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 百炼成“器”》

望仔

<p class="ql-block"> 《大国工匠 百炼成“器”》</p><p class="ql-block"> ——杨雪楠</p><p class="ql-block"> 苏靖刚</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刘伯鸣</span></p><p class="ql-block">基本信息:1971年5月出生,<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共产党员</span>,大专学历,1990年8月参加工作。<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现任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国一重水压机锻造厂副厂长,是中国一重万吨水压机操作者。</span></p><p class="ql-block"> 主要成就:</p><p class="ql-block"> 从业31年来,<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独创40种锻造方法,开发31项锻造技术。</span></p><p class="ql-block"> 先后攻克核电、石化等产品锻造工艺难关90余项,<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填补国内行业空白40多项</span>。</p><p class="ql-block"> 出色完成<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三代核电锥形筒体、水室封头、主管道、世界最大715吨核电常规岛转子等超大、超难核电锻件和超大筒节的锻造任务20余项</span>。</p> <p class="ql-block">【写作背景】</p><p class="ql-block">《大国工匠百炼成器》诞生于关键时代节点。全球科技与产业变革之际,<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中国全力推进制造强国建设,高质量发展急需高技能人才 ,大国工匠的价值愈发凸显</span>。政策上,<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党的二十大将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列入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全国总工会积极响应。</span>社会层面,<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工匠精神备受关注</span>,人们意识到其对个人、企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文章讲述刘伯鸣等大国工匠故事,<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弘扬工匠精神,激励更多人投身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span></p> <p class="ql-block">【作品】</p><p class="ql-block"> 湛蓝的天空下,深红色砖墙构建的一座座庞大厂房一眼望不到头。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诞生于“一五”时期的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一重”),从大门到厂区的建筑都有着厚重的年代感。</p><p class="ql-block"> 走进热浪滚滚的水压机断造厂,刘伯鸣站在五六层楼高的水压机前,专注地盯着机上的锻件,他的脸庞被炙烤得通红。</p><p class="ql-block"> 当了30年的锻造工,刘伯鸣先后获得过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全国技术能手、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等一批“国字头”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但他笑称“我就是第一打铁的”。他打的铁可不是日常用的铁,而是核电、水电等机组的核心构造件。面前的这台中国一重自主研发制造的我国第一台1.5万吨自由锻造水压机,就是刘伯鸣的“铁锤”。</p><p class="ql-block"> 水压机呼啸着一次次施下千钧之力,看似“莽撞”,其实每一次锻造挤压的时间、强度、旋转角度,都精细到了“毫厘”。和打铁的原理相同,从锻件出炉到冷却至锻造温度以下,只有十几分钟,也被称为——“火次”。面对上千摄氏度锻件的炙烤,刘伯鸣手握对讲机,不断提示操作细节。</p><p class="ql-block"> “水压机要和逐渐冷却的温度‘抢时间’,如何充分利用每一次挤压、翻转,让工艺更加精准,是我们每天都在琢磨的事情。拿‘华龙一号’三代核电蒸汽发生器的水室封头来说,整体锻件毛坯尺寸巨大、结构形状复杂、性能要求苛刻,锻造难度极高,最关键的是要经过4次变形,每一次变形的结果直接影响下一次的效果。”刘伯鸣的团队反复计算锻件旋转角度,调整水压机控制变形,在百吨锻件上做足“绣花”功夫。每攻克一个难题,就代表着锻造工艺的又一次提升。最终,由刘伯鸣指挥锻造的核电锻件产品全部一次合格,也推动中国一重形成了一套“华龙一号”堆型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制造工艺流程。不仅一举突破了世界性难题,还将我国核电产品使用寿命至少提高了20年。</p><p class="ql-block"> 作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国宝”,中国一重近70年来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大型机械产品,是名副其实的“大国重器”。然而,因历史原因、市场变化等,这个老牌国企的员工们也曾一度陷入迷茫,“看的人多、干的人少”,“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样的想法多了,队伍泄了气,没了劲。中国一重新一届党委班子清醒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持续推动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p><p class="ql-block"> 2018年9月26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考察时指出,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是一个现代化大国必不可少的。现在,国际上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上升,我们必须坚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中国要发展,最终要靠自己。他勉励大家,要肩负起历史重任,制定好发展路线图,加强党的领导、班子建设,提高管理水平,调动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积极性,把我们的事业越办越好。</p><p class="ql-block"> “总书记考察后,集团深化四级联动创新,打造六类创新工作室,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创新工作室团队先后完成创新课题56项,多项技术打破国际垄断,节约成本上亿元,大家的干劲更足了。”刘伯鸣说。</p><p class="ql-block"> 员工的积极性为企业带来了澎湃的内生动力:2020年中国一重在疫情压力下业绩逆势增长;2021年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实现大幅增长,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资产质量持续提高。水涨船高,一线员工的各项福利待遇都有了稳步提升,更加激发了大家干事创业的劲头。</p><p class="ql-block"> 谈起身边的变化,刘伯鸣感慨道,“原来遇到困难,大家会觉得‘跟我有啥关系,让那些大工匠研究吧’,‘太困难接不了,这个订单还是放弃吧’。现在没人这么想了。如果我们不接,这个订单很可能会流失到海外,不光是集团的损失,还会导致这一项目造价高昂、重要环节受制于人。想到这儿,每个人的就憋足了劲儿,再难也要克服,一定要拿下!那些能完成的订单,大家也会继续琢磨工艺细节,你用4火锻造一个件,我看看能不能用3火,他再试试俩火行不行,精神面貌完全不一样了。”</p><p class="ql-block"> 在这样的氛围里,刘伯鸣干的更起劲儿了。如今,刘伯鸣有了工作室和团队,并通过集团竞聘成为水压机锻造厂的副厂长。“如今工作氛围、工作环境越来越好,我们不可能掉链子,打铁也得自身硬啊!”</p><p class="ql-block"> 回到宽敞的工作室里,刘伯鸣和团队成员拿起锻件模具,热烈讨论起来。准备攻克下一个难关了。</p> <p class="ql-block">【内容分析】</p><p class="ql-block">第1 - 3段:开篇介绍<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中国一重集团,它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在我国工业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span>,是国家重器的诞生地。这为刘伯鸣的故事提供了宏大背景,体现其工作平台的重要性。刘伯鸣1990年进入中国一重,从学徒做起,在一线岗位不断学习积累,初步展现他在锻造领域的成长起点,<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凸显个人与企业发展的紧密关联。重点强调中国一重的重要地位以及刘伯鸣职业生涯的起始</span>。</p><p class="ql-block"> 第4 - 5段:聚焦刘伯鸣与“华龙一号”。<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华龙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技术,意义重大</span>。刘伯鸣带领团队承担关键锻件生产任务,面对技术难题,他凭借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反复研究试验,最终成功攻克,确保锻 件质量和性能。此部分突出<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他在国家重大核电项目中的关键作用,展现其卓越的专业能力与勇于担当的精神。重点在于“华龙一号”的意义以及刘伯鸣攻克难题的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 第6 - 10段:讲述<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中国一重集团面临的困境与转型</span>。市场竞争加剧、技术更新换代,企业陷入迷茫。刘伯鸣积极参与技术创新,研发新锻造方法和技术,助力企业突破瓶颈,实现产品升级和市场拓展。体现<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他不仅是技术人才,更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力量,彰显个人对企业命运转折的重要影响。重点是企业困境以及刘伯鸣助力企业转型的作为</span>。</p><p class="ql-block"> 第11 - 12段:总结刘伯鸣的成就,他从业31年,<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独创多种锻造方法,开发多项技术,填补诸多国内行业空白</span>。从他的经历中,我们看到大国工匠的成长轨迹,以及他们身上<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敬业、专注、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span>,这种精神是对他个人的高度凝练,也是文章想要传达的核心价值,激励更多人投身技能领域,追求卓越。<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重点是刘伯鸣的成就以及所体现的工匠精神 </span>。</p> <p class="ql-block">【阅读感悟】</p><p class="ql-block">《大国工匠百炼成器》聚焦中国一重的刘伯鸣,展现其不凡历程。他1990年投身锻造领域,<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历经31年钻研,独创40种锻造方法,开发31项技术,攻克90余项工艺难关,填补40多项国内行业空白</span>,完成诸多超大、超难核电锻件任务。他的成长串联起中国一重的发展起伏,彰显个人与企业的紧密联系。刘伯鸣身上的<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专注、创新、坚韧和敬业精神</span>,正是大国工匠精神的生动体现,激励无数人投身技能报国之路,为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p><p class="ql-block">在日常中,我们或许会遇到诸多挑战,但只要像刘伯鸣一样,坚守初心,持续精进,就能在平凡岗位上创造非凡,以实际行动为社会进步添砖加瓦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