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晋商大院有感

鼠我幸福一景发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这次春节前的山西之旅,除云冈石窟、平遥古城、壶口瀑布等景点外,我还去几个晋商大院逛了一圈。因为临来山西前,85岁的岳母听说我要去晋商大院,很严肃地跟我交待:她的太爷和爷爷都是山西人,如能找到吕家大院,帮她寻找失散70多年亲人的下落。受领任务后,我怀着一种责任感,心情急切地想走进大院。</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在大同市,终于打听到大同县落阵营村有个吕家大院,我费尽周折找到该村。吕家大院在村西头,大门紧锁,不对外开放。经征得村长同意,才允许我走进大院。院中许多房屋已倒塌,虽破败零散,但骨架尚存,从规模及建筑风格看,仍可想象得出,昔日吕家大院的辉煌程度。</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span class="ql-cursor"></span>在院中一屋内,我通过展版详细看了吕家大院的简介、发展脉络、建筑艺术及吕氏家族人物志等。据村里一位89岁老人回忆,当年吕氏家族的人,早已分散在北京、天津、山东、山西等全国各地。土改时期,吕家大院分给了村民居住,现在村里居住的吕姓,也并非是吕氏后人。当天晚上,我就把视频、照片传给岳母,并详细说明。虽没找到亲人的下落,但我用了一小天时间,也算是尽力了。</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在三晋大地的元末明初,历明清两朝,山西晋中有一大批商人,四海称雄,富甲一方,足迹遍及华夏大地乃至亚欧多国。他们把赚来的千百万资产,挥洒在发端之地,建起豪宅大院。譬如祁县的乔家大院、渠家大院,灵石的王家大院,晋中的李家大院,榆次的常家庄园、太谷的曹家大院、平遥的马家大院等十多处远近闻名的大院。</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我从祁县高铁站出来,就见有去往乔家大院的专线车。乔家大院位于晋中市祁县东观镇乔家堡村,是清代著名晋商乔致庸的旧居。“在中堂”是乔家第三代乔致庸的堂名,取名“不偏不倚、执用之中”之意。大院始建清代亁隆二十年(1755年),为封闭式建筑群。据说从天上俯视,大院就像一个吉利的“囍”字。</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这座深䆳富丽的庭院,分6个大院,内套20个小院。体现出清代我国北方民居独有的建筑风格,精雕细刻,独具匠心,形成了“建筑必有图、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艺术宝库。被称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素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进入“福”字大门,便是一条约百米长、七米宽的青石道,左右各有3个大院。我从一院走进另一院,从一屋迈进另一屋,被这里的“犀牛望月镜”“万人球”“九龙灯”等稀罕老物件所吸引。乔家大院成为迄今我国北方现存最为完整的一处清代民居建筑群。随着《大红灯笼高高挂》《乔家大院》等影视剧的热播,提升了乔家大院的知名度。</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李家大院坐落在万荣县闫家村,是清至民国时期晋南首富李子用的家宅。始建清道光年间,与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并称为“晋南三蒂莲”,素有“乔家看名”“王家看院”“李家看善”之说。走进宏伟高大的“李家大院”正门,穿过彩灯“善道”,便是“李氏家族行善展馆”,六个展室我全走一遍,每到一个展室门口,都会自动播放展室内容。听着讲解,眼看实物,阅读文字,仿佛自己已置身那个年代。李子用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大善人”每遇灾年,李家都急公好义,倾尽所能,赈济灾民。</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在“功德堂”,满屋的功德牌匾让我敬畏。在院外一牌坊下,我看到了当年李家为村民做粥的一口大铁锅,让我动容。在李家大院,真正感动我的,不是那南北融汇、中西合壁、三晋无匹的宏伟建筑,而是李家三代十位当家人百年行善,家庭、家教、家风在李氏家族的永续,给千秋后世留下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巧的是,我们李氏家族微信群名就叫“李家大院”,已建群8年多,我要把慈善世家“李家大院”的善人善事,讲给群里的家人们听,向先辈那样,当善人,做善事。</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在平遥古城,我特意找到马家大院,大院深藏在古城东北角一条不起眼儿的街巷里,一看大门就相当震撼。这是平遥“四大富商”之首,清代巨商马中选的故居,有“平遥城第一宅院”的美誉。始建于清同治年间,后经不断修建,集建筑、民俗、起居、商贾于一体,是典型封建大家庭的居住模式。大院总体布局呈“马”字形。寓意“马到成功,一日千里”。有3座大院,6座小院,取民俗“三六九”吉祥之意。院落有大门八个,寓意“八方进宝”,小门24个,代表24节气。给人感觉“院内有院,门内有门”“大门套小门,小门套偏门,偏门套小门”,形成迷宫式结构。</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这次山西之行,我还有幸看到了曹家大院、冀家大院、麻家大院等,其建筑虽各俱特色,但共同的特点是宏大、厚重、古朴、静雅,木雕、砖雕、石雕、绘画、书法、诗文、人物、禽兽、花木浑然天成,相得益彰,体现出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艺术想象力与创造力。 </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离开晋商大院,在感叹这座座恢宏建筑的同时,也引发我许多思考与感悟:</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晋商大院,院落建筑文化。大院体现出清代建筑装饰风格,将儒、道、佛思想与传统民俗文化融为一体。我所看到的大院,多为正偏结构,左右对称,中庭开阔,上高下低,尊卑有序,体现的是中庸和仁义之道。在院中随处都能看到,在石碑、砖墙、实木等材料上,精心题写的牌匾。在各建筑大门两旁,都刻有门联、楹联、匾额,以表达宅第主人的志向或情趣,彰显敬业修身的文化品味。在李家大院“功德堂”,迄今乃保留着十几块奖励牌匾,说明李氏家族行善的理想追求及对荣誉的重视程度。</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这些晋商大院,是晋商文化的活教材。“乔家大院”被称“民俗博物馆”,王家大院称“三晋第一宅”,渠家大院被称“晋商文化博物馆”,常家庄园被称“中国第一儒商旧居”,李家大院被誉为“慈善世家”。从这个意义上说,晋商大院也是一种家庭文化、家教文化、家风文化。矗立在这里的,不仅仅是一座座建筑,更是一种晋商文化的传承,会影响一代又一代人。</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晋商时代,传承向上精神。当年山西地域物产对晋商而言,没有什么优势可言。可他们不甘家境贫寒,在繁华的晋商时代大背景下,冲破封闭地域,怀揣致富梦想,敢为天下先,敢吃第一只螃蟹,敢做商海中走西口、闯关东的“弄潮儿”,以至把生意越做越大,越做越强,成为纵横驰骋半个多世纪的巨商大贾。在晋商大院,通过大量文字资料和历史图片,向人们详尽展示,晋商们如何博击商海、称雄海内外商界的传奇故事。晋商大院历史虽已渐行渐远,但晋商精神永续长存。这些经商之道,对当今经商作买卖的人,仍有借鉴、启迪和警示作用。</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晋商家族,重信守义,值得传扬。晋商大院经商准则虽不尽相同,但有很多共同点:讲道义,以义为上,先义后利;爱人才,广招天下贤,凝聚八方财;重诚信,恪守买卖公平,以“信、义、诚、恭、谦、和”为经营理念,力戒欺诈行为;做慈善,乔家曾资助过北洋水师,李家以举债赈灾为己任。乔家还对各地店铺票号掌柜及职员,制定“六不准”,譬如不准在外娶小纳妾、不准宿娼、不准赌博、不准吸毒酗酒等。李家有“十六条”,像“勤治生,俭养德,四时足用”“忠持已,恕及物,终身可行”“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等家训,对后人仍有教益。</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照片自拍,歌曲选网络,诚谢!)</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