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美篇

🌻

年味姚关 最美假期 杨骏宸 <p class="ql-block">当假期遇到年味,无疑是青春最美的成长。我的家乡施甸县姚关镇——善洲故里,桂海潮的家乡,这里人文盛景荟萃,在历史的长河中得到了古老的传承,流淌出特有的韵味。特别是春节,更是年味十足,成为了我们这些青春的学子假期最美好的向往,年年与之拥抱,醉在其中。</p> <p class="ql-block">过了腊八就是年,小娃小娃你别馋,街头卖着糖葫芦,街尾卖着小花糖,一样都想尝一口,幸福的滋味快快长。我家是住在姚关街,对于年味有着最直观的感触,过了腊月二十三,年街张灯结彩,挂满了红灯笼,每天街道车水马龙,人们从四面八方来购买年货,大人有大人的买头,我们孩子有孩子的逛头。我最向往的就是街上的糖葫芦和小花糖,这对于我来说是记忆深处年里最初的味,小时候奶奶总会带着我逛街,一只手拿着糖葫芦,一只手提着小花糖满载而归……糖葫芦小花糖年年有,我一年年长大,奶奶一年年变老。今年我邀约爸爸,买了糖葫芦和小花糖,在年的年年岁岁里,我仍然是那个长不大的孩子。</p> <p class="ql-block">写春联的老人是我的姨公,今年八十七岁了,他写春联的地方就在我家不远地方,他年年都在写,写了就免费送,他说:“现在生活好了,写写春联送送福,让老有所为,老友所乐颐养天年。”每次我都会不由自主的走到老人家身边,恭恭敬敬的打个招呼,他都会为我写上一副春联,并且送出了祝福:“健康成长,好好学习。”回到家里,我约着爸爸贴上了春联,挂上了灯笼,红红火火快快乐乐的一年又将开始。</p> <p class="ql-block">大年初一,我陪着奶奶去逛了庙会。庙会是老一辈人春节必去之地,家乡的庙会有着自己的特色,大年初一要吃素食——汤圆,奶奶大早就煮了汤圆,告诉我:“大年初一的汤圆必须吃,吃了一个汤圆也就长了一岁”。吃了汤圆以后,就张罗着庙会的事情,我和奶奶提上汤圆,拿上清茶、香钱,满载着虔诚,到了庙会举行祭祀,去吃一顿团圆的“百家宴”。我觉得,逛庙会是一种习俗,和迷信无关,在这个习俗里传承了年味,寄托了美好的愿望,里面有一家人的平安,有一家人的万事如意。当然,每一个人都知道,这些美好的愿望是在新时代下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实现的,但是不影响这年的的“味”。</p> <p class="ql-block">大年初二是耍龙舞狮踩高跷,今年的龙特别长,好像是听说是去外乡镇请回来拜年的。一条大青龙,高跷踩八仙,沿街走巷,人潮涌动,好多年轻人都自发的组织到耍龙的队伍中,像我一般大的孩子都被吸引得一路追着长长的龙,踏着锣鼓的节奏,看着耍龙带头人的唱喏,点燃了老姚关人的热情,在新生活里舞出风调雨顺,人寿年丰,家和万事兴。</p> <p class="ql-block">今年最有味道的群文与非遗,在家门口的广场上,一到夜里灯光璀璨火树银花,各个文艺队广场舞大妈、奶奶们载歌载舞,每晚上都举行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闹了年味,提升了文化生活,也让姚关人有了自己的“村晚”,村晚过大年,年味年年浓。听说,这些活动都是在政府倡导下,老百姓投工投钱自发组织的,当地政府就是做好交通、维稳等一些后勤服务。谢谢了,一方水土的平安与发展,年味的热闹是多少人放弃了休息时间,坚守在岗位上默默付出啊。你看,咋们老姚关的非遗手艺,姚关坛罐窑也闪亮登场,玩起了泥巴,让小朋友有了体验,让大人们有了乡愁,尽在年味里讲着它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说了这么多,我的年味也快结束了,即将回到学校,开始我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奋斗,但是年的故事一直不会结束,伴随着每一个在年的当口,许下心愿奋斗的人,你感受到了吗?在烟火传承的背后,春的生机蓬勃而生。</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