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正月十五的夜空,笼罩在五彩斑斓的烟火之中,仿佛无数流光溢彩的繁星坠落人间,把夜空装点的绚烂多姿。大红的灯笼亮起来了,造型万千的霓虹闪起来了,这耀眼的光芒,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家家户户彩灯初放,火树银花,交相辉映,把节日妆点得惟肖惟妙。浓浓的年味让人心旷神怡,红红的灯笼照亮了满满的幸福感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br> 喜欢拍鸟的人们登上远去的列车,奔赴向往已久的吉林市鱼篓村猛禽拍摄基地了却心中的夙愿。车窗外,朦胧的月光笼罩大地,只有不时闪亮的烟花,告诉人们那里有村落的存在。伴随着隆隆的车轮声,带着殷切的希望慢慢的进入梦乡。<br> 绿皮车换白皮车,那速度不是一个量级,几经周折终于到达吉林火车站,来接站的轿车早已等候在停车区,安排好携带装备,进入车内一股暖暖的气息扑面而来,你开暖风了吗?,我好奇的问,中年司机憨厚的答到,没有。可能是你们穿的太多了吧,现在吉林市的白天温度已在零度以上。嗷,难怪走了几步路就出得一身的汗呢。一路上和司机师傅了解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路过乌拉街大门时,师傅说这就是去雾凇岛的方向。由于是第一次来的缘故,总是感觉怎么还不到地方,心里不免有些着急,生怕去晚了影响下午的拍摄。为了缓解焦急的心情,路上和司机师傅聊起了鱼篓村的历史和现在的发展情况,当今训鹰人的现状,鱼篓村名字的由来,是不是这里在清朝时期还是封禁之地,这里的人们是为皇家贡品的集散地工作等等,不知不觉中司机师傅说过了这个弯,你就能看到一面旗子,就到地方了。果不其然,一面迎风飘扬的旗子高高的立在房头,铁艺的大门,前后院,新铺就的红砖地面显得干净整洁。刚一下车就被院落中,席棚下的两尊蜡像所吸引,从外表上看,这就是训鹰把式啊。一间孤独的,带有浓浓北方样式的仿制草房,特别吸引人的目光,现代的门窗,仿泥的墙面,墙上挂着红辣椒和高粱,房顶仿草的房盖和杨草删的房顶如出一辙,不知道是什么材料仿制的,真佩服现在人的想象力呢。别看了,快点吃饭,饭后就出发。一个年轻的女士笑嘻嘻的说,先来的鸟友已经吃过午饭,就你们三个刚到的还没有吃饭,抓紧时间吃饭。好嘞。进入饭堂,大大的圆桌上放满了杂物,赶紧收拾一下,准备碗筷,这时饭菜已经上桌了,四个菜,现在已记不清都是什么菜了,只记得酸菜大骨头和豆腐,拿起饭碗不管三七二十一,风卷残云般的,一股脑的下了肚,其实早就饿了,因为早上在哈西站五点多吃的方便面,现在已是下午一点多了,再来上一碗酸菜汤,那个酸爽,别提了正宗的东北味。<br> 放下碗筷,已是一身的汗,一出门感觉还是有点冷,赶紧把带来的军大衣穿上,避免感冒。一个操着满口东北口音女士,在上车前简单的说明了一下下午拍摄的注意事项,分配好车辆,上车出发了。上车之后和驾车的女士聊起了鸟点情况和鱼篓村的现在,其中还有没有老一辈留下来的有年代感的老房子老物件和当地有标志性的建筑物等,结果令人失望,只有你眼睛看到的现代房屋样式。想看你得早来五十年,多么朴实的话语,让人立刻心领神会。河边的树木都砍伐了,看雾凇只能到雾凇岛了,那上面还有几颗树。说话间了解到开车的女士就是鸟导夫人,兼顾开车及后勤财务的管理工作,还真是一个大忙人啊,我好奇的问,您是当地人吗?民族是满族吗?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满足了我的好奇心,老板娘态度和蔼,稳重大方,一口浓浓的北方话纯正地道,展示了北方女性的风采。<br> 来到江边,我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这是松花江吗?是啊,老板娘肯定的说。一眼望去,辽阔的松花江碧波荡漾,蜿蜒流淌。一处断崖矗立江边,孤独的榆树,有几只喜鹊在喳喳嬉闹。这就是拍摄场地了。下得车后,抓紧时间,支好三脚架,架好相机,扛着过去,不要带包,老板娘娴熟的安排相机位置,显得专业和干练。第一个表演的是猎隼,因为第一次拍,第一个动作没有抓拍到,游隼快如闪电般的动作让人眼花缭乱,跟拍成功率太低,果断改成定点拍摄,在鸟导的一声开拍的指令后,果断的按下快门,检查一下拍摄的成果还好,三个扑食动作准确无误,雪花四溅,满意。我的相机出问题了,对不上交。周哥焦急的说,不能啊,新相机怎么就又出问题了呢?我急忙检查一下他的相机设置,应该是感光度太低,加上猎隼羽毛发黑,所以造成对焦困难,经过及时调整第三次终于拍到了满意的图片。一场虚惊。有的影友议论起感光度太高是否对画质有影响,我觉得个人的相机不同,大部分都是微单,只有我和周哥的是单反,按照自己的习惯拍吧,不要受到影响。很快猎隼拍摄完成。开始下一场鵰鸮的拍摄,刚一转移阵地,就看到鵰鸮站在一个土包上,瞪着两只大眼睛,不停的张望。快点准备好,鵰鸮沾包了。什么叫鵰鸮沾包。我好奇的问,你没看到鵰鸮在那个土包上站着吗?哦,是站在土包上啊?我恍然大悟,心里还嘲笑自己,还东北人呢,差点闹出笑话。鵰鸮刚开始拍摄,一抬头一只红隼在拍摄场地的上空盘旋,鵰鸮撕扯着爪中的猎物,不时的扬起圆滚滚的脑袋望向天空。红隼就像小偷一样,远远的盘旋在高空,只要鵰鸮稍不留神,红隼就像一个神勇的游骑兵,已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冲到底,准确的抓住猎物,灵巧的瑶子翻身,迅速脱离,这招真绝,欺负鵰鸮行动慢。据鸟导讲,红隼真的和鵰鸮打起来红隼是占不到便宜的,所以红隼只能攻其不备,快速脱离,飞到土包上进食去了。鵰鸮吃完猎物,煽动着巨大的翅膀向着来时的方向土包飞去,还没有进食完的红隼抓起猎物落荒而逃。没有红隼的捣乱,鵰鸮的拍摄进行的非常顺利,拍摄期间,有的老师提醒我说,你的快门速度有点太慢,根本就拍不到精彩的动作,确实如此,我用的相机连拍速度就是每秒六张的,谢谢老师善意的提醒。鵰鸮模特非常敬业,食量也大,拍摄起来比较游刃有余。拍摄结束,还意犹未尽呢,无奈鵰鸮吃饱了。收拾装备,打道回府。<br> 车上和老板娘聊起来今天下午的拍摄成果,满意的是鸟类配合,鸟导敬业,就是担心明天的金雕能否拍好,老板娘风趣的说,越是矫情的人越拍不到。有这样的人,要求多,意见多,结果真的鸟不来了,愣是没有拍到,你说怪不。听了老板娘的话,感觉话里有话啊,我下意识的想是不是我这个人太矫情呢。突然,周哥说,我的喝水杯子落在了拍鸟的雪地上了。是吗?老板娘赶紧给鸟导老公打电话,让他在雪地上找一找,找到了带回住地。可鸟导找了一会回电话说,屁大一点的场地,都转了两遍了根本没有看到。没有就算了,反正明天还来这个场地,再说吧。我回头开玩笑的说,你不要骑驴找驴啊?是不是没有拿下车呢。先不管了明天再说。回到院里,下车把装备拿到房间里,刚要拿相机包,结果就看到周哥的小红杯子静静的插在相机包的口袋里,我调侃的说,说你骑驴找驴还真不冤枉你呢。由于结束的时间比较早,尚老师提出要逛一下鱼篓村,因为没有看到鱼篓村有像样的街道,居民分散居住,所以没有兴趣,只好在房间里浏览拍摄的图片,总结一下拍摄心得,明天异地再战。<br> 晚饭菜品丰富,迅速的吃完饭,洗漱完毕准备休息。由于睡得较早,醒的也早,等到有人喊,起床了六点十分准时出发。背上设备,出得房间,天边刚刚出现鱼肚白,今天的日出肯定好,应该能拍到鸟儿穿日了。上车,还是老板娘的车。车上捞起了雾凇岛现在能否拍的雾凇,雾凇岛离鱼篓村距离有多远。车子在乡村的小路上晃晃悠悠的行驶着,刚要下道江边,就被这漫天的大雾所笼罩。好大的雾啊,一会就出树挂,你们真的幸运。这是我们不矫情好运真的来了啊?老板娘也会心的笑了。低洼处平流雾,像一条白色的丝带,缠绕在林间。来到江边,大雾像流动的云,在空中流淌,完了可能拍不到鸟儿穿日了。江边孤独的老榆树,眼看着慢慢的挂上了白霜,草原雕静静的蹲守在树干上,远远的望着忙碌的人们。说来也怪,这江边的雾来的快,去的也快,渐渐消散的迷雾不大的功夫天边出现了红晕,这运气,真是想啥来啥。太阳即将露头时,方才投食引诱草原雕飞到土包上,此时的太阳已露出半个笑脸,草原雕纵身一跃正好与太阳重合,迅速的按下快门,随着一阵啪啪的快门声的结束,翻看效果比较满意,只是远处的一排树木的影子给画面减色不少,这也是不可逆的事情,难免有点小小的遗憾。随着太阳的升高,不断的投食引诱,草原雕在两个土堆上来回的跳跃,完成了多次穿越动作,随着太阳的升高,草原雕再跳也拍不到应该得到的画面了,但拍摄的满意度让影友们感到拍的尽兴,心情也.逐渐的舒畅了起来。换角度拍摄顺光画面,此时的雾凇环境变得更加洁白,晶莹剔透。这意料之外的雾凇效果,给拍摄增添了乐趣和动力,根本没有感觉到冷。场地变换成石头,枯树和雪地,无论是那个场景,草原雕都积极配合。很快拍摄进入尾声,大家收拾装备,准备回驻地吃早餐。而草原雕好像还意犹未尽,傻傻的看着来回走动的人们。趁这个机会,来个近距离的拍摄,刚要靠近,投食的鸟导立刻警告道,不要靠的太近,草原雕受惊会袭击人的。这警告太吓人,于是我和尚老师迅速跑到车里准备马上离开。这时,正在收拾三脚架的周哥说,三脚架地脚的稳定螺钉不见了,那就赶快去找一下吧,寻找的结果是什么也没有看到,老板娘说别找了先回去吃饭吧,要不大家都在那等着,等吃完饭回来拍金雕的时候再找吧,无奈也只有这样了。在车上我跟周哥说,你真会演节目,就两个半天,你是一场也不落下,昨天找水杯,今天找脚架底座,就好像有意安排的一样,你不是故弄玄虚吧?怎么可能,我下车的时候还在呢。先别着急等下车了先看一下脚架包,是不是落在包里没有看到。车子在农家院内刚停稳,周哥迫不及待的跳下车,迅速打开后备箱,掏出脚架包打开一看,果然底座就在包里,哎呀,你说说你真是有意识,怎么总是跟自己过不去呢,周哥也无奈的解释道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强迫症吧。<br> 吃完早饭,蹬车前往拍摄地江岸断崖边。陡峭的悬崖怪石嶙峋,风化的石粉沿着高处顺流直下,形成一道一道的沟壑。还没有架好相机,金雕就以进入角色,站在一块突出的石头上,向着崖下面的人张望。此时我的心中不断的反复的念叨着,真是训练有素啊,就跟安排好了一样,不请自到了。金雕一直以来就是想拍的猛禽中的一种,真是越着急越有事,刚拍了没有几张相机电池电量不足,为了不影响下一步拍摄,赶紧更换备用电池,以备不时之需。正拍到兴头上周哥的电池没有电了,我连忙问,有备用电池吗?肯定的回答,有。如果没有我这还有一块备用的。拍摄场地刚转移到江面上,金雕刚完成第一轮冰面跳跃,周哥说相机又出问题了,按不下去快门了,刚换的电池呀?另外是不是快门按的时间长了,相机存储不过来造成的。不应该啊,周哥纳闷的说,看看相机有没有报错信息,周哥把相机伸了过来,我一看,马上告诉他,换一张卡试一试。周哥深一脚浅一脚的爬上岸边,迅速换了一张sd卡,又赶紧跑到江边,可是拍摄冰版的节目到此为止了,运气真是差了点。回到岸上,就开始拍摄金雕抓兔子。金雕早已进入状态,在那块突出的大石头上等待了。鸟导告诉大家,金雕抓兔子,拍视频比较好看,而我偏偏就想拍图片,而机会就此一次,纠结啊。这时喂鸟人已沿着陡峭的山崖把兔子放出,金雕像看到了指令,迅速扑向猎物,通过目镜观察,不断跟踪对焦,果断按下快门一气呵成,是否成功全靠运气了,结果还是令人满意的。<br> 接下来表演的是苍鹰,架好相机在雪地上等了好一阵子,寻鸟人才回来,告诉大家调整拍摄角度后,说鸟来了,并不断的投食。我瞪大眼睛天上地上的观察了好一阵子,也没有看到苍鹰在哪儿。再看喂鸟人,反复的重复这喂鸟投食的动作。终于,在杂草丛生的岸边看到了苍鹰,真不容易,好家伙你上哪浪去了,真是姗姗来迟啊,经过引诱,好像苍鹰沉不住气了,尾巴一翘一翘的,做出要起飞的动作,赶快调整焦距,避免报筐,长时间的等待,刚要换一下拍摄姿试,一不留神,谁知道,苍鹰没有振翅高飞,而是伸着脖子,像野鸡一样快步地奔向猎物,速度之快和突然性,让人始料未及,手忙脚乱之中,查看效果,令人失望。苍鹰终于完成了他的表演,拜拜了,不跟你玩了。到此为止拍摄任务圆满结束,该打道回府了,送站车已等候多时了。车子沿着江岸土路缓慢的行驶着,突然老板娘来电话说红隼来了,免费拍摄。还有这好事,就喜欢免费的,回去,还没有拍到红隼扑食呢。回到场地,架好相机,红隼已经在头顶上盘旋一阵子了,鸟导看到大家都已准备好了,迅速的抛出诱耳,红隼连一秒都没有停留,迅速翻身直冲猎物而去,这动作干净利索,没有一点拖</h3> <h3>泥带水的感觉。我赶紧按下快门,这一梭子搂的畅快淋漓,望着天空远去的红隼,还拍吗,我着急的问,鸟导老公说结束了,此时的我还没有过隐呢。白送的就一次机会啊,我不解地问。那你还有什么想法,鸟导半开玩笑的说,过年了连喂食的仓鼠都涨价了,多喂那不是增加成本吗。仓鼠也按市场价浮动呀。就是呗,还那么多要求。哈哈,不好意思,我就是喜欢拍这免费的啊。<br> 重新上车,回到住处收拾物品,顺便把猛禽基地的环境进行拍摄,以作为到此一游的证明,鸟导老公开玩笑地说,这个可是要收费啊。支付完拍摄费用,就要打道回府了。距离火车发车时间还有一段时间,我提议到黄旗屯火车站去游览一下,因为这里曾经被评为中国最美火车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具有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建筑物,吸引着无数的摄影爱好者前往打卡拍照。室内的地砖是已当时五块大洋一块的价格,从德国进口的地砖铺就而成,至今色彩鲜艳,图案完整,将近一个世纪的变迁,基本保持完好。台灯,沙发,泛黄的大公报无打上历史的印记,默默的述说着时代的辉煌和历史的久远。走出站房博物馆,和司机师傅商量了一下,在加点钱,能否把我们送到江边的天主教堂。司机师傅爽快的答应了要求,行,我送你们,价格怎么算,我问到,你们看着给吧,东北人的豪爽劲让我吃下了一颗定心丸,那就上车出发。拥挤的江边大道,车子龟速行驶,导航不断的提示就要到达目的地,抬头向前方张望,远远的看到三座尖塔一高两低,矗立在江岸大道边。深灰色的墙体显得庄重肃穆,高高的塔尖高耸入云,难得一见。没能如愿进入教堂,因为大门落锁,只能在外面观看这宏伟的建筑,设计之精美,保存之完好让人感慨。欣赏完教堂,肚子还没有进食呢。司机师傅把我们送到火车站,赶紧找一家饭店填饱肚子后,进入候车大厅,4点18分登上开往牡丹江的动车,踏上了回家的旅程,结束了本次活动</h3> <h3>回家的列车</h3> <h3><br> 吉林市鱼篓村位于土城子满族朝鲜族乡。鱼篓村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村庄,早在明末清初时期便因丰富的鱼类和山珍飞禽而著称。村民们世代以狩猎和捕鱼为生,形成了独特的鹰猎文化,这项文化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br><br> 此外,鱼篓村在冬季的雾凇景观也非常有名,江面的水汽遇冷凝结在树上,形成宛如仙境的成片雾凇,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h3> <h3>鹰把式蜡像</h3> <h3>混合着浓浓满族风味的北方民宿</h3> <h3>拍摄现场</h3> <h3>猎隼</h3> <h3>动如脱兔</h3> <h3>快如闪电</h3> <h3>风驰电掣</h3> <h3>一招制敌</h3> <h3>一飞冲天</h3> <h3>鵰鸮</h3> <h3>傲视群雄</h3> <h3>消无声息</h3> <h3>一招致命</h3> <h3>腾空而起</h3> <h3>十拿九稳</h3> <h3>站得高,看得远</h3> <h3>红隼</h3> <h3>盘旋</h3> <h3>我就是鹰群里的混混</h3> <h3>认真观察一下</h3> <h3>虎口夺食</h3> <h3>雾凇晨光</h3> <h3>草原雕</h3> <h3>跳跃</h3> <h3>巡视</h3> <h3>舒展身躯</h3> <h3>凝视</h3> <h3>寻找</h3> <h3>靓翅</h3> <h3>枯木孤影</h3> <h3>金雕</h3> <h3>翱翔天宇</h3> <h3>守猎成功</h3> <h3>注视</h3> <h3>振翅高飞</h3> <h3>这个画面好经典</h3> <h3>苍鹰</h3> <h3>腾空跳跃</h3> <h3>又捉住一只仓鼠</h3> <h3>没事跑两步</h3> <h3>俯冲</h3> <h3>给你看看我的利器</h3> <h3>设计师是翟维沣,也有说是林徽因的现已无从考证<br><br> 黄旗屯火车站,原名吉海铁路总站,现称吉林西站,位于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黄旗屯街。该站始建于1928年,建成于1930年,是一座哥特式的大型尖顶屋顶建筑,占地面积897平方米。主体建筑为方石结构,屋顶为折型木结构,外挂琉璃瓦。钟塔高29米,塔内有螺旋形木制阶梯,造型如雄狮伏卧,象征着中国如雄狮初醒。<br><br> 黄旗屯火车站不仅是吉林市重要的交通枢纽,还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价值而备受关注。2007年,吉林西站站舍被列为吉林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黄旗屯火车站还被改建为吉海铁路博物馆,展示了吉海铁路的历史和文化。</h3> <h3> 吉林天主教堂,圣名“耶稣圣心堂”,位于吉林省吉林市松江路3号,始建于民国六年(1917年),竣工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br><br> 吉林天主教堂,占地面积约6449平方米,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塔尖高约45米,为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全部为砖石结构。由主体由教堂和钟楼组成,教堂平面呈“十”字形。钟楼为三座尖塔组成,中间钟楼内挂铜钟。堂内有16根圆形大石柱,每根高28米,直径0.5米,柱面光滑如银。无木梁、木柱,属单脊瓦屋面砖石拱形结构。吉林天主教堂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吉林市的地标建筑,见证了东北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悲惨过去,见证了“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占、东北沦陷的家国耻辱,也见证了日本投降的历史时刻,还见证了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吉林市解放的黎明曙光,更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城市变迁。从20世纪20年代到解放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一段时间,天主教堂一直占据着吉林市的明信片、照片,成为这座城市的标志性符号,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