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面鱼

寻常巷陌

<p class="ql-block">在我的记忆里,一直认为四川是火锅与麻辣菜的结合地方,是没有可口面食的,就是有面食,也是一种敷延了事的做法,就是兰州拉面也变了味道,但四川面鱼始终占据着独特的位置。那一颗颗爽滑灵动、形似小鱼的面食,承载着面食的唯一意义,也蕴藏着面食的烟火气息。</p> <p class="ql-block">冬己尽,春还迟迟未来,小雨蒙蒙,骑行到四川广元,在这个雨蒙的下午,走进一家不起眼的店里,点了一份面鱼,厨房里厨师便会上演一场神奇的“魔术”。她将面粉倒入盆中,缓缓加入清水,一双巧手开始在面粉与水中穿梭、揉捻。不多时,面团变得光滑细腻,如同一块温润的白玉。接着,厨师把面团分成小块,再将小块面团搓成粗条,用手揪下一小团,放在掌心轻轻一搓,一条“面鱼”便诞生了。它们活灵活现,仿佛在厨师手中拥有了生命,排队落入冒着热气的锅中。</p> <p class="ql-block">等待面鱼煮熟的过程总是漫长又充满期待。我守在锅边,看着锅里的水翻滚,面鱼在水中欢快地翻腾,像是在诉说着即将上桌的喜悦。终于,面鱼出锅了,它们被盛进大碗,浇上提前准备好的汤汁。汤汁是用西红柿、鸡蛋精心熬制而成,红的西红柿、黄的鸡蛋,再撒上一把翠绿的葱花,色彩诱人,香气扑鼻。</p> <p class="ql-block">迫不及待地舀起一勺面鱼,放入口中,先是感受到面鱼的爽滑,轻轻一吸,它们便顺着喉咙滑进肚里,带来一阵清凉。随后,汤汁的酸甜在口中散开,那浓郁的味道瞬间唤醒了味蕾,让人食欲大增。每一口都饱含着的温暖,让我吃得停不下来。</p> <p class="ql-block">如今,身在异乡我,在雨蒙的冬春季节里,在城市的喧嚣中忙碌生活。每当春雨来临,桃花枝头,我总会格外想念家乡的面食。于是,我尝试着自己做面食。虽然过程中难免手忙脚乱,做出的面食老家甘肃的那般美味,而今可吃着四川做的面鱼,吃面食记忆还是如潮水般涌上心头。</p> <p class="ql-block">骑行在四川,吃着这温暖抚人心的美味,看着热情勤恳的四川人,却忽然想起了川人在抗战期间的抗战故事:四川人民为抗战胜利付出了惨痛代价,无数家庭失去了亲人,但他们从未有过丝毫退缩。川人抗战的历史功绩,将永远铭刻在中国历史的丰碑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p> <p class="ql-block">在抗日战争的壮阔历史长卷中,四川人民以无比的英勇和坚韧,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为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四川,作为抗战时期的大后方,为前线输送了海量的兵力。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四川出川抗战的军人高达350余万。从淞沪会战的枪林弹雨,到武汉保卫战的激烈拼杀,再到长沙会战的顽强坚守,川军的身影无处不在。他们装备简陋,却凭借着满腔热血和坚定信念,与武装到牙齿的日军展开殊死搏斗。在滕县保卫战中,王铭章将军率川军122师死守县城。面对日军的疯狂进攻,他们毫无惧色,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防线。城破之时,王铭章将军壮烈殉国,全师将士大多战死沙场,用生命诠释了川军的英勇无畏,为台儿庄大捷奠定了坚实基础。</p><p class="ql-block">除了奔赴前线奋勇杀敌,四川人民还在物资供应上全力支持抗战。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四川百姓节衣缩食,为前线提供了大量的粮食、衣物和其他战略物资。据统计,抗战期间四川征收的稻谷占全国征收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为保障军队的粮食供应立下汗马功劳。四川的妇女们积极参与纺织,日夜赶制军衣,确保战士们在前线有温暖的衣物抵御寒冬。</p><p class="ql-block">四川的工业力量在抗战中也发挥了关键作用。众多工厂内迁四川,当地人民全力配合工厂的复工复产。工人们加班加点,生产枪炮、弹药等武器装备,为前线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杀敌利器,极大地增强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p> <p class="ql-block">英雄的四川,英雄的人民,我怀着崇敬的心情骑行在这片充满着英雄气息与时代活力的土地上,泪流满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