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六朝古都历史悠久。史说,南朝皇帝好佛,曾在京城(南京)大建寺庙。有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江南春》为证:</p><p class="ql-block">“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p><p class="ql-block">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p><p class="ql-block">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当然,杜牧诗中的“四百八十寺”是个虚数,不必认真。</p> 下图摄于南京城墙,紫峰大厦与鸡鸣寺药师佛塔同框。 上篇讲的南京大报恩寺,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悠久的佛教寺庙。而拥有1700多年历史的南京鸡鸣寺,素有“南朝第一寺”之称,“四百八十寺之首”之美誉。南朝梁武帝曾常在这里讲经说法,还先后四次脱下龙袍,出家为僧。 鸡鸣寺位于南京鸡笼山东麓,又称古鸡鸣寺。鸡鸣寺寺址所在,三国时属吴国后苑之地,早在西晋永康元年(300年)就曾在此倚山造室,始创道场。东晋以后,此处被辟为廷尉署,至南朝梁普通八年(527年)梁武帝在鸡鸣埭兴建同泰寺,才使这里从此真正成为佛教胜地。 经历了朝代更替、动乱劫难,同泰寺几度更名,至明初时,这里只有一座小小的普济禅师庙。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在同泰寺故址重兴寺院,并亲自题额为“鸡鸣寺”。清康熙和乾隆南巡时都曾到过鸡鸣寺,可见鸡鸣寺地位不凡。 1958年鸡鸣寺改为尼众道场。“文化大革命”期间,鸡鸣寺遭到严重破坏。1979年,政府为了保护名胜古迹,落实宗教政策,决定重建鸡鸣寺。1985年鸡呜寺重新对外开放。 鸡鸣寺集山、水、林、寺于一体,环境幽雅,自古香火旺盛。步入山门,佛殿精美,香火缭绕,左为施食台,台前为弥勒殿,其上是毗卢宝殿(即大雄宝殿)和观音楼。此外,寺内还有志公墓、藏经楼、念佛堂、药师佛塔等主要建筑。长期以来众多善男信女前来求姻缘,如今很多青年人也来这里为自己祈求好姻缘呢。 来鸡鸣寺的多半是年轻人,这点跟其他寺庙很不同哦。 鸡鸣寺药师佛塔是鸡鸣寺的最高处,全名为消灾延寿药师佛塔,始建于梁大通元年(507年)。如今的药师佛塔是鸡鸣寺历史上的第五座佛塔,复建于1988年,高44.8米,八面七级,斗拱重檐,内梯外廊。主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层用木结构装修。 从南门进入宝塔,佛塔底层高7米,供奉着明代铜铸药师佛像。这一尊佛像最早是供奉在北京的雍和宫。1973年,由周恩来总理批准,将该佛像移奉于南京灵谷寺。1985年,灵谷寺维修期间,佛像暂存于南京市文管会。1992年,药师佛像交南京市佛教协会,供奉在鸡鸣寺新建的宝塔内,塔因而名“药师佛塔”。 1992年《新白娘子传奇》中拍摄的雷峰塔场景,由于杭州的雷峰塔倒了以后还未重建,故大多是取景于鸡鸣寺药师佛塔。 宗诚老师太纪念堂是为纪念鸡鸣寺住持宗诚师太建立的,她是复兴鸡鸣寺的一代宗师。 大悲殿,殿中供奉四尊千手观音坐像。 大悲殿东侧,立着明代《重修鸡鸣禅寺记》碑。此碑虽经五百余年,有所风化,但碑文保存非常完整,而且还比较完整地保留着龟趺,实在难得。 “一佛一切佛,心是如来地”—— 唐 · 寒山 美好的祝愿祝福祈愿还愿,都是善因善缘。 第一次来鸡鸣寺,总觉得时间不够,还遗漏了几处重点如“胭脂井”。不过回来后想想此井不看也罢,据说看了可能会后悔。 如今的年轻人进寺庙上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社会趋势。我想,可能与寻求心灵慰藉与压力释放有关吧。不过可能很多人都还不知道鸡鸣寺里面的菩提轩心理咨询室。这是一所由佛教法师和国家职业资质认证的心理咨询师共同参与的公益心理咨询室,咨询免费,宗旨是用佛法的智慧打开心结,笑看人生。我也是在查阅有关资料时才发现的,下次有机会再访鸡鸣寺时,可以去了解一下。 笑弥勒,一团和气,笑口常开。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p class="ql-block">南京毗卢寺,位于南京市玄武区,始建于1522—1566年。因庙中供养毗卢遮那佛,初名毗卢庵,金陵名刹之一。民国时期成为全国佛教中心。“文革”浩劫期间,毗卢寺3000尊佛像全部散失,房屋殿堂被作为工厂之用。1998年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探访年轻时曾长期居住和工作过的毗卢寺,表露了恢复毗卢寺心愿。10年之后在政府的支持下,毗卢寺终得恢复,重续香烟。2001年8月20日经南京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核准登记正式对外开放。—— 摘自”南京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网站”</p> 清光绪十年(1884年),曾国荃(曾国藩的九弟)任两江总督,还愿造庵。湘军诸将捐巨资建大雄宝殿、万佛楼和藏经楼等,将原毗卢庵旧址周边扩大,遂改庵为毗卢寺,为南京第一大寺,第一任方丈为海峰法师。 正值银杏金黄时。毗卢寺内中庭两株百年古银杏(据说是曾国荃手植)引来众多影友打卡。 <div>下图为观自在大佛像。2013年2月3日落成。</div>这尊佛像在毗卢寺万佛楼前方,由花岗岩刻成,高8.8米。佛像左膝立起,右腿屈着,看上去形态非常自在。寺内僧人说,这尊佛像就叫“观自在”,是唐玄奘翻译过来的,“就是观世音的意思”。 如今我们看到的这些建筑,大多为后期修缮而来,其中万佛楼于2004年修复,为我国最大的汉传佛教仿明清单体古建。 银杏叶掩映中的万佛楼,金黄与红绿相得益彰。 下图为1941年与毗卢寺千手观音“互赠”来到南京的十一面观音佛像(文革期间佛像被毁),1938年由伊藤和四五郎(日本近代养鸡业奠基人,晚年出家)出资,日本著名雕刻家门井耕云雕刻,使用一整根台湾千年名贵桧木,高达十米,是当时最高的佛像。曾供奉在名古屋大龙寺前,为昭和国宝。<div>门井耕云(图左下),伊藤和四五郎(图右下)</div> <p class="ql-block">毗卢寺虽然身处闹市,却自带“大隐隐于市”的气质。在这一方清幽中,放下俗世烦恼,静心礼佛,或者只是静坐片刻,应该是于身心健康有益的。</p> <p class="ql-block">文尾分享一小段访毗卢寺的视频。</p><p class="ql-block">以上有关毗卢寺的介绍摘自有关部门和网络资料。</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下篇:牛首胜境 · 南京记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