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山西之——黄河农耕文化雕塑博览园

宁静晚霞

<p class="ql-block">沿着黄河一号公路观鸟,发现在万荣县一个叫寨子沟的沟壑里,隐藏着一座以黄河农耕文化为主题的雕塑博览园。园区建有游客中心、停车场,充电桩,自驾游停车区,但估计是没有成功住吸引游客,所以成了无人管理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不懂艺术,更不懂雕塑艺术,凭着自己的喜好,走走看看。有冬日暖阳,有天高云淡,有闲适的心情,大中午绕着园子转了一圈,就我一个人包场。</p> <p class="ql-block">一边的崖壁上这是搞攀岩?不懂也没个人问问。</p> <p class="ql-block">(网上图片)</p><p class="ql-block">园内以“黄河农耕文明”为主题,有23组雕塑。以农耕文化的肇始萌发、蓬勃发展和远景展望为线索,分万物萌生、万象争荣、万民欢庆和万事繁荣4大板块,布展大禹治水、二十四节气和生命的种子等23组雕塑。</p> <p class="ql-block">第一版块:万物萌生。由《曲水流觞》、《大禹》、《黄河水》、《谷地地理计划-万荣》、《创世纪》、《生命的种子》、《新景-二十四节气》等7组雕塑组成,呈现了疏朗纵横的沟谷地貌,诠释了汾阴脽上是东方伊甸园,是抟土造人之所,是水土治理肇始之地,是华夏农耕文明发祥地。</p> <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大禹 作者:曹戈</p><p class="ql-block">全球各民族都有大洪水的远古记忆。西方人面对大洪水,造了艘船,诺亚方舟。我们中国人的治水始祖大禹,当年就在这儿,研究水与土的关系,河与山的关系,凿开禹门,变堵为疏,最终将滔滔黄河引入大海。这组雕塑将大禹形象置身山体,反映了我们中国人治水的信心、勇气和智慧。(网络文)</p> <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创世纪 作者:任戎</p><p class="ql-block">有山有水,两河交汇,万荣这块风水宝地,民间一直流传着抟土造人的美丽传说。雕塑《创世纪》以人之起源为主题,切割出黄河滔滔不绝的浪花,描绘了天地日月花鸟虫鱼与人相和谐相处的场景,寓意这里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家园,是东方的伊甸园。后稷教民稼穑稷王山,也就是今天万荣稷山一带。(网络文)</p> <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新景-二十四节气 作者:武智勇</p><p class="ql-block">雕塑《新景-二十四节气》白色石雕错落有致立于地面,构成了圆形的石阵,其雕琢的方式,质朴简约如同新石器时期的器物,让人联想起英国伦敦的史前遗址巨石阵,用一种神秘的仪式感,与天地和光同尘,穿越古今与未来,沟通了天地与人类,探讨先民对天地水土石的理解,感悟农耕文明的起源萌发。(网络文)</p> <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生命的种子 作者:塞斯蒂利奥·布拉蒂尼(意大利)</p><p class="ql-block">雕塑——《生命的种子》矗立在3米高的土崖上,像初生的麦苗一样,和崖上花草一起怒放,是对种子的赞美,更是对远古先民培育五谷驯养六畜艰辛探索的致敬。(网络文)</p> <p class="ql-block">第二版块:万象争荣。由《水天一色》、《远山情》、《故国余音》、《春播》、《山水谣》、《时磨春秋》等6组雕塑组成,呈现了黄河先民培育五谷,驯养六畜,春种秋收,万象争荣的的山水田园风情。</p> <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水天一色 作者:卢远良</p><p class="ql-block">雕塑《水天一色》,以草书“水”字为创意,流畅灵动,与东西两侧蓝天相接,形成水天一色的优美意境,不绣钢镜面随周边环境,呈现四时不同的光影变化,象征在黄河水滋养下,万物争春万象争荣。</p> <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故国余音 作者:朱尚熹</p><p class="ql-block">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这里最早叫中国。寨子沟西南,曾是殷汤城旧址,曾出土过13枚编钟和1枚镈钟。雕塑《故国余音》,以16根混凝土电线杆为建构材料,将远古“编钟”悬挂起来,其中最大一个编钟悬挂在中央,可以敲击,其余16个较小的“编钟”风铃悬挂在环形外沿,当这些编钟随风和鸣时,就像来自商周的余音,再现了万荣当年的盛世繁华。</p> <p class="ql-block">看网评,很有争议,认为糊弄大众。</p><p class="ql-block">我不懂艺术,就是觉得人家搞艺术的人怪有想法的,思维大胆。</p> <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春播 作者:潘毅群</p><p class="ql-block">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雕塑《春播》以开春播种为素材,以剪纸和皮影的艺术手法,表现了黄河流域人勤春早的动人场景。</p> <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时磨春秋 作者:沈允庆</p><p class="ql-block">石磨这种古老的农用器具,历经岁月沧桑,至今在农村仍能看到。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丰收的麦子,磨成面粉装起来,预示着冬闲时光的到来。</p><p class="ql-block">雕塑《时磨春秋》,是“万象争荣”最后一组雕塑,以石磨本体造形,组成方圆布局,游人穿行其中,感受春夏秋冬悠悠岁月。</p> <p class="ql-block">第三板块:万民欢庆。由《欢庆》、《大河鼓舞》、《黄河晓月》、《风调雨顺的季节天高云淡》、《在黄河母亲岸边》、《乐土》等6组雕塑组成,描述了黄河流域男女老少喜庆丰收的生动场景。</p> <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欢庆 作者:陈克</p><p class="ql-block">又是一年丰收季,喜看稻菽千重浪。丰收的季节,人们敲锣打鼓、载歌载舞,欢天喜地庆丰收。雕塑《欢庆》就是对这一场景的生动呈现。</p> <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大河鼓舞 作者:陈云岗</p><p class="ql-block">雕塑《大河鼓舞》,以夸张的姿态,舒展的动作,表现黄河汉子奋力鼓舞庆祝丰收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个人比较喜欢这幅,健壮的黄河汉子,浑厚的雕刻,酣畅的动作……</p> <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黄河晓月 作者:魏杨博文</p><p class="ql-block">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雕塑《黄河晓月》是对丰收的一种诗意庆祝,当明月爬上沟顶时,黄河水、黄土地、月亮、小船,在月光下乘船遨游的人,就是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就是丰收秋夜的惬意时光。</p> <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风调雨顺的季节天高云淡 作者:赵莉</p><p class="ql-block">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自古以来就是老百姓最大的期盼。雕塑《风调雨顺的季节天高云淡》这些碎石代表着黄河与汾河,粮仓麦囤、土布织机和传统花墙图案共同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丰收的理解和祝福。</p> <p class="ql-block">这是表示谷仓吧</p> <p class="ql-block">和周围的环境挺和谐的。</p> <p class="ql-block">我看到的是轻舟已过万重山,哈哈,想到了黄河出禹门,豁然开朗的河东。</p> <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在黄河母亲河岸 作者:丽金(印度)</p><p class="ql-block">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寨子沟曾是寨子老村,脚下的游走步道,曾是当年穿村街巷。雕塑《在黄河母亲岸边》表达了一个少女丰收时节放飞鸟儿的美好记忆。</p> <p class="ql-block">雕塑中少女站在巷口,遥望河岸稻田,放飞鸟儿,放飞纯真、爱与和平,唤起人们与自然,与动植物和谐相处的意识。</p> <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乐土 作者:钱步辉</p> <p class="ql-block">介绍文字</p> <p class="ql-block">这一组也是我喜欢的,憨态可掬的样子,煞是可爱。</p> <p class="ql-block">第四板块:万事繁荣</p><p class="ql-block">——远景展望</p> <p class="ql-block">这幅《故乡的云》,我是没看出来好。</p> <p class="ql-block">看看文字介绍。</p> <p class="ql-block">找了一张网上的图,人家拍得这个角度看起来有点那味儿了。</p> <p class="ql-block">这一幅《梦幻船》,也没看懂。😂</p> <p class="ql-block">最后这幅名字:《五谷丰登》,欣赏就参考介绍文字吧。</p> <p class="ql-block">试着去读懂雕塑的语言</p> <p class="ql-block">四个角度都拍一下。</p><p class="ql-block">——侧面</p> <p class="ql-block">——背面</p> <p class="ql-block">——另一侧</p> <p class="ql-block">结束,抬头看看沟里的地貌</p> <p class="ql-block">黄土高坡也是地理中国的一种独特风景</p> <p class="ql-block">千万年历史的这方土地</p> <p class="ql-block">冬季最能反应它的本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