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雨 水</b></p><p class="ql-block"><b> □使者</b></p><p class="ql-block"> 雨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立春节气早已经过了,春节也已经进入尾声了,可是天气好像还没有与冬天划清界线,总是让我感到挥之不去的寒意。而今天这雨水节气一到,忽然就觉得“寒风”多了些“暖意”,已经不再那么冷冰冰地刺脸了,也不再“见缝就钻”地往衣服里钻了。不经意间抬头看看柳枝,好像已由光秃秃的褐色隐约涂上了一层若有若无的绿意。</p><p class="ql-block">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意思是说,雨水节气前后,大地复苏,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要到了。如在《逸周书》中就有雨水节后“鸿雁归来”“草木萌动”等物候记载。我国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此节气,水獭开始捕鱼了,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旳样子;五天过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天,在“润物细无声”旳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旳上腾而开始抽枝发芽。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旳景象。</p><p class="ql-block"> 农谚有:“五九、六九,抬头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的说法。节气是老祖宗对一个时段的天象、地理以及自然、人文的综合概括。简直是太奇妙了,到了雨水节气就是那河开雁来的时候,天逐渐变暖,“雨水”就真的来了,且会逐步增多,这时如有一场春雨,就会湿润大地,就会给土壤带来很好的墒情,对春小麦的播种是至关重要的。</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的心里在默默的祈盼,盼着,盼着——来一场春雨吧!</p><p class="ql-block">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风应时而来了,悄悄地掀起了大红春联的一角,随后,便吹得它一上一下,好像不愿意再停下了。天色渐沉,四围都变得有些灰暗,树枝也在风里舞动,已没有了先前那种嘎嘎的碰撞声,枝头似乎柔韧了许多,即使挨着了,也只有悉悉索索的声响,想来,应该是叶芽萌生了。门前的大路开始泛潮,多少车轮碾过,它也没有变干,我知道,这是春雨降临的前兆……</p><p class="ql-block"> 城里人们依旧匆忙着,没有歇息,没有停留,穿梭在大街小巷间;田里农民开始耕种了,小拖拉机,大拖拉机,各种农机具在田里争先恐后的忙碌,正在劳作的农民们,久久地仰望着远天,他们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好像在等着,迎接不久后的秋的收获。即便是辛苦劳作,挥洒汗水,风吹日晒,也会甘心情愿。</p><p class="ql-block"> 儿时的记忆里,春雨细柔如丝,缠绵悱恻。它不像夏日的狂风暴雨,也没有秋雨中的忧愁情节,更没有冬日冷雨的残酷无情,春雨更多的是润物细无声。在春雨中,小草睁开了惺忪的眼睛,鸟儿放开了响亮的歌喉,河水荡开了涟漪,柳枝早就把绿意写出,春天在春雨中悄悄的来了。每场春雨之后,不知不觉中,大地生了绿意。放眼看去,原野就绿了。我喜欢在春雨中行走,行走在诗意的春雨中,清醒地明白了自己要走的路和要去的方向。是春雨用它的清凉,浇醒了冬眠的事物,复苏了神州大地,苏醒后的大自然,桃红柳绿,姹紫嫣然。行走在春雨的初春里,脑海中那首熟悉的诗句,萦绕耳际。“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雨水节气,在一千多年前的诗人眼中,就已是春最好的所在。</p><p class="ql-block"> 我总认为:“雨水节气,最宜读诗。”你看那江南春雨,朦胧如诗。杏花春雨,柳风暖熙。一场春雨染绿一溪春水,一场春雨润了我心田和黄土地。我走在春雨里,“有雨丝为伴,才不觉寂寞。”</p><p class="ql-block">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我从小就记住的诗句,扎根在我心灵深处。惜时,是人们最要紧的事情。该做的事就勇敢去做吧,要见的人就赶紧去见,想去的地方就迈开脚步,想要的东西就用心去争取。</p><p class="ql-block"> 在这雨水节气里,我想拥抱自然,拥抱生活。</p><p class="ql-block"> -2025.02.18雨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