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hs的美篇 昔日硝烟不再 如今香火正旺

hhs

<p class="ql-block"><b> 昔日硝烟不再 如今香火正旺</b></p><p class="ql-block"> --- 小 盈 岭 踏 青 随 记</p><p class="ql-block"> 孟春时节,风和日暖,鲜花盛开,嫩叶碧绿,美丽绚烂,令人陶醉,正是踏青的好时机。</p><p class="ql-block"> 2月17日,与老友一行四人,自驾车到翔安区内厝镇的小盈岭、出米岩、妙高山游赏春景。</p><p class="ql-block"> 上午10时许,首站到达位于翔安区(原属同安县)内厝镇与南安市水头镇交界的小盈岭同民安关隘遗址。</p><p class="ql-block"> 时间追溯到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首仕同安县主簿时,在小盈岭上建造石坊并种下四颗大榕树,意为遮挡风沙补缺口。朱熹写下“同民安”是希望自此同安的百姓都能平安。在距离同民安石坊约50米处的一块巨石上刻有“扳辕”大字和碑文。据说,朱熹在同安主簿任上以“视民如伤”为政理念,体恤乡里百姓,减免赋税,重视教育,深受百姓拥戴,离任之际,同安的百姓十分不舍,一路挽留至小盈岭时,争相拉住朱熹的轿子边沿不让离去。朱熹见此情景不免感慨万千,就在道路旁石头上写下“扳辕”二字作纪念。</p><p class="ql-block"> 小盈岭是古代的驿道还是现代的国道、高速、动车、高铁的必经之地,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历代兵家必争的关隘。相传郑成功曾在此带兵大败清督杨名高;解放军曾在这里击溃国民党守军,长驱直入解放同安城。所以来到小盈岭,似乎可以感受到曾经硝烟弥漫的氛围?!</p><p class="ql-block"> 小盈岭同民安石坊的东侧是南安市辖地,这里的一座古寺庙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真实故事。谨转载黄坚定(翔安区新圩镇古宅村人,现任集美区闽南文化研究会会长、集美区政协委员 ,坚定文化传媒公司老板)撰写的文章以飨圈友、微友、美友和群友。全文如下:</p><p class="ql-block"> 南安这边有一座古寺,门上题曰“盈岭古寺”,原名“大士寺”,始建于唐代,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重建,1995年翻修。</p><p class="ql-block"> 令人诧异的是,明明是隶属南安市辖区的古寺,但里面的管理人员,大多听不出有南安口音,这个地方腔在两地可是泾渭分明的,很好辨认。根据口音,听得出基本上都是翔安的。不仅如此,输入“大士寺”“盈岭古寺”随便在网上搜素,跳出来的视频图文信息,也绝大部分出自厦门的平台。甚至,盈岭古寺还登录厦门翔安官方媒体,赫然出现在“厦门文物”“翔安文物”名单上面。</p><p class="ql-block">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这和清代的一段公案有关。</p><p class="ql-block"> 据看寺老者说,古寺周围俗称“和尚山”,以前是南安溪埔褚氏家族地产。寺里和尚常因摘果子、捡柴火等琐事和溪埔人口角。</p><p class="ql-block"> 清朝乾隆年间,褚氏有一族人持斧杀人犯下命案,眼看是免不了要上断头台了。这时,有人建议褚家向一位高人求救。</p><p class="ql-block"> 这位高人名叫孙金榜,是小盈岭下面内厝前垵村的秀才,素有才干,交通官府,声名远播。</p><p class="ql-block"> 接到这个案子后,孙金榜仔细问清案由,并调阅了相关法律文书,还真为洗脱褚氏罪名想了个好办法。按照原先卷宗记录,褚氏乃“用斧杀人”;孙秀才在卷宗里面的“用”字上面,加了一笔弯钩,改为“‘甩’斧杀人”。虽然仅为一字之差,但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这样一来,“故意杀人致死罪”变成“过失杀人致死罪”,救了褚氏一命。</p><p class="ql-block"> 褚家感激孙秀才的活命恩情,欲重礼答谢,孙金榜百般推辞,起初万万不肯收礼。到了后面,一来盛情难却,二来突然想起大士寺和尚的难处和抱怨,便替大士寺化了和尚山地产。从那以后,这片山地便为寺产,长期让同安,也就是现在的翔安经营至今。</p><p class="ql-block"> 两地的情谊与契约,不因朝代的更替而变换,不因岁月的流失而失信,延续至今数百年之久。堪称弥足珍贵的历史佳话。</p><p class="ql-block"> *** *** ***</p><p class="ql-block"> 小盈岭古寺庙正在全面修缮中,不日将焕然一新地亮相,香火一定会更旺!更旺!!更旺!!!</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