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新的一年又来临了,今年新春继续我们的十七人新年之旅,一切都按去年的准备,线路今年选择往南走。初一上午我们约在涝峪高速加油站集合,九点准时上高速(因弟弟初一要值班,所以他和俊妮晚一些出发,我们剩余15人,三辆车,满满当当的出发了),一路平安抵达第一站——镇巴县。</p> <p class="ql-block">山区小县城,景色很美,在新年的第一天,店铺基本都放假过年,本想着中午的午餐可能要以方便面来解决了,没想到转弯之处有惊喜。一家当地有名的特色菜馆,进去后告知共有十七人,他们爽快的答应可以接待(后来才知道,他们今天是自己家人聚餐,所以备有食材),但不能点菜,他们给我们安排,我们欣然接受,坐下等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基本都是陕南的炖菜,好大的盆——炖烟熏猪脚、锅巴牛肉、椒麻鸡等,吃的大快朵颐。吃完饭继续上路,看沿途风景,峡谷瀑布,冬季独特的苍凉美。</p> <p class="ql-block">下午五点半左右到达达州,直接导航龙爪塔,到后寺庙马上要关门了,紧跑几步,进入寺庙,快速的游览了朝阳寺。晚上入住亚朵酒店,稍作休整,吃饭,掼蛋。</p> <p class="ql-block">朝阳寺</p><p class="ql-block">朝阳寺位于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龙爪塔风景区,因龙爪山(又名玉印山)上的龙爪塔而得名,龙爪塔属四川省重点保护文物,相传由鲁班修建。但据文物部门考证,该塔建于唐朝年间。</p><p class="ql-block">龙爪塔始建于唐朝年间,塔底建筑面积57.4平方米,塔高29.9米,八面九层,东面开门,砖石结构,内有木质旋梯直通塔顶。塔顶用一口大铸铁锅封固,历经千年风霜雨雪,依然不锈不烂。</p><p class="ql-block">龙爪山山虽不高,龙爪塔也算不上有多大名气,却如闹市区外的一处世外桃源。 山脚就是达州市新修美丽舒适供人休闲的塔坨广场。</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吃完早饭,我们全员到齐,四辆车同时出发去渠县石桥镇逛“列宁主义街”——“列宁主义街”位于革命老区四川省达州市石桥古镇,石桥镇距达州市区55公里(昨晚弟弟和弟媳于凌晨2点左右,已和我们汇合)。</p><p class="ql-block">去石桥镇的路上,走在很不像国道的G542上,起初是舒服、惬意的,看着川北民居,欣赏着细雨巴山,还能偶尔的下车摘个柚子,是我最喜欢的自驾旅游模式。但看看导航,竟然28公里的里程,显示需要将近三个小时,想着怎么回事,怎么这么堵呢!说老实话,这个国道都比不上我们的村道,太窄了,但也想的通,川道嘛!势必是这样,有局限性,而且大年初二,走亲戚的多了。</p><p class="ql-block">没事,旅游嘛!只要心情好就行😁不急,慢慢开。边吃零食、边聊天、边看风景,终于…………到了。</p> <p class="ql-block">石桥镇路上的不可移动文物——元代墓</p> <p class="ql-block">指示牌(做个标记)</p> <p class="ql-block">途中拍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停好车,我们一行十七人,浩浩荡荡的慢步走进古城。</p><p class="ql-block">石桥古镇春秋属巴国,秦归益州,汉代建场,隋唐两度设县(即太平县、柳杨县),宋元兴盛,明末战毁,“湖广填川”时,来自八省九府十三州的移民,在石桥进行大规模的场镇建设,从而留下了现存完好的花市街(广东街)、红卫路(抚州街)等11条老街。因其场内有河,河上建有石拱桥,故取名石桥河,简称石桥。</p> <p class="ql-block">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前,四川军阀刘存厚的孔、赖、徐团先后驻扎石桥,对百姓大肆掠夺,无恶不作,当时流传着“一怕兵,二怕匪,三怕强盗,四怕税”的乡歌民谣,这些民谣,道出了人民的心底话。饱经风霜、深受痛苦的人民群众,心目中盼望着拨开乌云见青天的革命种子——红军的到来,点燃了劳苦大众支持革命、投身革命的激情。</p><p class="ql-block">石桥古镇也被称为“中国红色第一街”!</p> <p class="ql-block">进入古镇主入口处就能看到新建成的列宁公园,高大的列宁塑像巍然屹立,雄视前方。</p> <p class="ql-block">趁着小雨,徜徉在石桥古镇的街道上,多了一份清新和宁静,一座座新修缮的住宅极具川东民居特色。</p> <p class="ql-block">红色石桥,英雄老街</p> <p class="ql-block">走进古镇,一条石板铺路、木板墙壁、青瓦屋面、由东向西一字排开的四座清代仿木结构的石牌坊。</p> <p class="ql-block">这些高耸的石牌坊,分别是为旌表、诰封、节孝而建造的,石牌坊古朴隽秀,重檐斗拱尉为壮观,每坊额端均镂雕“五龙捧圣”。</p> <p class="ql-block">其间或浮雕“八仙”,或圆雕“桃园结义”,或“三战吕布”,或“二十四孝”等历史故事。更有那精雕细镂的花鸟虫鱼、飞禽走兽、琴棋书画甚是好看,把个全长694米,210间街房的一条街装点得古色古香。</p> <p class="ql-block">然而,最为引人注目者,还不是这些,而是刻在第二号牌坊横额正中几个光彩夺目的大字——“列宁主义街”,其“列宁”二字为横书,每字约1平方米,“主义街”三字,略小,为直书。</p> <p class="ql-block">石桥列宁街是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和红四方面军南下东进的第一站,同时也是宣达战役的指挥部、营渠战役的大后方,在解放达州、反六路围攻和万源决战等战斗中,发挥了重要的“桥头堡”作用。</p> <p class="ql-block">石桥列宁街记录了中国工农红军领导无产阶级劳苦大众为推翻旧世界所走过的战斗历程,为纪念革命先驱创业的功绩,缅怀革命先烈们的丰功伟绩。</p> <p class="ql-block">列宁街红军石刻标语,是红军革命时期的革命纲领,是红军宣传革命思想、鼓舞斗志的战斗口号,是秦巴山区川东地区劳苦大众拥护红军、支持红军、巩固赤区和军民团结、共同抗敌的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行人边走边看,孩子们手里拿着刚买的摔炮,边走边扔,欢乐异常!</p> <p class="ql-block">我们依次看完了四座牌坊,返回车上,去往下一站,渠县汉阙。</p> <p class="ql-block">在去渠县汉阙的途中,因当地有“汉阙公园”,所以导航此地,没想到竟让我们走偏了不少,也因为绕路,错过了午餐时间,最后只能以干饼+热水充饥。大概在下午两点左右,才在路人的指引下来到了我们想看的汉阙。</p><p class="ql-block">汉阙是汉代宫殿、祠庙和陵墓前象征礼仪和地位的装饰性建筑,因左右分列,中间形成缺口,故称阙。既是建筑物主人显赫地位的标志,又具有装饰大门的作用。一般由阙基(阙座)、阙身、阙楼、阙顶四部分构成。</p><p class="ql-block">渠县汉阙,位于四川省达州市渠县境内,始建于东汉至西晋年间,是中国现存地面上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仿木结构建筑遗存。</p><p class="ql-block">渠县汉阙,不仅保留了中原文化的特征,还借鉴了当地巴蜀地区“干栏式”民居的建筑结构,独具巴蜀特色。</p><p class="ql-block">渠县汉阙有石质“汉书”之称,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是汉代建筑留存至今的实物例证。</p><p class="ql-block">渠县汉阙周身遍布的浮雕,反映了汉代社会生产、生活的人物、场景和动植物,是研究汉代生产、生活、建筑、交通工具等难得的实物资料。</p><p class="ql-block">渠县汉阙包括冯焕阙、沈府君阙、赵家村汉阙、王家坪汉阙、蒲家湾汉阙等六处七尊汉阙。</p><p class="ql-block">我们看到的第一个汉阙是赵家村西无名阙,但因大门禁闭,我们无法入内,只能隔门拍照观赏。</p> <p class="ql-block">赵家村汉阙西无名阙</p><p class="ql-block">赵家村西无铭阙位于土溪镇赵家村,与冯焕阙为邻,原为双阙,现仅存右阙。阙高3.9 6m,阙身正面素平,无铭文。唯其上雕刻朱雀,下刻玄武,两侧壁雕刻一白虎,虎尾卷住一蟾蜍。楼部之下四角为力士,四周布满雕刻画像图案,如裸体人捉鸟,妇人执物、戏虎、庖厨、六博、兽首人身像、骑怪兽者和交换物品等各种形象和场面。背面刻有“官人出行图”,为一马夫备好马车静待,三侍从肃立恭侯,官人漫步前往,反映出封建社会上层阶级的生活情况。该阙可能为西晋时所建,阙无铭文,待考。</p><p class="ql-block">继续沿路前行,一行十七人稀稀拉拉的边走边聊,来到了赵家村东无名阙。此阙虽也是大门禁闭,但院墙矮小,汉阙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赵家村汉阙东无名阙</p><p class="ql-block">赵家村东无铭阙位于土溪镇赵家村东,距冯焕阙500m左右。建造年代可能晚至西晋。赵家村东无铭阙原为双阙,现仅存东阙。除阙顶外,高4.17m。建造风格、形制与赵家村西无铭阙相似。阙身正面素平无铭文,亦上端雕朱雀,下端浮雕玄武,西侧壁雕青龙,阙身之上的斗拱层四角为力士,承托整个楼部。楼四周布满雕刻画像。正面刻兽首,背面刻兽尾。该阙背面猎射场面中,左面是一犬追兔,右边是猎人作弯弓射杀状,场面动态逼真,引人入胜,如亲临其境。此阙上的朱雀、玄武、戏虎、庖厨、出猎等浅浮雕,为沈府君阙、冯焕阙所无的精美佳作,于1956年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冯焕阙</p><p class="ql-block">冯焕阙位于土溪乡赵家村,始建于东汉建光元年(121年),阙主冯焕。原为双阙,由母阙和子阙组合而成,现仅存东阙,子阙已失。</p><p class="ql-block">阙高4.38米,由阙基、身、枋子层、介石、斗拱层、屋顶六部分组成,是一座完整的仿木结构建筑。阙基为整块青砂石凿成,长2.5米,宽1.3米,平面呈矩形。</p><p class="ql-block">阙身用一整块青砂石做成,略呈梯形,正面铭文作汉隶两行:“故尚书侍郎河南京令豫州刺史冯使君神道”。铭文下为一浅浮雕饕餮。</p><p class="ql-block">楼部由三层大石块组成。第一层雕刻纵横相交的枋子;第二层为较薄的介石,上雕方胜纹图案;第三层四角雕斗拱,两侧为曲拱,皆为一斗二升。拱眼壁上正背两面雕有青龙、玄武。屋顶是仿双层檐,庑殿式、筒瓦,瓦当雕草叶纹。</p> <p class="ql-block">王家坪无铭阙</p><p class="ql-block">王家坪无铭阙位于青神乡平六村王家坪,屹立于冯焕阙与沈府君阙之间。建造年代可能晚至西晋。</p><p class="ql-block">王家坪无铭阙原为双阙,现仅存东阙。除屋顶外,阙高4.19m,建造风格与赵家村东、西无铭阙相似。阙身正面素平无铭文。唯上端浮雕朱雀,下端浮雕饕餮,西侧刻青龙。枋子层四角为力士,后侧转角处刻有双螭嬉戏。</p><p class="ql-block">楼部第三、四层石块四周布满精美雕刻,如“荆轲刺秦图”、“玉兔椿碓”、“百戏”、戏虎等场面以及负重者、骑兽者、执杖者、庖厨、人首鸟身、铺首等“怪物”图像,形态生动,栩栩如生,保存较好。其中尤以荆轲刺秦王的画面紧张逼真,再现了历史上这段有名的故事,是一幅不可多得的石刻佳作。</p> <p class="ql-block">沈府君阙</p><p class="ql-block">沈府君阙位于汉碑乡汉亭村,始建于东汉延光年间,墓主失考。为仿木结构建筑,着筒瓦。阙顶为双层檐,庑殿式,高4.8米,双阙皆存,子阙均已毁,二阙相距21.62米。由阙基、阙身和楼部三部分构成。阙基为一整块方石,阙身置于阙基上,其正面上部浮雕朱雀,下部饕餮。</p><p class="ql-block">碑文皆为汉隶,右刻“汉谒者北屯司马左都侯沈府君神道”,左刻“汉新丰令交陆都尉沈府君神道”。左内侧为白虎。楼部又分别由枋子层、介石和斗拱及阙顶组成,枋子层刻有铺首,四角为力士,用肩托住介石及斗拱层。斗拱身上外斜挑出,正背面分别为一斗二升曲拱,两侧为一朵曲拱,上面刻有独轮车、农商交易、猎射、骑鹿、戏虎以及牛、羊、马和果树、水草等。其中猎射场面有二人为裸体。</p><p class="ql-block">沈府君阙右阙旁竖有清朝县令王椿源在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写的《沈府君神道碑亭记》碑。</p> <p class="ql-block">因时间原因,薄家湾汉阙我们没有去,看完沈府君阙即刻驱车前往汉阙博物馆,到时博物馆已只出不进了,在我们的强烈请求下,馆员才答应让我们快速参观。</p><p class="ql-block">幸亏参观了,才让我们对于汉阙有了更深的了解。</p><p class="ql-block">看完博物馆,去往素有“小重庆”之称的三汇镇。</p> <p class="ql-block">渠县三汇镇,简称“三汇”,始建于北宋仁宗景佑年间(1034—1038),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现为四川三大古镇之一。</p> <p class="ql-block">方志载:“三汇建场于明代,地为宕、巴、渠三水总汇,商务最盛,号称小重庆”。</p><p class="ql-block">三汇镇北有巴河、镇东有州河交汇于镇前汇成渠江,故名三汇镇。</p> <p class="ql-block">本想在三汇镇享用晚餐,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遂决定到酒店再解决。但没想到在返回车场途中,遇到了当地很有名气的张麻儿羊肉,我买了四份带走,准备在路上吃,但到了停车场🅿️,看到我们家那位在买当地有名的小吃“馍+牛肉、馍+凉粉”,为了趁热品尝美食,也为了让孩子过过放炮的瘾,决定就在停车场解决晚饭问题。</p><p class="ql-block">虽然这一餐大家“吃没吃相,更无坐相”,但却是我此行印象最深的一餐!那个“馍+凉粉”真的太好吃了,川北凉粉,绝绝子!!!现在回想起来都流哈喇子!</p><p class="ql-block">简单的晚餐后,我们来到江边,看着孩子们高兴的放着烟花🎆🎇🎇🎇,老的、少的满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此刻旅行的意义再一次具象化!幸福原来如此简单!!!</p><p class="ql-block">放完烟花,出发去往广安市,还有大约100公里的夜路,不过我们不急,反正已经吃饱玩好了,安全抵达酒店即可,只是又要辛苦四位司机师傅了!</p> <p class="ql-block">喝酒解闷———哈哈哈哈,不是,大家误会啦!</p><p class="ql-block">实际是个小插曲:我们到酒店后,在停车场停车时,我们的车左侧后轮意外爆胎,卸胎、换胎一直折腾到11点多,回到酒店,休整尝了果酒,解乏,休息!</p> <p class="ql-block">第三天早晨,推开窗户,外面细雨绵绵,我们吃完早饭,出发去广安市邓小平故里。</p><p class="ql-block">广安市邓小平故里旅游区现有主要景点近20处,如翰林院子、蚕房院子、邓绍昌墓以及邓家老井、洗砚池、神道碑等景点,充分展示了邓小平同志青少年时期的活动足迹。</p> <p class="ql-block">邓小平故居陈列馆是国内唯一一家以纪念小平同志为专题的博物馆。陈列馆座西向东,一字排开,三个青瓦坡形屋面,三叠三起,一起比一起高,最后耸立起一座丰碑,蕴寓着邓小平“三落三起”的传奇人生和丰功伟绩。</p> <p class="ql-block">邓小平故居是一座普通的川东农家三合院,同川东很多民居一样,邓小平故居掩映在一蓬蓬慈竹之中。</p><p class="ql-block">故居坐东向西,房屋为悬山式木结构小青瓦屋面建筑,穿斗式承重体系,分正房、左厢房、右厢房。</p> <p class="ql-block">邓小平铜像广场</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邓小平故里,我们出发华蓥山。一路徜徉在巴山微雨中,华蓥山在雾气的笼罩中,若隐若现。</p> <p class="ql-block">位于四川广安的华蓥山景区是一座红色革命旅游胜地,拥有奇特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和红色革命为主题的人文景观。</p><p class="ql-block">华蓥山是华蓥山游击队的光辉,曾是中共华蓥山地下党和华蓥山游击队的根据地。</p> <p class="ql-block">景区内有石林、溶洞、峡谷等自然景观,以及《红岩》小说中描写的“双枪老太婆”的雕像,展示了华蓥山游击队的英勇事迹。</p> <p class="ql-block">到景区后,因天气原因,我们只能参观华蓥山游击队红色纪念馆等场馆,无法领略华蓥山的自然美景,但雨雾中的华蓥山却给我们展示了它别样的美——飘忽不定的雨雾,像是给整个华蓥山裹上了一袭轻纱,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p> <p class="ql-block">毕竟在山里,稍有些冷,所以在景区也没有过多逗留,看看时间已过饭点,昨日没有好好吃饭,今天不能再重演,于是联系好下山途中的农家乐,我们出发吃饭。</p><p class="ql-block">到了农家,在等待的时间,摆在堂屋中间的麻将吸引了我们,麻将好大呀!一只手都抓不住四张牌,也因为好奇,我们玩了两把,吃饭!</p><p class="ql-block">川菜,一如既往的没有让我们失望,好吃😊😊😊吃饱喝足,下一个景点。</p> <p class="ql-block">一路上我们紧赶慢赶,在下午五点半左右,到了重庆市合川区钓鱼城。想着可以卡点进去参观,没想到景区下午四点以后就只出不进了,稍显遗憾,不过也好,给下次再来留一个借口!</p><p class="ql-block">在景区门口欣赏一下嘉陵江的美景,看看钓鱼城的“城墙”,查查资料,了解一下钓鱼城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钓鱼城,原为钓鱼山,位于重庆市合川区,扼守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汇流之口,自古为“巴蜀要津”。</p><p class="ql-block">金天兴三年(1234年),金朝灭亡,宋蒙战争揭幕。</p><p class="ql-block">南宋嘉熙四年(1240年)10月,塔海率蒙古军攻入南宋据守的四川,连破西川20城。</p><p class="ql-block">淳祐三年(1243年)春,兵部侍郎余玠采纳冉琎、冉璞兄弟的建议,按照“城塞结合、军政结合”的战略防御思想筑城钓鱼山,钓鱼城因此得以建立。</p><p class="ql-block">钓鱼城之战:发生在公元1259年,是蒙古和南宋之间的一场关键战争。蒙古号称几十万人马,围攻南宋四川地区的钓鱼城,却始终无法攻克。战乱中,连蒙古大汗蒙哥也阵亡在城下,守将王坚将军成为南宋英雄。</p><p class="ql-block">蒙哥驾崩:蒙哥在钓鱼城之战中身中炮石而伤重不治,临终前留下“若克此城,当赭城剖赤,而尽诛之”的遗诏。蒙哥驾崩后,为争夺皇位,各路蒙军纷纷回到草原,这使得南宋的历史又延续了20年,也使得蒙古西征的高潮至此终结。钓鱼城之战因此以“蒙哥大汗战死钓鱼城下,蒙古汗国不得不从欧亚战场撤军”的史实而闻名世界,写下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以弱胜强的战例,被誉为“东方的麦迦城”、“上帝折鞭处”。</p><p class="ql-block">王坚:南宋抗蒙名将、民族英雄。在钓鱼城之战中,他与副将张珏坚守钓鱼城,多次击退蒙军。蒙哥派晋国宝入钓鱼城招降,为王坚所杀。</p><p class="ql-block">余玠:南宋名将。嘉熙年间,余玠任知招信军,于汴城、河阴、安丰相继战败蒙古军。淳祐元年(1241年),以兵部侍郎衔出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四川总领兼夔州路转运使。在蜀时期,余玠励精图治,构筑了后世闻名的山城防御体系(钓鱼城防御体系)。</p><p class="ql-block">钓鱼城军民在抗蒙击元的战争中连续坚守了36年,历经大小战斗200次。至元十六年(1279年)正月,由于粮食极度匮乏,守将王立开城投降,钓鱼城长达36年的守城战史宣告结束。</p><p class="ql-block">钓鱼城的历史不仅展现了南宋军民的英勇与坚韧,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走向。</p> <p class="ql-block">金庸老先生的《神雕侠侣》中,有一场著名的襄阳保卫战。</p><p class="ql-block">第三十九回中,蒙哥御驾亲征襄阳,杨过遂擒贼擒王,直取蒙哥。</p><p class="ql-block">事实上,这一部分并非杜撰,嫁接的是真实历史,而位于今重庆市合川区的钓鱼城,其实就是《神雕侠侣》里的战争前线襄阳城。</p> <p class="ql-block">以钓鱼城遗址为代表的南宋山、水、城一体的军事防御体系,在世界范围内具有突出普遍的历史价值。</p><p class="ql-block">遗址出土的铁雷片口、底、身及铸造痕迹完整清晰,经初步检测为白口铸铁,内填火药,也是世界中古史火器与冷兵器并用时代开创阶段的珍贵见证。</p><p class="ql-block">不仅如此,钓鱼城还孕育出了熠熠生辉的禅宗文化,凿于宋代的三丈六尺卧佛,端庄慈祥,佛侧“一卧千古”的刻石,更是禅味十足,还有屹立于悬空卧佛右侧崖壁上的“千佛崖”石窟、护国门后北侧岩壁上的护国门道教造像,雄伟壮观,令人心生敬畏。</p> <p class="ql-block">在嘉陵江边看了看风景,感叹完钓鱼城的坚固,驾车驶往大足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到了重庆地界,怎可不吃火锅!!!</p> <p class="ql-block">今天是我们旅行的第四天,我们早早地就来到了大足石刻。因为今年除夕大足石刻作为分会场之一,零点钟声响起时,大足石刻出现在全国人民的电视里,所以,怕景区人多会影响我们的体验,就提前来啦!结果我们真的是当天的第一批游客,太开心啦!</p> <p class="ql-block">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境内,是大足区境内141处摩崖造像的总称。其中,国家级有宝顶山、北山(含多宝塔)、南山、石门山、石篆山等61处。石窟造像与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和甘肃敦煌莫高窟相齐名。</p><p class="ql-block">大足石刻最初开凿于初唐永徽年间,历经晚唐、五代,盛于两宋,明清时期亦有所增刻,最终形成了一处规模庞大,集中国石刻艺术精华之大成的石刻群,堪称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p><p class="ql-block">大足石刻其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保存完整而著称于世;以集释(佛教)、道(道教)、儒(儒教)“三教”为一体,世所罕见;以鲜明的民族化、世俗化、生活化特色在中国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p> <p class="ql-block">宝顶山石刻是大足石刻的精华所在,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先去欣赏它。</p> <p class="ql-block">宝顶山石刻</p><p class="ql-block">宝顶山石刻开凿于南宋淳熙至淳祐年间(1174年~1252年),为一代高僧赵智凤主持营建,以大、小佛湾为中心,2.5千米范围内分布10余处小型石窟造像。规模庞大,内涵丰富,整体布局,图文并茂,具有鲜明的世俗化色彩,是中国石窟艺术的最后绝唱。1961年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千手观音</p><p class="ql-block">宝顶山石窟第8号龛。建造于南宋淳熙至淳祐年间(1174年~1252年)。造像占据崖面88平方米。观音结跏趺坐于金刚座上,座侧雕刻侍者、力士等像。观音慧目下视,面相慈祥,身躯两侧和上方,呈放射状的浮雕出千手,每只手各执器物。手势或伸、或屈、或正、或侧,显得圆润多姿,金碧辉煌,被誉为“天下奇观”。整龛造像布局严谨,宛如孔雀开屏,是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发展的高峰和极致。千手观音为佛教密宗六观音之一,佛教认为,众生的苦难和烦恼多种多样,需求和愿望亦不尽相同,因此,就有众多的无边法力和智慧去渡济众生。千手观音具有千手千眼,皆能应众生诉求,大发慈悲,解除诸般苦难,成了佛教诸神中在中国民间影响最大、信仰最广泛的菩萨。宝顶山千手观音信仰对后世民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足 “宝顶香会”,就是以敬奉千手观音为主尊的朝山进香活动,元明香火在川东名声很大,明清时有“上朝峨眉,下朝宝顶”的民谚。</p> <p class="ql-block">华严三圣像</p><p class="ql-block">宝顶山第5号龛。雕刻于南宋淳熙至淳祐年间(1174年~1252年)。居中为毗卢遮那佛,左右分别为普贤菩萨和文殊菩萨。三像身高7米,头顶崖顶,脚踏莲台,身披袈裟,袈裟皱褶大刀阔斧处理,舒展自如。三像皆低头垂目,俯览众生,显得悲悯大度,气势庄严。身躯向前倾斜,头部比例增大,成功避免透视变形。文殊手托宝塔,重约千斤,却历千年不坠,艺术大师巧妙利用建筑力学于艺术创作中,将袈裟一角覆搭前臂,斜向下垂,于膝部相接,形成三角形的稳固支撑,从而将塔和手臂的重力传到基座上。造像融艺术和科学原理于一体,是石窟艺术的集大成之作,对后世具有很大的借鉴价值。</p> <p class="ql-block">六道轮回图</p><p class="ql-block">宝顶山石窟第2号龛。龛高780厘米、宽480厘米、深360厘米。雕刻于南宋淳熙至淳祐年间(1174年~1252年)。六道轮回图又名“六趣唯心图”“六趣生死轮”。图中巨轮,是载众生在三界六道中生死运转的车轮,转轮王两臂怀抱巨轮,表示业力不可逆转,命运随业力而定。巨轮共分四圈,由里向外,第一圈内刻一修行者,从其胸部发出六道光豪,将巨轮分为六部分,表示“万缘发于心,一切由心造”,即众生的一切皆由自己的业力所致。第二圈刻 “天道”“阿修罗道”“人道”“饿鬼道”“地狱道”“畜生道”,根据众生生前的业因差别,确定六种轮回转生的去处。第三圈具体表现“十二因缘”的基本内容,展现众生痛苦的原因和名状。第四圈分十八格,刻出具体的轮回图像。巨轮外刻出教化众生的颂词偈语,佛教认为,坠入轮回并非无法解脱,只要勤修戒、定、慧,断除无明,斩断烦恼,熄灭贪、嗔、痴三毒,就能跳出三界外,得正果成佛。六道轮回图,是佛教人生观的物化表述,它以具体可视的形象,阐述佛教因果报应、轮回转世、十二因缘等基本教义。</p> <p class="ql-block">黑神话悟空</p> <p class="ql-block">圣寿寺</p><p class="ql-block">圣寿寺东与圣寿本尊殿遗址(小佛湾)比邻,西与大佛湾一道相隔,同属南宋高僧赵智凤主持营建,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1174年~1189年),宋末、明末两遭兵燹,明初、清初两度重修,为川东著名佛教圣地。现存建筑群为清代修建,仿宋代汉地寺院“伽蓝七堂制”规制兴建,依山取势,中轴线上布置山门殿、天王殿、帝释殿、大雄宝殿、三世佛殿、圆通殿、维摩殿等七重殿宇,两侧为厢房,形成多重进深的四合院平面布局。建筑布设精巧,错落有致,是古代依山建寺的杰出代表。寺内文物荟萃,保存有众多南宋至清代石刻、木雕、泥塑、匾额、水墨画等遗迹。</p> <p class="ql-block">大足石刻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在宝顶山石刻游览结束后,我们在景区品尝了重庆小面,这碗面不仅满足了味蕾,也温暖了心灵。之后,我们驱车前往北山石刻继续石刻之旅。</p> <p class="ql-block">北山石刻,位于大足城北1.5千米处的北山。自唐景福元年(892年)开凿,历经五代、两宋、明清方具现存规模。北山石刻多表现为摩崖造像,有少量石窟造像,造像主要集中于北山佛湾等。</p> <p class="ql-block">北山佛湾</p><p class="ql-block">北山佛湾长约500米,宛若新月,龛窟相连,密如蜂房。其造像始凿于唐景福元年(892年),由唐末昌州刺史、昌普渝合四州都指挥韦君靖率先营建,后由地方官吏、乡绅、士庶、僧尼等中下层民众相继续建,经五代至南宋绍兴年间结束大规模造像,余绪延至明清。</p> <p class="ql-block">北山石刻唐代造像端庄丰满、气质浑厚;五代造像小巧玲珑,纹饰渐趋繁丽;宋代造像个性鲜明、体态优雅、极富装饰之美,有“唐宋石刻艺术陈列馆”之誉,又因观音造像众多,被誉为“中国观音造像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看完石刻,在细雨中,我们踏上了前往南充的路程。</p><p class="ql-block">当我们到达万卷楼景区时,工作人员正准备下班呢!经过沟通后,她允许我们从出口进入景区参观,不过所有展馆都已经关闭啦~虽然有点小遗憾,但是能走进这片美丽自然风光中还是挺开心哒😄</p> <p class="ql-block">陈寿万卷楼为西晋著名史学家、《三国志》作者陈寿青少年时代读书治学的地方,位于南充市西山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陈寿万卷楼始建于三国蜀汉建兴年间,后因年久失修毁坏,现存的万卷楼于1990年由政府恢复重建成,它由陈寿读书楼、陈寿纪念馆、藏书楼组成,倚山而立,气势恢宏,流光溢彩。</p> <p class="ql-block">庭院中央立有陈寿青铜塑像。纪念堂内陈列有《三国志》以及大量文字、图画、表格、照片、实物等资料,详细地介绍了陈寿的生平、著书史实及其对后世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一顿意外的晚餐——巴适得板!!!</p> <p class="ql-block">昨天看完大足石刻,到了南充,已经是在返程的途中了。今天一早,我们先游览南充的鹤鸣山。</p><p class="ql-block">鹤鸣山的命名源于唐代南充民女谢自然的飞升传说,这一传说在多部文献中均有记载,如清代《顺庆府志》所述:“鹤鸣山……相传谢自然升仙之日,有鹤飞鸣于上。”</p> <p class="ql-block">停好车,首先看到的是鹤鸣山上的宝峰寺。</p> <p class="ql-block">南充白塔,这座修建于北宋太祖时期的古塔,以其1米的高度和独特的13层仿木密檐式砖塔造型,屹立在鹤鸣山上,静默地诉说着千年的故事。塔身以洁白的垩土涂饰,因此得名白塔,又被赞誉为“无量宝塔”,如今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不仅是唐代至五代再到宋代的实物见证,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鹤鸣山上王平墓</p> <p class="ql-block">下山后,驱车前往仪陇县,参观朱德故里景区,它由朱德故居、朱德革命纪念馆、朱德父母故居、朱德养父母故居等几大园区组成,我们只参观了朱德故居和朱德革命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朱德故居,位于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马鞍镇琳琅村朱家大湾。朱德故居始建于清嘉庆末年(1820年),是朱家先辈从广东入川的第二住地,有200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朱德故居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土木结构房屋,为川北农家小院。朱德从9岁开始在这里住了14年,度过青少年时期。屋内按照朱德离家时的原貌陈列着朱德及其家人使用过的物品,屋侧的“双柏树”“琳琅井”是朱德当年劳动、生活、学习的见证物。</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后,顺便在景区不远处品尝了地道的客家美食。</p><p class="ql-block">吃完饭,前往下一站——巴中。</p> <p class="ql-block">到巴中已是下午四点多了,直接导航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停车,参观。</p> <p class="ql-block">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是中国地方性专题博物馆。位于当年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四川省巴中城南。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资料2万余件。基本陈列《川陕革命根据地斗争史》分15个单元,全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四方面军和川陕苏区人民创建、巩固和发展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光辉业绩。红军石刻园汇集了红军石刻标语文献精品,是研究红四方面军和川陕苏区历史的实物见证。</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回到酒店,时间尚早,查了一下资料,发现著名的“米仓古道”所在地恩阳古镇离巴中市区只有半个小时车程,遂决定去看看恩阳古镇夜景🌃</p> <p class="ql-block">古镇恩阳位于大巴山南麓,乃六朝郡县,自公元525年南北朝时期梁武帝置义阳郡始,距今已有1490余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它衔接米仓古道,对接陕渝物流,是当时川东北重要的水码头和物资集散中心,素有““小上海”和“早晚恩阳河”美称。</p> <p class="ql-block">古镇因水而生,因水而兴,是川东北重要的水码头和物资集散交易中心,是米仓古道上最繁华的集镇。</p><p class="ql-block">古镇现有四川省规模最大、成片保存最完好的明清时代古建筑群,堪称川东北民居艺术精品。当年红四方面军在此设仪阆县,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红军文化、巴人文化、米仓古道文化等遗址众多,见证了曾经的的繁荣和兴盛。</p> <p class="ql-block">恩阳是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腹心地带,1933年至1935年期间,红四方面军在恩阳建立县苏维埃各类行政机构,现有各类遗址5处、旧址8处、石刻标语数十处,均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起凤廊桥是连接古镇北入口至古镇核心区的纽带,也是横跨之字河的一道靓丽风景线。</p><p class="ql-block">古镇核心区有万寿宫、起凤桥、水码头、米仓古道南段遗址、胡家大院、大栈房,红军经理处等多处景点逐渐成为网红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起凤桥</p><p class="ql-block">古镇的灵魂是水,恩阳位于巴河岸边,水码头曾盛极一时,建于清朝中期的起凤桥,青石铺就。《唢呐在金风中吹响》、《巴山游击队》等电影曾在此拍摄外景。起凤桥位于恩阳水码头旁、“望江茶馆”下侧,有彩凤飞天的传说。</p> <p class="ql-block">老场街</p><p class="ql-block">老场街是恩阳古镇的一大看点。其中明朝民居一条街即老场街最具特色。这条街有民居约50家,房屋以两层居多,阁楼雕花建筑,下层为防火墙,上层全为木质建筑,有木质走廊和镂花窗棂。</p><p class="ql-block">这些沿街而建的街市民居建筑,多为二进式或三进式小四合院,门面多为可拆卸的木板门。大户人家有一进两个小四合院,前院天井、鱼缸,后院花园、假山;书香门第则注重文化氛围的营造。民居建筑的窗棂皆为方窗,这些窗雕造型美观,井然有序,堪称川东北民间建筑木雕艺术之精品。</p><p class="ql-block">恩阳老街民居建筑的窗棂皆为方窗,现存窗雕多数分格类,如意格,什锦嵌花,鸟兽花卉,形神各异,多为蝙蝠,寓意对生意兴隆和生活幸福的追求;还有一种就是对盐的珍爱,因为蝙蝠吃盐,又名“盐老鼠”。多家窗雕,不难看出是经能工巧匠精心设计,分件雕琢成型后,镶嵌于固定位置,入槽合缝,构成精美浮雕,造型美观,井然有序,堪称川东北民间建筑木雕艺术之精品。</p> <p class="ql-block">万寿宫</p><p class="ql-block">万寿宫位于古镇正街55号,与恩阳财政委员会旧址仅一墙之隔。该宫修建于清朝道光年间,由江西来的刘、陈等姓子孙合资修建,内有戏台,用于春秋两季全族唱戏之用。</p> <p class="ql-block">走在错落有致、层叠弯曲的古镇石阶上,吃了心心念念的川北凉粉,也品尝了恩阳麻辣烫,吃饱喝足回酒店。</p><p class="ql-block">另计:因为时间原因,峰峰和俊妮又不得不早走,怕明天白天返程路上堵车,影响工作,我们就此分手,他们赶夜路回家。(第二天六点,他们安全到家)</p> <p class="ql-block">今天晴空万里,我们一行来到了南龛摩崖造像。儿子可能有点感冒,所以今天的所有事情我一一代劳。</p> <p class="ql-block">南龛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巴中市,石窟始于梁魏,续镌于隋代,盛镌于唐代。</p> <p class="ql-block">南龛摩崖造像由南龛石窟造像、水宁寺石窟造像、西龛摩崖造像、北龛摩崖造像组成。其中,南龛摩崖造像是四川省巴中市境内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石窟。</p> <p class="ql-block">南龛石窟造像</p><p class="ql-block">南龛石窟造像,位于巴中市巴州区城南1千米的化成山上,属隋至宋代佛教造像,以唐代造像为主。始凿于隋,造像分布在云屏石、山门石、千佛岩、大佛洞、佛爷湾一带长约350米的崖壁上,以大佛洞石窟造像最为密集。现存龛窟176个,造像2438尊。</p><p class="ql-block">南龛造像以供养窟为主,佛教故事窟极少,其中有释迦牟尼佛、药师佛、毗卢舍那佛、阿弥陀佛、双首佛、双身佛、鬼子母菩萨、如来佛等;菩萨造像以观音菩萨为最多;余为闻法诸菩萨及八部、天王、力士、伎乐、飞天等护法造像。</p><p class="ql-block">在雕刻技法和艺术处理上,南龛造像打破了以前那种神秘化和程式化的束缚,体现了盛唐时期的雕塑艺术风格。有些主尊佛,面上流露微微的喜悦,给人以亲切之感;众多的菩萨像或单独成龛,或与阿弥陀佛、地藏合塑一龛,人物造型妩媚多姿,肌肤细腻丰满,富有女性的特征。</p> <p class="ql-block">唐乾元元年(758年),时为京兆尹的严武,被唐肃宗下诏贬为巴州刺史。他在巴州任职期间,见这里的幽深古刹萧条破败,龛窟佛像满布苔藓,便进行了一番整治修缮,并奏请唐肃宗为巴州南龛佛寺题名。皇帝看到严武的奏章后,敕命了“光福”的寺名。</p> <p class="ql-block">看完景点,我们开始了此次旅行的返程。由于怕西汉高速堵车,我们选择了绕道,先导航南郑,到南郑后看情况再说。到南郑后,我们选择了先下高速去吃汉中热米皮,核桃馍,刚好休整休整。再次上高速,我们还是选择了绕道宝鸡,从西边回家。</p> <p class="ql-block">远处的龙头山</p> <p class="ql-block">途中远观龙头山雪景,于晚上8:00到家,简单收拾,每人下了一碗西红柿鸡蛋面,舒舒服服的吃完,洗澡睡觉💤结束25年的新春之旅!</p> 账单 玥玥做的视频 公公沿途做的诗 <p class="ql-block">1、朝阳寺</p><p class="ql-block">半坡中</p><p class="ql-block">一棵树</p><p class="ql-block">不知名字的树</p><p class="ql-block">扒在一块四四方方的石上</p><p class="ql-block">根须如爪</p><p class="ql-block">紧紧地罩住</p><p class="ql-block">吮吸石上的水</p><p class="ql-block">长成参天的树</p><p class="ql-block">背上又有两棵树</p><p class="ql-block">似一对老人</p><p class="ql-block">驮起整个郭沫若的寺院</p><p class="ql-block">坚如磐石</p><p class="ql-block">咬定磐石</p><p class="ql-block">驼背的老人驮起一座寺</p><p class="ql-block">是我对达州最初的遇见</p><p class="ql-block">2、达州石桥一瞥</p><p class="ql-block">丘陵小路池塘,</p><p class="ql-block">上下颠簸繁忙。</p><p class="ql-block">最烦堵车中途,</p><p class="ql-block">只盼红消綠暢。</p><p class="ql-block">人仰列宁街道,</p><p class="ql-block">耳畔旗号飞扬。</p><p class="ql-block">石上字字分明,</p><p class="ql-block">川陕革命土壤。</p><p class="ql-block">3、为红四方面军点赞</p><p class="ql-block">大别伏牛秦岭,</p><p class="ql-block">辛口镇巴川东。</p><p class="ql-block">策应中央红军,</p><p class="ql-block">向前锋嘀猛冲。</p><p class="ql-block">巴河渠县红遍,</p><p class="ql-block">再扩广安老城。</p><p class="ql-block">川陕根据一角,</p><p class="ql-block">最红石桥列宁。</p><p class="ql-block">4、汉阙之乡行</p><p class="ql-block">昔知词有上下阕,</p><p class="ql-block">不知汉阕已成乡。</p><p class="ql-block">隔门摄影怨达州,</p><p class="ql-block">抚碑辨隶赞馆藏。</p><p class="ql-block">老者言汉钦冯焕,</p><p class="ql-block">少年说功服绲郎。</p><p class="ql-block">阕有多种显礼制,</p><p class="ql-block">梦中幻游汇三江。</p><p class="ql-block">5、华蓥随吟</p><p class="ql-block">幼读红岩望华蓥,</p><p class="ql-block">何时此山奔一程?</p><p class="ql-block">时慕双枪老太婆,</p><p class="ql-block">雨中搭蓬持红缨。</p><p class="ql-block">至叹江姊竹钢论,</p><p class="ql-block">云峰有洞不逃生。</p><p class="ql-block">狱中八条和血泪,</p><p class="ql-block">红岩精神净心胸。</p><p class="ql-block">6、小平故里</p><p class="ql-block">书香门第暗滋养,</p><p class="ql-block">青少留学拓眼光。</p><p class="ql-block">起起落落顺时运,</p><p class="ql-block">升升降降逆坚强。</p><p class="ql-block">恢复高考公平事,</p><p class="ql-block">足踏香港味最长。</p><p class="ql-block">三步设计赤子心,</p><p class="ql-block">史上当记邓小康。</p><p class="ql-block">7、大足石刻</p><p class="ql-block">巜大足石刻》书早藏,</p><p class="ql-block">未见真容心惆怅。</p><p class="ql-block">时逢宋雨滋文脉,</p><p class="ql-block">恰有智凤统工匠。</p><p class="ql-block">东西南北皆雕遍,</p><p class="ql-block">佛道儒孔都显彰。</p><p class="ql-block">终生玉成卓异事,</p><p class="ql-block">世界遗产享荣光。</p><p class="ql-block">8、大足北窟石刻</p><p class="ql-block">北窟石刻唐时风,</p><p class="ql-block">或腴或瘦各不同。</p><p class="ql-block">巜孝经》原在周至地,</p><p class="ql-block">乡党复制到川东。</p><p class="ql-block">为官一任用心苦,</p><p class="ql-block">启智教化当初衷。</p><p class="ql-block">一锤一凿出精品,</p><p class="ql-block">如琢如磨久为功。'</p><p class="ql-block">9、万卷楼一瞥</p><p class="ql-block">雨雾山中觅楼影,</p><p class="ql-block">陈寿旧居苦未得。</p><p class="ql-block">左见陈寿读书石。</p><p class="ql-block">右闻谯周启牧童。</p><p class="ql-block">诲言谆谆说论语,</p><p class="ql-block">魏猛吴智蜀至忠。</p><p class="ql-block">行路读书必至万,</p><p class="ql-block">方能获取身后名。</p><p class="ql-block">10、南充鹤鸣山</p><p class="ql-block">将军纪信救刘邦,</p><p class="ql-block">安汉古县美名扬。</p><p class="ql-block">东汉析分西南充,</p><p class="ql-block">隋时统一留此乡。</p><p class="ql-block">蜀汉大将有王平,</p><p class="ql-block">后卫阻敌终为殤。</p><p class="ql-block">鄠邑今日祭城隍,</p><p class="ql-block">纪信精神鼓声扬!</p><p class="ql-block">11、朱德故里</p><p class="ql-block">人以元帅出粗微,</p><p class="ql-block">却入诗社表心迹。</p><p class="ql-block">云南学武逢北伐,</p><p class="ql-block">求索德国遇鹏弟。</p><p class="ql-block">井冈朱毛写勇猛,</p><p class="ql-block">长征草地巧委蛇。</p><p class="ql-block">大气厚道挥巨手`,</p><p class="ql-block">千军万马壮声威。</p><p class="ql-block">12、川陕根据地</p><p class="ql-block">川蜀巴中心驰往,</p><p class="ql-block">川陕根据举刀枪。</p><p class="ql-block">通江碧水血染红,</p><p class="ql-block">恩阳虹桥灯射墙。</p><p class="ql-block">川剧声声听未懂,</p><p class="ql-block">辣味口口暖衷肠。</p><p class="ql-block">幸福日子谁造就?</p><p class="ql-block">不忘当年红军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