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普洱去过好多次,包括普洱所属的景迈山、孟连、西盟等,这次春节期间又和家人去了,想重温一下昔日茶马古道上古村落古茶香的感觉。</p><p class="ql-block">普洱位于云南西南部,澜沧江江水从南到北贯穿而过,普洱市曾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的驿站,不仅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地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产茶区之一。</p> <p class="ql-block">首先来到景迈山。</p><p class="ql-block">景迈山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乡,是一座以古茶林为核心、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的独特文化景观,由茶园、森林和传统村寨组成。</p><p class="ql-block">2022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一年一度的“最佳旅游目的地”评选结果出炉,本次入选的目的地共有25个,普洱景迈山成为中国唯一上榜目的地。</p><p class="ql-block">2023年9月17日普洱景迈山古茶林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同时也是全球首个茶文化为主题的世界文化遗产。被誉为“世界的天堂,天堂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景迈山是茶马古道的起点之一,当时景迈山的茶叶,正是通过这条古代中国西南地区的商贸通道,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流动不息。</p> <p class="ql-block">终年云雾缭绕的景迈山,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十分适宜茶树生长。</p><p class="ql-block">景迈山现存约1.8万亩古茶林,包含120多万株古茶树,其中部分茶树树龄超过干年,是目前世界上所发现栽培型古茶树数量最多、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年代最久远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树园,被世界茶文化研究学者誉为人类最早开发利用茶叶的“茶树自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景迈山最核心的大平掌古茶林,位于景迈山1500米的海拔高度,是普洱茶树最适宜生长的高度。古茶林已有上千年的种植历史,茶林树态苍老,树上生长着“螃蟹脚”和多种寄生物。</p> <p class="ql-block">茶林采用“林下茶”传统种植方式,茶树与森林共生,形成独特的生态系统,采出来的茶,山野气韵强烈,香味和甜味持久深受众多茶友们的喜爱。</p> <p class="ql-block">景迈山大金塔,这座建筑不仅是景迈山的标志性建筑,更是当地宗教文化和茶文化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大金塔周围是连绵不断的古茶山,与佛塔和寺庙相映成趣。</p> <p class="ql-block">景迈山有14个寨子,而糯干古寨就是其中之一,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以傣族为主的自然村寨,坐落在万亩古茶园间,古寨周围都是古茶园,村中多数家庭也是以种植茶叶为生,他们世世代代种茶,淳朴善良。</p> <p class="ql-block">糯干古寨保留了最原生态的生活方式,这里的建筑都是干栏式的傣家竹楼,散落在山坳里,屋顶层层叠叠,一种真正的古朴之美。</p><p class="ql-block">糯干古寨的79座干栏式民居完整保留了景迈山傣族村落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每一座民居都充满了历史痕迹,曾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p> <p class="ql-block">糯干古寨里有个佛寺,佛寺位于村子的最高点,象征着寨子的保护神。</p><p class="ql-block">佛寺前面的观景台则是拍摄古寨全景的最佳地点。</p> <p class="ql-block">从村口走进去,一路都是村民摆摊,烤奶茶、烤粑粑,品茶、品咖啡又在铺子里,络绎不绝,热闹非凡,一派人间烟火气息。</p><p class="ql-block">至今还怀念在糯干古寨一边品茶,一边吃烤鸡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当地人的淳朴和热情。每经过一户在喝茶的人家,都会热情地招呼你进去喝一杯茶,即使你不买也可以喝。这种淳朴的民风,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翁基布朗族老寨也是景迈山14个寨子中最重要的一个,进入翁基布朗族老寨,会感觉到一种深厚的历史感。</p> <p class="ql-block">翁基布朗族老寨位于景迈山的古茶园内,拥有2.8万亩的古茶园,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地之一。</p><p class="ql-block">布朗族的祖先古濮人是世界上最早发现野生茶叶并加以利用的民族,也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和种植茶的云南少数民族,有古老的茶农之称。</p><p class="ql-block">学术界公认,布朗族是云南最早种茶的民族之一。据考证布朗族曾经居住过的地方,都留下大面积的茶地,成为云南茶叶的主产区。所以说布朗族是千年茶农,当之无愧。</p> <p class="ql-block">翁基布朗族老寨历史悠久,老寨的建筑风格保留了传统的布朗族特色,采用木制干栏式结构,民居沿山脊自然分布,道路和铺地用弹石、石板铺设,与周围环境完美契合。布朗<span style="font-size:18px;">族生态文化保留和传承完整,被誉为“千年布朗古寨”。</span></p> <p class="ql-block">我多少年前到过景迈山,景迈山的翁基布朗族老寨原始淳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p><p class="ql-block">布朗族的房顶以“一芽两叶”的茶叶造型为特征,装饰在黛瓦屋顶上,象征茶树对族群的拯救与守护。</p> <p class="ql-block">翁基古寨的佛寺古朴而神秘,整体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融合,是整个村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建于公元1015年,由佛殿、藏经阁、僧房组成,造型玲珑,外观质朴却又端庄,是到寨子必看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想去看看芒景上寨附近挂着70多个蜂巢的蜂王树,可惜前面有张车掉在旁边的沟里,把通往蜂王树的路堵死了,只好作罢。出来就看到公主榕立在眼前。</p><p class="ql-block">这棵被称为“公主榕”的神奇树木。位于芒景上寨和下寨的交界处,传说这棵树是布朗族长帕哎冷的妻子七公主的头发所化。</p><p class="ql-block">两寨交界处的公主榕也成为芒景上下寨的标志,巨大的榕树在中间分开,形成了一个大门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芒洪村是景迈山最高处的寨子。</p><p class="ql-block">在芒洪村就可以观看极美的日落和晚霞。</p> <p class="ql-block">夕阳如织,晚霞似锦,天际渐渐铺开一幅温柔的画卷,每一缕光线都是大自然最细腻的笔触,绘就这一日中最柔和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当夕阳最后一抹光芒与晚霞交织,整个世界被染上了一层梦幻的金色,时间仿佛变得柔软而漫长,这一刻,景迈山的日落已经完成最完美的告别。</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早晨又可看到景迈山的云海,层层叠叠的山峦,在云海的映衬下,犹如水墨画般,若隐若现,如梦如幻。</p> <p class="ql-block">景迈山的云海将山峦、村落、茶林与天空完美融合,构成了一幅幅令人心旷神怡的绝美画卷。</p> <p class="ql-block">当太阳缓缓升起,四散的光芒洒落在云海的表层,又是极美画面。</p> <p class="ql-block">在景迈山的芒洪寨子,隐藏着一个被世人遗忘的宝藏——八角塔。</p><p class="ql-block">八角塔是一座清朝时期的古建筑遗迹,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始建于清代康熙年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迈古茶园”中的重要建筑。</p> <p class="ql-block">布朗族人会在八角塔附近摆摊卖东西。</p> <p class="ql-block">景迈山大寨上有一个名为北归咖仓的咖啡馆。</p><p class="ql-block">这家咖啡馆位于云端,咖啡馆的观景台是观云海的绝佳位置。</p><p class="ql-block">可以一边喝咖啡,一边看云海。</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普洱市澜沧县老达保,是一个充满音乐与历史韵味的乡村古寨。</p><p class="ql-block">老达保是拉祜族的聚居地,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被誉为“世界拉祜音乐第一乡”。老达保是拉祜族文化保存最为完好的地方之一。</p> <p class="ql-block">隐匿于群山间的老达保村,是拉祜族用歌声缝补时光的秘境。木吉他的旋律从吊脚楼中流淌,与山风合奏,村民们的多声部合唱如清泉涤荡尘器。这里没有舞台的界限,火塘边、田埂上,一曲《快乐拉祜》便能唤醒整个村落的欢腾。老达保人将生活谱成歌谣,丰收、婚嫁、祭祀皆化作音符,在茶马古道的余韵中,续写着民族的血脉与骄傲。</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人们“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村民们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也不认识乐谱,但当他们放下农具拿起乐器,就能唱出最动人的歌谣。</p> <p class="ql-block">老达保由几个寨子组成,村民主要为拉祜族,他们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神话传说通过歌舞和故事口口相传。景区内,错落有致的传统民居、古朴的木楼都充满民族特色。</p><p class="ql-block">老达保是拉祜族口传史诗“牡帕密帕”的发源地,这里的村民能歌善舞,音乐是他们与世界沟通的语言。无论是芦笙还是舞蹈,都传递着人间的喜怒哀乐,音乐早已融入他们的基因,成为世代相传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在老达保,随处可见以葫芦为原型的图腾。根据拉祜族的创世史诗《牡帕密帕》记载,人类是从葫芦中诞生的。</p> <p class="ql-block">一百多年前,传教士带来了吉他,也带来了赞美诗,并用拉丁字母为拉祜族编写了文字。村民们信奉基督教,村子里建有教堂,每周都会用拉祜语唱颂赞美诗。尽管他们不懂五线谱,但几乎人人都会弹吉他。</p> <p class="ql-block">看了一场原汁原味的拉祜族欢歌,和他们一起载歌载舞,聆听云南大山深处的天籁之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来到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傣语意为“寻找到的好地方”。孟连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是普洱市下辖的自治县,是通向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重要门户,为省级开放口岸。</p><p class="ql-block">娜允古镇是中国最后一个傣族古镇,保存了700多年的历史。古镇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傣汉两个民族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娜允古镇是保留着中国最完整的傣族古镇。娜允古城因孟连宣抚司署的设立而得名,意为“城内之城”,自建立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娜允古镇总佛寺,感受古老的佛教文化,领略宁静与庄严。</p> <p class="ql-block">孟连宣抚司暑始建于明代,云南唯一由汉、傣两族合壁建成的古建筑群。是娜允傣族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部分。这座建筑群以木结构为主,不仅体现了传统傣族建筑的精致工艺,还融合了汉族的建筑艺术,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融合。馆内还珍藏了众多文物和历史遗迹。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云南省边疆民族地区18个土司衙门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p> <p class="ql-block">孟连宣抚司署的飞檐下,汉傣文化交融的纹样镌刻着土司时代的荣耀,历史的沉淀与现代的烟火在此悄然碰撞 。</p> <p class="ql-block">孟连大金塔位于南垒河畔,由8个小塔环抱一个主塔构成,主塔高31.68米。</p> <p class="ql-block">在夕阳下,大金塔闪闪发光,气势恢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来到西盟佤族自治县,普洱西盟县是全国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另一个是临沧沧源佤族自治县,西盟是《阿佤人民唱新歌》的诞生地。</p> <p class="ql-block">西盟的勐梭龙潭,是一面被原始森林捧着的碧玉镜。</p> <p class="ql-block">湖畔的“龙摩爷圣地”深处,三千具牛头白骨悬挂于崖壁,青苔覆面,沉默如偈语。佤族人相信,这些供奉给神灵的牛头承载着祈愿与敬畏,每一道风化的纹路都是与天地盟誓的印记。当暮色浸染山峦,木鼓咚咚响起,剽牛舞的剪影投映在龙潭的水面,远古的祭祀仪式与现代的凝视在此刻重叠,激荡出秘境独有的神圣与野性。</p> <p class="ql-block">大山深处的佤族村寨</p> <p class="ql-block">在云南的群山之间,蜿蜓着一条被时光浸润的商道——普洱茶马古道。</p><p class="ql-block">普洱是滇南的茶叶集散贸易中心,至今还保存一条最完整、里程最长一段茶马古道遗址。茶马古道遗址上的唐茶殿、宋茗阁等陈列着大量历史文物,追溯茶马古道的起源,讲述唐朝、宋朝时期茶马古道上的故事。</p><p class="ql-block">走在茶马古道上,仿佛听到来自远古山间铃响马帮的回声,思绪随着马蹄声飘的很远很远。</p> <p class="ql-block">普洱的美,是茶马古道马蹄声碎后的余韵,是古茶树年轮里封存的日月,更是多元民族用生命谱写的共生乐章。在这里,每一杯茶都沉淀着山河的魂魄,每一段路都通向心灵的原乡。当城市的喧器被茶林过滤,当文明的焦虑被山歌抚平,普洱,终以它未被驯服的野性与温度,成为了我们寻找诗意栖居的答案。</p> <p class="ql-block">那柯里是古普洱府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位于宁洱县南部,距离宁洱县城16公里,普洱市区25公里。</p><p class="ql-block">从唐代开始,古普洱府(宁洱)就因普洱茶和磨黑盐的产销成为商贾云集、马帮络绎不绝的重镇,那柯里古镇就是其中之一。</p><p class="ql-block">那柯里古镇保存有较为完好的茶马古道遗址,那柯里古镇建筑是清一色的石台木构,青砖黛瓦,踏上青石板路,沿着当年马帮的足迹,走进这幽远宁静的古镇,仿佛看见连绵的马帮驮着货物缓缓前行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这是有一条保存完好的茶马古道遗址。</p> <p class="ql-block">眼前的“风雨桥”承载着一段历史的故事。</p><p class="ql-block">那柯里的原名是“马哭里”。相传,无论是从磨黑孔雀坪下来走夷方,还是从思茅上来,经官府大道入京的马帮,都必须在那柯里的“荣发马店”歇脚过夜。马帮们涉水淌过马店前的一条小河时,劳累或睡眼惺忪的马儿面对清凉的河水,都会流下伤心的泪,因此得名“马哭里”。马锅头几次上书官府,官府为了满足马锅头的心愿,修建了一座长20余米的五格“风雨桥”,从此,“马哭里”更名为“那柯里”。</p> <p class="ql-block">那柯里古驿站的木门吱呀作响,拴马桩上还留着缰绳的勒痕。昔日的马店如今成了茶馆。</p> <p class="ql-block">那柯里如今依然保留着许多历史遗迹,如百年老店、马帮使用的马灯和石槽等。村中的小路依然用石块铺砌,显得古朴而宁静。</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站在茶马古道的尽头,耳边仿佛听到悠远的阵阵马蹄声,给人无尽的想象,好似远处的马队剪影渐行渐远,茶香依旧在风中飘荡,马蹄声却化作山间的风吟,轻轻诉说着:这条路上,每一片茶叶都是记忆,每一块石头都是传奇,每一个村寨都是故事。</p><p class="ql-block">普洱是一个值得人们回味很久很久,尽品时光悠长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