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昵称:冬日暖阳</p><p class="ql-block"> 美篇号:315467929</p> <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从佛山高明自驾前往被誉为“江门小九寨沟”的新会石涧公园。</p> <p class="ql-block"> 从停车场直行几分钟就到景区入口。从景区导览图可以看到,石涧公园是个被圭峰山环绕着的窄长形水库,这个水库叫大石头水库,故石涧公园又称大石头公园。</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入口处右转是水库堤坝,这里是水库全貌的最佳观赏点之一。林木幽深的圭峰山,碧绿如玉的翡翠湖,长蛇般沿着湖边蜿蜒延伸的亲水栈道……,远山近水,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充满着诗情画意。但此刻,更吸引我们的是堤坝另一面灿烂阳光下一片金黄的草地斜坡,它宛如蓝天白云下的“辽阔”草原。我们奔向这片很有立体美感的草坪中,姿意呼吸飘着草青芳香的清新空气,尽情享受和煦温暖的冬日阳光,在阵阵欢声笑语中定格留下了我们开心快乐、活力满满的美丽倩影。</p> <p class="ql-block"> 整个环湖景区大约 3.3公里,分两段,一段是建有错落式人行步径和亲水栈道的环湖径(湖的左边)。这段是石涧公园的主景区,包括翡翠湖、得月台、曲水荷风、醉芳亭、映霞台、白沙亭、茶社等景点,适合喜欢轻松步行的游客;另一段是相对崎岖的山边小径(湖的右边)。这段景点不多,适合喜欢寻幽探秘的驴友。我们选择第一段,在步行径与木栈道间自由切换,悠哉悠哉地享受石涧公园景色秀丽的自然风光。</p> <p class="ql-block"> 沿湖边延伸的亲水栈道依地势造型,笔直的长廊,旋转式阶梯,直角式回形、半月状弧形,既有质感又有美感。贪玩的我们当栈道是T台和舞池,行Catwalk,转舞步,相当惬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栈道每隔一段建有观景台或湖中凉亭,游人可以随意地停靠在自己喜欢的景点位置摆甫留影。无论你站着哪个景点,从哪个角度看石涧公园,呈现在眼前的都是一幅幅蓝天碧水、波光潋滟、青山苍翠、山水相融的水墨丹青画。四季如春,绿意盎然,这里似乎找不到季节更迭留下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 环湖径也叫健康步道,沿途有很多健康知识宣传画和趣味运动设施,向市民和游人倡导“生命在于运动,运动需要科学”的健康运动理念。有穿着运动服的人群在徒步,有游客踩着脚踏车迎面而过,在享受自然风光的同时强身健体,相信这是个很受欢迎的市民公园。</p> <p class="ql-block"> 环湖径也是文化步道。步道上每走一段会有一幅“道旗” 。随意看了两幅,写的是:“步履铿锵,馆藏陈迹歌先辈;潭江潋滟,眸望新程励人”、“石蕴雄强,湖开潋滟,千载文明留眼底;涧扬清冽,松播芬謦,一生节概注心头”。原来,这是新会楹联学会偕同新会书法学会,以联墨双辉的形式,将会员创作的反映本土内容的楹联装点于石涧公园的凉亭水榭和步行径的“道旗”上,以“诗与远方”的浪漫形式,让游客们在享受绿水青山的同时,感受新会富有历史底蕴的文化氛围。我知道新会是“侨乡”、“葵乡”、“陈皮之乡”,原来新会还是“中国楹联文化之乡”。</p> <p class="ql-block"> 这个季节到石涧公园旅游的市民和游客,大多是为冬日的醉美落叶杉而来,我们也不例外。从得月楼到茶社,是石涧公园落叶杉的最佳观赏点。据说这里种有2000多颗落叶杉。红了的落叶杉,分布在栈道旁、湖水中,如影随形地温暖陪伴着沿着栈道和步道一路前行的我们。橙黄的落叶杉与红艳的枫叶、粉嫩的紫荆、青绿的树木、棕红的栈道、飘在湖面的黄色浮莲相辉交映,构成一幅幅迷人心菲的美丽画卷。“江门小九寨沟”,“秋天的童话”、“打翻了的调色盘”,这就是我眼里的石涧公园。</p> <p class="ql-block"> 石涧公园的最美落叶杉当属茶社景区。倒映在水中的落叶杉,像是一群亭亭玉立将要出场演出的红妆少女在对着湖水梳妆打扮,顾盼生辉,风姿绰约。可就在我转身的一瞬间,那迷人的倒影突然消失了。原来,一阵风吹过,吹皱了一湖春水,也吹乱了红杉的妆容,湖水荡漾,遮住了红妆少女美丽的容颜。</p> <p class="ql-block"> 不止落叶杉抢眼,步径旁的这颗红枫也相当惊艳。片片枫叶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在微风吹拂下轻轻摇曳,像一只只红蝴蝶在翩翩起舞。穿过片片红叶看湖边的茶社,石涧公园宛如世外桃源,美若仙境。</p> <p class="ql-block"> 带着被红叶迷醉的美好心情,我们来到了茅龙书法的起源地—茅龙草堂。这是一座仿古式的茅屋建筑,草堂门口的石刻“茅笔生辉”、草堂内展示的茅龙笔和茅龙书法,草堂旁小溪的.“白沙池”(洗笔池),正在默默地向我们讲述着明代著名理学家、书法家陈献章(陈白沙)的故事。500多年前,陈白沙先生在此处采摘茅草,制成茅龙笔,开创了苍劲峭拔的茅龙书法,为后人视为“岭南瑰宝”。去年,我在高明高村陈氏祠堂有幸见到被誉为“牵丝飞白,飘逸狂放”的茅笔手书“陈氏宗祠”。今日,在茅龙草堂、白沙茅龙笔传承体验馆实地参观,我对“奇气万千丈”、“一洗元明间柔弱萎靡书风”的白沙先生充满了无限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 从草堂继续前行就是山边小径了,沿着这条探幽小径直行一公里就可回到水库堤坝。我们在此原路折返,奔向新会行的下一站—小鸟天堂。</p> <p class="ql-block">(出游时间:2025年1月13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