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新学期新征程,根据学校工作和符琴历史名师工作室工作的安排,2025年2月19日下午符琴老师在临高中学教育集团美良中学上一节公开课,课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p> <p class="ql-block"> 本课以视频《一百多年前中国人的梦想》为导入,进而提出设问:一百多多年前中国人的梦想是什么?他们的梦想现在实现了吗?他们梦想实现的起点是哪一个历史事件?进入本课内容《团结·新生·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之路》。</p> <p class="ql-block"> 在第一个篇章“团结”的力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始,通过问题逻辑链的方式,带领学生一起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引导学生共同探究《共同纲领》为什么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在这个篇章中,融入八年级《道法》有关《共同纲领》的内容,进行跨学科教学。</p> <p class="ql-block"> 符琴老师详细解读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碑文内容,引导学生感受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进行的抗争。</p><p class="ql-block"> 最后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意义进行归纳总结。</p> <p class="ql-block"> 随着政协会议落下帷幕,一个伟大的历史时刻也即将到来,那就是本课的第二篇章“新生”的象征—开国大典,符琴老师跟学生一起完成本节内容的概况。</p> <p class="ql-block"> 播放《开国大典》的视频的同时,去捕捉开国大典上让你印象深刻的画面?通过我们捕捉开国大典的画面,讲述开国大典背后的故事,同学们可以看到,在开国大典背后,象征着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心中有着极其深远影响。</p> <p class="ql-block"> 而在这次开国大典上面,除了毛主席向全世界宣告新中国的成立外,我们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朱德也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了继续进军的命令,在随后的1949底到1951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陆续解放全国尚未被解放的地区。我们来看这个地图,祖国大陆最后一个被解放的地区是哪里?</p> <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为何我们要去解放西藏?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何以证明?如何解放西藏?解放西藏的意义?符琴老师以这个几个问题跟学生一起了解西藏的和平解放。</p> <p class="ql-block"> 一百年后,革命先辈的梦想实现了吗?作为新一代的青年学生,你们的梦想是什么?如何去实现呢?</p> <p class="ql-block"> “百年前,中国山河破碎,国弊民穷;百年后,中国山河无恙,国富民强”。同学们,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望在座同学厚积薄发,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p> <p class="ql-block"> 听课老师</p> <p class="ql-block"> 公开课结束后,钱校长组织老师们进行评课交流。首先是符琴老师就本课的教学设计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本课以团结·新生·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之路为主题, “团结”: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核心,体现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团结协作,共同制定《共同纲领》,奠定新中国政治基础。 “新生”:通过开国大典的历史场景,展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标志中国人民结束百年屈辱、开启独立自主的新时代。 “统一”:以西藏和平解放为落脚点,突出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实现,为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奠定基础。通过“团结(政治协商)→新生(国家建立)→统一(边疆巩固)”的逻辑链条,引导学生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必然性和多维度意义,感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维护国家统一的家国情怀。</p> <p class="ql-block"> 樊晓蕊老师点评:本节课教学思路顺畅,逻辑清晰,但在课堂中,时间要充分利用,针对美良学生的学情,要设计更加简单的问题和简单明了的表述</p><p class="ql-block"> 黄任新副校长点评:这堂课的课件很好,教学内容比较新颖,但讲述过程缺乏练习,课堂氛围不活跃。</p><p class="ql-block"> 张乐安老师点评:这本课的设计思路很新,教师注重细节的讲解。但学生上课过程比较沉闷,应该让他们多读课本。</p><p class="ql-block"> 钱继承校长总结强调:上课过程中要多关注学生反应,明确考点在哪里?课堂要多读,多提问,根据学情设问要简单,要有练习环节。</p> <p class="ql-block"> 本次送教下乡活动充分发挥了临高中学教育集团和符琴历史名师工作室的引领和辐射作用,促进了城乡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开拓了教学思路,丰富了教学方法,对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起到了促进作用,有利于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p> <p class="ql-block">图:张乐安</p><p class="ql-block">文:符琴</p><p class="ql-block">校对:陈雯莉</p><p class="ql-block">审核:符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