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山游记

知足常乐曹新建

<p class="ql-block">夸父山游记</p><p class="ql-block"> 作者:曹新建</p><p class="ql-block"> 夸父追日的故事耳熟能详,夸父的形象高大威猛,夸父的精神激励人奋进。</p><p class="ql-block"> 或者是生计原因,亦或是工作原因,往往俗务缠身,身不由己。我在五强溪生活了四十年,居然没有去过近在咫尺的夸父山景区。这也太说不过去了,所以,今年我下决心一定要去领略一下传说中的夸父山神韵,了解一下夸父山的经伟。</p><p class="ql-block"> 蛇年新岁,在热烈的鞭炮声中,在烟花烂漫中拉开序幕,蛇年已来,金蛇送瑞。大年初一,阳光明媚,微风暖暖,我决定关门歇业,全家去夸父山游玩。</p><p class="ql-block"> 夸父山也叫撑架岩,由三座独立大山峰组成,坐落在怀化沅陵东北部五强溪镇一个叫夸父山村的地界,传说是夸父追日途中累了,在此歇息生火做饭的地方。离五强溪镇约十公里,位于沅江边上。河对岸便是从文先生笔下的柳林风光,沿河而下有海螺山、厢子岩景点,沿河而上有寡妇链、明月山、象鼻山景点。</p><p class="ql-block"> 我们今天没考虑其他景点,便驱车直奔夸父山而去,由于没有去过,也无向导,便一路问询。直到远远看到三座高大而光滑的山峰,便觉得应该就是这里了。可还是走过了,老乡热情地告诉我们,进山之路应该在村部前面,那里有一根大烟囱,在烟囱前面一点向右走一条小路进去,汽车可以停在那里一户人家的坪场上,然后步行进山,所以你们要倒车回去一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座大烟囱伫立于田地之间,高高地耸立着,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大兴乡镇企业,开办机砖厂留下的,三十多年了,依然完好的立在那里,似乎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它,虽然比它身后的大山要矮,但我在它面前也是很渺小的,看它也得仰着头,也得怀着一种敬仰的心情。绕过大烟囱,车拐上右边一条小路,向大山深处行进。</p><p class="ql-block"> 经常刷抖音,知道夸父山景区有个网红桥,今日得以相见。这网红桥很幸运,原本在深山沟里默默无闻,由于互联网飞速发展,普通人通过手机可以拍照拍视频,并发布于互联网,由于近年来来此游玩的人多了,它的上镜率高了,成了来此游玩的人的打卡地,渐渐就成了网红。其实它只是一座浮在水库上的栈道,是外界进山的必经通道。据说这桥没有资本背景,也没有政府背景,完全是地方民众自发修建而成,因此在维护上稍有欠缺,我经过时发现有多处损坏,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也说明景区吸引力大,游人多而负担重。</p><p class="ql-block"> 夸父山景区目前还没有完全开发,处于原生态,去游玩能体会原汁原味。</p><p class="ql-block"> 我们过了网红桥便开始登山,山道弯弯,清风微微,空气爽爽。据说这山道早几年当地人作了初步修整。陡坡地段用混泥土做了阶梯,因此爬山时不至于荆棘缠身。一路上行人接踵而上,不时发出感叹声和喘气声。说是登山,其实只是围绕三坐大山峰脚下绕行,并未登上峰顶。山峰光滑溜圆,没有专业工具与专业体能,平常人是很难登上去的,只能在山脚下仰视,在绝险处发出声声感叹。行到半山处,路已陷入山体里去了,两山壁立如刀削,一路穿过抬头只有一线天,脚下道路崎岖不平,去年六月的特大山洪在这里依然留有痕迹。碎石成堆,被摧毁的树木横七竖八躺在并不宽裕的小道上。可见大自然的威力。我想我们该怎样和大自然和平相处呢,唯有敬畏与爱护。便自觉地将手中喝过的饮料瓶放进手提袋,而没有随手扔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看那颗藤植的生命力有多顽强,根茎扎进岩缝中,躯干顽强的向上伸展,傍着陡峭的岩壁居然长到二十米高,在二十多米高的绝壁上散枝发绿,在赭红色的岩上画成了一幅美丽的画,确实令人叹服。老伴年纪也大了,但她一直走在前面,未听到她叫一声累,不知是美景给了她为量还是夸父追日的故事激励了她,我想人生就应该有不服输不服老的劲头,就象那颗藤植一样,不管环境怎样,只要有生存条件就应该坚持茁壮成长,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生存。</p><p class="ql-block"> 爬上垭口,算是第一阶段登山完成,外套是穿不住了,头上微微出着汗。虽说是登顶了,但离山颠仍有很远的距离,仍然要仰着头还看不见山顶。在垭口住下看,不免有些惊吓,由于未开发缘故,悬崖处也没有防护设施,一切安全事由全凭个人负责。因此要格外小心,我叮嘱着家人及同行的朋友,特别是小朋友。从另一面下山,其路更陡更险,山洪冲散的泥石更多,路更不好走,许是上了点年纪了,直觉得腿有点发抖。好在下坡路不是很长,不多时便到了与另一山相连的地方,,稍事休整,准备再向前登上另一个垭口。</p><p class="ql-block"> 环看三峰,雄崎挺拔,人在低处何其渺小,与人一样生长在山脚下的树也是何其渺小,但人和树都有顽强的生命力,传说中的夸父,不也是有强大的生命力吗,他逐日而动,在此撑锅做饭,拿山做撑架,蓄力而发,这故事激励着一代代华夏儿女,不畏列强,不屈不挠,坚定而自信的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女儿指着远处一株山茶花说,这地方还有这么漂亮的山茶花。看过去,在满眼的赭色中,在冬末的荒山之中有这一抹亮色,也是叫人很舒服很养眼的。洁白的花瓣之中点点黄心,一朵朵正盛开着。人们只记得寒冬之中有梅花,谁知江南还有山茶花也是要经历寒冬才盛开的。我想在山花烂漫时它也会在丛中笑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爬第二个垭口时,山势不是很陡峭,但由于体力消耗大,因此走得慢些,我与老伴一人捡了一根杂柴,权作手杖,徐徐爬行。同行的小朋友精力依然充沛,一溜烟超过我们,很快便上了垭口。你不得不信长江后浪推前浪这句话,人生就象沅江,生生不息,永远有活的源泉。</p><p class="ql-block"> 是的,站在第二道垭口上,回望来时路,这一路上坡下坡再上坡,沿途所见尽是原生态,除了险段有人工开凿的痕迹外,基本都是原始状态,连个歇脚的凉亭都没有,更别说有其他景区一样的商业氛围,能见到现代用品的是在山脚下的水沟上,山外村民用混泥土筑了个小小水井,用塑胶水管将水引向山外,权作饮用水。当然这水是纯天然的,没有污染的山泉水,充满活力。</p><p class="ql-block"> 在山里行走,近距离地接触,是看不到三坐山峰的全貌的,只能体会到大山的坚实,雄浑与厚重,只能体会大自然的巧夺天工与奇特。我无法探究这大岩壁是如何形成的,只见它镶嵌着与河滩上鹅卵石一样的石头,并且坚固异常,千百年也不往下掉。山上也无大树,也就只是一些生命力顽强的草和藤蔓稀疏地附着在阔大的崖壁上,也不知是否有人登上过峰顶,峰顶上又会有什么呢?我想终究会有人去探究的。我期待着有人来开发夸父山景区,以解未解之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登山到下山,全程只有大概五公理,由于路况不是很好,走了三个多小时,从另一山坡下山,没有走回头路。待回到沅江边的大路上,再看三座山峰,它们静静的耸立大地之上,象三只箭镞蓄势射向蓝天,好象是不屈的夸父绝不承认失败一样,不达目的绝不放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