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燎疳

拴牛

<p class="ql-block">文字/拴牛</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1189099</p><p class="ql-block">图片/网络、拴牛</p> <p class="ql-block">  我是一个60后。我不知道,我的家乡(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正月二十三的燎疳节起源于什么时候。但是,儿时<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就知道,燎疳节是过年最后一个有趣的日子。只有过了燎疳节,年才算真正的过完了。</span>我儿时的记忆里就有一句俗语,“<span style="font-size:18px;">正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燎干”。</span></p> <p class="ql-block">  我童年时代家乡的燎疳节,堪比元宵节隆重而有趣。因为,童年时代,我只知道正月十五月亮圆。至于吃元宵、赏花灯那都是城里人的生活。我连听都未曾听过。</p> <p class="ql-block">  童年时代,从燎疳时大人的言行举止,我就知道燎疳的意义是人们通过燎疳,燎去疾病,也燎去过去一年来不愉快的事情,包括霉气、晦气等。祈祷新的一年里能够平安无疾、百病不生。庄稼有一个好收成,日子能够过得红红火火。</p> <p class="ql-block">  每年的正月二十三,在夜幕降临的时候,乡里的人会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取来一两捆麦柴点燃,等熊熊烈火燃烧起来,再在火堆上撒上大颗的盐粒、麸皮。盐粒在熊熊烈火的燃烧下,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火焰产生的热量,将麸皮燃烧推向天空,形成亮晶晶的烟花,犹如天女散花般美丽。附近的大人小孩看到火光,都蜂蛹而至,一会功夫,燎疳的人就由几人,变成了几十人。</p> <p class="ql-block">  燎疳时,人们一个个依次从火堆跃过,有人呼喊道:“霉气、晦气燎掉了吗?跳过火堆的人应答,燎掉啦!</p> <p class="ql-block">  当火焰即将熄灭的时候,主人让大家都远离火堆后,拿起一把铁锹。将红彤彤的火灰,抛向天空,燃烧未尽,有麦穗长短的柴火灰即像流星一样,一眨一眨的在空中一闪而过。霎时间惊艳了整个村庄。有人又呼,今年的麦儿穗长不长啊?有人应答道,长。无论是大人小孩儿,都喜欢这个节日。有些成年人抱起自己家的小孩儿在火堆上燎一下,胆子大的面对熊熊烈火,毫不畏惧,一跃就过去了。胆子小的妇幼儿童,待火焰小了一些才敢跃过去。或者在火堆旁边跨越一下,也算是燎了。</p> <p class="ql-block">  这家燎疳刚刚结束。凭借夜晚耀眼的火光发现,那家的燎疳又开始了,为了不错过机会,大家又像脱缰的野马奔向另一个地点。生怕去迟了,赶不上下一家。直到没有人家再放火🔥燎疳,燎疳节才算结束。</p> <p class="ql-block">  从1979年参加工作 ,四十多年 ,再也没有燎疳了。昨日,晚饭后散步,无意间,在宁夏吴忠郊区发现了燎疳的场面。尽管风还是比较大,但是还有几户人家点燃了柴火,绕过火堆时 ,儿时满满的燎疳记忆,仿佛一下子都回来了,尽管是没有了儿时那样热闹的场面,没有人呼,没有人应,但是应有的材料,麸皮、盐,使用的铁锹扬花程序一样也没有少,还是让我过了一个多年未过的燎疳节。</p> <p class="ql-block">  燎疳节也许只是乡下人的活动。城市里人,一没有材料,二没有场地,即便是想燎疳,也没有条件。家乡简简单单的燎疳活动,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p> <p class="ql-block">  燎疳是一种文化,需要传承。但是,燎疳时的防火意识更需要加强。做到安全燎疳,快乐无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