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市一日游:与赣南乡村的对话

二哥

<p class="ql-block">美友:二哥</p><p class="ql-block">摄影:二哥(手机)</p><p class="ql-block">视频:乐子潘</p><p class="ql-block">美篇号:39784095</p> <p class="ql-block">应朋友邀约,上午八点四十分从家里出发,乘地铁到火车北站,踏上这趟从深圳出发的高铁(2728),城市的喧嚣与忙碌迅速被抛在身后。车窗外,景色如幻灯片般飞速切换,从林立的高楼大厦过渡到广袤的绿野平畴,思绪也随之飘远,满心期待着即将抵达的赣州横市镇。</p><p class="ql-block">不到两个小时,列车稳稳停靠站台。刚一出站,清新的空气便扑面而来,带着泥土的芬芳与草木的清香,瞬间驱散了旅途的疲惫(昨晚上激动没睡好)。朋友早已等候多时,脸上洋溢着热忱的笑容,在他的引领下,我们向着横市镇进发。进入横市镇,小镇的独特风貌让人眼前一亮。在这里,时间仿佛放慢了脚步,每一处角落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生活的温度,让人迫不及待想要深入探寻,感受这座小镇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在这个快速变迁、人口高度流动的时代,很多人都像我一样,有着一种无根的漂泊感,朋友老家有房有根,似乎是一种安稳与归属感的象征,而当我们自觉缺失时,难免心生羡慕。在远方闯荡的日子里,家乡始终是人们心中的港湾。站在横市的土地上,回首家乡的过往,心中满是感慨。家乡是起点,给予我们温暖的怀抱与坚实的底气,远方是征途,充满未知与挑战,却也孕育着希望与机遇,现在已经退休的我与其他同龄的每个人一样,都面临着落叶归根与落叶生根的选择。虽然自己没有老家那座具象的房子作为“根”的寄托,但自己拥有的根,早已在生活的点滴中盘根错节,支撑着自己好好生活,同样赋予我生命的深度与广度 。虽然自己没有了“根”,也回不去了,但朋友特意给留了一个房间,从今以后横市朋友的家就是我常去的地方,我会像走亲戚似的常去小住一段时间,想想都觉得幸福。</p> <p class="ql-block">朋友家的小院打理的非常精致和舒适,屋里屋外都很有味道,很有设计美感,一见就想多住几天。</p> <p class="ql-block">中午在这里吃饭。</p> <p class="ql-block">下午我和三哥由朋友金先生的弟弟陪同参观横市万亩油茶基地。朋友老邱与纪老师则一头扎进厨房,准备晚餐,我们五点回家后,厨房里传来锅碗瓢盆碰撞的悦耳声响,伴随着阵阵诱人的饭菜香。我起身,踱步到厨房门口,看着老邱和纪老师忙碌却有条不紊的身影,心中满是感动。“需要我帮忙吗?”我开口问道。纪老师和老邱笑着摆摆手:“你和三哥就安心等着吃就行,今天让你们尝尝我们𠉴的厨艺。”六点四十分四菜一汤就端上了饭桌,边吃纪老师边做,又陆续做了糖醋带鱼、腊肉炒青菜、手撕包菜,芹菜炒香干三个菜,纪老师的手艺真的不错。老邱炖的特色汤口感非常好,随后还炒了萝卜丝油豆腐炒芹菜,硬是做了九个菜,太丰盛了、太好吃了。九意味着长长久久,加上一个亮汤,十全十美。期间金先生多次联系老邱和我,让我和三哥加衣服,听在耳里暧在心里,三哥穿着老邱的棉衣连声说好温暖好温馨。晚上的气氛十分热闹,大家异口同声表杨老邱性格好,表杨纪老师的厨艺。</p> <p class="ql-block">如今,除了传统的水稻种植(每年两季播种,够全镇两万多人吃饱),油茶林、果园遍布山间。油茶,作为横市的特色产业之一,它的存在不仅仅是一种经济作物,更承载着先辈们靠山吃山、勤劳致富的传统。每一滴香醇的茶油,都凝聚着横市人对土地的热爱与敬畏,是深深扎根于土地的农耕文化的延续。</p> <p class="ql-block">连绵的青山像是大地的守护者,层层叠叠,绿意葱茏。山间云雾缭绕,仿佛给山峦披上了一层薄纱,如梦如幻。偶尔可见几座白墙黑瓦的农舍错落其间,烟囱中升起袅袅炊烟,勾勒出一幅宁静祥和的田园画卷。</p> <p class="ql-block">专程去镇上的绿道散步。2.5公里绿道两旁绿树环绕,香樟树有些年头了,打问行人,回答说有大几十年了。感受到了镇政府对当地百姓的关怀,解决了温饱问题后又重点关注民生问题。</p> <p class="ql-block">参观蓝莓基地。近年来新兴的蓝莓产业,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蓬勃发展,为横市的农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听年轻的老板介绍他的大棚有三处,全是无土栽培,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生产,他对政府与民众对他的支持表示赞赏与肯定。</p> <p class="ql-block">晚上自己动手做饭,全是本地特色。</p> <p class="ql-block">完稿于2025年2月19日晚9点。</p> <p class="ql-block">查询资料后横市镇的情况综述如下:</p><p class="ql-block">基本概况</p><p class="ql-block">地理位置:位于南康区北部,东临赣县区沙地镇,南连麻双乡,西接上犹县社溪镇,北邻坪市乡、大坪乡。</p><p class="ql-block">行政区划:下辖1个社区及13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横市圩。</p><p class="ql-block">面积与人口:全镇面积为122平方千米,2018年末有户籍人口2.68万。</p><p class="ql-block">交通条件:是南康区北部交通中心,唐江至隆木、横市至大坪等4条公路在此交叉汇合,赣粤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横市高速互通出口距圩镇仅1千米。</p><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春秋时先属楚,后属吴;战国时归越,后又归楚。秦属南楚地,西汉属南埜县地,东汉属南野县地,吴嘉禾五年属南安县地,晋武帝太康元年属南康县地。元大德年间始名相州,明洪武三年设相安镇,嘉靖三十四年属顺化乡。清同治十一年圩名改为横石井。民国十二年改称横市,并以麻石井、横石井通称,民国三十三年撤区设乡。1949年恢复区设置,1958年成立横市曙光人民公社,1984年恢复乡建制,1989年撤乡设镇,2013年隶属赣州市南康区。</p><p class="ql-block">自然环境</p><p class="ql-block">地形地貌:地形东西长南北狭,横市河贯穿而过,境内除镇区及土桥村周边为河流冲击平原外,多数地区为低山丘陵地貌,整体地势东南低,西北高。</p><p class="ql-block">气候特征:地处中低纬度东亚季风区,属中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性湿润温和气候,春早、夏长、秋短、冬暖,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受地形影响,山区气候差异明显。</p><p class="ql-block">水文情况:横市河属龙华江一级支流,发源于坪市乡李岭村莲花山,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多个乡镇,于十八塘乡合江村大田组汇入龙华江。</p><p class="ql-block">经济发展</p><p class="ql-block">农业:优质稻播种面积2.65万亩,粮食总产量达9973.1吨,有油茶林5356亩,果园2548亩,以脐橙、柚子、柑桔为主,生猪生产规模化发展,还有无公害蔬菜、白莲、灰鹅、家兔等特色产业,土特产有茶油、雪片糕、板鸭、花生巴等。近年蓝莓产业发展迅速,建成了蓝莓数字科技产业园。</p><p class="ql-block"> 工业:据不完全统计有工业企业6家。</p><p class="ql-block"> 商贸: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有6家,且开通了周末菜市,搞活了当地经济。</p><p class="ql-block">社会事业</p><p class="ql-block">教育事业:2010年末有中学1所,小学15所,其中完小7所,8个初小点,在校中学生1400多人,在校小学生1800多人。</p><p class="ql-block">医疗卫生:2000年末,横市中心卫生院职工人数60人,编制床位30张,设有多个临床科室。</p><p class="ql-block">文化旅游</p><p class="ql-block">文化特色:横市镇通行客家方言,又称客家话,属南康客家方言北乡坑声。</p><p class="ql-block">旅游资源:有稿背村三眼桥、茶山庄园、佛岭漂流等景点,还有传统的赴圩文化,双休日逢农历尾数2、5、8日期为逢圩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