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汉宫春立春日</p> <p class="ql-block">汉宫春:词牌名。又名“汉宫春慢”“庆千秋”等。《梦窗词集》入“夹钟商”。各家句读多有出入,通常以《稼轩长短句》为准。双调九十六字,前后片各四平韵。</p><p class="ql-block">春幡,古时风俗,每逢立春,剪彩绸为花、蝶、燕等状,插于妇女之鬓,或缀于花枝之下,曰春幡,也名幡胜,彩胜。此风宋时尤盛。</p><p class="ql-block">西园,汉都长安西邦有上林苑,北宋都城汴京西门外有琼林苑,都称西园,专供皇帝打猎和游赏。此指后者,以表现作者的故国之思。</p><p class="ql-block">黄柑荐酒,黄柑酪制的腊酒。立春日用以互献致贺。</p><p class="ql-block">青韭堆盘,《四时宝鉴》谓“立春日,唐人作春饼生菜,号春盘”。又一说,称五辛盘。《本草纲目·菜部》:“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葱、蒜、韭、募惹、芥辛嫩之菜和食之,取迎新之意,号五辛盘。</p> <p class="ql-block">看到美人发上插着袅娜颤动的春幡,就知道春已归来。虽然已是春归日,但没有来由的风雨,仍不肯收尽冬日残余下来的清寒。每年应时回归的燕子尚未回还,料定今夜当梦回西园。我满怀愁绪,浑浑噩噩无心置办应节之物,不能赠送邻里黄柑腊酒,更不用说相互传送堆满青韭等蔬菜的“五辛”餐盘了。</p> <p class="ql-block">可我却嘲笑那东风,自立春日起,便忙于修饰熏染人间花柳,更加没有些许的闲暇。偶尔闲下来又到镜子里,偷偷转变人的青春容颜。如此清愁绵绵不断,试问有谁能来解开这九曲连环般的愁绪?我最怕看见那花开花落,转眼春逝,而去年来自塞北的大雁今朝却比我先回到北方。 </p> <p class="ql-block">上阕点题,写大地春回的立春日风景。作者以一“看”字,将春天的气息,通过妇女们立春日的头饰——袅袅春幡散布出来,暗示出作者对于春归的喜悦。以下一韵,不直接往前写去,却反挑一笔,写出对寒风冷雨阻碍春来的幽怨。</p> <p class="ql-block">因为余寒未尽,春社未至,那去年秋时南来的燕子,不能回到北方故国的“西园”去。但燕子虽然无法归去,作者却生派它一个“西园梦”。一个“料“字,化无理为有趣,表明这燕子,已经成了作者思念故国的精神象征。而燕子只能“梦”而不能“到”西园,暗示西园所在的汴京,依然被金人所掌握,所以作者徒有故国之思,却不能一探故里。借燕传情,颇为沉痛。</p> <p class="ql-block">黄柑荐酒,青韭堆盘,这立春日应备的食品,现在作者却无心准备,并且显得心烦意乱。作者没有明言原因,但通过上下文语境,人们可以明白,是浓烈的故国之思,和时光流逝、英雄无用的悲伤,使作者完全乱了方寸,连节日应酬也无心去为之了。</p> <p class="ql-block">下阕写对春天再来的种种感受,把笔由立春日探进整个春天里去。换头先以一“笑”字,故意打散上片中的紧张和烦乱情绪,并领起以下五句。其所“笑”者,一为东风染遗梅柳,染追花草,使万紫千红的春天渐次到来,作者取笑东风的从此不得消闲;二是东风偶尔清闲时,不过是把镜中人的朱颜转换成衰老的模样。在这春天越来越华美而作者越来越衰老的对照中,作者“笑”着,但分明含着泪水。因为自然永在而人生易老,在忙得不得了的东风面前,作者所感觉到的是志士投闲、英雄无用而徒任芳华流逝的生命悲哀。</p> <p class="ql-block">作者化用“解连环”的典故,表明自己不断滋生、越积超重的清愁,正像一个不见首尾的连环一样,不打碎则无法解开连环,也就是说,这是一种与生命共始终的感情。“问何人”一语,写足了作者被沉沉的家国之情、生命之悲所萦绕,急于摆脱又无可摆脱的痛苦。它含蓄地表明了对于南宋统治者不思恢复、放废英雄的怨尤。</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韵,写作者怕见花开花落的心情,和看见暮春时大雁自由北还而伤痛于作者的人不如雁。这里有惜春惜时的感情,有怀念故国的感情,也有对于南宋统治者久不作恢复之计的怨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