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探书圣

陌上阡虹

<p class="ql-block">绍兴老城的书圣故里历史街区。</p> <p class="ql-block">雨落时分,我们轻轻行走在浙江绍兴“书圣”王羲之故里历史街区,给人古朴悠悠的感觉。石桥连着人家,一户一户的,平静地临水而居,平和地迎来送往着游人。</p> <p class="ql-block">飘着春雨的下午,我们慢慢地走进这慕名已久的街区。那一幢幢依河而建、傍街而立的民居,那一座座有久远典故的石拱桥,那一条条细长细长的小弄堂,还有那停泊在河埠边的乌篷船,都静静地呈现在我眼前,如同一首怀旧的老歌,使人的心灵顿时泛起淡淡的甜蜜和惆怅。</p> <p class="ql-block">在500米长的嶯山街上有三座石桥。其中,最有名的是题扇桥。从嶯山街南口走不远就到了。</p> <p class="ql-block">据介绍,题扇桥是因书圣王羲之在此处给卖扇子的老婆婆题字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据传,王羲之在路过这里时,见一老婆婆在河边卖扇子,却无人问津。王羲之出于同情,便在老婆婆的每把扇子上都题了字。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所以开始很不情愿。于是,王羲之告知老婆婆,这是王右军的字,并建议一把扇子最少要卖多少钱。结果就可想而知了。</p> <p class="ql-block">到了南宋时期,后人在此处建了这座桥,并命名“题扇桥”。在题扇桥右侧有一个展示王羲之给卖扇老婆婆题字的雕像。 </p> <p class="ql-block">来到书圣故里,坐一坐乌篷船,感受一回流水行舟断离愁,身处尘世入禅心的悠然。桥上漫步,感受着悠久的历史氛围和浓厚的艺术气息。古老的题扇桥上布满了绿色的藤蔓,在这里,不仅可以参观王羲之的纪念馆,了解他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过程。还可以欣赏到珍贵的书法作品,领略到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技艺。</p> 下图:蕺山桥 <p class="ql-block">尚德当铺建于清代,当时绍兴当铺遍及城乡,据调查,光绪二十九年(1903),绍兴的当铺有六十四家之多,尚德当铺即是其中之一。而“绍郡当业,皆地方绅富组织之”,尚德当铺老板王达夫是号称“王百万”的巨贾。</p> <p class="ql-block">饱经岁月洗礼的书圣故里,刻满了时间的印记,漫步其间,流水泛着历史,石板刻着故事、古桥留存着传说,乌篷传颂着往事和绍兴人连市井烟火里也藏着对生活最真挚的热爱。</p> <p class="ql-block">沿着西街再往前走百余步,就能看到一座如棣棠花色的古建筑——名曰戒珠讲寺,这曾是王羲之的住宅,后被他弃宅为寺。初名“昌安寺”。从唐代起开始叫“戒珠寺”,意思是“戒律洁白,犹如珠玉”。</p> 下图:古井 <p class="ql-block">王羲之为什么舍宅为寺,为何取名“戒珠寺”?这里还有着一段传说。相传,王羲之爱好“癖珠”。但是,由于一次误会其一位僧友窃去他把玩的玉珠,令这名受冤的僧友最后因伤心过度,茶饭不思,没多久就以“坐化”为名,绝食而死。而后,其发现该玉珠是被其家中的白鹅误食,因而悔恨交加,十分悲痛。自此,他戒去玩珠之癖,为了纪念这位清白的僧人,于是就把整座住宅和田园的山林一并捐给了佛门建寺庙,并亲笔为寺庙题写横匾“戒珠寺”,悬挂门上,用来悼念僧人也告诫自己。</p> 墨池旁留个影。 <p class="ql-block">我站在题扇桥上凝望着、我嗅觉着、我聆听着,那久违的水乡气息,氤氲着古城魅力,独特的吴侬软语独居文采,旧时光的味道,绍兴的风骨,在众多江南古镇中,可谓独树一帜。走进绍兴,我来哉,我看哉,我品哉,我好哉,我乐哉,不枉此行哉。(2025年2月15日随拍)</p> 编辑制作:陌上阡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