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的城市,我们的家园</p> <p class="ql-block">我的城市,我们的家园(之一)牛劲/ 编撰 水中月/作画</p><p class="ql-block">1,大同是座老城</p><p class="ql-block">熬过今冬的最后一季严酷之后,终于站在初春的缓冲中,总算与寒冬有所区别。我经历过的冬天虽然从未有过这么频繁的寒流,但它似乎远不如我学生时代冷得令人瑟瑟发抖,因为遇冷加衣不再是难事。何况,我的大部分时光是在居室里度过的。</p><p class="ql-block">大同是座古老的城市。根据考古发掘,远在十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大同盆地繁衍生息。大同真正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商周。商朝将其宗室封于今河北蔚县一带,立代国。管辖至大同盆地;至西周,又成为周的异姓诸侯国。春秋末,赵襄子灭代,代国归人赵的版图。战国时代,赵肃侯修筑平邑城(今云州区杜庄乡一带),传至赵武灵王,那是公元前302年,赵武灵王决定进行军备改革,改穿胡服,学习骑射。简单说,无论是步行兵卒或是战马骑手,从今之后要以一身短打扮的胡服来代替原先的繁复的服装,从而行动起来更加轻快利落。这么一改,与任何敌人交战的胜率迅速提高。大同是赵国的统辖之地,又须面对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因此也成了赵国的战略要地。大同至今有个县,名叫灵丘,因为有赵武灵王的墓葬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胡服骑射,更多的针对娄烦、林胡等的侵扰。频有胜迹,拓地千里,始设云中、雁门、代郡。公元前300年,赵武灵王筑平城(今大同市平城区一带)。</p><p class="ql-block">追溯起来,大同城至今已有2300年的有文字的历史。至秦汉,大同一直是边陲重镇。赫赫有名的白登之战,发生在今天的马铺山上。汉朝皇帝刘拜率军出征,与匈奴主力遭遇于马铺山,被围而又脱险,演绎了一段神秘的故事。</p><p class="ql-block">真正辉煌的时代还是北魏,拓跋硅在平城建都,直到孝文帝迁往洛阳,北魏在平城(大同)兴盛了97年。平城成为中国北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是一座与国际保持交往的大都市,他们建造的云岗石窟,如今是世界级文化遗产。当我们漫步在沉雄壮阔的石佛之间,就会感觉到那是一个有坚定信仰的时代。当年,不仅需要一个博大的情怀,还需要足夠的学识、才情和哲理品格,至今,站在石佛前,仍有一种充满神秘的感觉。那似乎是一种山重水复的迷惘,仿佛进入音乐的华彩乐段。</p><p class="ql-block">迁都以后,云中仍是北魏第二大城,自六镇之乱,大同惨遭破坏,但谁敢动动千古不朽的云冈石窟、以及方山永固陵、浑源悬空寺?至辽、金以及元初,大同作为这三个王朝的“西京”,又呈现其軍镇特色,足有三百余年。它们留下了上下华严寺、善化寺、觉山寺、关帝庙等一批禅林巨刹。元初欧洲旅行家马可波罗曾到大同观光,在《马可波罗旅行记》中盛赞大同是一座宏伟美丽的城市。</p><p class="ql-block">明朝时,大同成为“九边”重镇之一,不仅把长城修为复线,而且,大同的驻军达到十三万八千多员。明朝在大同留下了长城烽台、亭障堡寨、官署衙门、砖砌城墙、代王府、九龙壁等一大批文物古迹。满清入主中原,曾遭到大同军民的反抗,多尔衮下令屠城,大同再遭劫难,直到清末,经济文化才渐渐复原。总之,大同作为晋北重镇,恒阴要冲,北京屏障,在历史上虽然屡踬屡起,仍然为我们留下了诸多的名胜古迹,雄伟、壮丽、精致、奇巧的历史遗迹,显示的都是华夏文明的耀眼光芒!</p> <p class="ql-block">大同是个值得自豪的地方。我们曾经历了升平融合、辎轩相属的繁荣年代,也曾蒙受过干戈纷扰,烽火连天的战争灾难,兴衰治乱,颠簸曲折,大同修炼成一座现代化的历史名城。有历史的城市真是幸运。被历史知识滋养的民众真是幸运。走在大同的老街里、一层层足迹都是历史。</p><p class="ql-block">唯其如此,大同当之无愧地进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行列之中。美国芒福德先生所说,“历史性城市,凭它本身的条件,由于它历史悠久,而丰富,比任何别的地方保留着更多更大的文化标本珍品。”但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我们没有把承载着城市灵魂的文化遗产奉若神明,而是以历史虚无的态度,不断地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毁灭性的破坏。特别是近三十年,简陋的建设性破坏,充斥在城市的多个角落,将历史文化名城逼到了最危险、最紧迫、最关键的时刻。</p><p class="ql-block">2008年,大同市委、市政府作出整体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决定,以先进的理念去指导名城建设,把大同名城保护和复兴置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让古老的大同焕发了青春!它不再古旧,也不再残破,而是以一轴连接新老两部分,结构了大同百姓的日常生活。它修复的历史文物,让公众认识新时代的匠人与匠心;几座厚重的文化设施将历史与文化之美融入我们的现实生活。</p> <p class="ql-block">2022年《艺术大观》第五期首页推出了一首歌曲。词是我写的,曲是山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刘名星作的。词的全文是:</p><p class="ql-block">《烟雨城头咏叹曲》</p><p class="ql-block">依栏望,风雨城头上,街灯初放。不知何人斗巧,古韵新潮,比翼齐翔。天惠顾,历史文化有幸,抢救宝藏。北魏武周石窟,树海掩身,空灵诗章。辽金两代庙堂,佛界凝思,清音浅唱。多处古代遗迹,玉阶重砌,飞檐伟墙。问大同老乡,曾有谁?踏雪溅泥,寒暑徜徉,昔赵武灵王,拓跋诸強,杨家猛将,壮心可浩荡?论襟抱,不妨换副眼光,传承文脉,菩萨心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希望用这首歌献给每一位建设者,他们的辛劳应该永被铭记!那是一条条青春赛道,许多勇者为城市转型,前扑后继英勇奋战,还有谁不对他们肃然起敬?希望他们永远年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