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四章的主要内容(一):第四章主要讲什么?理解的核心在哪?就在这个“冲”字。

花漫九州

<p class="ql-block">“道冲,而用之或不盈。”</p><p class="ql-block">我们注意“冲”的写法,“冲”是一个组合字,我们把两点放平,这个冲就得到了正确的理解。冲就是二中。二是什么?这两点是什么?就是阴和阳。道是什么?“一阴一阳之谓道”。冲的本义的形象在讲什么?两股水,这个水冲到那个里面,两个水就掺到一块儿了,这是讲它是两种力量的作用,一个是讲它是动态的,所以我们现在来理解这个“冲”字,第四章就变得容易理解了。</p><p class="ql-block">“道冲”,道就是阴阳两者的相互中和。</p><p class="ql-block">二中,阴和阳的相互中和。</p><p class="ql-block">我们拿第四十二章给大家来印证一下,因为第四十二章就讲“冲”的事情。(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p><p class="ql-block">西安搞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时候,世博会的标志是个三角形,世园小花的标志,现在西安的大巴世园会那个标志还在,大家知道。当年对这个三角形是怎么解释的?就是这段话,“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p><p class="ql-block">我们看下边这个“冲气以为和”。你理解“冲”,就把它一下理解了。道是万事万物的本源,道像什么?道像太极一样。一,太极,太极生两仪,一生二,两仪。两仪就是阴和阳,阴和阳,两者掺合到一块儿,二生三。大家知道这个三,应该把它写成参谋的参,参与的参,阴和阳两者参与到一块儿,两股力量冲到一块儿了嘛。这个三其实就是参。阴和阳参与到一块儿,就产生了万事万物,三生万物。你也可以把它读成参生万物。</p><p class="ql-block">我们看到的所有事情,在中国的哲学里边都是阴和阳两种力量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换句话说,万事万物里边都有阴阳两种力量的存在。包括我们世界上的男女,包括天和地,日和月,包括大拇指,动的是阳的部分,不动的是阴的部分,大拇指为阳,其他四指为阴。都是用阴阳来概括的。</p><p class="ql-block">你把这个“三”是阴阳两者参与到一起,产生万物,阴阳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动态的和谐的世界。</p><p class="ql-block">既然是阴阳两者的相互作用产生的万事万物,所以“万物负阴而抱阳”,万事万物都承载着阴,环抱着阳,都有阴阳两个方面。“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个气就是阴阳二气,两者参与到一起,形成这个和谐的世界。所以大家知道这段话,任何人的解释都不如《道德经》本身这段的解释,就是“道冲而用之或不盈”。阴阳两者相互作用,永无休止。咱们中国文化概括到最高点的时候,文化的哲学概括的最高点就一句话,“一阴一阳之谓道”。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把万事万物都分成两个方面,然后这两个方面快速的对应,形成一种处理,到底是进还是退,到底是攻还是守,它都是在二分法的方式里边,一分为二分法里边迅速得出结论,而“用之或不盈”。就是这个道理,谁要懂得运用的时候,那道理深了去了。这个道理奥妙无穷,掌握这个道理在各个方面的用之无穷无尽。“或”就是则的意思,“不盈”就是无边无际,奥妙无穷。你看中国话,包括书法、围棋,你看黑和白之间,这都是在讲阴阳的这个道理。</p><p class="ql-block">所以宗白华先生写《美学散步》的时候,他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像什么?就像水的起和落,就像鸟的两个翅膀,所以中国的艺术它讲这种运动。用水之推波,如鸟之两翼,这样他才能够飞翔起来,用之或不盈,这个道理确实是深刻深奥又有智慧,用起来可以在各个方面里面都体现出来。所以我们经常讲。阴阳相背,经常讲孤阴不生,孤阳不长。</p><p class="ql-block">我们中国人习惯于用阴阳相互中和这样的一种方式来认识问题、理解问题。</p><p class="ql-block">从思维方式来解释,有的也把我们这种方式叫“中庸”。中庸就是“以中为用”的意思。而这个“中”,就是阴阳两者的两种对立方面的相互融合,讲究共存,同舟共济,讲究共赢。</p><p class="ql-block">这种杰出的思维方式跟“中”之间有一个什么样的古老联系呢?我们注意“中”的写法,“中”本意就是旗杆。我认为咱们中国人的这种“以中为用”的思维方式,他就应该是我们文化中飘扬的最高的一面旗帜。思维方式这个东西太不得了了,思路决定出路。</p><p class="ql-block">相互融合,相互中合,共赢共济。这种思维方式应该是我们文化中表扬的最高的一面旗帜,这就是和“中”的古老的联系。</p><p class="ql-block">这个“中”字本意在我们文化中,字的象形的意义,它本意就是旗杆,这个字是怎么来的?你看我们原始先民每一个部落,每一个族。比如我们叫华夏族,它都有族徽,也就俗称我们叫图腾。族徽当然要绣成标志,弄成旗的样子,旗插在什么地方?就插在旗杆上。旗杆插在什么地方呢?未必是他们住的地方中间,一般情况下是插在中间的比较明显。不管是什么地方,大家都认为插的这个地方是恰到好处。我们注意“中”字在我们文化里边就是恰到好处,中国文化的代表中原文化,河南人现在还有这个字。这事儿中不中?中。你看,恰到好处。我们中国人有意无意的把这个“中”作为一个旗杆的标志与代表。</p><p class="ql-block">我们来看麻将,没打过也看过吧。美国小学生认字就从小学打麻将,认汉字特别快。麻将是谁发明的?渔民,我到宁波有一个陈姓的渔民给我讲了麻将的产生的历程。中国的所有的以前那种游戏的东西,包括象棋呀、牌这种东西,每一个游戏的发明都是跟天地关联非常密切。当然一部分也跟人们的生活经历实践经历密切相关。</p><p class="ql-block">渔民出海捕鱼,鱼怎么论呢?一条、两条、九条。用什么装呀?一桶、两桶、九桶。卖多少钱呢?一万、二万、九万。渔民出海捕鱼最关心的是什么东西、什么事情呢?风向,东西南北风。就剩下三张牌了,大家注意这三张牌,白板就是船帆,红中就是旗杆,目的只有一个,发财。你看,就这么简单。</p><p class="ql-block">所以我觉得我们中国人是从思维方式来给“中”定位的,最有文化,最有哲理。道这个东西,你虽然没有办法完整的把握它,但是我会把它可以往下分。</p><p class="ql-block">“道冲”,道,阴阳两者相互中合。了解这种思维的角度方式,“而用之或不盈”,无穷无尽。因为中国人各个领域都用这种方式来理解问题,思考问题。今天我们重点学习了解韩鹏杰老师分享的“冲”和“中”的意义,明天继续开心学习第四章剩下的内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