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四、危难之处显身手</b></p><p class="ql-block"> 繁忙的工作并没有冲淡我对W购物中心的思念,因为那是我接触的第一个商业综合体,我在那个项目上倾注了太多的心血和热情。听我亲家讲,W购物中心经营已陷入困境,一是遇到2008年世界金融风暴冲击,二是自身管理混乱。他也在老板的地产公司当老总,邀我上去看看,帮助提点建议,我点头答应,但约定只暗访,不与老板见面。 </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我和亲家没有通知任何人,就独自在W购物中心转了一遍,情况与亲家介绍的并无二致。到了晚饭时分,亲家却把我带到一家香港茶餐厅,没想到老板和班子的全体成员齐刷刷的等候在那里,我确实有点小感动。席间不谈工作,只谈分别之情。散席后,老板与我约定明早到购物中心管理公司见面,交流意见。几杯茶后,他直截了当提出让我重返的邀请,我沉吟好久,终于开口,“要我回来可以,但责权利要清楚,白纸黑字,签好协议”</p><p class="ql-block"> “好,协议你起草,我们再协商”,老板回答也很干脆。当天下午,我带着协议草稿到总公司老板办公室,他草草看过,一字不改便签了字。其实,我只在乎用人和备用金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最后,我口头跟他约定,近一段时间让他少去现场,我需要有一个调整的过程,我会定期或不定期到总公司向他汇报。</p> <p class="ql-block"> 一星期后,公司在购物中心附近租好公寓,我辞掉现有工作,重回W上班。不知怎么的,我觉得许多员工见我的表情总是怪怪的,有的只礼貌性打个招呼,有的低头装着没看见或绕着道走。我找几个老员工了解了一下,变化确实挺大的,原来150多人的队伍,竟然在不到两年时间里流失了60多人、占三分之一强,甚至有个别员工从口袋中掏出辞职信,苦笑着说,“你离开后,换了好几个人管,有的一点商场常识都没有,包括反对你的人,我们心里都清楚,后来老板亲自管,结果更糟糕,动不动就骂人,真受不了”!</p><p class="ql-block"> 接着发生的一件事对我震动很大。我二度回归时离春节不到两个月,我决定着手举办一场年货会以调动商场人气。招商工作出奇的顺利,报名商户踊跃,我们把场地分为两块,一块在露天广场,一块在室内负一层。原以为冬天室内暖和,条件更好,谁知开市后却冰火两重天,消费者捷足先登广场,宁可在那里冒着严寒也不肯下负一层,场内生意冷清。这些商户都是临时招来的,黏性差,有人鼓动就成群结队,冲进我办公室,叫嚷要退租金,赔偿损失。这种场面我见多了,当机立断,宣布撤掉负一层场地,合并到广场去,愿留者留,愿走者退租金,大部分商户选择了搬到广场。最后,这场活动总体效果还是不错的,起码是打开了知名度。但是由于自己的主观,导致在场地设置上出现了失误,我给董事长写了书面检讨,并自罚5000元,把罚金交给了财务部。</p><p class="ql-block"> 但是,我不能容忍的是,总经理在办公室受商户围攻的时候,竟然没有一个员工进来帮我解围,做劝解工作!痛定思痛,应该举一反三,正事必先正人!</p> <p class="ql-block"> 带团队,对于一个曾经的军人来说并非难事,我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弱点,也知道自己的长处,至少有三条:军队一套严谨完整的管理、生动活泼的宣传鼓动工作、令行禁止守时守信的作风。春节后的一段时间,我坚持每周给全体员工上课,以目标为导向,层层分解,责任到人;有布置有检查,狠抓落实;绩效考核,奖惩分明;抓典型树先进,优胜劣汰;抓骨干,结对子,互帮互助等等。商管公司与主力店一起,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后来我仿照《抗日军政大学之歌》写了一首《万象之歌》,请"海峡之声"电台的作曲家谱曲,作为队歌,升旗仪式和团队活动必唱,极大鼓舞了士气。</p> <p class="ql-block"> 正人先正己,言传不如身教。在最初的半年里,我几乎每天上午八时到公司,晚上商场十时关门才回家。尤其是刚开头一星期内,我每天早上站在门口迎接上班员工,道一声"早上好"。习惯成自然,从此再没有迟到现象。我独自一人上榕城,跟员工一道用餐,边吃饭边拉呱,拉近了与员工的距离,他们有什么话对我倾吐,已经没有什么戒备。</p><p class="ql-block"> 我努力打造学习型的团队,学以致用,如关于市场定位,提出要尽量满足客户需求,对面B物物中心消费群体偏年轻人为主,我们定位则以家庭为主,老少皆宜,实行差异化经营。定位的最高境界是创造需求,我们重点扶持的"妈妈集市"、"大丰收"鱼庄、"麦当劳"得来速以及"酷动"数码苹果代理商等都取得不俗的业绩。我运用SWOT分析法,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面对竞争和威胁,不断调整业态、商店的组合,使之更加科学合理,避免无序竞争。通过抓大带小,发挥主力店、次主力店的引领作用,带动小商户,站稳脚跟,协调发展。</p><p class="ql-block"> 商业的活力在于持续不断的营销活动,我经常参与企划部的头脑风暴,亲自修改文案。不停地给他们加压鼓劲,主题营销、分类营销、常态化营销,细到每月每周每个节假日的安排,并精挑细选合作媒体,争取投入产出效率的最大化,几次大型活动都取得圆满成功,如汽车展、青岛啤酒节等。</p> <p class="ql-block"> 种豆得豆,种瓜得瓜。我和团队的心血没有白费,一年后算总账,商场人气大幅提升,商户信心增强,不断有新租户主动上门,商场租金和其他收益增长75%。在此后的三年里,我带领团队再接再厉,每年上一个台阶,并与其他商业体互动,合作共赢,形成了海峡西岸规模最大的"万宝商圈"。</p> <p class="ql-block"> 团队自身建设方面,凝聚力进一步增强,企业文化形成自己特色,唱红歌我登台指挥,演讲比赛我激情朗诵《唱响万象》,员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尤其让我感动的是,有一年,购买商铺的小业主对租金回报率不满,串联起来堵商场大门、拉横幅标语,部分人冲到我办公室大喊大叫,此事虽然是地产方面的事,但我没推脱,而是与律师一道耐心做解释工作,让我感动的是保安经理带着七八名保安站在我身后,所有的部门经理与营运部全体人员穿插在人群中劝导,与当年我刚来时发生的租户闹事风波形成鲜明对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林建德 写于2025年2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