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经历了一次郊游意外的受伤和常年的疼痛折磨,无奈之下我们决定让夫人挨上一刀,换”钢筋铁骨”,彻底解决右髖关节问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骨外科医学理论和实践发展到今天,髋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是个稀松平常的事。不少医院都已经使用3D技术测量、机器手操作完成。随便问一个从业一、二十年的国内外医生都可能做了成千上万个病例。周围一打听,总有几个认识的人做过这手术,且说效果不错,恢复良好。可是看到髖关节解剖图和手术的示意动画,一想起电锯切割股骨头、砂轮研磨髖臼、榔头将金属棒凿进股骨的瞬间和那些类似木工活的噪音,就觉得瘆得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但决心已下,最关键的是“无路”可走,拐杖都帮不了太大的忙,与其轮椅为伴,不如破釜沉舟。这样,我们就迈出了做“机器人”的第一步,开始准备换夫人身上第一个零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个不大不小的手术,大于夫人多年前做的直肠息肉微创切除,而远小于那些开胸破肚的外科操作。但仍然是伤筋动骨的事,何况在身上又锯又凿,动静有点大,难免让人忐忑不安。于是,我们开始认真准备,精选医生,听课看书,买东买西,于古稀之年,迎接一个改造自我身体的挑战,只为消除病痛,行走自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本美篇详细记录了夫人手术的前前后后,时间长达四个月。以日记的形式呈现,文字有点多,分上下篇。内容包括了那些煎熬难眠的日日夜夜,身心感受的每时每刻。记录了术后如婴儿学走迈出的第一步、脱胎换骨做到的每个第一次。伴随着担心、紧张、忧虑和疼痛,我们也收获着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和温馨。有令人感动的瞬间,也有让人沮丧的时刻。有外面世界的喧闹,也有购物聚餐逛公园朋友往来的人间烟火。之所以作如此全方位的时空记录,一来是汇报给所有关心这次手术的亲朋好友们,这就是我们几个月的全部经历。二来是这样的个人感受和观察,或许給将来有意做类似手术者以借鉴与参考。最后,是想素描手术前后的过程全景,呈现完整的美国医院和医生护士们对此类手术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或许对他们来说习以为常,但于我们,却是全新的体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让我们一起开始这不寻常的回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先看几幅手术过程示意图,这是一个髖关节置换术动画视频的截图。认识一下这些家伙事儿,看上去,就是个木工活</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24年10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三十天倒计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需完成手术准备事项清单二十多项,包括上课,看视频,注册,金属过敏测试,验血和验金黄葡萄球菌,心电图和压力测试,委托公证书,家庭医生和心脏专科医生出具确认函。家中各种专用设备的购置包括如厕专用椅,洗澡高扶手椅,助行器和轮椅,床用尿盆和纸垫,理发和剪指甲,房间卫生打扫,食品准备,衣服和床上用品准备。最后,在女儿建议下想请人临时帮忙几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件件去做,完成一件清单上划掉一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全部准备就绪,最后一项,在试用打扫卫生后不满意,我们决定自力更生,不再请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0月14日,做金属过敏测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夫人年轻时带任何耳环首饰都会发痒红肿,直觉是金属过敏,但从没有做过金属过敏测试。看到手术准备材料里提及因金属过敏导致发炎和手术失败的案例,不敢大意,决定做一次测试以放心。过敏专科医生定制了特殊测试贴片板(Special Order),共计十种金属的贴片,粘到后背两天看结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结果有点意外,除了银粉残留黑斑并无大碍,全部都呈阴性,不过敏。这样的结果让人既高兴又觉得蹊跷,从小就对各种金属首饰感觉不适的皮肤怎么就都不过敏了呢?不管怎样,对人工关节主材料的钛金属不过敏就行,让我们迈过了准备手术的第一关,松了口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测试贴片和结果如下</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皮肤过敏贴片检测刚取下的样子和过两天的情况</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0月23日,听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准备程序中有一条重要的事项,是手术者和患者家属都要听一堂课,了解手术过程和术前术后护理知识及注意事项。可以通过视频也可以到医院的教室上课。我们选择后者,以便更好与老师沟通。小班授课,大概有三四对夫妇和个别患者本人,每家发一本书,手术指南最新版,涉及方方面面。比如手术的九大风险,一堆的注意事项,饮食要求,如何掌握用药停药,复健和持续进行的恢复训练要点,术后恢复进度一览表,等等。一个小时授课半个小时答疑,讲的仔细听的认真,课堂活跃,收获颇丰。我在书中留白处记下:术后两个星期可以开车,六个星期可以旅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这位老师讲的一丝不苟。后来在病房又碰到她巡视,原来也是个医生</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告诉我们需要准备哪些家用设施</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介绍她们护理团队成员</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我们坐在后排,录了一小段视频</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1月7日,护士来电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交代术前注意事项,本以为几分钟,结果差不多一个小时。非常耐心,细致。从目前用药,身体状况,过敏历史,术前准备,手术地点,需要带什么,不能带什么,陪伴人当天休息地方,联系电话,需要向手术医生咨询的问题,等等。随后又邮件小结和提示,真的很负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1月8日,见手术医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般安排在术前一周,医生做最后的评估看手术能否如期进行。我们的手术时间一波三折,原定九月份的手术,因心脏医生的压力测试延后,金属过敏测试的贴片定制费时,时间只好推迟。但那一次与手术医生见面,给我们印象深刻。对于我们提出了太多担心的问题和对手术的顾虑,医生拉着我夫人的手深情的说,你的年龄和我妈妈一样,别担心,我会像給我妈妈做手术一样,做好你的手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让我们感动了好一阵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手术医生纳斯夫,Dr.Nassif。</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由于是HMO计划(美国医疗保险品种之一,没有月费,但医生选择有限),我们只能在保险公司提供的医疗网里挑选手术医生。找对医生很关键,好歹就他这一刀。网上寻找筛选,看网评,排名次,我们做足了功课,加上家庭医生的推荐(她的患者圈的口碑),我们确定了这位手术医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南加州橙县此类手术医生中他排名前三,口碑不错,有15年以上临床经验,据说做过几千例手术。貌似中东人,态度温和耐心,有问必答,表现出应有的专业素质和人文精神。比如人工关节材料的选择,我们问过其他医生多少都有些不耐烦,似乎这类事情是医生应该操心的而不是病患。而这个医生对照我们拿出的示意图,详细说明哪部分是钛金属,哪部分是陶瓷和塑料,这样的组合如何发挥各自的优势,特别强调是多年医生们实践摸索的结果。对于因心脏压力测试和金属过敏测试未及时完成,已定的手术日期取消并重新预约,也表示了理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最终,他取得了我们的信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这是纳斯夫医生网上标准相</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今天见手术医生时还发了消毒洗澡液和洗鼻子棉签,要求提前五天对自己身体进行全面消毒杀菌,包括鼻子内。今天还了拍X光片留档,开了手术后六种药的处方,检查身体是否有开放性伤口和感染,提示术后风险,答疑问题,等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提出希望术后第一晚在医院度过而不是立即回家,医生欣然同意。根据多年实践和保险公司规定,美国此类手术正常情况下,大部分患者手术当天就安排回家休息,个别人经医生判断需要在医院逗留一晚观察。对于我们的不请自留,医生说我理解你们的心情,尽量满足你们的要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谈到手术感染,他说虽然统计学上有千分之三到五的感染病例,但我们会采取一切措施力争避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和医生的沟通很顺畅,重锤落下 ,手术日期确认,只等下周四,11月14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这是我们准备的人工关节示意图。当前美国常用的材料组合是髖臼杯和股骨柄是钛合金,髖臼杯衬套是聚乙烯,而关键的股骨头也就是运动部位是陶瓷</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回家打开医生发的洗澡消毒杀菌液,发现有一个小沙漏。琢磨半天,原来是洗澡时消毒液擦到身上后,要求停留至少两分钟,达到灭菌效果。考虑到洗澡环境,赠送两分钟沙漏作计时器,实用且周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消毒杀菌液,沙漏和洗澡说明书。每天擦洗鼻子的棉签</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月12日,看急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还有两天就手术了,越着急越有事。夫人耳朵窝里长个疖子,有些红肿疼痛。平常里都不用管它,按国人的说法和作法,疖子自己熟了就好了。现在这事成了火烧屁股,护士一天一个短信,询问身上任何部位长了任何什么东西,无论大小一律报告。数了全身上下大小四五个疙瘩,脂肪粒、黑痣都不算什么,唯独这个疖子越拱越大,竟然有些出血且冒个小白头,似乎有感染的迹象,这在手术前是犯了大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任何开放型并有感染迹象的伤口,都会导致细菌繁殖并进入血液,从而让手术部位从内部感染,造成手术失败。所以国内外这类手术对术前伤口感染有严格的规定,若出现这种情况,手术只能推迟,先去除感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为此,我们昨天去紧急处置室(Urgent Care)看了医生,说没事,开了涂抹的消炎药。回家过一夜发现情况仍不好,感染似乎在扩大(脓头有些变大,按国人的说法,就是疖子快熟了)。今天立即前往急诊室(Emergency Room)。说明来意,外科医生诊断说有感染,提出服用抗生素。我们说后天就手术,术前不让用内服抗生素(恐与手术用抗生素冲突)。急诊医生说稍等,我与手术医生商量后再定。等了差不多半个多小时,终于被告知,两位医生协商后认为暂不用消炎药,用针刺引流,涂抹外用抗生素,另加热敷和压力手段,减轻感染,不影响手术如期进行。一番折腾,医生耐心处理完伤口。面带笑容预祝我们手术成功,随后给夫人一个大大的拥抱,亲切而自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第二天也就是11月13日,手术前一天,耳朵上的疖子虽经处理仍然看上去模模糊糊,开放着伤口,我们还是不放心,本想去伤口处理中心(Wound Healing)看一下,打电话无论如何安排不上当天的预约,只好硬着头皮再去急诊室。换了个外科医生,用观察镜仔细看了小伤口,很肯定的说没问题,不影响明天手术。我们心里这才踏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为了夫人耳朵窝里这个小疙瘩,我们三天里去了一次紧急处置室,两次急救室。或许因没有经验小题大做,或许生怕手术再次推迟而有些反应过度。提心吊胆、战战兢兢熬过了术前两天的日子,紧张期待着“挨刀”日子的来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耳朵窝长的火疖子,有出血化脓症状</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急诊室医生仔细查看并做了穿刺处理</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由于处理夫人的耳朵感染问题,很短时间内接触了美国的急诊室(Emergency Room)和紧急处置室(Urgeny Care)。以前两个地方都进过,但这次有新的体会和感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两个地方的功能其实很不一样,两者的医生配置有差距,处置手段也不同。虽然都是紧急救治,但前者提供完备的抢救手段,而后者就是一般处理治疗,按咱老百姓的话,就是涂点红药水开个退烧药。若遇搞不清的病况和重大病情,应直接看急诊,以免耽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这是霍克医院的紧急处置室,环境和医疗条件都不错,但处置手段比较简单,看个小病小伤可以</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这是我们去的在尔湾的霍克医院急诊室大门。医生水平很高,服务很好</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进入急诊室的厅。第一天来还有几个患者在等待处置</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第二天来就没两人</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家用器材准备就绪。包括轮椅,助行器(Walker),带扶手的高椅(洗澡和平时坐着用),可调整高度的马桶座椅。有的自己买,有的朋友借,无论是否有用场,都应备好。后来实际使用,除了轮椅,其他器材都非常需要,一日不可或缺</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1月13日,手术前一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医生的专职协调护士再次来电话,通知明天早上7:30到手术地点尔湾市(Irvine)霍克(Hoag)医院手术中心报到,10点准时手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再次复习手册里的注意事项,要求手术前一晚上12点后不能进食,提前8-10小时喝两杯能量水,提前2-3小时再喝一次。要求带上助行器(Walker,自己没有医院可以提供),手术公证书(手术者失去意识情况下的委托授权人)。夫人可以带手机。完成最后一次清洗消毒澡,用干净床具睡觉。忙乎到午夜十二点,回复各路朋友们的祝愿和问候,睡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医生团队设计了一个小程序APP,手机下载后每日提醒必做事项,完成后打勾报备。若没有做到,会持续提醒直到完成,比如哪天开始禁用某些药物,哪天开始用消毒杀菌剂洗澡,哪天必填报的个人信息…。刚开始使用时没有太在意,术前若干天按部就班,如实填报。手术后才体会它的作用,认真细致到每一个具体环节,犹如护士在耳边的叮嘱,非常有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尔湾霍克医院手术中心</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1月14日,手术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今天太重要了,必须精确到几时几分记录下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7:30 准时到手术中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7:45 完成登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7:50 夫人单独被带上二楼进入手术准备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8:30 我被允许进入准备间,共同面对麻醉师,护士长。交代注意事项,吃药,开始打点滴,检查什么东西可以留下,其他需带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9:30 被麻醉师团队推走进入麻醉准备阶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0:22 收到小程序短信通知,麻醉完成,开始手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1:03 接到手术医生电话,手术顺利完成,很好很成功(Wonderful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1:25 收到小程序短信,已移至待苏醒病房,等待意识恢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2:56 接夫人电话,已经醒来,可以探视,在3113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30pm 开始吃点东西。略感噁心和疼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4:00pm 复健师来指导。明确哪些动作能做哪些不能做,如何下床如何走路如何用助行器,开始具体实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术后五个小时左右,夫人在复健师帮助下,恍如隔世般挪动自己似又不是自己的右胯开始尝试下床,并迈出了新生的第一步。借着助行器晃晃悠悠走起来,出病房走过道,大概走了二十几步。可能是麻醉药的副作用,感觉头晕噁心想呕吐,有点站不住。只一瞬间,周围三四个正在做自己事情的医护人员像同时接到指令,一下子围拢过来帮助,有搀扶的有准备呕吐器材的,那种职业反应速度之快,令人惊叹!第一天规定动作只好暂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复健师约好明天上午10:30继续辅导,若一切正常,说中午就可以出院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一天,眼花缭乱,斗转星移。夫人身上的零件说换就换了,换了就起作用,术后几个小时就可以走路,尽管只走几步。那个钢筋铁骨加陶瓷球已经神奇的植根于夫人的右髖关节,效果立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霍克医院手术中心的门厅,患者登记的地方,也是医护工作人员休息的场所,宽敞明亮,看的舒服</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中心二楼,手术准备室</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3113号病房,手术结束,夫人已醒</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小腿绑上震动器以防血栓</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视频。手术几小时后复健师就来了,通过手持即时翻译系统指导复健动作</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视频。复健师指导家属如何帮助患者</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1月15日,在医院病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上午十点继续复健指导。今天状况好很多,没有眩晕呕吐症状,虽然没吃太多东西,但体力尚可。先继续学习上下床,后出病房走路,走到类似车的道具旁练习上下车。先把椅子调整到家里车座的大致高度,利用木垫作上下车动作。再走到台阶道具处练习如何上下台阶,最后回病房,大概半个小时,走了一百多步。很有进步,但虚弱,出汗不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下午出现新情况,体温偏高脉搏一百多,原因不详。于是值班医生护士一阵忙活,抽血验尿心电图X光检查都上了。本应午饭后就可以回家,现在医生不让走,说再观察一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顺便提一句,与十几年前因结肠息肉手术住院相比较,这次住院看到护士们有了新的装备,人手一部类似手机的工具,随时可以调阅患者信息,各种检测结果,甚至可以提供人工实时翻译(复健师就用上了),非常方便快捷实用。她们鸟枪换炮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这是练习上下台阶的设施</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1月16日,滞留医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昨晚烧退了,谢天谢地!检验结果显示除了红血球偏低,其他指标都正常,尿检和X光也无异样。大大小小各种检查共做了十次(主要是多次多项血检),我们从自己手机的医疗网站程序里看到这些信息,包括检查医生姓名,检查项目,检查结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九点复健师再次出现,重复昨天的内容,我也加入训练,为回家自己操作做准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今天夫人感觉又强于昨天,同样距离的走路和上下台阶上下车的动作,干净利索,没有出汗没有虚弱的表现,只是有疼痛感。如复健师所说,一天好于一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十点值班医生来查房,说检测结果基本都正常,肺部和尿液都没有显示感染,与昨天不一样,面带微笑,似乎他也松了一口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十点半护士来说,各有关人员都已经签字放行(Clear),可以午饭后回家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夫人昨晚睡不着,总琢磨发烧心跳过速的原因,想到安眠药突然停用的副作用会造成心悸过速,网上有类似信息。今天让我把安眠药带给医生护士,他们查看后说,有可能。看来只好让安眠药背此黑锅了,不然又会是什么原因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下午两点办理出院手续。护士长详细说明了出院后需服用的达十种之多的药,有止疼的,消除肿胀的,清除血栓的,通便的,缓解胃酸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因术后发烧和心动过速,做的各种检查包括血检,尿检和X光,共有十项。这是医疗网上查询到的</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没想到的是,临出院护理人员们还送上一张温馨的卡片,上面写着“感谢有机会为你服务”(她们为我们服务,还感谢),“预祝你早日实现能自在走路的心愿”(这可说到我们心坎上)。有护士长的签名,还有复健师,营养师,值班护士若干和手术护理员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一张充满爱心的卡片</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医院安排专人推轮椅送夫人出院,一直送到我开车接她的地方,与推轮椅的护士分手感谢时,她从衣服口袋里掏出两块带有霍克医院标志的小小巧克力,送給夫人留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连同上面提及的小卡片,医院的这些“规定小动作”,见微知著,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下午3点左右到家。按照学习的动作规范,顺利平安把夫人接下车、扶上床,开始新的居家生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就算过了第二关,手术反应关。一般这样的手术,患者若一切顺利,医院就让当天回家了。特殊情况需住院观察一晚,而我家夫人算是万里挑一,住了两晚,受到特殊待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而这种待遇是有代价的。想起临出院护士长带来一纸文书,没有看的太细,大概是因为按惯例多住了一天,财务方面的某种责任的说明,如果保险公司不付账单,费用我们自己承担。字已签,这多出的一晚,要自掏腰包多少钱呢?猜猜看,答案在美篇的最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1月17日,术后在家第一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心里没数,不知会有多少工作,熬多长时间,是否能睡个囫囵觉,我的体力是否能支撑住。白天还好,主要是晚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第一天夫人很配合,晚上我三个小时一起夜,顺便帮她解决问题,做到二人同步,基本没有打乱我睡觉的规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但她的疼痛开始加剧,腿也明显肿起来。虽然分分钟有冰袋伺候,也吃了止疼药,但作用不大,严重影响睡眠。不得已吃了最厉害的止疼药曲马多。对于这一阿片类药物,医生建议尽量少吃以免上瘾,但止疼效果确实明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遵医嘱白天每一到两小时下地走几分钟,防止血栓、增强肌肉力量,促进愈合和恢复关节功能。我的任务,主要是上下床时抬好手术那条腿,轻拿轻放,不可大意。夫人一旦双脚落地,可以依赖助行器,自己慢慢移动,上厕所,走路活动。除了床上要做几个住院复健师指导的动作外,下地走路几分钟是最重要的事情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冰袋和阿片类止疼药曲马多是术后镇痛的两大利器</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1月18日,入家复健。</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 25, 25); font-size:22px;"> 上午十点钟复健师准时到家,做了体温血压检查,了解吃药情况,观察了刀口,认为一切正常。在他带来的复健动作示意图中选定起步可以做的九个动作,并进行了示范和练习。随后指导夫人如何跨过淋浴间的隔离坎,这对正常人就是一片腿的事,而对髖关节手术的人则需格外小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很好的一个胖胖的小伙子,礼貌不乏幽默,已经指导过上千人手术后的家中复健。我们特别问了他侧身睡觉注意事项,日活动量,手术腿不能九十度弯曲的说法等。意外从复健师口里得知,随着人们不断探索和医学进步,髖关节手术切口从腿后面、侧面,而改为现在的前侧,不但刀口小了,手术对肌肉的损伤少了,有利于术后恢复,而且患者也不受腿部弯曲度不得小于九十度的限制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但他最后说医院只安排了一周两次来家复健,这与我们出院听说的四次不一样,可能与保险公司的最终批准有关。他让我们尽快和手术医生联系是否可以增加入家复健,并提前预约外面专业公司的复健时间,不要间断。他答应本周四或周五再来,到时候要拆手术刀口处的敷料,伤口应该基本愈合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按照复健师的要求,下午做了全套九个动作,时长一个半小时。如果每天做三套就是三个半小时,加上四次下地走路,一天的活动量不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但必须坚持,必须完成,夫人决心很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复健师推荐的一部分复健动作</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1月19日,在家第三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早上七点带上腕式计步器,想看看一天下来能走多少步。到晚上十点多,一万一千步。家门没有迈出一步,却在斗室之间晃悠了一万多步,令人意外。说明我的工作很辛苦,除了伺候患者,还要做饭洗衣,打扫卫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其实我的工作重点是保障夫人手术的腿万无一失。下床时安全落地,上床时轻抬轻放。平躺时枕头垫在腿下,侧卧时则夹在双腿之间。冰袋随叫随到,随热随换。穿裤穿袜,擦腿擦脚,夫人力所不及的地方,我就是她手的延长。至于其他家务,都是粗活。每天在屋里转悠一万步,也是很好的锻炼。摸着些规律,我开始乐在其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夫人的左眼视力术后住院时就发现有些模糊,但当时并没有在意,也没有向护士们反映,但回家后几天仍然不见好转。我们在医生团队专用小程序上反应这个问题,护士站很快回电话,说除非麻醉保护不慎导致视力受损,这种现象几乎没有发生过。但夫人手术麻醉时眼睛已得到很好的保护,不会是麻醉问题。建议到眼科医生处检查一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今天又接到一个男护士的电话,他说是专管住院病人随访,与手术医生的跟踪不同,他主要了解出院后伤口或体征有什么问题,是否按时吃药,有什么反应,有什么需求,并答应通话后再发一邮件,说明他的工作内容和随访方式,留下电话号码,有问题可以随时找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两通电话下来,不得不佩服美国医疗服务行业的敬业精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这是腕式计步器的显示屏,走了一万多步</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1月20日,出点新情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手术那条腿后面起了一片红疹子,接着屁股两侧也起了,很痒。药物过敏?湿疹?甚至是褥疮?我们一阵紧张。立刻给医生术后团队打电话发邮件发照片。下午护士回电话,说不会是褥疮,可能是长时间用枕头压迫或卧床不动所致,有些过敏反应,建议吃点抗过敏药。另外提出是否能洗个澡,伤口密封很好不会透水,洗澡后会有改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于是,今天洗了手术后第一个澡,希望明天情况能改善,红疹子会逐步消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红疹子果然两天后消失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腿和屁股后面起的一片红疹子,两天后消失</i></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1月21日,术后整一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入家复健师准时再次来到家里,又加了四个新动作,一共十三个,大概做一套需两个小时。要求每天做2-3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今天最后的节目是由复健师揭去刀口的防水敷料,挺有仪式感也想照个像,复健师婉言谢绝,或许是行规或许考虑到隐私。打开防水辅料眼睛一亮,紧贴刀口还有最后一层纱布,算上纱布总长度也不过十厘米,透过纱布隐约可见的刀口,实际长度或许只有八厘米左右。如此伤筋动骨又锯又凿的大手术,刀口居然这么小,出人意料。据说国内此类手术刀口一般要一二十厘米左右。刀口看上去很平整,周围没有红肿、渗液和杂七杂八,令人欣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终于看到久违的刀口,解除了心中某种神秘而敬畏之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复健师又教了如何翻身,如何自己上下床的要领。夫人那边一学就会,我这里偷着乐,有种解脱的感觉。最后复健师说下周可以尝试到社区院子里走一走,一定多活动,切忌摔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十分感谢复健师的帮助和指导,虽然只短短两次上门服务,其敬业精神和专业素质,令人印象深刻。为表达谢意,微波炉热了两个猪肉馅大包子请他尝尝。因还有下一个患者,他拿着包子匆匆离去。半个小时后发来短信:包子好吃极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按出院时院方医嘱,今天又和家庭医生视频通话。医生和我们过了一遍手术后的用药情况,提出注意事项。我们简单通报了一下手术概况,目前出现的症状,如红斑,视力模糊等。有的她给出自己的判断,有的建议尽快找专科医生看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此时想起一个朋友说的,若要她比较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HOAG霍克哪个医院做手术更好,论医生水平可能是前者,但她宁愿选择后者,因为后者的团队更好更给力。确实,时至今日我们已经有了初浅且完整的体会:从术前团队联系、每日注意事项指导到手术情况的及时通报,再到术后跟踪、信息收集和提醒、有问必答,加上复健师入家训练,环环相扣,一丝不苟,体现了治病救人的整体护理理念,团队医疗保健的多层次多角度服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今天满周日,向亲戚和朋友们通报了情况,谢谢大家的关心。随后就收到热心的朋友们送来的饺子包子,拌凉菜烧肘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刀口外最后一层纱布长度不超过十厘米。皮肤上还留着手术医生用Mark笔划出的几道标识线。这线条干什么用呢?</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1月23日,开始第二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医生团队的应用程序日复一日的推到我们面前,要求患者每天网上报到(Check In),填报病情信息。主要关注两个方面:是否有感染症状,是否有血栓形成。这可能是医生最关切的问题,也是患者最要命的问题。任何以下症状都要即刻填报:高烧38度以上,红肿,疼痛增加和异味。小腿是否有肿胀、酸痛和发热现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出现在手机屏幕的跟踪小程序要求每日报告,是否有感染迹象</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是否有血栓形成的症状</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按下葫芦瓢起来。今天的观察,红疹在消退,但右小腿的黑瘀点不断增多并扩大成片。据入家复健师的解释,这是手术时将小腿捆绑过紧导致血流不畅形成,慢慢会自动吸收消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若如此,只能静观其变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右小腿的淤血斑点</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1月24日,渐入轨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摸着规律,开始按部就班,夫人情况逐步稳定,下地活动也越来越多。除了疼痛仍然困扰着,其他都还好。我也不像前几天那么忙碌无暇顾及其他 ,今天竟然有时间重拾停了一周多的毛笔,开始涂抹起来,完成草书作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偶然看到桌上摆着手术前后医院医生給的各种手册,有四五本之多。再次细细翻来,有术前給的手术全面介绍,有上课老师发的教材,有住院时的说明,有出院给的护理要点和护士们的信,有复健师带来的家庭复健指导,不一而足。印制精美的几本手册摆在眼前,里面装满了多少经验和教训,嘱托和鼓励,注入了多少医生的叮咛、护士的呵护和各类医疗服务人员的陪伴。拿在手里,每一本都沉甸甸的,又暖洋洋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印制精美的指导手册</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1月25日,术后十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夫人术后左眼视力模糊不适,看手机屏幕不清楚,心里一直嘀咕出了什么问题,今天终于约上眼科医生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医生做了细致的检查,包括瞳孔放大,视野测试和眼底。比较了两个月前才做的眼睛检查指标和图像,医生的结论是没有什么大问题,只是原来就有的白内障有发展。问为什么手术会影响白内障,答任何突发情况都可能。建议髋关节手术恢复后做白内障摘除手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今天是手术后第一次出门看病,除了上下车的动作略显生疏紧张外,一切顺利。而眼科的检查结果让人如释负重,心情放松不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家里的SUV车身有点高,需借助小板凳上车,刚开始多少有点紧张</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1月26日,胃部不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昨晚又出状况。因同时吃了阿司匹林和阿片类止疼药曲马多,夫人反应严重,心口堵,打嗝不止。考虑她有胃病史,我们判断是这些药严重伤胃导致。喝了点温水,调整坐姿,顺便按几下咱中国人讲究的穴位,夫人情况慢慢稳定下来。今天第一时间就通过小程序报告医生团队昨晚发生的事情,询问是否可以调整用药。团队小护士立即回电话答复,说只要疼痛可以忍受,今天可以暂停曲马多,明天上午有术后预约,见面再详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考虑到阿司匹林还有两周多的使用,而曲马多一类的止痛药也是随疼随用离不开,它们都对胃造成极大的伤害,又不能停用。今天特别出去买了苏打饼干和苏打水,以应对胃出现的突发情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苏打饼干苏打水,缓解胃部不适的最佳食品</i></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1月27日,揭开面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术后两周的复查早在手术前就预约了,每一个病人在手术后大概两周都需到医生处检查刀口情况,我们如约而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进去先做了个X光,看看新关节情况。人工关节看上去挺漂亮,一头用长长的螺丝钉将髖臼杯牢牢固定,另一头深深嵌入股骨中。护理医师(NP)让夫人走几步,认为不错。然后揭开刀口上面最后一道“面纱”,刀口豁然呈现在我们眼前,那么干净整洁利索,没有红肿斑点,没有缝合装订痕迹,只有中间一条细细的粘合的线条,长度为8.5厘米。见多识广的护理医师都不免赞美,这么小的刀口,恢复愈合的相当不错,恭喜你!看着漂亮的刀口痕迹,听到她的肯定,我们也兴奋起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准备了大大小小几个问题,如腿上的黑斑原因,何时可以消退,是否可以天天洗澡了,各种药还需要吃多长时间,睡觉腿上是否还需要垫枕头敷冰袋,以及今后感染和血栓的可能性等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关于每天走路多少合适,她建议量力而行,如果可能,自然多多益善。走路一方面防血栓,重要的是恢复肌肉和髖关节功能。她甚至建议尽早甩掉助行器而使用拐杖,另外专业的复健也不要间断。最后约定六周后再次回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实际刀口长度只有8.5厘米,表面光滑平整,因采用先进的粘合技术,无缝合和装订痕迹,堪称完美</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人工关节在X光片中如此醒目</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左右两个关节的对比,一真一假</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1月28日,感恩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术后两周有朋友又送来扣肉和西式烧茄,加上我们自己在Costco买的烤鸡,权做感恩节的一顿大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感恩朋友们的爱心,感恩各地祝愿祈祷夫人手术顺利的亲朋好友,感恩医生和护士们的辛勤付出。愿夫人手术早日康复,实现出行自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今天把夫人换人工关节的情况通报东部一个好朋友,没想到他回一句“欢迎加入仿生人俱乐部“(Bionic People Club)。原来他两年前以仿生材料做了心脏血管置换手术,医生送他一句“仿生人”的称号。现在他张开双臂欢迎我夫人的加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他心脏手术刀口有二十厘米之长,比我夫人的大一倍不止。髖关节置换手术如此袖珍的刀口,不由感慨现代医学的进步。是的,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人体器官被仿生和人工材料替代。早有人预言再过三十年,人的大部分器官如同机器人的零件,都可以被轻易替换,人类将进入百年长寿的时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夫人今天换关节是作为仿生人迈出的第一步,也是迈向未来的一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未来换了各种零件的人体,与机器人几无差别</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1月29日,过关斩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医生术前发的手册中对关节置换手术列出了九大风险和不良反应,其中包括感染、血栓、疼痛、肿胀、脱位、淤血、便秘、发低烧、失眠、情绪低落等。就我们体会而言,其实最重要的是要过“六关”,按严重程度依次为:血栓、感染、过敏、疼痛、脱位和失眠。手术台上一个小时,手术台下的恢复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和功夫。在这“漫长”的过程中,必须小心翼翼,”过关斩将”,逐一克服这些不良反应,防范风险,以免造成严重后果。正因为其重要,我们就个人经历和体会,分别将这六大关说明如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第一关防血栓。这是最重要且最要命的一关,稍不注意,手术就会导致脑梗心梗以至丧失生命。术后创伤必然有血栓的出现,游离到身体任何部位都非常危险。医生千叮咛万嘱咐要按时吃阿司匹林,而且吃满一个月,稀释血液化解血栓。除了住院期间小腿绑上震动装置,医院要求手术后尽早下地活动,尽可能多的走路,这些都是防止血栓的形成。每天都收到医生团队小程序的短信,要求填报是否有血栓症状的出现。而术后一个月,血栓警报基本解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防血栓之路走的中规中矩,严格按医嘱,吃阿斯匹林和走路。夫人以顽强的意志克服刀口疼痛和胃部不适,跨过这第一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第二关是防感染。感染会导致手术失败,造成二次打开刀口清理的后果,患者痛苦不堪。由于血液中残留的细菌会造成感染,所以防感染从术前就开始。要求身体各处没有开放性伤口感染,提前消毒清洗身体和鼻孔,保持穿戴和卧具清洁干净,做金黄葡萄球菌和血液检查。为此,术前我们一进紧急处置室,两进急救室,为的是耳朵窝里的一个小疙瘩,生怕感染影响手术,提前备战感染关。手术中医生使用了大量有效抗菌素,术后提示仍然需要防止皮肤感染,甚至半年内最好不要洗牙。这些要求来自那些惨痛的教训,据说术后一年多仍然有刀口感染的病例。防感染任务时间之长之重,可见一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为防止感染,手术回家后我们衣服两天一换,卧具三天一洗,地板四天一擦。就连用车都提前里里外外弄干净。家里各处放了洗手消毒液和酒精片,随时随地消毒再消毒,灭菌再灭菌。我们已经闯过了术前感染关,战胜术后感染的决心毫不动摇,措施一丝不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第三关是防过敏。夫人是过敏体质,自幼对金银首饰就过敏,而且对尘霾和塑胶贴也过敏。朋友圈里有因金属或其他不明原因过敏而表现为术后感染的前车之鉴,也让人提心吊胆。我们坚持做金属过敏测试后再手术,这导致手术时间定了又改。过敏医生了解到夫人的皮肤过敏史,专门定制了有十种金属的贴片作检测。幸运的是没有检测出包括钛金属在内的任何一种金属过敏反应。虽然对这个不太符合夫人以往过敏经历的检测结果,我们有些忐忑,但目前手术已两周,没有任何过敏迹象,这让人欣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但愿我们能幸运跨跃过敏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示意图。如图中女杰,过关斩将</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1月30日,继续说过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昨天说完了三关,今天接着讲过关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第四关是疼痛关。术后疼痛是必然,极少数人不觉得有多疼,也不需要吃药,我们认识住尔湾的一个朋友就是幸运女神,术后几无疼痛感。绝大部分人必须靠吃药度过疼痛关,少部分甚至用阿片类强镇疼药才能解决,夫人不幸就是后者。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夫人的疼阀值较低,加上她的膝关节本不好,这为我们战胜疼痛平填了不少困难。不减少疼痛感,就无法尽早做各种复健动作和下地走路。医生开了三种止疼药包括曲马多,莫比克和泰诺。曲马多属阿片类容易成瘾,医生手册里对此药的使用一再叮咛,甚至如何扔掉都有规定。医生建议用药由弱渐强,一种不行再加一种,夫人干脆三种药一起上,还疼的龇牙咧嘴。加上每天必须服用的阿斯匹林也伤胃,结果又引起胃疼痛并反酸打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初期护髋的最好睡姿是平卧,但夫人习惯侧卧,而规定只能右病腿在上做左侧卧,时间长了压的左膝盖左髋骨开始疼痛。疼痛的扩张蔓延,不但影响睡眠,更不利于恢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过疼痛关对我们来说是最大的挑战,而夫人表现的克服疼痛的毅力也让人吃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第五关是防脱位。人工关节在没有完全与人身体融合之前,需要呵护有加,否则就会崎变甚至脱位。手册中有几个恢复期的禁止体位,包括抬腿、掰腿、后踢腿和腰部搭桥动作。每次上下床上下车,帮助抬病腿都是家人义不容辞的事情。活不重但频度高,24小时随叫随到。这种白天晚上必须的琐碎的活,请人不易。对我则是一种挑战和考验。两周做下来,除了提高技术水平,也摸着些规律。 比如,如何做到起夜同步,这样最大限度降低对睡眠的影响。好在这不是几个月的活,快则一个月,慢则两个月,抬腿的自主动作就可以做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第六关是失眠。夫人本来睡眠不好,离不开安眠药。术后的各种疼痛加剧了失眠症状,加上曲马多与安眠药不能同时使用,疼痛与失眠这对冤家令人痛苦不已,寝食难安。手册中由于手术造成精神的创伤导致失眠有特别的陈述,这是区别于肉体和骨头的不同伤害和疼痛,是一种心理创伤,需要特别关注。这对我们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说曹操曹操就到,今天夫人抱怨昨天只睡了两三个小时,白天头昏脑胀。平躺睡不着,侧卧压着左腿疼,连安眠药都失去作用。看来这一关要过不是容易事,既是物理的,也是心理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术后两周我们创着一关又一关,迈过一坎又一坎。既受着煎熬,又看到希望。但愿如护士们送的卡片所言,早日实现行走的自由。这对常人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对我们来说则是咬牙坚持的奢求,是日日奋斗的目标。这个目标已经不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加州已进入冬季,感恩节刚过圣诞节又要来了,院里院外节日气氛日渐浓烈。看着窗外盛开的蟹脚莲,压弯枝头的粒粒金桔,紫色的秋菊和香槟色的玫瑰,带给我们美的享受,看它们一眼,所有的疲倦和纠结都烟消云散。夫人常年精心打理的后花园,终于以它的姹紫嫣红回报主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冬季姹紫嫣红的小后院</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节日盛开的蟹脚莲</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金桔家族中的“爱马仕”,今年第一粒,大如鸡蛋</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挂满枝头,喜获丰收</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未完待续,请看下篇)</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