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草凋谢 ‍ ——悼母 ‍

譬如北辰

蝶恋花.祭母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b><b style="font-size:20px;">萱草花凋心瘾痛。九十春秋,慈爱如泉涌。历尽艰辛承负重。德馨品正犹苍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育嗣协夫乡里颂。达理知书,克己勤耕垄。总望凡庸成宇栋。后生跪乳魂牵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 慈母千古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慈善为怀克勤克俭懿德高风传乡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孝廉立范循道循规金心玉品启昆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25.2.10.)</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谢淑芬率弟弟、妹妹敬献</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乙巳正月初五日,星期天的黄昏,冬旱已久的鄂黄地区,下起了濛濛雨。约6点50分,我接到弟弟的电话:“姐,过来看下,妈好像是不行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等我赶到母亲的住所,她老人家走了,在弟弟、弟媳的守护下,安静地走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母亲已经96岁,虽然是寿终正寝,但此时的我,大脑满是哀思,不断地呈现出母亲她一生的生活情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母亲出生于旧社会,按那时那地(花湖乡阮家湾村)的风俗,女孩子生下来后,不管家庭贫富,就被抱出去,让其他湾村、别姓人家父母收养,即当童养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母亲出生不久,就由阮家(花湖阮家湾村)抱到丁家(即现在的汀祖大湾)当童养媳。旧社会的童养媳一般是佣工的代名词,一等到能做事,这个家庭的家务全由她担当,少数童养媳还会受到一些虐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而我的母亲十分有幸,丁家养父母百般疼爱她。特别是比她大的哥嫂(我们叫舅、舅妈)视她如亲妹妹。以致母亲常骄傲地对我们姊妹讲:我在丁家,你大舅和舅妈从不让我干重活,总是等到饭熟了,他们就去我玩的地方(小闺蜜家)叫我吃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母亲还说,那时丁家外公常抱着或用担子担着她回阮家看生她的外婆外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此时的阮家外公外婆也很爱她,稍大,让她去独自去汉口(武汉)购中药,因为阮家外公家是开中药店的。每当回忆这段生活,母亲就十分自豪,表露出生父母、养父母对她的信任和关爱!此时,母亲在汉口还结识了一位姓冷的老夫妇,认母亲为干女儿,干外公干外婆(冷恩奎先生夫妇)赠送她的戒指,母亲后来传赠给我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九十多岁的母亲常常被兄弟姐妹侄儿侄女们惦念着,大家都说她是有福气的。母亲经常挂在口头的“我汉林”是她养父母家的侄儿我的表哥,虽然已经年过七旬,但每年都要带着孩子们来探望他姑。母亲的二弟小弟小妹常常悄悄地就来敲门,一声声“二姐”让母亲引以为傲。在她病期,她最亲爱的弟弟——我们的二舅和小舅,两位八十多岁高龄的老人,经常倒几次公交,拎着一些土特产小吃就来了,也常常叮嘱我们照顾母亲的同时要注意自己的身体,这种温暖的感觉,从我记事开始,从未改变过。母亲后来哪怕是几乎不能说话,只要一见到我的舅舅们,马上眼睛一亮,头微一点,表示她能认出她的弟弟。就在她老人家走的前一天,大年初四,我的小舅、小舅妈,带着从上海回来的表弟、表弟媳及她老人家的侄孙,来给母亲拜年。 常居武汉的姨妈家和三舅家的表弟表妹本是约定初七来看望母亲,后来,大家如约都来了,只是,是来跟他们的“二姑二姨”告别,三舅家表弟初七凌晨四五点出发,来送他父母始终惦念的“二姑”最后一程;姨妈家的外孙女站在母亲的遗像前说:“姨家家跟我家家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三姨比母亲早一个半月离开我们,表妹们说:“这俩姐妹是约好去作伴了!”老人陆续在离开我们,亲情却在我们中间延续升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娘家享尽温情和宠爱的母亲,与我父亲结合后(爸爸是丁家舅舅的嫡亲表弟),生养了我们兄弟姐妹八人。在那个年代,操持一个拮据的大家庭,生活的艰苦与困难可想而知,好在,从生养我们开始,丁家外公(外婆因病早逝)舅、舅妈一直在资助、阮家的舅舅们一直在帮扶我们家。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为母则刚,有了孩子,尽管生活困难,我母亲却能坚韧地面对。在我们还小的那个年代,农村孩子稍大了就拿着农具下地干活,挣工分帮助父母养家糊口,而我的母亲竟然支持我父亲的决定,送我们上学读书识字,当时一些好心人看到我们每年超支款都难付,劝我母亲让我们参加生产队劳动,挣工分帮助家庭减轻经济负担。我母亲没有丝毫动摇,毅然让我们上学,因为母亲知道,让孩子读书识字才是真正的爱孩子!母亲让我们读书,也教我们做家务,放假时也让我们下田劳动挣工分。连我弟弟,她的唯一男孩,也从未牵就、放松过对他的要求!母亲教育我们如何做人,培养我们独立生活的能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母亲爱孩子,更敬重我的父亲,这在我们村里当时传为佳话。父亲是教书匠,那时教书一般不在本地,而在其他乡镇学校。父亲每个星期只能回家一次,母亲没有将家务或自留地的活留给父亲做,相反,每到星期六,她都把水缸里水挑满(那时农村吃水要到村外水井去挑,来回一趟约一公里路),将菜园地锄理好,并把家里的卫生、孩子的衣服都整理得干干净净!等待父亲回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那时像我们这个口阔家大,又无劳力干活的家庭,想吃顿干饭也是很难的,母亲就等我父亲休息回家给我们做顿干饭吃。父亲每星期休息回家,只过问我们的学习情况,其他事,母亲全部担当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母亲吃苦耐劳,生活俭朴也是有名的。在养育我们过程中,可以说是从来没吃过一顿饱饭,也从来没睡过一宿好觉,以致我隔壁的吴奶奶常说:我阮女真厉害,我每天半夜醒来,还听到她在收拾家务或给孩子缝补衣服。白天还要出工(即参加生产队劳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是的,母亲为了我们的生活,为了让我们健康成长,常常是废寝忘食,省吃俭用。即使到了我们各自成家立业,她老人家也从来不乱花一分钱,更不奢求什么好衣好食的享受。正像她老人家说的:只要你们大家都平安健康,家庭和睦,我就心满意足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母亲她老人家真是时时处处为我们着想,即使她后来身体上多处皮肤磨伤,她也没大声喊句“痛”!我们在她身边照护她,她总怕影响我们休息,连咳嗽都在克制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连她最后的离别,也是那么为后人着想,我们认为这是她老人家所要求的,更是上天对她老人家的特别关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乙巳年,母亲的本命年。正月初五,我们的年将过完,且还有几天空闲,各下辈还有几天休息时间;礼拜天的下午,她老人家是䖍诚的天主教徒,她怕影响她的孩子休息、她怕影孩子们工作、她怕影响她的教友姊妹进教堂做礼拜!</span>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伟大的母亲!虔诚的教徒!为人着想一辈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母亲,九十多年的光阴,你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母爱!你也向我们展示了你作为女性的坚贞顽强!母亲,我们的榜样!你如萱草花一般的品格,放射着耀眼的光芒!你的形象永远刻在我们心里,指引着我们行进!</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