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人生“三部曲”

寒旅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小时候小学入队是相当严肃的,分批次,入学好长时间我还是“非队”。记得二年级的春天,驻岛部队一个医疗队,来到石城岛中心小学,免费为学生实施眼科检查。活动结束,有个欢送告别仪式。学校安排两名同学献花,这个任务落实我班。我班主任吕其伞老师,很快指定了一个女生,可能我当时衣着比较整齐就被选中为另一个,简单比划练习(彩排?)了几下,就准备“出镜”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临上台前,老师才看到我没戴红领巾,于是从别人的脖子上拽下一条红领巾给我系上一一第一次戴红领巾的感觉真好哈!完事后我欲把红领巾还给老师,老师说戴着吧!于是,我把红领一直戴到放学,戴到回家。第二天,老师又另给那位同学补了一条红领巾。没有入队仪式,没有队旗前的宣誓,每每想到这些,我总有点不太“光明正大”的感觉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转眼到了初中三年,十六七岁的年纪,大都退队了,个别表现好的都琢磨入团了。但每班还有三五个岁数小的,还没退队。于是,三学年共五个班,将近二十几个没退队的,成立了一个联合中队,一个乖巧懂事的孙平小姑娘,成为我们的中队长。(插话,正是这个“小姑娘”和下面提到的我高中同学汤闯成为俩口子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上高中后,除了紧张地学习,要求进步好像是普遍现象。每个班还都成立了一个团支部,可见团员遍布之广。可我还是少不更事,或许是懵懵懂懂不开窍,别人梦寐以求的大事,我却完全没在意。班级团支书汤闯同学,时常拿几页字纸向我“刺激”启发,“你看,这两天又收了多少入团申请,你怎么回事?”依然是我行我素。后来运动来了,清风拂山岗,党支部都靠边站了,入团也就歇菜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接着毕业离校插队下乡,再接着,我参军到部队。我都不记得我还是“非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69年3月珍宝岛事件后,边境形势骤然紧张。在原先边防工作站的基础上,6月分新组建了边防部队。我是年底参军到吉林边防的。新兵集训不足三个月就下连队了,我被分在驻珲春敬信的边防三营营部(现在可是网红打卡地)。营部干部多兵少,在领导身边,想不进步都不容易,于是转过年,71年的春节后,我被支部发展成为党员了。正常程序是,接下来报营党委审批,报团组织股备案。在营党委审批环节出问题了,“他怎么团员都不是,就入党了?”个别营党委成员发現问题!真的是问题,我确实不是团员。党委会对营部支部提出批评,工作不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退回后,才发现,新组建的营部根本没有团支部,半年前才组建的部队,营部不到二十个兵,好不容易才“数”出4个团员。先组建团支部吧,团支部成立后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发展本人“高龄”入团。入团两个月后,在四月份的营党委会上,补批入党申请。会议时间是1971.4.21。这也就成为我的入党时间了。两个月的团龄就入党,确实有种“临时抱佛脚”之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五十年后,中共中央首批纪念光荣在党五十年颁奖活动,本人侥幸在列。</span></p> <p class="ql-block">2025.2.20正月二十</p><p class="ql-block">大连 华府(部分网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