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的海上门户——马尾。1866年,为了巩固海防,御侮图强,设有中国第一个专门的海防近代化国家机构——总理船政。将海上自强作为目标,船政造舰、育人,编练舰队,被誉为“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 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始于海上。两次鸦片战争中,面对列强的近代化舰队,中国传统水师无力抗衡,沿海门户处处失防,酿成严峻的海防危机。海防自强成为近代中国人追求国家自强的最初目标。十九世纪,工业革命在欧洲全面兴起,西方列强国家凭借先发优势,以坚船利炮开路,加速向全球进行扩张。古老的中国接连遭遇列强入侵,面临前所未遇的巨大变局,国门洞开,主权沦丧。为了挽救危亡,谋求自存,中国人民开始了寻求自强的探索……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马尾船厂</h3><div> 历史回顾:林则徐与左宗棠的湘江夜谈,给后来船政的兴办埋下了一颗种子。1866年,深受林则徐思想主张影响的左宗棠,将恩师曾提出的建造坚船利炮思想进一步具体化上奏。中国近代史专家戴学稷说,虽然林则徐当年没有具体设想在福州马尾建设这座近代中国的海军基地,但是谈到船政的兴建,林则徐是应当提及的第一个重要人物。正因为有了他的倡议和思想影响,才有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一一船政的建立。<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马江海军制造飞机处</h3> “兴船政以扩海军,使海军与列强齐驱并驾,在世界称为一等强国。”——孙文 船政在其发展过程中,付出不懈努力,开创了近代中国的造船工业、工程科学、新式教育、新式海军等事业,对中国社会的近代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br> 船政创下诸多中国“最早”和“第一”<br>•中国最早的近代化海军舰队<br>•中国最早的规模化航空工业机构<br>•中国最早的大型舰船工业基地<br>•中国最早的工程师学校<br>•中国最早的海军军官学校<br>•中国最早的职业技术学院<br>•中国最早的电报通信学校<br>•中国最早的海军航空机械学校<br>•中国陆上最早的自营电报线<br>•中国采用电力照明的开始<br>•亚洲第一艘自造钢甲舰<br>•亚洲国家自造第一艘大型鱼雷罕舰<br>•中国最早的自造大型蒸汽机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总理船政</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福州船政局</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海軍马尾造船所</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人民解放军水兵师修船一厂</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福建省马尾造船厂</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铁胁厂机修车间</h3><div> 【本建筑始建于1866年,原为船政铁工车间,1876年改为铁胁厂,生产舰船用肋骨、龙骨等大型钢构件,是船政造船从木船向金属船转变的标志。1918年船政开创海军飞机制造机构,本车间又用作飞机制造厂。1958年马尾造船厂成立后,曾长期用作铸锻车间、冷作车间。建筑原为木构,1898年改建为钢构架厂房,结构留存至今,具有较高历史价值。】<br></div> <p class="ql-block">中国自制首架飞机:甲型一号水上教练机(模型)</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h3> <p class="ql-block"> “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清“船政大臣告示”石碑</h3> 福州马尾船政学堂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所海军学校,其教育水平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其评价:<br> 1. 开创性与历史地位:是中国近代第一所高等实业学堂,也是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发祥地。它打破了封建社会的传统教育模式,开创了聘用外籍教师、使用外语教学、派遣学生出国留学等先河,被誉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先驱”。<br> 2. 严格的教育体系:船政学堂实行“严进严出”的教育模式,淘汰率高达2/3。学生不仅学习传统文化,还需掌握外语、数学、几何、天文、航海、机械制造等近代科学知识。课程设置严谨,学制为五年,学生每三个月进行一次考试,不合格者会被退学。<br> 船政学堂是近代中国人探索国家自强之道的重要实践产物、承载着追赶世界、捍卫海权的梦想。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晚清最后一块“硬骨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船政创办人——左宗棠</p><p class="ql-block"> 左宗棠(1812~1885)湖南湘阴人,早年致力于经世致用之学,深受林则徐等人思想的影响,1864年萌生了自行设厂建造蒸汽动力军舰的设想。他是“师夷长技”最坚定的实行者;于1866年在福州创办船政。</p><p class="ql-block"> 所谓“经世致用”,简单来说就是读书人不能只搞四书五经,还要研究对社会和民生有用的实务。左宗棠又恰恰是“经世致用”的践行者。</p><p class="ql-block"> 在封建时代,一个寒门读书人放弃了科举,做了上门女婿,基本就很难再当官了。纵观左宗棠的人生,是个例外,不得不让人感到惊讶。40岁之前科举失意,一事无成,40岁之后从一个不起眼的“师爷”一飞冲天,一路逆袭,他的官位可以说就是一刀一枪打出来的,和太平军打,和捻军打,从湖南打到陕甘,从陕甘打到新疆,从新疆打到西南边陲……俄国人、法国人不怕清政府,却惧怕左宗棠。硬生生地给自己打出了一个晚清“战神”、“千古军事奇才”的称号。</p><p class="ql-block"> 值得一提的是左宗棠仕途的不同阶段离不开直接或间接的“伯乐”提携,他们是:陶澍、胡林翼、潘祖荫、曾国藩、林则徐。</p> <div>左宗棠生平事记:<br></div>1812年11月10日,生于湖南湘阴左家塅。<br>1832年,考中湖南乡试举人,后多次参加会试失利。<br>1850年1月,应林则徐之邀在湘江舟中彻夜长谈,论及自强之计。<br>1852年后,参加太平天国战争,后组建楚军攻入浙、闽,因军功累迁浙江巡抚、闽浙总督。<br>1866年6月25日,奏请在福州马尾创设船政。<br>1866年9月,调任陕甘总督,平定西北乱局。离任前力邀沈葆桢出任船政大臣。<br>1875年,奉命督办新疆军务,组建西征军,收复新疆失地。<br>1881年,调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br>1884年,入值军机,旋奉命钦差督办福建军务。<br>1885年9月5日,晚清最后一块硬骨头——左宗棠,在福州皇华馆病逝,享年73岁。清政府追赠太傅,谥号文襄,入祀昭忠祠。 “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师不可,欲整理水师,非设局监造轮船不可。”——左宗棠<b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自强之道</div> 【1866年6月25日,闽浙总督左宗棠在长期筹谋的基础上,提出学习欧洲先进技术,设厂自造轮船的方案,因计划周密,切实可行,清政府于7月14日批准,并称赞为“中国自强之道”。】<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船政洋员正监督——日意格半身雕塑像</h3><div> 日意格(1835-1886)出生于法国洛里昂(Lorient),法国海军中尉,1857 年来华,曾在常捷军、中国海关任职,因为人谦恭,办事认真,通晓中文而得到左宗棠的信任。1866年受雇参加船政建设,负责组织、管理外国技术人员,教导中方学会造船、航海等各项技术。</div><div> 1867年2月至8月,日意格在法国为船政购买机器设备、雇佣外国技术人员,同时在法国竭力宣传船政计划有利于加强中法两国的信任和合作,争取法国国王拿破仑三世和法国海军界的支持并获得成功,促成了法国政府及其技术力量支持左宗棠。</div> 船政洋员正监督日意格、副监督德克碑和外国技术团队人员合影照。<div> 1867年10月6日,第一批法国技术人员及家眷跟随日意格到达福州马尾,随后陆续有外国技术人员到达,总计45人。从1866年12月至1874年,日意格履行与船政订立的合约,在外籍技术人员和全体中国职工的努力下,造出了15艘蒸汽动力舰船,其中包括中国第一艘千吨级蒸汽动力炮舰“万年清”、亚洲第一艘巡洋舰“扬武”。日意格领导和督促法国技术团队,将他们所掌握的海军知识、舰船的建造技能等毫无保留地教给中国人民。日意格还推动中方启动了公派留欧学生计划,著名的翻译家严复以及外交官陈季同等都是这个留学计划的受益者。<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20年英制单筒望远镜</h3> 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船政驾驶学堂、绘事院腰牌</h3> <p class="ql-block"> 船政后学堂驾驶班第六届毕业生黄鸣球的袖珍日记本。(黄秀晶、林榕祥捐赠)</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船政学堂毕业生及船政官员</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担任各水师学堂要职情况</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闽堂为开山之祖</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船政海军课堂<br></div> 始于船政的中国近代海军,发展之路虽艰辛坎坷,爱国之心则矢志不渝。他们坚守不惧强敌、坚韧顽强的精神,在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史诗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br> 船政开风气之先,启蒙思想家严复是其杰出代表,发出“物竞天择”和“不变法则必亡”的呐喊;提出“开民智”“鼓民力”“新民德”的强国富民主张,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向科学与民主方向发展。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曹则贤教授在一次课堂上对学生讲到:<br> 马尾船政学堂 “这是清末洋务运动时的学校。那时候,中国学校里面那些从福建当地招的十三、四岁的、拖着长辫子的男孩,学的数学、物理的书比国科大本科生学的内容要深,课本是法文和英文原版的,绝对能学会,仅仅是没有好老师教你而已,最令人惊诧的是八国联军是到中国烧杀抢掠,但马尾厂里面聘的老师有八国联军的鬼子,那个年代,那些八国联军的鬼子,大老远侵略到我们中国,想回家也很难,有的就不回家了,就在这里,被我们中国人聘成老师了,这是我们中国那个年代老祖宗非常伟大的地方。请大家一定要记住,各位,你们今天在大学里的数学和物理内容远远赶不上欧洲一百年前中学生的水平,千万别觉得自己了不起了,一个三维空间的一条曲线,我随便写出方程,你能不能算出它的曲率?发明出这个公式的孩子——克莱若(法国人)16岁,知道我们和人家的差距了吗?16岁的时候写出平面曲线的那个曲率公式,把文章提交到法兰西科学院,然后加一张纸条:(写着)“我要当院士”,然后,他们严辞批驳了:你16岁小孩儿当什么院士?18岁的时候三维空间的这条曲线他知道要描述一条曲线要有切线、要有法线、还要引入第三个方向bimomal,三维空间的曲线要用两个曲率描述,有弯曲程度,还有这条曲线在这地方怎么扭这个量……,最后只好让他当院士了。这是人家的教育水平。”<b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首创赴欧留学</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一届派欧留学计划中赴英国的部分海军留学生<br></div> 自船政成功向欧洲派遣留学生后,留学成为中国近代海军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照片为清末宣统年间留学英国格林威治海军学院的中国海军军官。 首届赴法国留学的部分学生合影。左起为张金生、林庆升、林日章、池贞铨、罗臻禄。 法国海军造船工程学应用学校的外国留学生合影。第二排左一陈林璋、左三魏瀚、左五郑清濂,第三排右一为陈兆翱,均为船政第一届留欧学生。 <p class="ql-block">海军学校航海第九届毕业生李作健手抄课本《航海学》</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海军学校铁甲歌唱团学生合影</h3> <p class="ql-block">福州海军学校航海班第五届毕业生庄怀远使用过的皮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海军部训令</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海军制造学校毕业及修业证书</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甲型双桴双翼水上飞机模型</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海军制造飞机处所造飞机统计表</h3> 在光绪时期,满清号称有三大水师,也就是:北洋水师,南洋水师和福建水师,福建水师的母港是在福州东南的“马尾港”。同治七年,在胡雪岩的助力下,左宗棠兴办的福州船政局开工了,左宗棠、胡雪岩同法国人签了一份《中法办理船政》的章程,也就是说,福建水师是在法国的帮助下建造起来的。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无闽不成军</div> 船政的舰队建设经验及培育的人才向全国辐射,受此影响,从清末到民国,中国近代海军的骨干始终带有船政和福州的渊源背景,时称“无闽不成军”。<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清末海军</h3><div> 船政对近代中国海军影响深远,清代、民国时期的海军人员和制度都带有明显的船政印记。由船政蕴育出的忠诚卫国、坚韧不屈的海军精神传统,在近代中国海军捍卫国家海上主权、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不断闪耀。<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民国海军</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清末洋务运动时代的四支近代化舰队</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民国时期舰用信号灯+望远镜</h3> “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寄托着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世代夙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习近平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西沙自卫反击战阵中日记</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74年10月第一版《西沙之战》连环画</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68年9月版《毛主席语录》</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昌太捐赠)</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喜报</h3><div> 船政博物馆里看到这份喜报式样,非常熟悉,因为我也持有一份相同板式的奖状。那时,正值军旅生涯的青春芳华期,所获日期是1977年12月。</div> <p class="ql-block"> 这幅中央慰问团发放到参战部队的枕巾,就更加亲切与熟悉了,不过年份是1979年3月对越自卫还击胜利凱旋后所发。</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037型猎潜艇</h3> 【按照船政规定,外国技术团队必须在船政建成投产后的五年时间里,完成造船、教育等一揽子目标。从1869年农历正月初一日,船政五年计划起算,中外人员通力合作,至1874年初如期完成了各项目标,史称“船政成功”。】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船政绘事院</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船政绘事院大事记</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舰船帆装类别一览</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战舰各部位名称图</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绘图室</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十九世纪舰船帆装示意图</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龙威/平远舰</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巡洋舰</div><div> 19世纪海军的主干舰种,航速快捷,主要用于外海巡弋,侦察、报信,分为无防护巡洋舰、穹甲巡洋舰、装甲巡洋舰等。图为船政设计建造的“扬武”号巡洋舰。<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现存最古老的近代红砖工业建筑</h3> <p class="ql-block"> “历史上有这么多第一,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我们要树立信心,奋力开拓,努力争创更多的第一来。”——习近平</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马限山时空隧道</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船政时空隧道</h3><div> 是利用连接船政格致园和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的马限山防空洞,把时空“逆流”到四、五千年之前,从新石器时代的昙石山开始追溯福州历史悠久的船政文化。在空间上将马限山周边各景点和遗址串联在一起,完善丰富船政文化内容而建。<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闽人善舟</div><div> 【茫茫大水,惟舟惟行。闽人善舟,为了求生。从远古到近代,以独木舟到铁甲舰,凝结了先人多少汗水和智慧。刻舟增长才智,航海开启文朋。】</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罗星塔</h3><div> 罗星塔始建于宋代,现塔为明启四年(1624年)在原塔基上复建。塔为八角七层仿楼阁式石塔,以花岗石砌筑,中空,通高30米。是福州马尾罗星塔公园内的重要文化标志,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与传说……</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柳七娘”“塑像</div> 相传,七娘是宋朝岭南(今广东)李氏女,嫁夫柳七郎。因姿容出众被乡间豪强陷害,丈夫被贬至福建服役,为盼夫归,柳七娘变卖家产,在罗星山上建石塔,每盼一年便建一层塔,共盼七年,最终未能盼到丈夫归来……。此塔后来成为世界港航图中著名的航海标志,被誉为“中国塔”。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罗星塔下,人杰地灵。<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朝朝朝朝朝朝夕 长长长长长长消” </h3><div> 这是利用汉字一字多音的特点,组成特殊“同字异音对联”<br></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上联读音: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下联读音:浮云涨,长长涨,长涨长消。</div></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亭江炮台</h3><div> 位于福州市马尾区亭江镇南般村,是清代闽江口下游28座炮台群之中保留最完整的炮台。是闽江口重要的海防遗迹,承载着近代中国抗击外侮的历史记忆。展现了从传统岸防向近代要塞化防御的转变,是研究中国近代军事史和海岸防御技术的“活教材”。<br></div> <h3 style="text-align: left;"> 亭江炮台始建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与长乐象屿的南岸炮台隔江对峙,形成闽江口第二道防线,扼守福州“省城第一门户” ,是明清时期闽江口海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br></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红夷大炮</div> 该炮铸于清道光二十一年,即1841年。用于阻敌登陸上岸之用,1884年曾参加中法马江之战。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临江岸炮台群</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一字排开,位于主炮台南侧临江平地之上,三台土筑成,设5个墙墩、4个炮位,墙墩后为营房。炮台左右宽约50米,前后纵深约12米。封锁江面,配备克虏伯和阿姆斯特朗钢炮,射程约1500米。可以对江面中、近距离的目标进行射击。</div>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林则徐于道光三十年(1850年)巡视闽江海防并奏请重修炮台,增强了其防御能力。<br><br> 1884年中法马江海战中,法军摧毁炮台并夺走部分大炮。战后由船政大臣裴荫森主持修复,并增设克虏伯后膛炮等新式武器。<br><br> 抗日战争时期炮台在日军轰炸中受损,后经多次修复,但逐渐失去军事功能。 如今,亭江炮台作为遗址公园,它在新时代延续着历史教育使命,警示后人铭记“一寸国土一寸血”的坚守。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马江昭忠祠</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马江昭忠祠,共祀着甲申、甲午两役忠烈,是全国唯一一座纪念近代海军的专祠,有力见证了近代中国向海图强、谋求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光辉历史,被誉为“近代中国海军精神圣地”】</h3> 【正厅供奉甲申、甲午海战忠勇殉国将士灵牌位。1922年民国政府将甲午海战中牺牲的烈士牌位入祀马江昭忠祠,首度形成甲申、甲午两役英烈合祀,确立了马江昭忠祠在国家祭祀系统中的地位,自此马江昭忠祠成为中国近代海军纪念专祠。】 在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马江昭忠祠承载着一代代船政人对海军英烈的无限敬仰!<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马江之战大事时序</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近代中国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始建设西式海军,希翼由此巩固海防抵御外侮,然而海军建设没有能得到全社会的普遍认同和支持,进展缓慢。1884年中法马江之战突然爆发,遭遇法国舰队的偷袭,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西式海军舰队船政水师几乎全军覆没,来自海疆的警钟开始鸣响。</h3> <div><br></div> <p class="ql-block"> 经查阅资料,将近代两次海战以"原始"办法制成表格,以方便阅读对比。此表格本打算交给DeepSeek来完成,最终还是因为对<span style="font-size:18px;">DeepSeek操作使用不当致失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span></p> 中法马江海战与中日甲午海战是近代中国最重要的两场海战,打出了中国海军宁折不弯的骨气,铸就了中国近代海军不畏强敌、誓死报国、坚韧顽强的海军军魂。马江昭忠祠内,耻辱一败,但战魂不灭!每一尊雕像、每一块碑文,都是对先烈们崇高精神的永恒颂扬。 <b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北洋海军提督统领全军之印</div> <p class="ql-block"> 一部奋起反抗的悲壮历史。“当我们来到马尾昭忠祠,它正语气凝重地向我们叙谈福建水师遭到法国军舰突袭奋起反抗的悲壮历史。”</p><p class="ql-block"> ——习近平《福州古厝》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