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南习俗 跑百龄

草原如歌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跑百龄在鲁西南一带是很盛行的民俗习惯,现在参与的都是60岁以上的老年妇女和中年妇女。正月十六意味着年味已远,早春来临。农村过完春节后,窝憋一冬的妇女是该走出去踏踏青、健健身了。“走出门庭,心灵手灵”。</p> <p class="ql-block">  记得每年元宵节傍晚,父亲都会用草木灰在院子里围一个大大的粮仓,中间挖个坑埋上几个硬币,寓意五谷丰登、家财万贯。在粪坑旁插一个拾花的小姑娘背着背篓拾棉花(母亲手工制作),寓意是丰衣足食。每年正月十六早上,天不亮奶奶就把我叫醒,并揣一个馒头,带一把柴火,从村里出发往北跑,遇到树背背树,不腰疼。遇到井围着井转三圈,嘴里念念有词,我最高兴的是奶奶带的馒头烤着吃。一路上老年人你追我赶,谈笑风生,好不热闹。回来的路上各自带的柴火汇聚在一起,烤起篝火,“烤烤腿,烤烤腚,烤烤身体不生病”。最后把带的馒头放在火堆里烤。奶奶叮嘱,馒头要带回家分给弟弟妹妹吃,吃了可以健康长寿。还有的在火里烤一些年糕,烤过后分而食之。传说吃过这种火里烤过的馒头或年糕,可以防百病,也有的燃起柏树枝,在自家的灶台上扫一下,意思是扫尽所有的蝎子和蚰蜒,不让蝎子和蚰蜒进自家的灶台。最后,每家留有一老人守着火堆,其他人便一家一户之间川流不息地奔走着烤火。直到烤完百家(很多家的意思)为止。太阳出来就结束了。</p> <p class="ql-block">  在菏泽鄄城、巨野一些地方正月十六早晨,天不亮收集7家门口挂的柏树枝点着烤火取暖,3人一伙,5人一堆的围在火堆前,老人们说一些吉利的话,然后都烤烤自己胳膊和腿,拍打拍打身体上不舒服的部位,最后都迈过火堆,以求得来年的健康,“正月十六跑白龄,来年不腿疼不腰疼”。</p><p class="ql-block"> 一转眼几十年过去了,奶奶去世两年了,看到这一目颇有感慨。现在农村的人越来越少了,一排排的空房子,剩余的都是老人。农村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淡了,这种习俗参与的人也越来越少了,却给我留下儿时美好的回忆。老家永远是根,习俗永远是魂。离家三十多年了,家乡要拆迁了,用心记取乡愁吧,说不定再回家时老屋也没有了。记得住乡愁,即有心安处。拥有乡愁的人,多是感情丰富的人。留得住蓝天,记得住乡愁,才是真正的全面小康。让我们一起记住乡愁,守望幸福生活,守望我们的梦想,乡愁,如一缕轻烟,萦绕在心头,乡愁是一种魂牵梦绕的牵挂、乡愁是那抹夕阳下的余辉,让我的心里找到归宿。乡愁是一杯陈年老酒,时间越久越值得品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