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近几年,肾结石患者越来愈多,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人口肾结石患病率为 1.61%—20.45%,且数据还在攀升。</p><p class="ql-block">肾结石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引发剧痛:“肚子像被挖掘机碾压”“有把刀在钻肠子”......同时尿频、尿急等各种排尿问题也会找上门,严重时还会引起肾衰竭。所以认识和预防肾结石很有必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01肾结石怎么来的</p><p class="ql-block">肾结石并非真的石头,而是人体里矿物质形成的结晶。想象一下,我们在泡咖啡时,如果加入的水不够,咖啡粉就会结在一起变成干干的硬块。同样,如果体内缺乏足够的体液来稀释高浓度的矿物质(如钙、草酸盐、尿酸),结石就产生了。</p><p class="ql-block">肾结石一般很小,大如一颗玉米粒,小如一粒盐。如果它默不作声,你基本上不会有什么不适感。但它一旦离开肾脏,溜到输尿管里(输尿管本身比较小,只有0.5~0.7厘米),结石就有可能在下落的过程中被卡住,同时,它还堵住了尿液。尿液排不出去引发结石上端的肾盂和输尿管的压力增加,平滑肌痉挛,导致绞痛,还可能伴随着血尿,人就可能痛得怀疑人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02肾结石“最爱”这4种习惯</p><p class="ql-block">不爱喝水</p><p class="ql-block">一天到晚不喝水、或者只喝一点点,平时很爱喝饮料的人真的要留个心眼了。长期饮水不足是肾结石形成的关键因素。高温环境工作者(如厨师、炼钢工人)或久坐职业人群(如程序员、司机)因出汗多或排尿不便,导致尿液浓缩,晶体物质易沉积形成结石。</p><p class="ql-block">只爱吃肉</p><p class="ql-block">《营养流行病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与每天吃100克肉的人相比,吃素和吃鱼肉的人患肾结石的可能性要低30%~50%。过量摄入红肉、海鲜等高嘌呤食物会增加尿液中钙、草酸、尿酸的浓度,促进草酸钙结石(占肾结石70%-80%)的形成。此外,高盐饮食会促使尿钙排泄增多,进一步增加结石风险。</p><p class="ql-block">长期憋尿</p><p class="ql-block">由于经常憋尿,所以里面的废弃物,沉渣以及结晶无法顺利排出,是导致膀胱结石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p><p class="ql-block">遗传因素</p><p class="ql-block">如果家族中有人得过肾结石,那么自身患肾结石的风险就会有所提高。可能与基因突变导致的高钙尿症、高草酸尿症等代谢异常有关。儿童肾结石的低龄化趋势也与此相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03肾结石的预防措施</p><p class="ql-block">保证充足水分摄入多喝水可以增加尿量,稀释尿液中的矿物质和盐类,减少它们结晶形成结石的机会。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日饮水量1500~1700毫升,肾结石患者每日饮水应不少于2升。</p><p class="ql-block">合理补钙虽然尿液中高浓度的钙可以导致结石。但摄入的钙不足,会使得尿液中的草酸盐水平大大升高,而草酸盐也能导致肾结石。奶制品是补钙的好食物,建议每天摄入300~500克的奶和奶制品。</p><p class="ql-block">均衡饮食饮食是影响肾结石风险的重要因素。建议减少高盐、高蛋白食物的摄入,多食用富含纤维和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它们有助于维持尿液的酸碱平衡,减少结石的形成。此外,避免过多摄入含有草酸盐的食物,如菠菜、甜菜等,因为草酸盐是肾结石的主要成分之一。</p><p class="ql-block">多运动建议每隔一段时间起身活动一下,如散步、做简单的伸展运动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和尿液排出。增加日常活动量不仅可以预防肾结石,还能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