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依山傍水老龙头,雄襟万里澄海楼。</p><p class="ql-block">云水苍茫千帆远,长城依旧卧山头。</p> <p class="ql-block">我曾多次游览老龙头,2018年7月28日陪着家人再次到此。老龙头是明长城的东部起点,位于山海关城南5公里的滨海高地上。依山襟海,长城耸峙海岸。优越的地理形势,加上精心建造的军事防御工程,构成了老龙头这座名副其实的海陆军事要塞,也是万里长城唯一集山、海、关、城于一体的海陆军事防御体系,是“中国旅游胜地40佳”之一,国家5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万里长城西出嘉峪关,过大漠,穿戈壁,攀贺兰,越太行,自燕山而下,跨千山万水,越崇山峻岭,向渤海飞驰,在辽西走廊上挽了个结,竖起了山海雄关,蜿蜒如一条巨龙,东端在山海关城南直插入海,犹如龙头高昂,因此称之为"老龙头"。老龙头与城北的角山长城,城东的威远城构成犄角之势,拱卫着山海关城。</p> <p class="ql-block">老龙头从明初洪武年间到明末的260余年中,不断扩建,逐步完善,成为军事重镇。</p> <p class="ql-block">到清代,长城内外成为一统,老龙头失去了军事防御作用,成为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观海览胜的绝佳去处。特别是以"龙"的化身自命的清代皇帝,把在老龙头观望"龙"赖以生存的沧海,赋予至高无上的寓意。</p> <p class="ql-block">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山海关时,老龙头毁于侵略者的炮火。如今看到的一应设施,都是从1985年开始,历时8年,经过四期重建的。这些"新古建",还原真实的历史风貌,使老龙头重现了当年的雄姿,至此,老龙头已完成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复原工程,形成了占地40万平方米,由入海石城、靖虏台、南海口关、澄海楼、宁海城、海神庙、滨海长城等7部分组成,拥有城关楼台碑庙宫、署堂宅祠阵营室、碾磨锅锚厩牢井、园林滩海桥牌亭等28处景观的景区。</p> <p class="ql-block">景区里只有这些用玻璃罩起来的土墙是真正的明代土城墙,又叫夯土墙,十分坚固,再锋利的兵器,拿他也没有办法,这些保存完好的明代长城遗址具有独特的考古价值。</p> <p class="ql-block">宁海城与其说是一座城,倒不如说是一座规模庞大的兵营。城内有军事指挥机构守备署,有驻扎军队的龙武营,有武官官邸把总署,有练兵城,有点将台,八卦阵;还有祈求上苍保佑的龙王庙,关帝庙等。宁海城城墙、城门等军事建筑展示了明代要塞风貌。</p> <p class="ql-block">戚继光将台,也是士兵操练时的指挥台。</p> <p class="ql-block">将台前的八卦阵</p> <p class="ql-block">参观龙武营,这里复原了当时的军营布局,城内驻军的各种设施一应俱全,有军官房、士兵房、伙房、碾房、粥房、粮仓、牢房、马厩等,还有一些古代军事设施的陈列。看到有供几百人喝粥的大锅,烧火在一楼,盛粥在二楼。按现在的编制,相当于一个团。</p><p class="ql-block">这是守备署,是宁海城守备办公之地,内有议事厅,平常不用,每当高级军官到此巡视,便将此作为衙署,让高级军官在此处理军务。</p> <p class="ql-block">在守备署里有一些资料介绍和展出,还有书画家现场进行书法展示,孙女喜欢书法,也请书法家进行指导和题字。</p> <p class="ql-block">早在明代这里己是碑匾林立,清朝以后,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也都多次到过老龙头,其中乾隆皇帝4次来此登楼观海,留下了大量诗文墨宝,写的诗都刻在御碑亭里的御碑上。</p> <p class="ql-block">御碑亭为黄色琉璃亭,始建于乾隆十九年,御碑亭内存放着一块御笔石碑,据说乾隆本来是题写“御碑”,但是心中想念淑妃,手不由自主的写了“淑碑”。</p> <p class="ql-block">老龙头的文物连同澄海楼一起毁于八国联军的炮火,其中就有“一勺之多”碑,被发现时己断为兩节,此碑由明朝天启年间进士刘永其题写,由当时的海运同知王应豫立碑,清乾隆见过碑后题五言诗一首,“我有一勺水,泻为东仓溟,无今亦无古,无见亦无盈"。将苍茫渤海比作是他手中的一勺水,轻轻一泻便成了大海,例是体现了乾隆皇帝的豪情和霸气。</p> <p class="ql-block">澄海楼高踞老龙头之上,是老龙头的制高点,观海的胜地,为明代所建,清康熙、乾隆年间重修。其东西墙壁镶有清代皇帝及文人咏澄海楼诗作的卧碑,楼内陈列着老龙头出土文物和部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和题诗。</p> <p class="ql-block">楼上有明朝大学士孙承宗所书“雄襟万里”和清乾隆皇帝所书“澄海楼”匾额。</p> <p class="ql-block">下澄海楼南行,有一“天开海岳”石碑,据专家鉴定为唐代遗碑,这块石碑在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老龙头后,在英军挖弹药库时被推倒。1927年,张学良到老龙头浴场游泳,发现了这块石碑,命人将石碑重新树立起来。镌刻在石碑上的“天开海岳”四个大字苍劲有力,将老龙头的美景作了高度的概括:天海相依与山为伴,放眼天际,苍茫一碧,夭适地设,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出这样的绝妙景观。</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行,入海石城前树立的一块标牌说明:入海石城是老龙头长城伸入海中的尽端部分,全城屹立于海水之中,建于明万历七年(1579) ,为蓟镇总兵戚继光派参将吴惟忠修建。1987年修复的入海石城,伸入海中22.4米,宽8.3米,高9.2米,为九层巨石砌筑。墙的四五六层仍然用原来遗址的巨石垒筑,让我们有机会领略石城的原貌。</p> <p class="ql-block">戚继光是为防止蒙古骑兵趁退湖或冬季枯水季节从海边潜入,而修建这座“入海石城”。这座海上石城的基础非常牢固,历经海水几百年的冲刷而不毁。据说当初建立时,在海底反扣了许多铁锅,用以减少海水对石城的冲击,这种独特的建筑方法曾被载入建筑史册。</p> <p class="ql-block">登上了老龙头,面对波涛汹涌、云水苍茫的大海,使人心胸开阔,可以尽览“长城万里跨龙头,纵目凭高更上楼,大风吹日云奔合,巨浪排空雪怒浮”的壮美景象,产生无穷的遐想。</p> <p class="ql-block">老龙头伸入海中,是海上观日出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从老龙头下来,看游艇在海面上疾驰而过,浪花飞溅;看沙滩上游人嬉戏、拍照,不亦乐乎,在海边漫步,感受沙软潮平,心旷神怡,好不惬意。</p> <p class="ql-block">天后宫、钟鼓楼、海神庙、观海亭。</p> <p class="ql-block">观海亭</p> <p class="ql-block">借用网上的一张照片,老龙头突兀在海岸的最前沿,像极了一艘即将远航离岸的巨轮,正待启程,劈波斩浪,奋楫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