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宋辽草城川之战:北宋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p><p class="ql-block">赵德荣</p><p class="ql-block">在宋辽对峙的历史长河中,诸多战役如繁星般点缀其中。而宋景德元年(1004 年)的草城川之战,以其独特的以少胜多战局,在历史的篇章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p><p class="ql-block">草城川,即现今的岢岚北川河。据《太平寰宇记》《元丰九域志》及《宋史・地理志》记载,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此地以岚州岚谷县为基础建为岢岚军。《武经总要》前集卷一七 “边防” 岢岚军条中提到:“隋大业中,置岢岚镇,捍草城川贼路。” 还指出 “草城川,川口阔一里余,川中有古城,景德中筑长城控扼贼路” ,其地理位置在宋辽对峙时期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当时,河曲、保德、岢岚、宁武、原平属宋朝疆域,而五寨、神池、朔州属辽国管辖,岢岚作为经由岚漪河谷通往太原的主要通道,处于战火密集的边防线上。</p><p class="ql-block">宋景德元年,契丹谋划大举攻宋。八月,先派遣游骑深入宋祁州、深州(今河北安国、深州南)一带,侦察宋军的部署情况。随后,圣宗耶律隆绪及其母承天太后萧绰亲自前往南京(今北京)精心谋划这场战事。宋朝察觉到契丹的企图后,迅速增兵定州,加强防御力量。</p><p class="ql-block">闰九月,局势陡然紧张,契丹五万骑兵气势汹汹地入侵岢岚军草城川。面对来势汹汹的敌军,岢岚军使贾宗毫不畏惧,毅然率军进行顽强阻击。尽管力量悬殊,但宋军凭借着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战斗精神,成功抵御了辽军的首次进攻,辽军无奈败走。</p><p class="ql-block">然而,辽军并不甘心就此罢休。第二天,他们卷土重来,再次杀向草城川。就在这危急时刻,身任洛苑使并代钤辖的北宋名将高继勋及时率兵前来支援。高继勋到达战场后,迅速登上高处,仔细眺望草城川的局势。他观察到敌军虽人数众多,但阵型混乱,当即判断敌军将领无能。高继勋深知宋军兵力虽少,但可以运用奇谋取胜。于是,他果断制定作战计划,让贾宗领兵埋伏于寒光岭山下(今岢岚神堂坪乡境内),自己则主动请缨前去诱敌。</p><p class="ql-block">契丹军队果然中计,在高继勋的引诱下,贸然追击至寒光岭。就在此时,宋军伏兵如神兵天降,瞬间从四面八方涌出。辽军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打得措手不及,阵脚大乱,陷入了极度混乱的状态。他们自相践踏,死伤惨重,一万余人倒在了战场上。宋军则趁势发起猛烈攻击,缴获了大量的牛、马、骆驼等物资。</p><p class="ql-block">但战斗并未就此结束。辽军虽遭受重创,但仍未放弃,驻扎在宋辽边界的五寨境内,伺机再次进攻。十月四日,局势迎来了新的转机。黄河西岸的府州知州折惟昌率军过河,从火山军地界向辽国发起进攻,直抄契丹的老窝朔州。先锋麟府路钤辖韩守英、张志英勇作战,成功攻破了辽地的朔州狼水寨,俘虏契丹兵四百余人,缴获的牛马骆驼和铠甲数以万计。面对后方的危机,伺机等候在岢岚附近的大批辽军无奈之下只好选择后撤。至此,草城川战役以宋军的全面胜利而告终。</p><p class="ql-block">这场战役中,宋军充分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智慧和顽强的战斗意志。高继勋登高望远,准确判断敌军形势,巧妙运用诱敌深入、设伏围歼的战术,以少胜多,给予辽军沉重打击。贾宗率领的守军在前期顽强抵抗,为后续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而折惟昌等人从侧翼发起的进攻,成功牵制了辽军,打乱了辽军的战略部署,与正面战场的宋军形成了有效的战略配合。</p><p class="ql-block">草城川之战的胜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极大地打击了辽军的锐气,使辽军在宋辽战争中的嚣张气焰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这场胜利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后来的 “澶渊之盟”。“澶渊之盟” 的签订,结束了宋辽之间长期的战争状态,为双方带来了相对和平稳定的发展时期,促进了宋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p><p class="ql-block">宋辽草城川之战,作为北宋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不仅展现了宋军将领的军事才能和士兵们的英勇无畏,更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智慧与勇气的光辉典范,值得后人永远铭记和深入研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