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正确政绩观,需要完善制度与考核评价体系齐发力

白佛言

<p class="ql-block">树立正确政绩观,需要完善制度与考核评价体系齐发力</p><p class="ql-block">在新时代发展浪潮中,政绩观犹如 “指挥棒”,深刻影响着各项工作的推进方向与最终成效。完善制度体系,健全契合正确政绩观的考核评价体系,已成为推动工作高质量发展、增进群众福祉、提升群众满意度的必由之路。</p><p class="ql-block">回顾实际工作,不难发现,部分干部因政绩观偏差,陷入短期主义与形式主义的误区。他们热衷于打造 “形象工程”,过度追求表面的光鲜亮丽,却忽视了工作的长远效益与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不仅造成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更严重损害了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公信力,让政府与群众之间的 “连心桥” 蒙尘。</p><p class="ql-block">完善制度体系是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基石。工作目标和任务的明确,需要科学细致的工作流程与标准作为支撑。以城市建设领域为例,评判城市发展水平不能仅以高楼大厦的数量为单一指标,而应将目光放远,综合考量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备程度、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幅度等多元因素。通过构建全面、严谨的制度规范,为干部指明工作方向,引导其从宏观视野、长远角度谋划工作,推动城市建设朝着宜居、宜业、宜游的方向稳步迈进。</p><p class="ql-block">同时,严格的监督机制不可或缺。通过全程监控工作过程,及时察觉并纠正可能出现的偏差,确保制度执行不走样、工作推进不跑偏。只有将制度的笼子扎紧织密,才能为正确政绩观的树立提供坚实保障。</p><p class="ql-block">考核评价体系是引导正确政绩观的关键抓手。在考核指标设定上,要打破传统思维定式,实现多元化发展。除经济指标外,应将民生改善、生态保护、社会稳定等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指标纳入考核范围,全面衡量干部的工作成效。</p><p class="ql-block">在考核方式上,要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增加群众评价的比重。毕竟,群众是工作的直接参与者与受益者,他们的感受最真实,评价最具说服力。以乡村振兴工作为例,考核干部时,不仅要看引进项目的数量、GDP 的增长幅度,更要关注村民收入是否稳步提高、生活环境是否明显改善、乡村文化是否得到有效传承与发展。通过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入户走访等方式,广泛收集群众意见,让考核结果更具真实性与公信力。</p><p class="ql-block">完善制度体系与健全考核评价体系,犹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共同推动正确政绩观的树立与践行。只有不断优化制度设计、创新考核方式,才能激励广大干部把心思和精力真正投入到为群众办实事、谋福祉的工作中,为各项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强大动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