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印记

河东狂客

<p class="ql-block">  家字上面一个“宝盖头”,这个“宝盖头”指的就是房子,有房才有家,家是避风的港湾,是心灵的归属,是一代一代人生活起居风雨沧桑的见证,是一个家族兴衰沉浮门第素养的外在体现。房屋的建筑风格同样饱含了其建筑年代的时代特色,反应了当时的风水讲究与流行工艺。我们村所在区域北高南低,南面靠近市区,地势平整,北边地势走高,坡大风急,出于采光、通风、传统文化和季风影响等多方面因素考究,我们村的房屋统一为坐北朝南。</p><p class="ql-block"> 我们家老屋位于村中偏北,坐落在南北主巷二道与大柏树东西巷道交叉处,新房子的位置还是在老地方。起初我们家并不是小巷东第一家,第一家原来是现任村长王海波的老院,他家规划搬迁后,我们家就成了第一家。我们家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虽不是名门望族但也算说得过去。以前的小巷全是又窄又烂的土路,每到雨季坑坑洼洼绿苔丛生,出于排水考虑,房屋院基都比路面要高。房屋主体为土墙蓝砖,大架龙骨为明漆刷过的粗壮松木,侧木较细,长钉敲入相接,双坡对立拱顶,外顶为青蓝瓦片叠加铺设,两角放置一对砖制鸽子。</p><p class="ql-block"> 入户主门在东南角,黑漆木质对开门,大约一米五宽,上有门脑,下有门槛,对称铁门环,上有一截铁链方便挂锁,锁上有横竖凹凸,又大又重,活像个青铜器。推门而入是砖地走廊,我们当地土话称为“窟洞”。正面为大锅头,坐东面西,烟囱出顶,旁有风匣,抽拉助燃,是平时用将军锅蒸馍的地方。左拐入院,三面坷台,东厦为爸妈住,西北角为爷爷奶奶住,北面中厅为“大北厦”。“大北厦”是拜祖待客的地方,上有横竖大梁,特别粗壮,梁上悬钩,挂有竹篮,竹篮里放的多为糖糕精肉贵重食材,此为防止老鼠偷吃小孩馋嘴。东北角为暗室,放置杂货,平日无人居住。南厦为厨房,门口有用泥和笺做成的土炉子,主要为平时炒菜热馍使用。西南角为牛舍,是我们家养牛和放置农用工具的地方,设有桐木板订的偏门,旧时牛马走西南偏门,人走东南正门,后来我们家买的蹦蹦车也是放置在这里。</p><p class="ql-block"> 老院里有两棵桐树,一棵位于西墙根,一棵位于南厦门口。西墙根没有房屋,是奶奶养鸡的地方,奶奶总是时不时打发我去鸡舍看下有没有新下的鸡蛋,每次取蛋时我总是心惊胆颤,生怕被母鸡啄了,取出的鸡蛋奶奶会放到一个陶瓷罐里攒起来节约着吃,那个年代鸡蛋都是“稀茶”,可不像现在一样天天吃顿顿有,每次只有到逢年过节的时候才会宰一只鸡给全家做一顿大餐。我们家养的鸡也是一茬接一茬,新买的小鸡仔十分滑稽可爱,稀疏乱炸的蛋黄色毛发,放在土院子的奔跑,像一个个毛茸茸的绣球四处乱窜,一不小心还会被踩死一只。</p><p class="ql-block"> 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家的老房子早已不复存在,全国各地许许多多的老房子都被埋没在历史的废墟下,发展与变化是这个世界永恒的规律。我们对于老屋的记忆也会越来越模糊,只能通过简单的文字去记录那些曾经真实发生真实存在的事和物。</p><p class="ql-block">2025/02/20 靳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