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富五车”辩析

雷庆林

<p class="ql-block"> “学富五车”辨析</p><p class="ql-block"> 学富五车这句成语出自《庄子·天下》,原文为:“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形容读书多,学问大。</p><p class="ql-block"> 那么,“学富五车”的五车书是什么概念呢?</p><p class="ql-block"> 古时在纸张没有发明之前,文字是写在竹简上的,也有把竹简叫做简牍的。从出土的简牍中,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到竹简的真实模样。竹简是是用竹子做成薄片,厚度约5毫米。然后,把文字写在竹片上,这就是竹简。</p><p class="ql-block"> 据我所知,秦朝时就有了竹简。因为竹简上的文字大都是大篆或小篆,这两种字体是秦朝人的发明,而秦朝距今已两千多年。</p><p class="ql-block"> 如今,从古墓中发掘出大量保存完好的书简实属不易。据考古专家介绍,这些竹简是因为埋藏在适当的土壤中,才得以保存至今。否则,早已腐烂成泥了。而考古挖掘出竹简后,考古科技人员又采取了科学的保护措施。避免了出土后遇到空气,对竹简造成的损害。</p><p class="ql-block"> 真得感谢那些考古工作者和那些为完好保存竹简的科技人员。否则,我们将永远无法和竹简相识。尤为重要的是,解读竹简上的文字后,使我们了解了许多历史人物及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和结果,帮助我们破解了许多历史之谜。</p><p class="ql-block"> 说了这么多,还是说言归正传吧!</p><p class="ql-block"> 我简单的计算了一下。如果按一爿竹简写20字计算,20根为一捆,计400字;一车装200捆,计8万字;5车装1000捆,计40万字,这是往多了说。如果按今天的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毕业,以及平时看报纸、杂志,读小说,阅读电视字幕,若是文学爱好者,或是作家,一生看的书,写出的字会远远超过40万字。 何况“学富五车”只是阅读,在今天看来阅读40万字实在不算多。</p><p class="ql-block"> 但在古时,人们阅读的条件有限,那时的文盲和半文盲者甚多,能接触或阅读竹简者更是少之又少,“学富五车”已经算得上今天教授级别的人了。历史上许多“学富五车”的人,后来大多功成名就。可见“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可以改变人生走向”这两句话是很有道理的。所以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也并非空穴来风。</p><p class="ql-block"> 古时有些知识分子,经常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经常秉烛夜读,疯狂的参加科举考试,希望有朝一日一举成名,这也是他们月夜苦读的动因。即使现在,那些莘莘学子们不也在延续古人之遗风,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考生参加高考吗?无非是想进一步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往大了说是为了报效祖国,往小了说是期望日后有一个稳定的工作,有更多的薪水,有更好的生活质量。这样便可光宗耀祖,光耀门庭。</p><p class="ql-block"> 古往今来,多少莘莘学子用所学的科学文化知识创造了璀璨的中华文明,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令人为之啧啧称道。“学富五车”这个成语,是对读书多,有学问的知识分子的一种赞誉和褒奖。</p><p class="ql-block"> 有时也想,为什么不是学富十车百车万车呢?可能在古时五车已经足够足够多了。此外,在古时,著书立说得用许许多多的竹子,并且用要经过加工。这种费工费料的事情,一般人很难做得来。因此,若用竹简著书立说并非易事。即使单单的阅读能达到五车者也是寥若晨星,只有家境殷实者才能做竹简且能在竹简上成写字著文章。</p><p class="ql-block"> 我查阅了一下《新华字典》,里面共有8500字左右。若达到古人40万字的阅读量,需要阅读50本《新华字典》。字典许多字认不全,有些字甚至看都没看过,更别说写作应用了。那么古人阅读书写一生如果读写到40万字,也是相当大的体量了。当然,认识或者读过许多字,并写成文章流传于世者乃寥寥可数也。</p><p class="ql-block"> 汉字是中华民族独创的一种字体,在中华民族悠久璀璨的文化中,汉字独树一帜。我不知道中国的汉字,申没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申请,肯定可以得到通过和批准。因为,汉字的历史悠久,内涵非常丰富。</p><p class="ql-block"> 解读“学富五车”这句成语感悟颇多,因为汉字会永远传承下去。尤其近现代以来,人们会通过各种载体学习和阅读更多的汉字。由此写出人们写出更多、更好、更美的文章供我们赏读。那些经典的文章会永远流传下去,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精华和瑰宝。</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去学习去阅读吧,你一定会在学习和阅读中受益匪浅。</p><p class="ql-block"> 2025年2月18日</p>