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百丈:废墟上重建工学院研学基地

见客笑

<h3>《泰顺百丈:废墟上基地的崛起》<br>  2 月 14 日,春节过后的首周,有三位携带着轰鸣机器的工作人员,在百丈镇小学旧址上进行着打钻、标号等地质勘察作业。我们恰巧邂逅了这支正在忙碌的勘探工程队,还有杭州泰顺商会秘书长以及百丈镇的领导等,他们为我们详述了这个工程的来龙去脉。<br></h3> <h3>  据百丈镇领导介绍,此地原是北洋工学院旧址,将在这片断壁残垣的废墟之上,依循以旧修旧的原则,投资建设旧址文化研学基地。<br>  </h3> <h3>  据悉,1941 年,当时我国战火纷飞,遭日本军阀侵略,天津沦陷,北洋大学工学院迁址至泰顺百丈口的东西岸村,英士大学迁至司前村。只因这两处地域开阔,水上交通相对便利,于泰顺的大山之中更为安全。在百丈的北洋工学院师生众多。泰顺北洋工学院设有土木工程系、机电工程系和化学工程系,1943 年夏秋之际,学院开始招收新生。消息传出后,江、浙、皖、赣、闽、粤等地的一千多名学生慕名报考,竞争 120 个名额。当时考区分为泰顺、云和、永嘉、临海、屯溪五地,休宁籍教授吴恒安就在这一年于安徽屯溪考区被录取为北洋工学院新生。第二次,1944 年又招生 421 名,原本狭小的山村致使师生住宿极为局促,只能借住于民房和粮食仓库。当时北洋工学院院长陈荩民,还经常向泰顺县借粮以维持生计的情况。<br></h3> <h3>  就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泰顺开办了两所大学,国立英士大学和国立北洋工学院。如今,将投资 4000 多万元建设文化研学基地,计划于今年 10 月份,与天津大学 130 年校庆共同庆贺。<br></h3> <h3>  时尚体育旅游基础设施(研学基地)——国立北洋研学基地,于 2 月 14 日启动钻孔勘察。据了解,该工程投资 4009 万元,以旧翻新,主要涵盖活动室、活动礼堂、宿舍楼、食堂以及文化展览等项目,2025 年 2 月已公开招标。国立北洋工学院是天津大学的前身。抗日战争期间,国立英士大学迁到泰顺山区,分出了国立北洋工学院,两所国立大学一同度过了三年艰难的办学时光。<br> <br> 作者:苏为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