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倒后的日子

海川

<h1><b style="font-size:22px;">2025年春节,注定是一个特别而特殊的春节,在我的记忆里,这是一个永远难忘和难过的春节。在所有经历过的春节里,有在乡下、有在干校、有在县城、更多的是在省城里度过,但不管在哪,都是在家里和家人一起欢度春节。而今年的除夕夜,我和母亲俩母子是在医院里度过的。</b></h1><h1><br></h1><h1><b style="font-size:22px;">那得从一个多月前说起……</b></h1><h1><br></h1><h1><b style="font-size:22px;">一个多月前的2024年12月29日,母亲独自一人在家,上卫生间时,因突然晕眩身子失去平衡而跌倒,听到消息那一刻,感觉天都塌了。母亲意外摔倒,造成两侧髋骨骨折,虽然万幸没有错位,但对于一位95岁高龄的老人而言,那就是一场灾难,有许多老人就是一摔而让家人终身留下遗憾,这种例子实在太多太多,让我们一想到就感到不安和恐惧。</b></h1><h1><br></h1><h1><b style="font-size:22px;">摔倒后,急忙叫120送进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室救治,全家人围在急诊室里,焦虑、担忧笼罩着我们,更多的是爱莫能助的无奈,这突然的变故,让我们感到恐慌、恐惧,时时担心着母亲是否能扛得住。</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而母亲精神状态颓废,自己眼里也是无尽地绝望,疼痛使她在清醒时不断地呢喃:还能不能过这一关啊,这回怕是不行了,以后只能躺在床上了。母亲的咕嘟和望着母亲因伤痛而不断的呻吟,让我心里是一阵阵地刺痛着。</b></h1><h1><br></h1><h1><b style="font-size:22px;">母亲一生都很坚强,经历过无数次的风雨考验,都顽强地顶了过来,但我也知道母亲内心却也有很脆弱的一面,恐惧同样笼罩着母亲的心。我们不停地安慰母亲,更是为了让母亲树立求生欲望,我们一直说着鼓励的话语,用最大的努力搜索最多的安慰词汇安抚母亲的惧怕心理。</b></h1><h1><br></h1><h1><b style="font-size:22px;">经过连夜的各种检查,最后确诊了伤势情况,因为骨折没有错位,多少让我们安慰了少许。连夜请来护工陪护及护理,又多方努力终于在第二天才有了床位住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和康复。此时,那颗焦虑和担忧的心才稍微放下了少许。</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好不容易住进了医院治疗和康复,又奈何不了那位年青的主管医生天天在引导、劝说要让老太太做手术,主管医生的各种劝说甚至还带着一点恐吓,其目的就是让我们同意为母亲做手术。主管医生的建议一时让我们不知所措,只能暂时跟主管医生说先让我们家属考虑和商量一下再做决定回复。</b></h1><h1><br></h1><h1><b style="font-size:22px;">和兄弟姐妹们商量,并听取了一些其他医院骨科医生的建议后,我们坚决不同意让母亲上手术台。一是母亲骨折并没有错位,实则是骨裂,不至于非要做手术;二是母亲上手术台是否能挺过麻醉关?虽然是说微创手术,但麻醉风险对于一位近百岁的老太太来说还是很大的。</b></h1><h1><br></h1><h1><b style="font-size:22px;">由于我们没有同意手术治疗,主管医生对我们的态度立马冷淡下来,只过了三天便责令我们出院!理由是不做手术就没有治疗的意义,回家静养即可。那天正好是新年的第一天——元旦,正是全世界人民欢庆新年的一天,母亲便被要求出院。</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不管这是否是主管医生的刁难还是真的没有继续治疗的意义,从母亲的病况和精神状态来看,我们是坚决不同意出院。通过多方沟通,因母亲还有一些基础病,主管医生这才勉强同意按治疗基础病的理由留下住院,在治疗基础病的基础上辅助治疗骨折的康复。这已经是本末倒置了,但为了安抚母亲和治疗,我们必须接受这种治疗方式。</b></h1><h1><br></h1><h1><b style="font-size:22px;">在附属医院住院这些天里,主管医生念念不忘手术,隔三差五就找我们劝说要为母亲做手术,并说不做手术就会有怎样怎样的严重后果等等,给我们施加心里和恐惧压力。或许是我们误解了医生的好意,又或许是我们的担心太多,总之,我们还是一概坚持不做手术。</b></h1><h1><br></h1><h1><b style="font-size:22px;">为了做不做手术这个问题,我们还跟主管医生的关系闹僵了,也就是医患关系的不融洽。于是,各种不愉快都给了我们。每天去医院探视母亲,护工总会跟我说医生又跟她说了什么什么要求等等,我也只好告诉护工别管医生说什么,就叫医生找我们家属直接谈就行,由我们去跟医生沟通。</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艰难地在医院住了11天,迫于医生天天摧着出院,我们没办法,只好联系海南中医院江东院区,转院继续康复治疗。1月10日下午打电话向120急救中心要车,转院至海南中医院江东新院继续康复治疗,住进了康复科病房。</b></h1><h1><br></h1><h1><b style="font-size:22px;">中医康复主要是做针灸、熏灸、热敷及超声波等等项目的康复治疗。每天吃完早餐后,便开始各种项目不停歇的轮番治疗,一项一项做完也就该到吃午饭时间了,有时治疗过程中要翻动身子,一不小心就会把母亲弄痛得呻吟,把母亲折腾得疲惫不堪,让人看着心痛。但母亲还是坚强地咬紧牙关配合治疗,硬是挺了过来,也让人看到了那个顽强的母亲,让我心里多了些许欣慰。</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1月15日,母亲原单位即海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勇带领集团相关党组织和工会负责人到医院探望和慰问母亲,传达了党中央、省委等各级党组织对母亲这位离休干部的关怀,并送上新春祝福。同时,详细了解了母亲的病情和康复情况,鼓励母亲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b></h1><h1><br></h1><h1><b style="font-size:22px;">原单位领导的慰问给母亲注入了一剂强心剂,让母亲增强了信心,看到了康复的希望,也为我们家属分担了许多忧烦。母亲做为一名7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视党组织为自己的生命一样重要,有党组织的关怀比我们天天鼓励的效果更胜一筹,十分感谢党组织对母亲的关怀和慰问。</b></h1><h1><br></h1><h1><b style="font-size:22px;">转眼就快要过年了,护工阿姨在腊月28回家过年了,我们三兄弟将在这期间轮流在医院陪护母亲,很幸运除夕和大年初一是我在医院里陪护母亲过大年。</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除夕晚餐在医院食堂买饭时,特意为母亲留了两块鸡腿肉,海南人过年,餐桌上必须要有鸡才算是过年,在医院过年,我和母亲也不想例外。看着母亲吃那两块小小的鸡腿肉连说好吃时,我赶紧转过脸去不让母亲看见我在流泪。</b></h1><h1><br></h1><h1><b style="font-size:22px;">这真是一个不平凡的年夜饭。在我的记忆里,就算是最困难的那个时期,都没有像今年这个除夕晚餐那样简陋而无味。这里没有家人陪伴和祝福,更没有丰盛的佳肴,有的是病房里弥漫的消毒水和药水的气味,然而母亲却吃着这两块小小的白切鸡肉,却说很香!让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也让我感到愧疚。但我心里还是很幸福,因为我还有福气和母亲一起过大年。</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吃过简单的除夕晚饭,护士便几次过来喊我们几个守护病人的家属到大厅去拍几张过年照片,作为她们除夕夜坚守岗位的工作照发给院领导。想想,这也是一项义务,必须配合她们完成任务。匆忙换好衣服,走去大厅,已有几位家属和一二位病人在座,自己没多想见了空位便坐下来拍照。</b></h1><h1><br></h1><h1><b style="font-size:22px;">拍完照,护士送给我们每人两个苹果、两个橘子和几块饼干、糖果作为答谢,和护士互加了微信,让她们也把照片转发给我,也好为这特殊的除夕夜做个纪念。一不会,护士便把照片转发了过来,同时留言:“阿叔,拍的不是很好,不过医院领导说你很像领导,哈哈哈。阿叔新年快乐!”</b></h1><h1><br></h1><h1><b style="font-size:22px;">哈……,原来我是无意中坐在了C位,而且镜头里表情严肃,身子挺直,还真像模像样地装正经看着前方的电视节目,难怪护士说医院领导说我像领导,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们当领导就是这个样子啊。</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夜色渐浓,除夕夜的医院静悄悄,就连走廊里也空无一人。住院的病人绝大多数都出院回家过年了,只剩下几位重病号,护士也是偶尔过来查一下病房。病房里只有我和母亲静静地看着春晚直播,其实是母亲陪着我看春晚,然而节目里的喜庆气氛也难掩因母亲摔伤带来的悲怆,让人一点也喜庆不起来。不到9点半,母亲便说困了要休息,安顿好母亲休息后,便独自一人继续观看春晚。</b></h1><h1><br></h1><h1><b style="font-size:22px;">不一会,母亲便一再催促我早点休息,我幡然醒悟,原来是我看电视影响了母亲休息。关掉电视,关掉房灯,却是无法入眠。独自坐在窗前冥想、沉思,却是没有一点头绪。窗外远处灯光璀璨,只有那远处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再次提醒着我今天是除夕夜!</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零点的钟声敲响时,外面远处的鞭炮声达到了高潮,远处的天空不时被烟花照亮,五彩斑斓的光芒映在病房的玻璃窗上。站在窗边,望着远处此起彼伏的烟花,心里却是空落落的。一想起医生说过母亲年纪大了,恢复起来会比较慢,康复是个漫长的过程时,心里就跟着着急和烦躁。</b></h1><h1><br></h1><h1><b style="font-size:22px;">看着安祥入睡的母亲,心里默默许愿:祝愿母亲早日康复,希望我们能一起度过更多个团圆的除夕夜。在这个特殊的除夕夜,万家灯火,鞭炮齐鸣,烟花共舞,家家户户团圆喜庆乙巳蛇年到来。此时,只有我和母亲两个人,虽然没有家人陪伴,但我知道,有爱的地方就是家。</b></h1><h1><br></h1><h1><b style="font-size:22px;">窗外的喧嚣渐渐平息,新年的第一个凌晨慢慢回归寂静,但这个夜晚终归是个无眠之夜,躺在窄小的简易小弹簧床上翻来覆去难于入睡。午夜后,护士每隔一个小时就过来查一次房,进进出出,加上外面走廊灯光刺眼,使我睡睡醒醒,整晚睡眠加起来都不足二小时。</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艰难地熬过了除夕之夜,天刚蒙蒙亮就爬起来,本以为会精神萎靡、一蹶不振。咋知道洗漱完毕后,又忙着为母亲买早餐,接着还要配合护士为母亲做各种康复治疗,忙前顾后的竟然没有丝毫的倦意和疲惫,大年初一竟然没有一丝过年的迹象。到午休时,竟然也是神奇的没有“睡意”,不得不怀疑自己是不是一位年青人。</b></h1><h1><br></h1><h1><b style="font-size:22px;">下午四点左右,大哥过来接班时,本想立马回家补觉,可母亲叫住我先为她擦洗身子再回去。等帮母亲擦洗完毕,收拾好东西回到家时,已经是下午五点钟了。又马不停蹄地开始忙着做晚饭,等到吃完晚饭洗澡后,晚上9点左右,疲惫的身子便支持不住地轰然倒下,沉沉地睡了过去。乙巳蛇年的第一天,就在这样繁忙而有效率地结束了。</b></h1><h1><br></h1><h1><b style="font-size:22px;">承蒙院方和医生的照顾,让母亲在医院住了20多天。在医生和护士的精心治疗和康复下,虽然恢复缓慢,但也是日渐康复,母亲慢慢地可以自己转动身子侧身和稍微坐一会,疼痛也逐渐减轻,脸颊也有了些许红润,整个人也开始有了精气神。看着母亲慢慢康复,家人都感到十分高兴,心里的一块石头也终于落了地。</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正月初八(2月5日)上班时,主管医生就过来商量母亲的出院事宜。按医保规定,病人不能长时间住院是否很不人性化和死板?病人还没完全康复便让出院,这是否有悖于治病救人的初衷呢?医生的说法是,病人达到了出院条件,可以在家康复,可是普通家庭哪来的康复条件?还是不去追究这些问题吧。</b></h1><h1><br></h1><h1><b style="font-size:22px;">根据母亲的康复情况,我们还是想让母亲继续在医院里进行康复治疗,在医院康复治疗总比在家静养恢复效果会更好些,母亲也同意继续转院康复治疗。于是联系了省老年病医院作为母亲下一步的康复医院进行康复治疗。</b></h1><h1><br></h1><h1><b style="font-size:22px;">由于母亲可以稍微能坐了,于是正月初九(2月6日)上午由我弟驱车,我和舅妈陪护送母亲转院至省老年病医院继续康复治疗。舅妈也是大年初五就过来接替护工看护母亲的,做为长期看护和陪护母亲,或许亲属就更为方便些。</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省老年病医院是由原省干部疗养康复医院升级而成,康复手段、医疗设备及医护人员是具有一定水准的。但问题是医院不像中医院那样是由医生亲自到病房给病人进行康复,而是每天需要病人亲自去治疗室进行康复。这让母亲刚刚有点起色的骨折愈合因从床上搬上移下而产生触痛,也让人担心这样的移动会对母亲刚刚有点好转的伤口再次创伤。</b></h1><h1><br></h1><h1><b style="font-size:22px;">但这也是没有办法,医院的规定也不会因个别病人的特殊情况而改变。这就苦了母亲和舅妈,一个要每天搬动母亲,一个要忍着痛坚持去治疗室进行康复治疗,每天来回的折腾让她们俩人都搞得很累,而且还不能出一点差错。</b></h1><h1><br></h1><h1><b style="font-size:22px;">现在,母亲骨折的康复情况有了很大的好转,基本上可以较长时间的坐立了,扶着也可以慢慢移动走几步,也可以自己动手吃饭,而且胃口也好转了些,整个人的精神状态比以前饱满了许多,还和邻床的病人有说有笑了。看到母亲康复有如此进展,相信母亲再过一段时间将会日益恢复健康,这也让我们深深地松了一口气。</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自从母亲摔伤住院以来,最开始在海医附属医院那几天,由于自己感冒,嗓子嘶哑说不出话时,有一天落下没去医院看望母亲,母亲就问护工阿姨说我今天怎么没来。自从母亲问我为啥不去看望她后,我是几乎天天往医院跑,不管是下雨还是寒冷,或白天或晚上从不间断,直到今天母亲还在医院进行康复,我还是如此地天天跑。或许是母亲更希望我去看望和陪伴她老人家吧,能随母亲所愿我也很开心。</b></h1><h1><br></h1><h1><b style="font-size:22px;">那个护工阿姨和同学都说我很有孝心,每天去看望母亲,而我不认为这就是孝心,我只是遵从自己的内心去做自己觉得正确和应该去做的事,做那些力所能及的事,而做的这些恰好是为了母亲而已。其实我并没有做得更好,否则也不会经常被母亲埋怨和叨唠。</b></h1><h1><br></h1><h1><b style="font-size:22px;">同时我也很奇怪和纳闷,五个兄弟姐妹,其他人很少去看望她老人家,为啥母亲不去问为啥,而我几乎天天去看望,只因落下一天就问我为啥没来。做为儿子,我是用心尽力去做属于自己的每一份责任,用心去体验当下的每一次悲伤和喜悦的感受,就算自己身体不舒服,只要能动,我还是要尽力去完成自己的那份责任。</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世态炎凉,人世间本来就很坎坷,人间至味是清欢,人间至情是亲情。亲人是我们最为温暖的靠山,只有亲情才是我们最后的依赖,亲情如同空气,无声无息却又无处不在;又似水般平淡,却滋养着生命的每一个角落。</b></h1><h1><br></h1><h1><b style="font-size:22px;">可是,有时亲情也抵不过岁月的残酷,总有些力不从心、总有些百般原由让人不得不怀疑亲情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不禁要问:头顶烟尘,是谁负了岁月静好?我们穷极一生,到底为的是什么?请让我们好好珍惜与亲人相处的每一刻吧,因为亲情,是生命中最温暖的底色,更是人生路上最坚实的依靠和港湾。</b></h1><h1><br></h1><h1><b style="font-size:22px;">你只有亲身经历过,才会懂得亲情的意义和价值!</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