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度叉

史忠平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好像看过一本连环画,是关于舍利佛和劳度叉斗法的,当时感觉这两个人的名字好生奇怪,从此就对劳度叉留下了一些印象。</p><p class="ql-block"> 后来,了解一些佛教的知识,阅读一些佛教的故事,欣赏一些佛教的绘画,才知道劳度叉是佛教故事中的一个反面角色,是外道的代名词,是专门捣乱释迦牟尼成佛,破坏佛教发展壮大的。</p> <p class="ql-block">  劳度叉在敦煌壁画中时有出现,其形象丑陋、猥琐,令人生厌。他的行为更是让人憎恨。莫高窟北凉第275窟北壁连续绘制了释迦牟尼前生累世行善的故事,其中好几幅画面中都有劳度叉的影子。如毗楞竭梨王身钉千钉的故事讲毗楞竭梨王喜好妙法,劳度叉就说如果毗楞竭梨王愿意在自己身上钉一千个钉子,他就为其说法,于是,毗楞竭梨王为了闻听妙法,情愿让劳度叉在自己身上钉钉子。图中劳度叉一手执钉、一手挥锤,正向毗楞竭梨王身上钉钉子。但当他看到毗楞竭梨王神态安祥,似乎正沉浸在听闻法语的喜悦当中,完全忘记身钉千钉的痛苦时,又表现出十分震惊、惊恐和心虚的神情。</p> <p class="ql-block">  虔阇尼婆梨王剜身燃千灯的故事说虔阇尼婆梨王喜好正法,向全国发布命令寻求能讲说正法之人。劳度叉应召愿为其说一偈语,但要求毗楞竭梨王必须在自己身上剜一千个洞点燃千灯。毗楞竭梨王答应了劳度叉的要求,为听闻法语身燃千灯。</p><p class="ql-block"> 月光王施头的故事同样讲述仁明慈悲的月光王救济贫困,爱民如子。有一毗摩斯那王,很妒忌他,悬赏割取月光王的项上人头。又是这个劳度叉应募来到月光王面前,向月光王乞头。月光王不顾众人劝阻,毅然应允,让劳度叉砍下自己的头颅。</p> <p class="ql-block">  这些故事都表达了佛祖释迦牟尼在前世为求法而不惜被钉千钉、剜肉燃灯、施舍头颅的自我牺牲精神,但也反映出劳度叉的邪恶和狠毒。故事的最后都有一个结果,就是佛教护法神帝释天被“释迦牟尼”的诚心所感动,使其身体恢复如前,每当此时,空中都有飞天散花,欢欣感叹。</p> <p class="ql-block">  当然,劳度叉能出大名,是因为他和佛弟子舍利佛又一次法术的大较量,这就是著名的“牢度叉斗圣”。这一故事情节源于《贤愚经·须达起精舍缘品》等佛教经典。其中说须达为请佛说法,愿意为佛建立精舍。于是,在佛的允许下与舍利弗一同选址。劳度叉为了阻止建立精舍,提出要与舍利弗斗法。在斗法过程中,劳度叉化出一座山,舍利弗化出金刚将山击碎;劳度叉化出水牛,舍利弗化出狮子将其吃掉;劳度叉化出一宝池,舍利弗化出大象吸干池水;劳度叉化出一毒龙,舍利弗化出金翅鸟啄之;劳度叉化出一黄头鬼,舍利弗化出毗沙门天王捉鬼;劳度叉化出一棵大树,舍利弗化出大风将树连根拔起。也就是说,劳度叉不断变化形态,试图击败舍利弗,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最终心服口服,皈依佛门了。</p> <p class="ql-block">  在敦煌石窟中,现存唐至宋代的《牢度叉斗圣变》多达十几幅,其中莫高窟第196窟的《牢度叉斗圣变》壁画尤为著名。当你站在这幅画面前,就会被其恢弘的气势所震撼,佛弟子舍利弗与外道劳度叉的对峙场面占据了中心位置,两边的战斗场面精彩绝伦,而牢度叉等外道们皈依后剃度、洗浴、刷牙等场面,更是让人又解气,又好笑,妙趣横生。</p><p class="ql-block"> 《牢度叉斗圣变》宣扬了佛法能征服一切的威力,因此在佛教寺院石窟中多被绘制成壁画。</p> <p class="ql-block">  之所以想起佛教故事中的劳度叉,是因为现实生活中也存在很多“劳度叉”。他们也和劳度叉一样,练就了一身的法术,但也和劳度叉一样专以捣乱和破坏为能事,见不得别人好,更不愿意让别人成功。</p><p class="ql-block"> 佛教故事中的劳度叉表面上让人厌恶,但也有他的好处和贡献。他的好处就是一切破坏佛教的行为都是为了维护自己教派的利益,是代表外道出头露面的,并非为了个人。他的贡献就是成就了释迦牟尼的修行,为证明佛教的伟大甘当牺牲品和大恶人。但现实生活中的“劳度叉”却大多为了一己私利,不惜破坏集体的利益,阻止众人的发展,其心可诛,其行为是可耻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