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南县小学数学数与代数“解决问题”专项研讨县域教研活动

莒南九小 侯效通

<p class="ql-block">  为深入贯彻落实课程标准理念,提升小学数学教师在数与代数领域“解决问题”的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莒南县小学数与代数“解决问题”专项研讨县域教研活动于2025年2月20日在莒南县第三小学举行。</p> <p class="ql-block">  以下是对王莹老师教授的二年级《解决问题例4》学习体会:</p> <p class="ql-block">  一、体现课标中选择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式,重视设计合理问题,在真实情境中提出引发学生思考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合理问题。例如:1.针对题目中的信息,你会提出什么问题?2.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能把三个信息都用上?3.为什么题目信息中没有54,却在第二个算式中出现了呢?要与哪个信息组合起来?4.在列算式时能先算36÷9吗?</p> <p class="ql-block">  二、体现出新课标中倡导的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在导入环节中王老师将解决问题的步骤以脑筋急转弯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教学过程中多次强调打开冰箱与先解决什么问题的对应关系,哪一个算式对应的是打开冰箱的门?在有效激发学生动机的同时,也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联系,形成推理的意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  三、让学生在真实情境所蕴含的关系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王老师引导学生将题目信息用序号排序,启发学生自主提出问题:①还剩多少面包没烤?②90个面包烤几次?③烤完的面包烤了几次?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分别对应哪两个序号,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为接下来的问题拓展奠定基础。</p> <p class="ql-block">  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王老师引导学生利用画图的方式自主完成学习单,强调先画图再列式,引导学生自己讲解列算式的依据。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观察与推理图画的含义,分析与表达自己的推理依据,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构建起良好的表达与交流的桥梁。而不是教师将学生不会的知识灌输给学生。</p> <p class="ql-block">  本次小学数学研讨活动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学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体现出新课标强调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生活化、情境化的题目设计等。</p> <p class="ql-block">  学校将继续学习研讨本次活动的内容,推动课堂教学在新课标理念引领下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