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阳村西门正月二十五送鬼王作者 吴永生

老兵驿站★心灵港湾

<p class="ql-block"> 《送鬼王前言》</p><p class="ql-block">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之中,存在着无数神秘而未知的领域,鬼王便是其中一种令人敬畏的存在。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邪恶象征,而是一种超越了常人理解的力量与智慧的化身。它在黑暗中徘徊,守护着那些被遗忘的角落,维护着世界的平衡。</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提到送鬼王,这并非是一种驱逐或消灭,而是一种尊重与敬畏的表达。鬼王并非我们的敌人,而是我们内心深处对未知的恐惧与对力量的渴望的具象化。它提醒着我们,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存在着我们无法理解的力量,而我们应当以谦逊和敬畏之心去面对它们。</p><p class="ql-block"> 送鬼王,是一种仪式,一种对未知的探索,也是一种对自我的反思。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试图与鬼王对话,试图理解它的存在意义,同时也试图寻找自己内心的平静与安宁。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与鬼王达成一种默契,让彼此在这个世界中共存,而不是相互对抗。</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前言中,我们希望读者能够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去看待鬼王,去理解它所代表的意义。它并非是邪恶的代名词,而是一种对未知的敬畏和对力量的尊重。我们希望通过送鬼王的仪式,能够让读者感受到这种敬畏之心,同时也能够找到自己内心的平静与安宁。</p><p class="ql-block"> 送鬼王,是一种旅程,一种对未知的探索,也是一种对自我的发现。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段旅程,去感受鬼王的力量,去理解它的存在意义,去寻找我们内心深处的平静与安宁。</p> <p class="ql-block">  鬼王,众鬼的头目,像似山大王。其貌,曲卷红发,青面獠牙,极其凶恶。《聊斋志异》"考弊司"篇中的鬼王是"卷发鲐背,若数百岁人,鼻孔撩天,唇外倾不承其齿",更是一恶煞丑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大阳村西门八巷正月二十五送鬼王的历史甚是悠久。据水门阁嘉庆十九年鬼王会墙碑记载,此俗源自阳阿(大阳古称阳阿)废县不设城隍。无城隍管辖幽冥鬼魅,鬼魅则常于林间路边含沙射影,祸害人间,故请鬼王代城隍之职,统辖幽冥众鬼,以保阳阿安宁。每年正月要酬谢鬼王,並送鬼王归郊野府第。</p><p class="ql-block"> 阳阿撤县,时在北齐天保七年,即公元556年,距今已一千多年。撤县不设城隍,改城隍为东嶽神,並在一墙之隔的西边建起一土地庙和舞台。历代进庙烧香者不说东嶽而称土地到于今,並称附近大土坡为土地坡。庙址所在地叫土地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前几年在庙基址上出土大批汉瓦残片,即是此处的汉代建筑遗存。</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的汉代就设有城隍。城隍,守护城的神灵,是县以上冥界地方官。土地,是一乡一地的社神,是地方性保护神。</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每年西门鬼王会由西门八巷筹办。西门,是匾题"西成"的西门,非匾题"古阳阿县"的水门阁。每年正月二十五西门送鬼王从古传到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一进正月二十,鬼王会"会首"就要开始扎彩棚,搭舞台,挂红灯,起锅灶。届时,要擂响大乐鼓,献歌献舞,二鬼扳跌也舞在其中。鬼王会曰,人拥歌路,车辆绕行,彩练舞动,锣鼓齐鸣。西门舞场,一派祭祀古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二十五日夜要送鬼王。祭祀人要擂响大乐鼓,由两人分别手托盛有香裱锞锭,小馍,炒米稀饭的红盘一路向北,一步一焚香一叩头,边撒饭边祝祷"吃稠呢,喝稀呢",在摇曳的烛光中蹣跚于荒郊野外的吉静处,摆好贡品,点燃鞭砲,祝愿众鬼魂歆享祭品。以此颂扬由鬼王代城隍管幽冥安鬼蜮之辛劳。</p><p class="ql-block"> 正月寒夜,天苍地茫,灯荧香袅,夜送鬼王。迎风踏雪,锣鼓锵锵。</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正月二十五送鬼王,亦庄亦谐,妙趣横生,甚为村民喜闻乐见。此日正值传统民俗添仓节,家家还要蒸粘糕,做面灯。两节同庆。旧时,后大寺舞台戏有时要唱到二月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正月二十五民俗代代相传,村民以此作为大年的余韵和尾声,也是对迎新年的别样谢幕!</p> <p class="ql-block">《送鬼王》</p><p class="ql-block">鬼神迷去处,风日背吟时。</p><p class="ql-block">冥老送君行,遁影护前程。</p><p class="ql-block">千里追魂术,魔神羽翼轻。</p><p class="ql-block">东土风云起,忠心护暗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