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桃坪羌寨

种棵心情

<p class="ql-block">桃坪羌寨,位于理县杂谷脑河畔桃坪乡,羌寨距离理县城区40公里,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九黄线旅游圈的重要景区,山地立体型气候特征,桃坪羌寨,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尚有人居住的碉楼与民居融为一体建筑群,享有“天然空调”美名,其完善的地下水网、四通八达的通道和碉楼合一的迷宫式建筑艺术,被中外学者誉为“羌族建筑艺术活化石”、“神秘的东方古堡”。</p> <p class="ql-block">桃坪羌寨以古堡为中心筑成了放射状的8个出口,出口连着甬道构成路网,本寨人进退自如,外人如入迷宫。寨房相连相通,外墙用卵石、片石相混建构,斑驳有致,寨中巷道纵横,有的寨房建有低矮的围墙。民居内房间宽阔、梁柱纵横,一般有二至三层,上面作为住房,下面设牛羊圈舍或堆放农具,屋内房顶常垒有一“小塔”,供奉羌人的白石神(一块卵状白色石头)。堡内的地下供水系统也是仅有的,从高山上引来的泉水,经暗沟流至每家每户,不仅可以调节室内温度,作消防设施,而且一旦有战事,还是避免敌人断水和逃生的暗道。2</p> <p class="ql-block">桃坪历史悠久,据史料记截,寨子始建于公元前111年,西汉时即在此设广柔县,桃坪作为县辖隘口和防御重区便已存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桃坪羌寨,羌语“契子”,依山傍水,土沃水丰,人杰地灵,岷江支流杂谷脑河自村而过。该村寨集古朴浓郁的民风民俗,神奇独特的羌民族建筑,天然地道的羌族刺秀和奔放的羌族歌舞,展示着古朴迷离的羌族历史。夜幕降临,篝火熊熊,羌家人围着咂酒、载歌载舞,往往是“一夜羌歌舞婆娑,不知红日已瞳瞳。”</p> <p class="ql-block">“龙来氐羌黄河头,征程漫漫几个秋。”。《说文·羊部》:“羌,西戎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声。”羌,属他称,即当时中原王朝对西部游牧民族的泛称。所以可以肯定地说,氐羌族群绝不是一个单一的民族,他们有不同的语言、服饰、习俗等,共同点可能就只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方式。</p> <p class="ql-block">桃坪羌寨似乎浓缩了羌族千年历史,在桃坪羌寨内,多少年来羌民们都保留着传统的生活习惯,从田间采摘苹果的孩童到门前穿著整齐民族服饰的老者,从正在织羌绣的妇女到喝着青稞酒的彪汉,都呈现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境界。</p><p class="ql-block">羌族最隆重的民族节日为“祭山会”(又称转山会)和“羌年会”(又称羌历年),分别于春秋季举行。实际上是一种春祷秋酬的农事活动,却始终充满浓郁的宗教色彩,更折射出远古神秘文化的光辉。</p> <p class="ql-block">羌餐是桃坪羌寨的主要特色之一如果有幸到羌家作客,热情好客的主人会给你端来香味朴鼻的羌家腊猪肉、香猪腿和柳沟肉,还有山龙须、蕨菜、刺隆包等山野菜。羌家姑娘会为你敬上醇香的青稞酒。在一阵阵甜甜的羌家祝酒歌的感染下,也许你会醉意朦胧,也许你会飘然若仙,使你终身难忘。</p> <p class="ql-block">羌绣由于羌族姑娘从小就喜欢学习刺绣,从而学成了精于手工的传统技艺。到了出嫁的时候,姑娘们一定要尽其所能绣出几件最好的嫁衣,最好的云云鞋和最好的鞋垫,否则会被男方轻视。所以,羌绣能历经一千多年历史而传承至今,而且精美绝伦,成为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对象和收藏品。</p> <p class="ql-block">歌舞是桃坪羌寨的主要特色。到桃坪羌寨不看羌族歌舞,你会觉得非常遗憾。羌族人民能歌善舞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他们以歌声伴随自己的劳动,用舞蹈表现自己的生活,逐渐形成了热情奔放的艺术风格。羌族歌舞中,有表现劳动生活的;有表现爱情的;还有表现祭祀活动或驱除鬼神的。羌族歌舞形式多样,有独唱的、有对唱的、还有集体对歌的,比如改盘歌、花儿纳吉等等。羌族沙朗舞(即类似藏族锅庄,而比其更灵动美观的羌族舞蹈)是最为活跃、奔放的艺术形式,男女老幼均可参与。几十个人、上百个人高歌劲舞,气氛非常热烈。皮鼓舞原来是羌族巫师祭神才跳的,后来也逐渐演化为风格粗犷的羌族舞蹈,成为羌族舞蹈中的一支绚丽的奇芭。每逢过年过节或者村里有人举行婚礼,全村人都要聚在一起,燃起熊熊的篝火,喝着醇香的咂酒,唱山歌,跳锅庄,有时闹到通宵达旦。在桃坪羌寨旅游,你可尽兴地观赏羌家歌舞,也可以参加篝火晚会,在吃完烤羊肉,喝了青稞酒以后,在熊熊篝火的辉映下,跟着羌家姑娘小伙翩翩起舞,从中领略羌文化的精深内涵。</p> <p class="ql-block">非物质文化遗产——羌族多声部,岁月如歌。多少年来,在美丽、幽静的阿坝群山之间,一直回响着一种高低起伏、铿锵婉转的声音。在这未经雕琢、没有修饰的歌声中,人们听到了岁月哗哗流淌的声音,顿觉时光荏苒,不由唤醒了远古的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