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 、 双角犀鸟是一种大型鸟类,体长95—130厘米,翼展约152厘米,体重2—4千克,是亚洲最重的犀鸟。雌雄异色,雄鸟较大,雌鸟眼睛周围皮肤呈粉红色,眼睛蓝色。最具特色的是其头部的大型黄色和黑色的盔突,形状类似U字,预部凹陷,前缘有两个角状突起,赋予其独特外观。喙部边缘呈黑色,有锯齿状,随年龄增长会磨损。是犀鸟目犀鸟科犀鸟属的鸟类,分布于印度西部,喜马拉雅山脉至印尼苏门答腊岛,包括中国西南部(如云南)、东南亚诸国。</p> <p class="ql-block">2019年2月26日,我和几位摄友踏上前往云南盈江犀鸟谷的旅程。从惠州机场出发,一路辗转,经过昆明、腾冲,再历经四个多小时的山路颠簸,终于在晚上九点多到达目的地。虽然这一天的行程让人疲惫不堪,但一想到即将见到那些美丽的鸟儿,心中便充满了期待。接下来的几天,每天天还未亮,我们便要徒步上山近千米山路,到达拍鸟棚等待天亮后的精彩瞬间。中午由当地导鸟人送来饭菜,下午五时后才收镜返回住宿休息。这早出晚归、翻山越岭的日子,虽然辛苦,却也充满了乐趣,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拍鸟人的不易。</p> <p class="ql-block">双角犀鸟,那独特的存在,如同森林中的精灵。它停歇于树枝上,那长长的嘴巴和宽大的盔突,宛如古代武士的头盔,威武而神秘。它就那样静静地待着,仿佛在思考着什么,又像是在守望着这片属于它的森林。</p> <p class="ql-block">双角犀鸟,雄性成鸟那30厘米长的大嘴和大而宽的盔突,是它最显著的标志。它主要以野果为食,偶尔也会捕食蛇、蜥蜴、大型昆虫、鼠类等。每年3 - 5月是它的繁殖期,它会选择森林中高大乔木上的树洞作为巢穴,雌鸟在孵卵期间会用吃剩下的食物残渣和粪便混合后堆积在洞口,将洞口封闭缩小,雄鸟则在外面用大嘴衔泥,将洞口封闭,仅留一个小孔让雌鸟嘴端能够伸出。雄鸟负责守候洞外并寻找食物供养雌鸟,雌鸟在雏鸟孵出后还要进行一次彻底的换羽毛后和小鸟一起飞出洞巢。这一过程充满了爱与责任,令人动容。</p> <p class="ql-block">两只犀鸟面对面站立于枝头,一只展开翅膀,另一只微微抬起脚掌,仿佛正在进行一场有趣的互动游戏。它们或许是在交流着什么,又或许是在嬉戏玩耍,那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中生命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2 、 花冠皱盔犀鸟体长75厘米,雄鸟体重1680—3650克,雌鸟1360—2685克。全身黑色,尾部白色,雄鸟头部和颈部上半部奶油白色,嘴基部黄色,上喙前部有显著的橙棕色脊状突起,冠状盔黑色和黄色相间。主要分布于从不丹、印度东北部至越南,向南至苏门答腊、婆罗洲、爪哇和巴厘岛,包括一些离岸岛屿。是犀鸟目犀鸟科花冠盔犀鸟属的鸟类。</p> <p class="ql-block">花寇皱盔犀鸟在树洞里探头,那小小的脑袋从洞口探出,好奇地打量着外面的世界。它或许是在观察周围的环境,又或许是在等待合适的时机飞出去觅食。树洞就像它的家,为它遮风挡雨,而它也在这小小的洞穴里孕育着新的生命。</p> <p class="ql-block">花冠皱盔犀鸟展翅飞翔,在蓝天绿林背景下显得格外醒目。那宽大的翅膀扇动着,带着它穿越森林,寻找食物或者寻找新的栖息地。它在天空中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仿佛是这片森林的守护者,又像是自由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花冠皱盔犀鸟</p> <p class="ql-block">花冠皱盔犀鸟</p> <p class="ql-block">花冠皱盔犀鸟</p> <p class="ql-block">花冠皱盔犀鸟</p> <p class="ql-block">花冠皱盔犀鸟</p> <p class="ql-block">花冠皱盔犀鸟</p> <p class="ql-block">3 、白冠噪鹛体长26—31厘米,体重108—131克。头部带有显著的白色冠羽,身体主要为锈褐色,具有宽阔的黑色面罩。是雀形目噪鹛科噪鹛属的鸟类,广泛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至中南半岛,包括印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以及中国西藏云南等地。生活在海拨1500米以下的常绿阔叶林中。</p> <p class="ql-block">白冠噪鹛</p> <p class="ql-block">白冠噪鹛</p> <p class="ql-block">白冠噪鹛</p> <p class="ql-block">白冠噪鹛</p> <p class="ql-block">4 、黄腹冠鹎体型略大,长约22厘米,体重38—54克。成鸟头部带有青铜橄榄色的冠羽,面颊灰白,耳羽灰色并带有白色条纹;背部青铜橄榄色,翅膀和尾巴红棕色,喉咙白色,从胸部到尾下覆羽均为明亮黄色。虹膜棕色,,喙多为淡蓝灰色,腿银灰色或淡铅灰色。是雀形目鹎科冠鹎属的鸟类。</p> <p class="ql-block">黄腹冠鹎</p> <p class="ql-block">黄腹冠鹎</p> <p class="ql-block">黄腹冠鹎</p> <p class="ql-block">黄腹冠鹎</p> <p class="ql-block">5 、 黑喉红臀鹎是一种中等体型的鸟类,体长20—23厘米,雄鸟体重36—59克,雌鸟31—52克。体色深褐,头部、颈部和喉咙呈黑色,羽毛边缘略带灰色,形成鳞状外观。背部烟熏褐色至黑色,翅膀和尾巴喑褐色,尾端白色。臀部和尾上覆羽白色,下腹和尾下覆羽鲜红色。喙、眼和腿脚呈深棕色,爪子黑色。是雀形目鵯科鹎属的鸟类。</p> <p class="ql-block">黑喉红臀鹎</p> <p class="ql-block">黑喉红臀鹎</p> <p class="ql-block">黒喉红臀鹎</p> <p class="ql-block">黑喉红臀鹎</p> <p class="ql-block">黑喉红臀鹎</p> <p class="ql-block">6 、 白冠燕尾体长25—28厘米,体重27—38克。喉至胸黑羽,脸及肩胛区亦为黑色,具显著白冠,腹部白色,与喉部黑色分明。背部和臀部白色,尾长且深叉,外羽白色,具三窄白带。翼主要为黑色,有明显白色大覆羽带。是雀形目鹟科燕尾属的鸟类。</p> <p class="ql-block">白冠燕尾</p> <p class="ql-block">白冠燕尾</p> <p class="ql-block">白冠燕尾</p> <p class="ql-block">白冠燕尾</p> <p class="ql-block">7 、大盘尾成鸟的颈背光译蓝绿色或绿蓝色,胸斑较小,边缘带有光译。顶冠平均长度约24毫米,中央尾羽平均138毫米,外侧尾羽可达393毫米,尾羽拍打器平均89毫米。</p><p class="ql-block">分布广泛,从喜马拉雅山脉到东南亚岛屿,包括海南、云南等地,活跃于黎明前和黄昏后。</p> <p class="ql-block">大盘尾</p> <p class="ql-block">大盘尾</p> <p class="ql-block">大盘尾</p> <p class="ql-block">大盘尾</p> <p class="ql-block">8 、紫啸鸫体型约长31—35厘米,体重136—231克。全身呈深蓝紫色,带金属光泽,头部至臀部有金属蓝紫色斑点,腹部、翅膀和尾巴为深蓝灰色,中翼覆羽有银灰色斑点。喙色随地理位置变化,中国中东部及南亚部分地区为黑色,其他地区为亮黄色。</p> <p class="ql-block">紫啸鸫</p> <p class="ql-block">9 、成年绿嘴地鹃体长约50—60厘米,体重介于100—128克之间。上体呈暗灰色并带有绿色光泽,翅膀和尾部呈玩油绿色。下腹部颜色从灰色到黑色不等。脸部皮肤为红色,眼睛虹膜棕色,嘴部为浅绿色,脚为灰绿色。是鹃形目杜鹃科属鸟类。广泛分布在南亚次大陆和东南亚地区。</p> <p class="ql-block">绿嘴地鹃</p> <p class="ql-block">绿嘴地鹃</p> <p class="ql-block">绿嘴地鹃</p> <p class="ql-block">10 、 黄冠啄木鸟体长27厘米,雄鸟头部绿色,喉部白色,具红眼纹与红色颊纹,仅耳羽上方有红斑。冠羽金黄至橙色,颈部橄榄绿,胸腹部灰绿至暗绿色,下腹至尾下腹羽呈污白色,胸部常有细密的绿色条纹。背部与臀部亮绿色,眼周皮肤灰色,腿灰绿色。是䴕形目啄木鸟科绿啄木鸟属的鸟类。广泛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中国南部、东南亚及苏门答腊岛,常见于海拨2000米以下的中低山常绿阔叶林内。</p> <p class="ql-block">黄冠啄木鸟</p> <p class="ql-block">黄冠啄木鸟</p> <p class="ql-block">黄冠啄木鸟</p> <p class="ql-block">黄冠啄木鸟</p> <p class="ql-block">11 、红耳鹎体长17—23厘米,体重24—31克,上体棕色,翅膀和尾巴颜色更深;下体灰白,侧面带有棕色。黑色羽冠尖锐且竖立,白色下颊边框黑色;喉咙白色,有细黑髭纹。眼睛后方有一束光泽的红色毛发,形似胡须。尾羽尖端白色,除中央一对尾羽外,其余尾羽尖端皆为白色;尾下覆羽红色,喙、腿和脚黑色,虹膜深棕色,两性相似。是雀形目鹎科鹎科鸭属的鸟,原始分布于亚洲,包括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孟加拉国和中南半岛等地。</p> <p class="ql-block">红耳鹎</p> <p class="ql-block">红耳鹎</p> <p class="ql-block">红耳鹎</p> <p class="ql-block">12 、黑额树鹊体长约38厘米,体重约100克,体羽色彩丰富。头部前半部分、耳羽、喉部及尾部黑色,与银灰色的颈、肩部之间有一条极窄的灰白边界。背部呈栗棕色,上翼黑色,次级飞羽覆羽栗色,中央尾羽明显比邻近的更长,形成强烈梯度。下体自胸部以下为深栗色。虹膜红或红棕色,喙和腿为暗灰色雌雄相似。是雀形目鸦科树鹊属的树鹊,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东部、缅甸北部及印度东北部,中国西藏东南部、云南边境的高黎贡山亦有记录。</p> <p class="ql-block">黑额树鹊</p> <p class="ql-block">13 、雄性黑鹇长63—74厘米,雌鸟长50—60厘米,雄鸟以蓝黑色,带有金属光泽,雌鸟则为均匀的灰褐色或暗褐色。雄鸟的头部有向后指向的冠羽,面部皮肤裸露呈红色,腿部颜色从淡棕色到灰绿色不等。是鸡形目雉科鹇属的鸟类,广泛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印度北部至泰国西部,中国境内仅见于海拔2100—3200米的亚热带森林。</p> <p class="ql-block">黑 鹇 (雄鸟)</p> <p class="ql-block">黑 鹇 (雄鸟)</p> <p class="ql-block">黑 鹇(雌鸟)</p> <p class="ql-block">黑 鹇 (雌鸟)</p> <p class="ql-block">14 、雄性红原鸡身长65—78厘米,体重672—1450克;雌鸟则为41—46厘米,重485—1050克。雄鸟拥有鲜艳的装饰羽毛,尾羽长而呈拱形,背部有金色的羽毛。雌鸟的羽毛颜色较为隐秘,适合伪装。雄鸟有单个长刺,雌鸟通常没有或仅有非常短的刺。是鸡形目雉科原鸡属的鸟类,原生于南亚和东南亚,广泛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p> <p class="ql-block">红原鸡 (雌鸟)</p> <p class="ql-block">15 、红嘴钩嘴鹛是一种体型较大的钩嘴鹛,体长可达24厘米,体重介于40—48克之间。成鸟的上体呈温暖的赤褐色,喉部白色遂渐过渡到淡黄色,且冠部星暗棕色。两性相似,但雄鸟和雌鸟的具体差异不祥。喙部深珊瑚红色,虹蟆为黄色至淡黄色,跗蹠和趾为黄褐色。是雀形目鹛科钩嘴鹛属的鸟类,广泛分布于印度东北部、中国南部(云南)和中南半岛中部的山区雨林中。</p> <p class="ql-block">红嘴钩鹛</p> <p class="ql-block">红嘴钩鹛</p> <p class="ql-block">红嘴钩鹛</p> <p class="ql-block">16 、短尾绿鹊身长约为31厘米,体重约125克。其特征鲜明,羽毛呈鲜艳的绿色,尾部相对短小,呈钝形。头部上方的羽毛略显长,形成轻微的冠状。鼻孔被柔软的羽毛覆盖而非硬毛。成鸟具有一条显著的黑色面罩,从喙基延伸至头部两侧,环绕眼睛并穿过颈部轻微的嵴。头部、身体、肩羽、较小的上翼覆羽及尾羽上侧为淡绿色,头部颜色略黄,腹部颜色更深。眼环为鲜红色,喙及腿均为红色到橙红色,是雀形目鸦科蓝绿鹊属的鸟类。分布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的山麓地区,中国云南地区。</p> <p class="ql-block">短尾绿鹊</p> <p class="ql-block">短尾绿鹊</p> <p class="ql-block">短尾绿鹊</p> <p class="ql-block">短尾绿鹊</p> <p class="ql-block">17 、加里曼丹仙鹟是雀形目鹟科蓝仙鹟属的鸟类。雄鸟通过其橙色喉部下体,深色面部,淡蓝色的冠羽和背部。雌鸟则具有棕色的上体,橙色的胸口,苍白的腹部,以及赤褐色的尾巴,其喉部为浅橙色,眼环非常淡或几乎不存在。地区分部;加里曼丹仙鹟的分布限于婆罗洲岛,具体包括文菜、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部分地区。</p> <p class="ql-block">加里曼丹仙鹟</p> <p class="ql-block">18 、绒额䴓身长约12.5厘米,头部特征鲜明,拥有鲜红的喙、黄色的眼睛和眼圈,以及黑色的额斑和眉纹。背部呈亮蓝紫色,脸颊为淡紫蓝色,下体颜色较浅,偏黄褐色。雄鸟的黑色眉纹延伸至后颈,而雌鸟缺乏这一特征,且下体色调更暖。广泛分布于南亚至东南亚地区,从尼泊尔、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向东延伸到中国南部和印尼大巽他群岛。</p> <p class="ql-block">19 、云南盈江犀鸟谷位于云南德傣族颇族自治区盈江县境内的洪崩河畔,森林覆盖率达百分之73.9。这里生活着种类繁多的鸟550种,占全国鸟类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相貌独特而珍贵的双角犀鸟、花冠皱盔犀鸟和冠斑犀鸟就在洪崩河所在地定居。这里有着“中国犀鸟谷”的美称。我们此行不仅如愿欣赏和拍摄到双角犀鸟、花冠皱盔犀鸟的奇特而又美的身影,还收获了许多美好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20 、云南盈江洪崩河拍鸟接待基地,有着众多的鸟类,是拍鸟爱好者的天堂。我和几位摄友慕名而来,就是为了能够在这里欣赏和拍摄到那些美丽的鸟儿。在这里,我们不仅看到了双角犀鸟、花冠皱盔犀鸟等珍贵的鸟类,还拍摄到许多少见而特别珍贵的深山小鸟。这片土地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每一处角落都隐藏着惊喜,感受到每次快门的响声好像一次与自然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 (2025年2月编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