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狭剧场,是一间面积200平方米,能容纳120名观众的小剧场,凭借独具特色的原创话剧,灵活多变的形式,与时俱进的题材以及便捷高效的互动,“圈粉”一大批年轻观众。今晚还有舞龙和舞狮的,很热闹。</p> <p class="ql-block"> 罍街是安徽省级特色小镇,为国家AAA级景区。一期以老字号和特色餐饮为主,配套建成了罍街茶馆、罍街早点来、罍街酒吧街等多重业态。早餐街整体建筑风格为徽州庭院与北方胡同相结合,错落有致、大气恢宏,形成独具合肥味的早餐特色街区。</p><p class="ql-block"> 二期整体采用新徽派建筑风格。以街、巷、村、坊、亭等为主题,深挖合肥特色地域文化,打造户外罍博物馆、合肥话方言互动、地方美食等特色文化体验。 </p><p class="ql-block"> 三期是老建筑改造而成,其中一层打造成创意市集,包含非遗类、手工类、原创店、轻餐饮,二层及以上打造创意工作室和互联网平台,并集中区域开辟了大学生创客空间,配套建成月租式创客公寓。</p> <p class="ql-block"> 夜逛合肥罍街,探索其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筑和热闹的夜市,体验当地人的宵夜生活,感受合肥的人间烟火气。</p> <p class="ql-block"> 来合肥的第二天下雨了,因为住的酒店离安徽博物院新馆比较近,雨天也适合在室内参观。旁边是地质博物馆,本打算出来再去,结果出来时雨大忘去了。</p> <p class="ql-block"> 安徽博物院,是安徽省唯一一家集自然、历史、社教为一体的省级综合类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第三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毛主席视察过的唯一一个省级博物馆,“安徽博物院”使用毛体字作为招牌字。</p> <p class="ql-block"> 安徽博物院现为一院两馆运行模式。庐阳馆(老馆)位于合肥市安庆路268号,展陈大楼为仿苏式建筑,常设展览有“安徽革命史陈列”“安徽古生物陈列”“安徽好人馆”等。因为时间关系,这次没有参观老馆。</p> <p class="ql-block"> 蜀山馆(新馆)位于合肥市怀宁路87号,建筑造型体现了五方相连、四水归堂的徽派建筑风格,常设展览有“安徽文明史陈列”以及“徽州古建筑”“安徽文房四宝” “江淮撷珍”等专题。</p> <p class="ql-block"> 安徽博物院现藏文物31万余件,特色藏品包括商周青铜器、汉代画像石、古代陶瓷器、宋元金银器、文房四宝、明清书画、徽州雕刻、古籍善本、契约文书、近现代文物及潘玉良美术作品等。古旧字画装裱修复、青铜器保护修复、碑刻保护拓片等技术力量雄厚,在漆木器保护、油画保护修复、文物预防性保护方面具备一定实力。</p> <p class="ql-block"> 古代方砖上刻名字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p><p class="ql-block"> 1. 责任到人:古代建筑中,在方砖上刻名字的制度类似于现代的责任制度,目的是为了确保建筑的安全和质量。如果建筑在建设或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那么根据砖块上的名字,可以迅速找到相关责任人,并进行问责或追责。</p><p class="ql-block"> 2. 监工作用:在古代,建筑项目的监督通常由政府指派的监工负责。这些监工在建筑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的职责是确保建筑按照规定的质量和标准进行。通过在砖块上刻名字,监工可以明确责任,并确保每个环节都有合适的工匠负责。</p><p class="ql-block"> 总的来说,古代方砖上刻名字的制度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和责任制度,它有助于确保建筑质量和安全,同时也有助于追究责任。这种做法在古代和现代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p> <p class="ql-block"> 安徽文明史陈列:展示了安徽从远古到明清的文明发展历程,观众可以看到镇馆之宝如铸客大鼎、龙虎纹鼓座、鄂君启金节等文物。</p> <p class="ql-block"> 铸客大鼎,位于三楼安徽文明史(二)展厅,这个战国后期的楚国青铜器重达400公斤,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大最重的青铜圆鼎!鼎口平沿处刻有“铸客”等12字铭文,历史价值极高。</p> <p class="ql-block"> 龙虎纹四环铜鼓座,这个打击乐器鼓的底座出土于舒城九里墩春秋墓,从铭文看是钟离公的自用之物,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p> <p class="ql-block"> 吴王光鉴,吴王光鉴出土时还保存着铜尊缶,是楚国特有的青铜礼器组合,具有冰酒或温酒的神奇功能。吴王光就是吴王阖庐,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506年以伍子胥、孙武之谋合唐、蔡之兵大败楚军并攻破郢都,名扬于诸侯。鉴上有铭文52字,说明作器原因,还记载当时吴、蔡两国间的关系。铭文证实吴国为姬姓后裔。</p> <p class="ql-block"> 鄂君启金节,鄂君启金节分为“车节”与“舟节”两个,是楚怀王颁发给封君鄂君启的商贸通行证。鄂是地名,启是鄂君之名,青铜质,表面有错金铭文,车节148字,舟节164字。铭文内容涉及古地名、河流名、水陆交通路线、关税以及禁运物资等众多方面,是研究楚国的用节方法和制度、水陆交通、经济贸易、历史地理以及楚王与封君关系等方面重要的珍贵史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云纹五柱器,又名“西周路由器”,几十年来,无数考古专家学者,都对这件青铜器的功用都作过研究和探讨,但一直没有定论。</p> <p class="ql-block"> 景德镇窰影青釉注子注碗,这套注子注碗是温酒用具,温酒时将注子置于注碗中,以碗中热水温之。此件注子注碗为宋代景德镇湖田窑精品,注碗将注子紧实地包裹其中,既拿取方便,又起到很好的保温作用。历史、艺术价值极高。</p> <p class="ql-block"> 金扣玛瑙碗,这个碗1972年来安县相官公社出土,圆形大敞口,橙黄色,局部有暗红色斑纹,碗壁厚仅0.2厘米,于半透明中朦胧地显露出玛瑙的自然纹理。口沿镶嵌一圈金边,即“金釦”,与宋代碗盘等瓷器边沿留有“芒口”而镶金银的习惯相同,是宋代比较流行的一种装饰技法。玛瑙自古以来就是作玉的重要材料之一,其性脆,韧性差,对制作工艺要求较高。此玛瑙碗器形较大,形体规整,器壁打磨光滑,薄而透光,镶釦整齐牢固,显示出高超的技艺,是安徽省目前唯一的一件玉器类“国宝”。</p> <p class="ql-block"> 剔犀云纹漆盒:元代漆艺巅峰之作。这件剔犀云纹漆盒,高6.9至9.5厘米,直径14.5厘米,是元代的珍贵文物。1956年由安徽省屯溪县的张新吾先生捐献,现藏于安徽博物院,被誉为镇院之宝。</p> <p class="ql-block"> 每一件文物都见证着一个时代的波澜壮阔,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的经历者,是他们看着历史中人来人往,兴衰成败,看着人类一步步走到今天。逛博物馆的意义远不止于"打卡"或"拍照发朋友圈",它更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一次与历史、艺术、文化的深度邂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