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海丝起点,世遗之城(四)

双马座

<p class="ql-block">离开惠女风情园,乘车来到紧临的崇武古城</p> <p class="ql-block">惠安崇武古城风景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崇武半岛东端,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的突出部、泉州湾和湄州湾之间、惠安县境东南24千米的崇武半岛南端,濒临台湾海峡。崇武古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p><p class="ql-block">惠安崇武古城风景区有“天然影棚”“南方北戴河”之称,是一处集滨海风光、历史文物、民俗风情、雕刻艺术于一体的特色旅游风景区。景区内的崇武古城是一座为抵抗倭寇而建的滨海石头城,是中国明初沿海60多座卫城中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石城。</p><p class="ql-block">2003年,惠安崇武古城风景区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正直假期,人车拥挤,古城被围的水泄不通,这场面颇为壮观。只好步行绕道进入古城。</p> <p class="ql-block">漫步崇武古城,穿越时空,感受历史韵味,每一步都踏在千年回忆上。</p> <p class="ql-block">闽南人民以各种传统形式,载歌载舞,庆祝中华民族这一盛大的节日。</p> <p class="ql-block">令人敬佩,值得点赞的惠安女。</p> <p class="ql-block">朝天门为泉州古代七城门之一,历史悠久,文化氛围浓厚,城楼为歇山式单檐木结构建筑,气势宏伟,灰墙青瓦,质感厚重,构造巧妙,且城楼之下,绿树掩映,鲜花布道,建筑古色古香。</p> <p class="ql-block">白天看…双塔寺,西街。</p> <p class="ql-block">人潮涌动,摩肩接踵。同时人们品尝着西街的各种闽南美味小吃。</p> <p class="ql-block">楼上楼下,游客爆满。</p> <p class="ql-block">钟楼被游客围的水泄不通。</p> <p class="ql-block">晚上看…双塔寺,西街,钟楼。</p> <p class="ql-block">游客头戴簪花,穿着古装…现代文明与古老文化在此交相辉映。</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的双塔,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熙熙攘攘的西街,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到世界遗产城市来感受历史文化的厚重,品味闽南的美味小吃。</p> <p class="ql-block">浔埔女,惠安女,湄洲女,被称之为闽南三女。</p> <p class="ql-block">状元街</p> <p class="ql-block">非常漂亮有气势的牌楼</p> <p class="ql-block">聚宝街位于泉州旧城区南部,北起万寿路,南到厂口旱闸,长400米,宽12米。街的两旁种凤凰树,沿街是具有浓厚南方特色的古老建筑,以及带有异国风格的建筑物和教堂。宋元时期,刺桐港对外交通贸易发达,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商人聚集在这里与华人交易各种金银珠宝、绸缎布匹、香料药材、茶叶瓷器等商品,所以取名聚宝街,意为汇聚四面八方的奇珍异宝。</p> <p class="ql-block">宋元时期的“华尔街”。</p> <p class="ql-block">石狮市石光中学。</p> <p class="ql-block">钱山普莲禅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学府路东300米,始建于1997年,由宝盖镇前坑村的村民自发筹建‌‌。寺庙位于宝盖山西麓,背靠姑嫂塔,是石狮市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也是宝盖山风景区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姑嫂塔在石狮市宝盖山,又称“万寿塔”,“关锁塔”。它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姑嫂塔背靠泉州湾,面临台湾海峡,有关锁水口、镇守东南的气势,所以又叫做“关锁塔”。南宋时期,泉州港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港口之一,对外贸易十分繁荣,与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生意往来。</p> <p class="ql-block">终于登顶</p> <p class="ql-block">塔内向上看</p> <p class="ql-block">历史悠久</p> <p class="ql-block">小吃店里商家做的一些小广告词,风趣幽默。</p> <p class="ql-block">‌泉州鲜花港‌位于泉州市丰泽区花港路,是一个以花卉为主题的公园。这里四季花开,品种丰富,是游客们休闲观赏的好去处‌,比较遗憾天气还没有暖和,花卉尚未盛开。</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一条古街-金鱼巷。明天就是元宵节了,排队购买泉州知名度最高的品牌元宵。</p> <p class="ql-block">金鱼巷在宋代时被称为“谢衙”,因为谢仲规曾在此地建造宅院。随着时间的推移,宅院荒废,谢仲规的后代在原地建造了祠堂,并在祠堂的匾额上题写了“金鱼世第”四个字。这个名称的由来与古代官员佩戴鱼袋的传统有关。自唐代开始,五品以上的官员都有佩戴鱼袋的传统,其中三品以上的官员佩戴金鱼袋,五品以上的官员佩戴银鱼袋,六品以下的官员则没有鱼袋。谢仲规是宋皇祐元年的进士,曾任福建转运使,官至三品,他的后代也都是高官,因此这条巷子被称为“金鱼巷”。</p><p class="ql-block">金鱼巷不仅是一个地名,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巷内有多处名人故居,包括清代诗人丁炜的府第、光绪三十一年最后一科进士吴桂生的故居等。</p> <p class="ql-block">铜佛寺始建年代已不可确考。明万历四十七年(一六一九年),杨锡玄居士献地,泉州知府杨胤锡拨巨资主持扩建,占地面积四.三亩。同时铸造铜佛十五尊,高五尺,寺名遂易为「铜佛寺」。</p> <p class="ql-block">德化县陶瓷博物馆是福建省第一家资料齐全的陶瓷专业馆,是德化县弘扬陶瓷文化、展现精湛的陶瓷工艺和悠久的陶瓷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p> <p class="ql-block">德化是中国陶瓷文化发祥地之一,宋元时期就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出口商品。德化瓷烧制技艺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德化窑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陶瓷制作历史悠久,是中国陶瓷文化发祥地和三大古瓷都之一,陶瓷产品80%以上外销,销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全国最大的陶瓷工艺品生产和出口基地、全国最大的陶瓷茶具和花盆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陶瓷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国家级出口陶瓷质量安全示范区,获评中国瓷都、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荣膺全球唯一世界陶瓷之都。</p> <p class="ql-block">德化白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经过宋元时期的发展,德化窑在明代达到了全盛时期。明代德化窑的白瓷以其温润如玉的质感、纯净的釉色和透光性,被誉为“中国白”,并得到了欧洲王室贵族的高度赞誉。</p> <p class="ql-block">马可波罗笔下瓷都的风情。</p> <p class="ql-block">浔埔码头</p> <p class="ql-block">勤劳的浔埔女</p> <p class="ql-block">刺桐公园山鬼雕塑—— “乘赤豹兮从文狸”,“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是《楚辞·九歌》中对女神“山鬼”的描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