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7日原平~成都</p><p class="ql-block">中国四川省省会城市</p><p class="ql-block">成都市,简称“蓉”,别称蓉城、锦城。</p><p class="ql-block">地处中国西南地区、四川盆地西部、青藏高原东缘,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是成都平原的腹心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p><p class="ql-block">总面积1433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为2140.3万人。</p><p class="ql-block">成都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西部经济中心、西部科技创新中心、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机关驻地,古蜀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天府之国”的中心。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成都市举办。</p> <p class="ql-block">晚上入住民居</p> <p class="ql-block">宽敞的民宿</p> <p class="ql-block">第一站:宽窄巷子</p> <p class="ql-block">宽窄巷子</p> <p class="ql-block">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在平定了准噶尔之乱后,年羹尧在当年少城基础上修筑了满城,专驻满蒙八旗官兵</p> <p class="ql-block">宽巷子、窄巷子的四合院平面形制规整,中轴线明显对称,房房相连,檐口相对较宽,结构为穿斗式,天井面积较大,为采光演变为院落。据测量,天井与房屋面积比例约为1:3,比北方四合院略小,这些布局充分体现了成都平原民居的固有特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二站:武侯祠</p> <p class="ql-block">汉昭烈帝</p> <p class="ql-block">武侯祠,由汉昭烈庙、武侯祠、惠陵、三义庙四部分组成</p><p class="ql-block">文臣武将廊位于刘备殿前东西廊内,有蜀汉文臣武将的塑像28尊。</p><p class="ql-block">东廊称文臣廊,以人称凤雏的庞统为首,共塑有14人(庞统、简雍、吕凯、傅肜、费祎、董和、邓芝、陈震、蒋琬、董允、秦宓、杨洪、马良、程畿)。</p><p class="ql-block">西廊为武将廊,以智勇双全的赵云为首,也塑有14人(赵云、孙乾、张翼、马超、王平、姜维、黄忠、廖化、向宠、傅佥、马忠、张嶷、张南、冯习)。</p><p class="ql-block">人物像之装扮、衣着主要借鉴自清代戏曲。每尊塑像前都立有介绍其生平事迹的石碑</p> <p class="ql-block">诸葛亮手持羽扇,头戴纶巾,身披鹤氅,神态儒雅,颇有一代名相风度。塑像两侧各有一书童,一捧兵书、一执宝剑。诸葛亮像两旁,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正值武侯祠庙会,灯火辉煌</p> <p class="ql-block">金瓯永固杯是乾隆皇帝亲自设计的酒杯。</p><p class="ql-block">金瓯永固”寓意着国土完整、政权稳固,象征着国家的繁荣和长治久安。</p> <p class="ql-block">金瓯永固杯,高12.5厘米,口径8厘米。杯金质,鼎式,圆形,直口。口沿錾回纹一周,一面中部錾篆书“金瓯永固”,一面錾“乾隆年制”四字款。外壁满錾宝相花,花蕊以珍珠及红、蓝宝石为主。两侧各有一变形龙耳,龙头上有珠。三足皆为象首式,象耳略小,长牙卷鼻,额顶及双目间亦嵌珠宝。</p> <p class="ql-block">三国鼎立图</p> <p class="ql-block">出师表</p> <p class="ql-block">武侯祠的摇钱树是一种在两汉三国时期流行于西南地区的特色器物。摇钱树由陶制底座、青铜浇铸的主干和枝叶组成,枝叶上装饰有凤鸟、仙人、瑞兽、铜钱等纹样,寓意着财富、平安和升仙长生。</p> <p class="ql-block">第三站:安顺廊桥</p> <p class="ql-block">成都围炉煮茶</p><p class="ql-block">古人说过:“围炉小饮忆花开,每到神驰进一杯。”这样的场景,特别是在寒冬漫漫长夜时,尤使人心向往之:一杯热气腾腾的茶,能让经过朔风寒冷的人从内而外地暖和起来,炉内星火点点,茶汤鱼眼乍现,杯中茶香流转,这样的冬日,你想拥有吗?</p> <p class="ql-block">安顺廊桥</p><p class="ql-block">廊桥,一般指设有廊屋的历史桥梁,是我国桥梁的重要类型。</p><p class="ql-block">安顺桥,意在求个平安顺利的好兆头</p><p class="ql-block">这座桥全长81米宽6米,有着明清风格。桥面通道及栏杆均由青石制成,桥栏杆上雕有梅、兰、竹、菊等代表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图案,桥墩上配有两个水兽镇桥。桥的两侧各有一座仿古牌坊。</p><p class="ql-block">安顺廊桥已不仅仅是方便人们过河的“天堑”,聪明的成都人在廊桥内还搭建了高档的餐厅和休闲娱乐场所。</p> <p class="ql-block">第四站:杜甫草堂</p> <p class="ql-block">杜甫草堂,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冬天,杜甫为避 “安史之乱”,携家带口由陇右(今甘肃省南部)入蜀辗转来到成都。</p> <p class="ql-block">杜甫草堂总面积近300亩,按功能区分为:文物景点游览区(草堂旧址)、园林景点游览区(梅园)和服务区(草堂寺)。草堂旧址内,照壁、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旁配以对称的回廊与其它附属建筑,其间有流水萦回,小桥勾连,竹树掩映,显得既庄严肃穆、古朴典雅而又幽深静谧、秀丽清朗。工部祠东侧有一座“少陵草堂”碑亭。</p> <p class="ql-block">成都杜甫草堂正门匾额的“草堂”二字为是清代康熙皇帝第十七子果亲王爱新觉罗·允礼所书写。</p> <p class="ql-block">第五站:春熙街,太古里</p> <p class="ql-block">成都太谷里</p> <p class="ql-block">春熙街</p><p class="ql-block">这只爬楼的大熊猫是由法国艺术家Daniel Buren创作。是由国际知名艺术家劳伦森于2013年到四川雅安采风后。按照当地大熊猫的原型设定,并亲手打造的一尊雕塑。</p> <p class="ql-block">第六站:昭觉寺</p> <p class="ql-block">昭觉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素有“川西第一禅林”之称。</p><p class="ql-block">是成都著名的佛教古刹之一,与大慈寺、文殊院并称成都三大寺,又与大慈寺、文殊院、宝光寺并称“四大禅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七站:双子塔,江滩公园</p> <p class="ql-block">成都双子塔,又名交子双塔,是四川省成都市的标志性现代建筑之一。双子塔由两栋高达220米的超高层建筑构成,北塔为精装公寓配套,南塔则为写字楼,地下共3层。</p><p class="ql-block">双子塔的外立面采用了全金属镂空外网设计,灵感源自“冰花造型”,并辅以全LOW-E中空玻璃幕墙。这种设计不仅美观大方,还具备遮阳、节能等功能,同时降低了高空抛物的隐患。</p><p class="ql-block">北塔主要用于公寓及配套服务商业,为居民提供了高品质的生活空间。南塔则用于办公及商务会议,吸引了众多企业和机构入驻。</p> <p class="ql-block">江滩公园的光影艺术展</p> <p class="ql-block">第八站:熊猫谷,都江堰</p> <p class="ql-block">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都江堰繁育野放研究中心———熊猫谷,位于都江堰玉堂镇白马村。</p><p class="ql-block">马家沟,似乎是大熊猫生死轮回之地。60年前,它们的祖先在即将饥饿倒毙之时,得到人类的大力救护;60年后,它的后代在人类的帮助下,将沿着这条路,寻找它们回家的路。</p><p class="ql-block">熊猫谷,是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都江堰繁育野放研究中心,在功能定位上,“野放研究中心”作为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分支机构,将成为连接移地保护与就地保护的桥梁。</p><p class="ql-block"> 野化中心建设要求和原则:恢复、保持大熊猫原始自然生态环境,采取先进生态保护规划理念、分步实施的步骤进行建设。</p> <p class="ql-block">熊猫谷的小熊猫</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14</p><p class="ql-block">是由渠首枢纽(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灌区各级引水渠道,各类工程建筑物和大中小型水库和塘堰等所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工程系统</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蓝眼泪</p> <p class="ql-block">二王庙顺应山势,建筑主轴线呈现西南东北走向,为合院式布局。同时,设计者集巧思,转换山门前序院落空间,偏置入口,反而形成极有特色的“山门院落”。</p> <p class="ql-block">动车一小时直达重庆</p> <p class="ql-block">第九站:重庆十八梯</p> <p class="ql-block">十八梯</p><p class="ql-block">十八梯的来历,大概是在明朝的时候,这里本来有口水井,附近的居民都吃这口井里的水,这口水井距离居民的住处正好十八步石梯,因此人们把这里称作“十八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十站:洪崖洞</p> <p class="ql-block">洪崖洞,又叫神仙洞。全称为洪崖洞民俗风貌区,是兼具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等功能的旅游区。地处长江、嘉陵江两江交汇的滨江地带。洪崖洞分为11层,高达79米52,总占地面积3.15万平方米。</p><p class="ql-block">战国时(公元前316年),洪崖洞为一军事要塞,宋代时,洪崖洞是一座石窟寺庙,洪崖洞在明期时已成为一个商业街区,在清代时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的码头,属于重庆的贸易中心,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洪崖门损毁,人们在洪崖洞聚居,搭起吊脚楼,筑成纸盐河巷,抗日战争时期,洪崖洞是重庆市民的避难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洪崖洞被列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并开始成为重要旅游景点。</p><p class="ql-block">景区主要景点由吊脚楼、仿古商业街、洪崖滴翠等景观组成,内有特色餐饮、休闲娱乐、巴渝民间工艺品等店铺。</p><p class="ql-block">洪崖洞为“巴渝十二景”之一,同时也是重庆首个百亿级商圈的代表景区之一,在2007年11月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重庆鸳鸯火锅</p> <p class="ql-block">第十一站:鹅岭公园</p> <p class="ql-block">鹅岭公园由石绳桥、艺卉园、瞰胜楼等多余处景观组成,是晚清重庆富商李龢阳为他父亲李耀庭修建的私人花园;1958年,正式命名为鹅岭公园,并向游客开放。</p> <p class="ql-block">瞰胜楼,又名两江亭,位于鹅岭公园东北端,楼高41.44米,海拔380米,为七层塔式建筑,可层层观景14。</p> <p class="ql-block">重庆渝中区全貌</p> <p class="ql-block">第十二站:李子坝站,观音桥</p> <p class="ql-block">李子坝站,是中国国内第一座与商住楼共建共存的跨座式单轨高架车站。</p><p class="ql-block">李子坝站,空高约3.6米,列车穿越的长度有132米。车站没有借用楼房的承重结构,支撑列车轨道梁的6根桩基均有38米高,直接打桩到地面地基中,而楼栋的桩基约有90多根,每根高度69米,在6根轨道梁桩基与楼房建筑之间,有20厘米的安全距离。</p><p class="ql-block">李子坝车站与商住楼采用“站桥分离”的结构形式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用,轨道车站桥梁与商住楼结构支撑体系分开设置,有效解决两者结构传力及振动问题。由于单轨采用低噪声和低振动设备,车轮为充气体橡胶轮胎,并由空气弹簧支持整个车体,运行时噪声是低于城区交通干线噪声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观音桥商圈都市旅游区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十三站:朝天门,来福士广场</p> <p class="ql-block">朝天门地处重庆半岛的东南尖端,位于重庆市中长江与嘉陵江汇合处,是市区最低海拔处。</p> <p class="ql-block">朝天门广场修建在朝天门码头上面,远看似一艘扬帆远航的巨轮,因此也被称为重庆的"泰坦尼克号",广场中央设立了“零公里”标志,其中央核心部分为直径1.2米的穹型铸铜浮雕,展示了重庆市行政区划地图</p> <p class="ql-block">来福士广场位于重庆市渝中区朝天门,是全球体量最大、最复杂的项目之一,为国际建筑大师摩西·萨夫迪设计,由8栋塔楼、底部裙楼及横跨天际的空中“水晶连廊组成,其北侧塔楼曲线造型像远航的风帆,设计理念源于重庆的航运文化,有着“朝天扬帆”寓意,其中一栋为350米,为重庆市第一高楼,塔楼上有被誉为世界最高“横向摩天楼”的空中水晶连廊。</p> <p class="ql-block">第十四站:磁器口,华岩寺</p> <p class="ql-block">磁器口原名白岩场,因该地曾有一座白岩寺而得名。明建文四年,建文帝朱允炆被篡位后削发为僧流落至巴渝,曾在白岩山上的宝轮寺隐匿多年,当地百姓将宝轮寺更名为龙隐寺。</p><p class="ql-block">清朝初年,瓷器成为龙隐镇的主要产业,因龙隐镇盛产和转运瓷器,当地商人将龙隐镇改名为“瓷器口”,后因为“瓷”字与“磁”相通,“瓷器口”又被改名为“磁器口”</p> <p class="ql-block">磁器口古镇以磁器口正街和横街为骨架,42条巷道垂直于正街和横街向马鞍山脊和溪沟边缘发展,形成树枝状平面格局。</p><p class="ql-block">磁器口横街中主要景点有宝轮寺、少妇尿童像</p> <p class="ql-block">陈麻花</p> <p class="ql-block">重庆华岩寺因寺南侧有一华岩洞而得名,民间传说古洞中石髓下滴成水花,故称华岩;或曰清初僧人圣可挂锡于此,夜梦五色莲花大如车轮,因有华岩之名。</p> <p class="ql-block">打道回府。</p><p class="ql-block">原平还是冷嗖嗖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