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3.4.2</p><p class="ql-block">清明回老家,顺路参拜了黄粱梦吕仙祠。</p><p class="ql-block">邯郸,一个三千年没有改过名字的城市。</p><p class="ql-block">一个具有厚重历史文化,有梦想必圆梦、梦想成真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邯郸不仅是中国成语典故之都,而且还有一个可以做梦做美梦的梦乡。黄粱梦,在邯郸市丛台区黄粱梦镇黄粱梦村。当年修建京汉铁路时至今,便有这一站。但黄粱梦这座道观或祠叫吕仙祠。</p><p class="ql-block">黄粱梦吕仙祠位于邯郸市中华大街北段,始建于北宋初期,是依照唐传奇小说《枕中记》所述故事而建立起来的纪念性道教宫观,现存建筑主要为明清遗构,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粱梦吕仙祠坐北朝南,但其山门却朝西开到了道路旁边。原来,黄粱梦吕仙祠的西面就是著名的“邯郸古道”,而这“邯郸古道”在明清以前一直是中国南北的重要通道之一。把山门开到官道边上,显然有助于提高宫观的辨识度和知名度。南宋名臣范成大出使金国想必走的就是“邯郸古道”所以才有七绝《邯郸道》:“薄晚霜侵使者车,邯郸阪峻且徐驱。困来也作黄粱梦,不梦封侯梦石湖。”与西向的山门相适应,一字形的琉璃照壁也就立在了路对面。</p> <p class="ql-block">邯郸古观 </p><p class="ql-block">吕仙祠的山门朝向正西,门上“邯郸古观”四字,为启功先生手书。</p><p class="ql-block">道法自然</p><p class="ql-block">邯郸古观迎盛世 蓬莱仙境梦黄粱</p> <p class="ql-block">进山门是一庭院。南向为照壁,上书“蓬莱仙境”四字。据传,当年修建此祠时,一乞丐用扫把在照壁上沾着菜汁胡乱涂抹,人们便将其赶走,后发现这人写的是“蓬莱仙”三字,而且文字神采飞扬。“境”字则是乾隆帝第一次下江南时,也就是乾隆十六年(1751年),才由乾隆帝补书完成。其实“蓬莱仙”正正好,增一境字,没啥必要。估计不是什么乾隆补写的,即使是乾隆写的,也这么说。</p> <p class="ql-block">老照壁面对的应该是黄粱梦吕仙祠原来的山门,面阔三间,单檐卷棚硬山顶。门楣上的匾额“泽沛苍生”由书法大家欧阳中石题写,门联“蓬莱仙境蓬莱客;万世儒风万世诗”由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任主席沈鹏撰书。</p> <p class="ql-block">入得山门,是个青砖铺地的院落。院落的南北墙下立有多通碑石,古今皆有。其中一通上面为白描线刻黄粱梦故事人物,作者是当代国画大家关山月。仔细辨别上面的题字,发现“梦觉方知学道长”的题字人竟然是冯玉祥,时间是民国二十四年,也就是1935年。还有一通为刻立于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的《敕赐风雷隆一仙宫记》碑,记载了嘉靖帝敕赐“风雷一仙宫”匾额给黄粱梦吕仙祠的情况。该碑记的作者为明代嘉靖朝著名大奸臣顾可学。顾可学为明正德九年(1514年)进士,官至工部尚书、礼部尚书、太子太保。南墙根下的“福”“禄”“寿”三碑碑身下部各有一个小洞,是供好事者投币祈求神仙保佑的。</p> <p class="ql-block">门内左手边立有一通石碑,上镌乾隆帝的御制诗《吕翁祠行宫咏莲池荷珠诗》:“风裳水珮出邯郸,手撒珍珠颗颗圆。金谷三升风里碎,江妃一斛雨中寒。丹露凉滴青铜爵,鲛泪香凝白玉盘。持赠苏公须仔细,休将徧水误相看”。这块新镌碑的刻工实在不敢恭维,笔画之间的连带部分生硬得有些可笑。</p> <p class="ql-block">山门内是一个长方形莲池,莲池中间有一座八角攒尖顶小亭,小亭通过两座单拱小石桥与南北两岸相连。吕祖祠中的莲花是非常有名的。乾隆皇帝曾有诗为证:“风裳水珮出邯郸,手撒珍珠颗颗圆。金谷三升风里碎,江妃一斛雨中寒。丹露凉滴青铜爵,鲛泪香凝白玉盘。持赠苏公须仔细,休将徧水误相看”。</p> <p class="ql-block">莲池北岸是一道三滴水大门,称午朝门;明间辟拱圈式门洞,两次间开月亮门;明间门额“神仙洞府”,两次间门额分别为“红尘觉路”和“白鹭仙踪”。门前左右各立有一通古碑,凑近细看,碑文多不得识,只有门右一通勉强识得碑额的“皇清”二字。</p> <p class="ql-block">进午朝门迎面即是正阳帝君殿,即钟离殿。</p><p class="ql-block">门上悬一联:“汉代武将军,辞红尘,休大罗,八仙居其首;唐朝文进士,炊黄粱,度卢生,五祖位乎中”。</p><p class="ql-block">上联说的是正阳帝君钟离,曾为汉将军,后退隐晋州羊角山正阳洞修炼登仙。被全真教尊为北派第二祖。其在八仙中的排位,明代以后排列为第二,第一的是铁拐李。元代马致远的杂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中,钟离排列为第一。</p><p class="ql-block">下联说的是吕洞宾超度卢生。</p> <p class="ql-block">过钟离殿即是吕祖殿。门上高悬“孚佑帝君”门前一联:“道院光招蓬莱客;玄门常会洞中仙”。吕洞宾是八仙中名气最大的。为元代全真道教奉为“北五祖”之一。他在八仙中尽管排名靠后,但唯独他可以称“祖”,其他七人包括他的老师钟离都不能够。</p> <p class="ql-block">吕洞宾,姓吕名岩字洞宾。生于公元798年。他出生的年月日均为阳,所以号纯阳子。吕洞宾64岁才考中唐朝进士。他的塑像就是按照他考中进士时样貌所塑。</p><p class="ql-block">传说吕洞宾原是一名儒生,名吕绍先。屡次赶考不中,一次归途见一人在酒肆内墙壁题诗:“坐卧常将酒一壶,不教双眼看东都。乾坤世界无名姓,疏散人间大丈夫”。吕不禁拍掌叫好。并受约题诗:“生在儒家遇太平,悬缨垂带布衣轻。谁能世上争名利,臣侍玉皇归上清”。那人立马说自己姓钟离名权号云房。居終南山,相邀前往。吕犹豫间,钟离与其共煮黄粱饭。期间吕乏,被授如意枕便昏昏睡去。见自己再次赶考并状元及第。步步高升官至指挥使,无不经历,两娶富家女,后孙甥围绕,簪笏满门,凡此四十年,出将入相十年,权势颇赫。偶犯重罪,家资抄没,分散妻孥孑然一身。忽梦觉,炊尚未熟。云房笑云曰:“黄粱犹未熟,一梦到华胥”。于是吕洞宾便随汉钟离前往修仙去了。</p> <p class="ql-block">钟离权是吕洞宾的师傅,而吕洞宾又是卢生的师傅,三人一脉相承,都成了这里的主人。</p> <p class="ql-block">过吕祖殿即是卢生殿。卢生殿在整个吕祖祠中占据了最重要的位置。</p><p class="ql-block">卢生殿前悬一联:“睡至二三更时,凡功名都成幻境;想到一百年后,无少长俱是古人。”上联说的是,功名利禄都是泡影,转瞬即逝。下联说的是, 来此观瞻的人,不论老少,一百年后,都会作古。</p> <p class="ql-block">卢生祠,为明代硬山建筑。殿内一尊青石雕的卢生睡像,雕工精细,惟妙惟肖。卢生侧身而卧,两腿弯曲,头枕瓷枕,双目微闭,神态悠然,酣甜沉睡,至今未醒。当地流传:“摸摸卢生头,一生不用愁,摸摸卢生手,什么都会有。”游人到此,大都虔诚膜拜,由于反复抚摸,粗糙的青石已光洁照人,如同一面光可鉴人的镜子,使人真切地看到人生的本来面目。(现在看到的是复制品,原来的石像为明代所雕,到“史无前例”时被毁)。</p> <p class="ql-block">卢生祠内的墙壁上用鲜艳的色彩绘制出卢生梦中的情景。</p><p class="ql-block">黄粱梦的故事源于唐沈既济所作的《枕中记》。其大意为:仙人吕洞宾经邯郸道上,在客栈中与一青年卢生闲谈。卢生不知吕洞宾是何人,便对其言:大丈夫生于世间,当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列鼎而食,选声而听。可他自己却一事无成,苟且偷生。这时客栈的主人正在蒸煮黄粱米饭,卢生已有睡意。于是吕洞宾便递给卢生一个瓷枕,他便安然入睡。睡梦中,他娶了一位貌美如花的富家女子,转年又考取了进士,后一路高歌猛进,出将入相,功勋卓著,崇盛赫奕,一时无比,且儿孙满堂,尤其是五子皆有才器,或进士登第,或为官宦,最后年逾八十而死。梦到死时,他醒了,但见黄粱米饭尚未煮熟。</p><p class="ql-block">明汤显祖又据此写了《邯郸记》,所记内容与《枕中记》相仿。所不同的是卢生的梦,不是由于他梦见自己死了而醒的,而是他被他的妻子在他死时的痛哭声中惊醒的。显然汤显祖的笔法比沈既济的要高明。</p><p class="ql-block">有意思的是元马致远也写了黄粱梦——《邯郸道省悟黄粱梦》。在这部元曲中,他把《枕中记》的卢生换成了大仙吕洞宾本人。马致远很清楚,卢生是谁?没人知道,连名都没有,他不写无名鼠辈,于是就把个主角改成人所共知的吕洞宾,吕洞宾有名,而且名气还非常大。他还把原本中的吕洞宾,改成了钟离。吕洞宾正是经此一梦,被钟离超度成仙的。吕洞宾自幼学得文武双全,上朝应举,被高太尉招了婿,从此步步高升,最后官拜兵马大元帅,奉诏讨贼,但他贪财恋酒,误了军情,最后被推出斩首。他唱到:“我这性命,谁救我来?休休休,怎避躲;是是是,决难活;呀呀呀,脖项上钢刀剉。”在刽子手手起刀落之时,他被吓醒了。他醒后,还不忘问煮黄粱的婆婆,熟了没有。婆婆道:“还差一把火。”妙!</p><p class="ql-block">马致远的确是个写作的高手。沈既济给出的是无声画面,位极人臣,寿终正寝,黄粱梦到自然醒。汤显祖给出的是有声画面,黄粱梦境被崔氏的哭声惊醒。马致远给出的是有声有色的画面,咔嚓一声,人头落地,红浆迸出,黄粱梦境被血淋淋的场面吓醒。</p><p class="ql-block">显然,马致远似在沈既济、汤显祖之上。</p> <p class="ql-block">开元十九年,道家吕翁在邯郸道上的一个客店住下休息。</p><p class="ql-block">县邑里有个卢生也来住宿。两人聊天,卢生叹道:“大丈夫在世不利,困顿潦倒到这步!”吕翁说:“看你肤色滋润,言谈诙谐,你却慨叹困顿,为什么”卢生说:“我不过是苟活而已,有什么舒适可言!”吕翁说:“像你这样都不感到舒适,怎样才叫舒适呢”卢生道:“应当建功立业名声四扬,出为将帅入为宰相,列鼎而食,选声而听,使家族兴旺发达而家用更为丰盛富裕,然后才可以谈舒适。我本有志于经学而遍习六艺,自应在年富力强时可得高官厚禄,无奈今已过壮年却仍然奔波于田亩之间。这不是困顿又是什么”</p><p class="ql-block">说完,两眼朦胧,昏昏欲睡,这时店主已蒸上黄粱米饭,吕翁便从包裹里拿出一个枕头递给他,说:“你枕上它,便可让你如愿得到荣华舒适。”</p> <p class="ql-block">枕头是瓷的,两端有孔洞,卢生倒头便睡,很快就进入了梦乡。睡梦中,他见枕头两端的孔洞可以进人,便走了进去,于是到了自己的家。后来他娶了清河崔氏的女儿为妻,其妻姿容十分美丽,又给他生了五个孩子。</p> <p class="ql-block">他第二年便举进士登甲科,授为校书郎,应制举又授渭南县尉,迁任监察御史起居舍人兼制诰衔。三年后即为实职。出典同州,又转陕州。卢生自陕西开通黄河,引水八十里用来接济水利,居民由此获益不浅,便为他立碑颂德歌功。之后迁任汴州岭南道采记使,又入京都为京兆尹。</p><p class="ql-block">这时神武皇帝正对付夷狄,皇帝便封卢生为御史中丞河西陇右节度使。他统兵大破戎虏七千,开拓疆土九百里,使北部边境得以休养生息,边民为他刻石记功,回到朝廷后记功行赏,皇帝以恩礼相待,任命他为御史大夫吏部侍郎。</p> <p class="ql-block">他在朝廷中位显权重名望高,大为宰相忌恨,便以流言蜚语中伤他,结果被贬为端州刺史,三年后又被召回朝廷,任为户部尚书,与萧令嵩,裴光庭共同执掌国家大政,十年间,他参与大政及机密的策划制定,一日三接旨,号称贤相。同辈中人加害,诬告他与边镇守将图谋不轨,他被关进监狱,后卢生得以免除死罪,被逐出朝廷。数年后,皇帝知道他冤枉,又起任他为中书令,封为赵国公,皇恩极重。</p> <p class="ql-block">他的五个儿子都有出息,儿子的老丈人家也都是有名的望族。卢生有孙子十余人,三十多年来,卢生两次远放岭南又重登宰相职位,高官厚禄,恩崇显赫,一时无比。生活也十分奢侈放荡,家里的歌伎女色都是第一流的。前后两次由皇帝赐给他的良田甲第、美人名马等,不计其数。</p> <p class="ql-block">他年岁渐渐老了,屡次请求告老还乡,均未应允,到有病的时候,前来看望问候的人络绎不绝,站满了门前的道路,名医纷纷登门诊治,名贵药品应有尽有。</p> <p class="ql-block">临终前卢生给皇帝上书:“臣本山东一介书生,偶逢圣朝时运,得列官宦之序。过蒙圣上荣宠奖掖偏爱,出为将帅得拥重兵,入登相位荣升首辅。终日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如此日甚一日,不觉老之将至。今已年过八十,官位历任过三公,钟漏都到了停歇之时了,弥留沉困,殆将溘尽。此谨奉表称谢以闻。”皇帝下诏书:“卿以俊才贤德为重要辅佐,出师称雄于藩国,旦入朝相赞于缉熙,我朝二世升平。实赖爱卿之力。在你疾病绕身之后,我深感同情怜悯,今特派遣大将军高力士前往府上慰问。”</p><p class="ql-block">那天夜里卢生就去世了。</p> <p class="ql-block">正当卢生梦到自己功德圆满、寿终正寝之时,猛地一觉醒来!</p><p class="ql-block">发现自己仍躺在客店里,此时黄粱米饭尚未做熟呢,这才顿然醒悟:“这不是做了一场梦么!”吕翁笑着说:“人世间的事,也跟你梦里是一个样的呀!” 卢生沉思良久,向吕翁道:“人生在世,宠辱之际遇,得失之道理,生死之感情,通过这场梦,我算全知道了。这就是先生不让我胡思乱想的原因,晚生岂敢不接受您的教诲!”</p><p class="ql-block">说罢,再拜而去。</p><p class="ql-block">这就是历史上最有名的一个梦:“黄梁一梦”。</p> <p class="ql-block">黄粱梦吕仙祠“梦”字碑,从综合历史背景、艺术结构和文化寓意看:</p><p class="ql-block">一、碑刻概况</p><p class="ql-block">“梦”字碑位于黄粱梦吕仙祠卢生殿外,是一座以繁体“夢”字为核心的艺术碑刻。该碑由贵州遵义陈善礼于1984年创作,邯郸文物专家陈光唐教授编撰碑文。碑体高约2.5米,采用行楷大字套嵌178个楷书小字的独特设计,形成“字中有字,梦中藏梦”的视觉效果。</p><p class="ql-block">二、结构解析:四段人生隐喻</p><p class="ql-block">繁体“夢”字自上而下分为“艹、罒、冖、夕”四部分,象征卢生黄粱梦中的人生四阶段:</p><p class="ql-block"> 1. 艹(草字头),拆开来看最上面草字头,像两个十,过去中国人写的时候喜欢把草字头写成双十的模样这是个习惯问题,这一部分象征是人生弱冠之年20岁左右,这一阶段是人生刚开始开始。</p><p class="ql-block"> ● 代表卢生青年时期(20岁),象征“蒙童发奋求学”,两个“十”字暗含二十岁的策马扬鞭与理想追求。</p><p class="ql-block"> 2. 罒(四字中段),中间部分代表人生不惑之年30、40岁,好比人生的夏天,看这一部分像人生路,出现了好多钉子路口,人生的机遇多了,选择多了,岔路也多了。30、40岁是人生最精彩的一部分,也是最难走的一段时间,你对机遇把握住了,人生将会不一样。</p><p class="ql-block"> ● 对应壮年(40岁),如“四十春秋展雄风”,描绘卢生仕途崛起、功成名就的阶段。</p><p class="ql-block"> 3. 冖(宝盖头),一个宝盖头盖住了下面的夕阳。这宝盖本来没有那一点是个秃宝盖,作者给加上一个铜钱。还写上了“荣华富贵”。这大概就是人生如梦了吧。</p><p class="ql-block"> ● 寓意中年(60岁),象征家庭与事业的巅峰,“桂冠加身”与“家族和睦”的双重含义 。</p><p class="ql-block"> 4. 夕(下部)</p><p class="ql-block"> ● 指晚年(80岁),以“夕阳余晖”暗喻人生暮年,呼应卢生梦中寿终正寝的结局。</p><p class="ql-block">三、碑文内容与故事浓缩</p><p class="ql-block">碑内小字以178字精炼概括《枕中记》故事:</p><p class="ql-block"> ● 起:卢生与吕仙交谈,感叹功名未就,吕翁授其瓷枕入梦。</p><p class="ql-block"> ● 承:梦中卢生娶名门崔氏,高中进士,官至宰相,享尽荣华。</p><p class="ql-block"> ● 转:八十岁病逝前惊醒,发现店主黄粱未熟,顿悟人生虚幻。</p><p class="ql-block"> ● 合:碑末点题“因这场梦故称黄粱美梦”,呼应成语典故。</p><p class="ql-block">四、哲学与互动寓意</p><p class="ql-block"> 1. 人生哲思</p><p class="ql-block">碑刻通过“梦”字结构,揭示“人生如梦幻泡影”的道家思想,劝诫世人淡泊名利。</p><p class="ql-block"> 2. 互动体验</p><p class="ql-block">据传触摸卢生像可“祛病安眠”,碑旁石雕卢生卧像成为游客祈福对象。</p><p class="ql-block">五、文化影响</p><p class="ql-block">此碑不仅是黄粱梦文化的象征,更衍生出“天天难过天天过,想想不通想想通”等哲理对联,引发对现实与虚幻的辩证思考。其设计融合书法、文学与哲学,成为研究中国梦文化的重要载体。</p> <p class="ql-block">这是1999年香港的一个商人捐赠的。糊涂认真 糊涂认真循环着。糊涂还少了一点儿。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p><p class="ql-block">另一面的是对联:天天难过天天过,想想不通想想通。</p><p class="ql-block">换个位:天天过天天难过,想想通,想想不通。</p><p class="ql-block">横着念:想想天天,想想天天,不通过难,通过。</p><p class="ql-block">倒横着念:天天想想,天天想想,难过通不,过通。</p><p class="ql-block">反正怎么也能念通。</p> <p class="ql-block">蓬莱阁下水咆吼,未闻仙人吹玉箫。</p><p class="ql-block">黄粱熟时知是梦,屈原何故作离骚。</p> <p class="ql-block">日本大垣市友人题</p> <p class="ql-block">文怀沙题写的“中国名梦馆”。情感三灵一枕荣枯参哲理,梦呈万象百年悲喜鉴人生。从中国有记载的5000多个梦里集中精选了33个梦。以壁画的形式,展现了理想梦、名人梦、帝王梦、爱情梦、发财梦、公案梦等,梦中折射出对幸福人生的追求和渴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续黄粱梦</p> <p class="ql-block">梦中178个小字:</p><p class="ql-block">青年秀才卢生与老人吕仙闲谈,自感年已适状,尚无功名事业而叹气。欲睡,老人授一瓷枕,时店正蒸黄粱米饭。鼾视枕端小孔渐大,进看花花世界,自惭衣冠褴褛不称,幸被大户看中,得善良美丽的崔小姐,不愁衣食了,次年中进士既为渭南尉屡建奇功,官至户部尚书封燕国公,享尽官场荣华,子孙显贵,老病皇上派骠骑大将军高力土照顾。一天,亲人齐集床前,想是要水别了,喘气醒见老人在身旁,店主黄粱米饭尚未蒸熟,因这场梦故称“黄粱美梦”。</p> <p class="ql-block">邯郸市街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