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树牢正确政绩观

十二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2月5日召开的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上,着重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健全有利于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考核评价体系。这一举措切中时弊,对于净化政治生态、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意义深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健全考核评价体系,首要在于明确考核导向,将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干部必须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不仅是政治要求,更是确保干部在工作中不走偏、不迷航的关键。例如,在一些重大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干部是否能深刻领会政策精神,积极主动、不折不扣地落实,便是检验其政治素质的重要标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突出高质量发展政绩考核,是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的核心。不能再单纯以GDP增长论英雄,而应综合考量经济、社会、环境、民生等多方面的发展。在经济发展方面,不仅要看经济增长的速度,更要关注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性,如产业结构是否优化、创新能力是否提升等;在社会民生领域,考核干部在教育公平、医疗保障、就业促进等方面的实际成效,切实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像一些地方在城市建设中,不仅注重高楼大厦的兴建,更关注老旧小区改造、公共设施完善等民生实事,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发展的温度,这样的干部才是真正践行了正确政绩观,也应在考核中得到充分肯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改进考核方式方法,让考核更全面、更科学。避免单一的上级考核模式,引入群众评价、第三方评估等多元主体参与。群众是政策的直接受益者和感受者,他们对干部工作的评价最具发言权。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网络评价等方式,广泛收集群众意见,能让考核结果更贴近实际。同时,加强平时考核与动态跟踪,对干部工作进行全过程监督,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避免“年终算总账”导致的考核片面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严格考核结果运用,让考核发挥“指挥棒”作用。将考核结果与干部的选拔任用、职务晋升、奖励惩处紧密挂钩,对那些真抓实干、业绩突出、群众认可的干部,要给予表彰奖励和优先提拔任用;对搞形式主义、政绩观不正的干部,坚决进行问责处理,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鲜明导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完善制度体系,健全有利于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考核评价体系,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各级部门持之以恒、协同推进。只有让正确政绩观深入人心,才能激励广大干部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投身到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事业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