,这种“除忆”行为可能旨在巩固统治和警示后世。</p> <p class="ql-block">图特摩斯三世坐像 新王国时期(公元前 1550 年—前 1069 年) 高 75.0 厘米 索哈杰省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特摩斯三世为埃及18王朝的法老,“图特摩斯三世在此采用一个奥赛里斯式坐姿,双手抱于胸前,手中握持着连枷和权杖,两腿并拢,头戴象征上埃及的白冠……”</p> <p class="ql-block">“被拉美西斯二世挪用的神像”完成于新王国时期第18王朝,其材质为花岗闪长岩,后来被第19王朝的拉美西斯二世挪用并刻上了自己的名字。雕像头戴假发,呈现为坐姿,双手紧握权杖,面部神态庄严肃穆。</p> <p class="ql-block">被拉美西斯二世挪用的神像 第18王朝 埃尔−谢赫·阿巴达神庙出土 埃及国家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亡灵书</p> <p class="ql-block">荷鲁斯和哈索尔的儿子卡诺匹克罐</p> <p class="ql-block">保护脏器的四个神</p> <p class="ql-block">带翅膀的圣甲虫</p> <p class="ql-block">荷鲁斯之眼</p> <p class="ql-block">拉美西斯二世与两女神像 第19王朝 1893—1894年间由皮特里发现于科普托斯的神庙中</p> <p class="ql-block">舍顺克二世与阿蒙神像 后期埃及(公元前 664 年—前 332 年) 高 93.0 厘米 宽 40.0 厘米 马特鲁省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雕像中,国王手捧阿蒙神像,以展示其对神的虔诚,这是后期埃及出现的一种雕像形式。在更早的时期,神的形象通常位于国王形象两侧,二者大小相近,但到了新王国后期,开始出现国王和官员怀抱神像或神龛的雕像。国王形象大于神,尽管其位置在神的后方,依然表达了对神的虔诚,但人与神之间的“距离感”却增强了。</p> <p class="ql-block">碑上三种文字</p> <p class="ql-block">木乃伊金面罩</p> <p class="ql-block">铜镜</p> <p class="ql-block">抱神像神碑</p> <p class="ql-block">烤鸭酿酒自古有之</p> <p class="ql-block">国王头像</p> <p class="ql-block">古埃及人认为,人由以下几个元素组成:肉体、卡( ka )、巴( ba )、名字、影子。"卡"是人的生命力所在,在人死后继续存在,因此需要不间断的供养,墓室里死者的雕像就是卡的化身。"巴"是人的灵魂或人格,是一种动态的力量,显现为人头鸟身的形象。构成人的元素在人死亡时解体,通过丧葬仪式,以坟墓为中心,它们被重新连接。</p> <p class="ql-block">镀金面具 希腊罗马时期(公元前332—公元395年)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荷鲁斯之眼</p> <p class="ql-block">金琅华灿—掐丝珐琅器展</p> <p class="ql-block">灵影仙踪—蛇年迎春展</p> <p class="ql-block">明清家具展</p> <p class="ql-block">清朝家具雕刻工艺精细</p> <p class="ql-block">明朝家具讲究精细简约</p> <p class="ql-block">民族服饰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