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同里古镇的冬天,依然流水潺潺绿意相间宁静安逸。这里,我同先生和女儿2006年6月跟团游览过。2024年年末,和妹妹妹夫再次游览。转瞬间,18年过去了......谨以此美篇留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苏州博物馆掠影--苏州行之一</p><p class="ql-block">湿地 斜塔 真山公园--苏州行之二</p><p class="ql-block">天平红叶 木渎古镇 七里山塘</p><p class="ql-block">--苏州行之三</p><p class="ql-block">沧浪亭 可园 文庙 石湖 太湖</p><p class="ql-block">--苏州行之四</p><p class="ql-block">拙政园 狮子林 平江路</p><p class="ql-block">—苏州行之五</p><p class="ql-block">同里古镇之冬</p><p class="ql-block">--苏州行之六</p> 摄影制作:山水 苏州地铁4号线终点下车后,<br>乘免费智轨电车一站到达。<div>此张照片及苏州六集中本人照片</div><div>都是妹妹拍摄,非常感谢!</div> 同里古镇,旧称“富土”,宋时将旧名拆字为“同里”。属于苏州市吴江区,位于太湖之畔,紧靠市府所在地,是中国沿海和长江三角洲对外开放的中心区域。东距上海虹桥机场80公里,南接318国道、西连苏嘉高速公路、北离苏州18公里。同里传统的水稻种植、水产品养殖,使其成为江南“鱼米之乡”。<br> <p class="ql-block"> 古镇入口,一位五十岁的本镇阿姨,刚退休,自荐当我们导游,费用五十元,用以贴补家用,非常热情地带我们游览并讲解。此篇介绍的景点,按导游路线拍摄。导游只是带我们到景点,但不能进去,所以参观时无人讲解。</p> 同里自宋代建镇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1982年成为江苏省最早也是唯一将全镇作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古镇。1995年被列为江苏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1998年水乡古镇和退思园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2003年11月27日,被列为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04年12月30日,被命名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2010年,被评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8年10月9日,同里镇入选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前100名。2019年10月,被评为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同里古镇始建于明清两代花园、寺观、宅第、和名人故居有数百处,历来以“小桥、流水、人家”著称,有“东方威尼斯”之誉,是太湖十三大风景区之一。主要景点有退思园、珍珠塔园、耕乐堂、嘉荫堂等园林和古建筑。 同里面积33公顷,小镇依河而建,水网纵横,为五个湖泊环抱,网状河流将镇区分割成七个岛,由风格不同的各式桥梁49座连接。古镇镇内家家临水,户户通舟;宋元明清桥保存完好。最古老的桥已有700多年历史。 最有名的是同里三桥:<br>指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div>同里人家添丁、婚嫁、做寿都有过“三桥”的习俗,祈求太平美满吉利。<br></div> <p class="ql-block">在同里的结婚风俗中,走三桥象征着避灾求福,新婚夫妇常绕行以求好运。导游特地带着我们走三桥,并送上祝福语,祝福我们健康快乐实现自已美好的愿望。</p> 我想把三桥拍到一幅画面,导游说,中央电视台来人拍摄,都没能把三桥一起拍进去,我变换不同角度,都不行,只能拍进两座桥,只好作罢。当然,航拍自然可以。 第一站--崇本堂<br>位于富观街长庆桥北堍,坐北朝南,面水而筑,东南与嘉荫堂隔河相望,西与长庆桥等三桥相望。钱幼琴,同里人,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购买顾氏“西宅别业”部分旧宅翻建,有门厅、正厅、前楼、后楼、厨房等五进。虽不足一亩,建筑体量不大,但非常紧凑和精致。 崇本堂是江南水乡婚俗展馆,<div>位于三桥旁边。</div> 前往第二站--珍珠塔景园 珍珠塔园 :<br>珍珠塔并非真正的塔,而是同里古镇中的一组建筑群。 <p class="ql-block">珍珠塔景园,又称陈御史府,是明嘉靖万历年间南京监察御使陈王道的故居。</p> 该景点由御史第、陈家后花园、陈家牌楼、宗祠四大建筑群组成,是在现存的历史遗迹基础上,遍请江南能工巧匠,搜集了各地建筑精品,根据原貌进行恢复建设而成。 园内的建筑展示了苏州香山派工匠们精湛绝伦的手艺和吴文化的灿烂风采,可称为现代人继承传统技艺打造苏式园林的典范。 <p class="ql-block">珍珠塔景园不仅是《珍珠塔》故事发源地,</p> 更是情侣们必到的浪漫之地。 故事主要写的是方卿和陈翠娥之间的爱情故事, 而珍珠塔景园正是根据这个故事进行修复和建设的。 大放异彩的后花园! 第三站-- 耕乐堂 :<div>典型明清风格的江南水乡大户人家私宅。<br></div> 系明代处士朱祥所建,由时任南京国子监学正、里人莫旦撰文作记。朱祥字廷瑞,号耕乐,园因此得名。他曾任工部官员,后协助巡抚周忱修建苏州宝带桥,因不愿为官而辞官归隐同里,在此居住。 耕乐堂始建于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后几经兴废,现存建筑为清乾隆三年(1738年)及咸丰年间(1851—1861年)重修,保留了初建时的建筑风格 。 <div>耕乐堂内还设有根雕馆,展出9大件根雕精品,展示了佛光普照的艺术风格。<br></div> 耕乐堂为二路三进及后花园布局,前宅后园,依水而建。 充满苏州园林元素的后花园 2013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午,品尝当地美食。 餐后继续参观。 第四站--嘉荫堂:<div>最为精美的民居宅第。<br></div> 嘉荫堂建于民国十一年(1922年),房主柳炳南曾在苏州市吴江区芦墟镇开油坊,发迹后迁居到同里。 因其在吴江区北厍镇的老宅“绿荫堂”于民国八年(1919年)被火灾烧毁,三年后他在同里花费白银2万两,营建了这处宅院,为纪念老宅“绿荫堂”,宅名取为“嘉荫堂”。<div>宅主与著名爱国诗人柳亚子先生同宗。</div><div>柳亚子先生曾在此居住。<br></div> 嘉荫堂占地虽仅有一亩四分,却建有四进32间房屋。走进门厅,首先是一个高大宽敞的天井,抬头可见对面屋脊上的砖雕“三星高照福禄寿”正颔首微笑,仿佛欢迎远方的客人。 放大欣赏一下 衍庆楼内厅堂正中悬挂着一幅山水画,<div>两侧楹联:</div><div>春来堂里琴书润 花满阶前几席香</div><div><br></div><div>衍庆楼大梁的棹木上,原刻二十四孝的八幅图案,现仅存“老莱子舞彩娱亲”、“郯子扮鹿求鹿乳”、“江革负母孝感盗”、“蔡顺桑椹感强寇”等四幅。整修时,补刻了“江上渔夫图”、“福寿二仙图”等四幅。 轩内的棹木上刻了山水图案八幅。 五架梁两侧,共刻有“伯乐相马”、“敦颐赏莲”、“羲之爱鹅”、“天骥放鹤”、“松下寻水”、“踏雪寻梅”等八幅。<br></div> 第五站--福如堂:<div>吴江家风家训传承馆 </div> 第六站--退思园 :<br>退思园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且是江南古镇中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是江南古镇建筑园林中的精髓,是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作之一。 我国著名古建筑园林艺术学家陈从周曾这样评价:“同里是一座古代建筑的博物馆,而退思园又是这座博物馆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退思园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园主任兰生在告老还乡后,回首为官多年的经历,深感慨叹与感悟,于是以“退思”为名,寓意“退而思过” 。这一命名体现了任兰生的虚怀若谷和对过往的深刻反思。<br> 具体来说,任兰生在官场遭遇挫折,被弹劾免职后回到苏州城外同里镇,建造了这座园林。他在园中反思自己的过错,并希望通过“退思”来提醒自己不再重蹈覆辙。 这种“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的思想,<div>正是《左传》中所倡导的道德理念。<br></div> 退思园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园主任兰生花费十万两银子建造的宅园,设计者为当地有名的画家,名为袁龙。<br> 退思园的建筑风格独特,所有建筑都紧贴水面,形成了一种水上园林的奇观。 这种设计不仅体现了任兰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寄托了他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园内的建筑如坐春望月书楼、琴房、退思草堂等,都围绕着“退思”这一主题设计,营造出一种宁静、淡雅的氛围。 因此,退思园不仅是一座美丽的园林,更是任兰生人生哲学的体现,通过园林这一载体,传达了他对过去经历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许。 这是一个玲珑小巧,布局独特的私家园林,它打破了传统的前宅后院的纵向布局,设计成西宅东园的横向布局,亭台楼阁、廊坊桥榭、厅堂房轩,一应俱全。 前后进出依次是住宅、庭院、花园。 同里古镇一日游,众多景点中,只参观了6个精华景点,还是走马观花,不及细赏。如果想细细赏景赏园林赏建筑并了解这里的风土人情,需静下心来住几天才好。 走向出口时,<div>看到了同里古镇古戏台。</div> <p class="ql-block">再见了,</p><p class="ql-block">“东方威尼斯”同里古镇!</p> 谢谢亲朋好友观看。<br>部分文字说明来源于网络。<br>祝大家健康快乐!<br>阖家幸福!万事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